個人履歷
1834-1859
1834年3月24日生于英國沃爾瑟姆斯托。
1848年至1852年在莫爾伯勒學院求學3年,后兩年由蓋伊牧師私人輔導。
1852年至1855年在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求學3年,結識愛德華·伯恩·瓊斯。
1855年獲得900英鎊年金。
1856年在斯特里特建筑事務所工作。結識菲利普·韋伯、但丁·加百利·羅塞蒂。同年放棄建筑,轉向美術。
1857年參與牛津大學學生俱樂部濕壁畫,結識簡·伯登。
1859年與簡·伯登成婚。
1860-1869
1861年成立“莫里斯、馬歇爾與?思{公司”(MMF)。創(chuàng)始者福德·馬多克斯·布朗、伯恩·瓊斯、羅塞蒂、韋伯。
1862年至1867年為MMF公司設計第一套壁紙。出版詩歌《伊阿宋的生與死》《地上樂園》。
1868年至1869年與艾里庫爾·馬格努森合作冰島研究,1869年出版翻譯作品《Gunnlaugs saga ormstungu》和《格雷蒂爾故事》。
1870-1879
1870年出版冰島《沃爾松格傳》的翻譯詩集。加入理性社會主義政治活動。
1871年至1873年莫里斯和羅塞蒂成為牛津郡Kelmscott Manor的聯合租賃人,赴冰島旅行。1873年與伯恩·瓊斯去意大利北部旅行。
1875年MMF公司解體,重組成莫里斯公司,莫里斯一手掌控。1877年創(chuàng)建古代建筑保護會社。
1878年莫里斯一家搬去哈默史密斯的凱姆斯科特莊園。成為埃克塞特學院榮譽院士。
1880-1896
1884年至1890年出版《藝術與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原理綱要》。成立社會主義者聯盟。投身政治運動。
1891年在哈默史密斯建立凱姆斯科特出版社。
1894年至1896年出版《世外之樹》,開始制作凱姆斯科特版《喬叟》,莫里斯設計,伯恩·瓊斯配圖,1896年出版。同期出版《世界盡頭的源泉》。
1896年10月3日病逝。
人物生平
1834年3月24日威廉·莫里斯生于英國沃爾瑟姆斯托一戶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成功的股票經紀人。14歲時莫里斯進入莫爾伯勒學院(Marlborough College),受牛津運動影響很深。1853年他進入牛津大學?巳貙W院(Exeter College),為當牧師而學習神學。大學時期結識了正就任牧師的愛德華·伯恩·瓊斯,二人結為終身摯友并在日后一同加入拉菲爾前派。
牛津生涯使莫里斯對藝術和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為愛好中世紀的一切藝術、設計和建筑。22歲之時繼承了一筆年金,藉此他和伯恩-瓊斯結伴在法國北部徒步旅行,遍訪哥特大教堂。
返英后莫里斯和伯恩-瓊斯一同參與了喬治·埃德蒙大街的哥特復興建筑工程。期間認識菲利普·韋伯,三人交好而且一起開創(chuàng)了工藝美術運動。莫里斯先是投身美術,但是很快就轉向室內設計。
1857年經伯恩·瓊斯介紹,莫里斯前往拜會但丁·加百利·羅塞蒂,但是這位拉斐爾前派的教父對莫里斯的美術創(chuàng)作大加嘲諷。幸運的是認識了羅塞蒂的模特簡·伯登(Jane Burden),她出身工人階級卻身體羸弱,膚色蒼白又生得一頭濃密的深棕色長發(fā),被拉斐爾前派的社友們視為美的化身。二人幾經波折在1859年結為夫妻,搬入菲利普·韋伯設計的紅屋。這棟新居供莫里斯和朋友們一展身手,按照中世紀風格逐一設計制造所有的家居器物及陳設,蝕刻玻璃花窗、壁畫、掛毯都取法古代教堂。1861年借紅屋完工之際,莫里斯決定成立合伙公司MMF,將私人興趣發(fā)展為商業(yè)。
隨著深入研究中世紀藝術和設計以及受到約翰·拉斯金學說的啟發(fā),莫里斯宣揚工匠主觀能動性的天然美學作用。他決意復興在他看來已經幾近被工業(yè)革命摧毀的手工業(yè)傳統,大力鼓吹手工勞作,在其中工匠可以為自己的杰作而愉悅。
莫里斯進一步希望精美的陳設不止囿于富人,還應當進入尋常百姓家。然而這兩個目標通常是矛盾的,手工制品價格遠遠超出機制品,莫里斯的產品一般是市面上最昂貴的。
19世紀60年代中期莫里斯全力投入壁紙設計,稱為的奠基人之一,最知名的如:棚架、雛菊與水果。棚架是莫里斯第一件壁紙設計,1864年制作,用于紅屋,1865年搬出。莫里斯不能繪制小鳥,所以菲利普·韋伯為之添加了必要的小鳥。
1875年MMF公司散伙,莫里斯新建莫里斯公司,為自主生產取得全部控制權。時值創(chuàng)作高峰,他發(fā)展且完善了19世紀初期的眾多印花紋樣。最初莫里斯專注研究使用植物染料的印染,生產外包。
他結交終身好友和合作伙伴但丁·加百利·羅塞蒂(DanteGabrielRossetti)、愛德華·伯納-瓊斯(EdwardBurne-Jones)、福德·馬多克斯·布朗(FordMadoxBrown)和菲利普·韋伯(PhilipWebb)。他和朋友一起創(chuàng)建了前拉菲爾兄弟社,抵制媚俗的裝飾藝術和建筑的工業(yè)制造,倡導手工藝的回歸,把工匠提升到藝術家的地位上。他認為藝術應當是平民可以承受的,手工的,藝術媒介不應有高下之分。
他有兩個女兒,簡(昵稱珍妮)和瑪麗(梅)。
莫里斯有感1851年英國萬國博覽會展出之工業(yè)品過於粗糙,與魯斯金Ruskin、普金Pugin等人主導了美術工藝運動(ArtCraftMovement)而莫里斯成為美術工藝運動的主導者,大力提倡恢復手工藝品。并成立了MMF商會於倫敦紅獅廣場。MMF商會(Morris。Marshall,Fanlker)1861年前期專精生產新歌德樣式與中世紀風格的設計,後期開始發(fā)展更為有機的風格。后期生產的家具大致分為兩大類別:a.階級家具statefurniture b.日作家具work-dayfurmiture
產品設計
莫里斯于1834年3月24 日出身在埃塞克斯郡(Essex)的一個富商家庭。在17歲那年,他隨母親一道去參觀1851年在倫敦海德公園舉行的“水晶宮”國際工業(yè)博覽會。這次博覽會一方面
全面地展示了歐洲和美國工業(yè)發(fā)展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工業(yè)設計中的各種問題,從反面刺激了設計的改革。博覽會的建筑——“水晶宮” 是20世紀現代建筑的先聲,而“水晶宮”(圖2)展出的內容卻與其建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一種普遍的為裝飾而裝飾的熱情,漠視任何基本的設計原則,其濫用裝飾的程度甚至超過了為市場生產的商品。莫里斯對于當時展出的展品很有反感,這件事對他日后投身于反抗粗制濫造的工業(yè)制品有密切關系。
威廉·莫里斯作為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奠基人。是真正實現約翰拉斯金思想的一個重要設計先驅。是拉菲爾前派的主要成員。(拉菲爾前派主張回溯到中世紀的傳統,手工藝傳統,設計的目的是誠實的藝術)嚴格的來看,莫里斯并不是一個現代設計的奠基人: 因為他的探索的重點恰恰否定現代設計賴以依存的中心——工業(yè)化和機械化生產。他的目的是復興舊時代風格,特別是以中世紀、哥特風格,他一方面否定機械化、工業(yè)化風格,另一方面否定裝飾過度的維多利亞風格。他認為只有哥特式、中世紀的建筑,家具、用品,書籍、地毯等的設計才是“誠實”的設計。其他的設計風格如果不是丑陋的,也是矯揉造作的。而應該否定,推翻。只有復興哥特風格和中世紀的行會精神才能挽救設計,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位的設計。對于他來說,無論是古典風格還是現代風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中世紀的、哥特的、自然主義這三個來源。他強調實用性和美觀性的結合,但是如何達到這個目的,對于他來說,依然是采用手工藝的方式,采用簡單的哥特式和自然主義的裝飾,因而,他的這個局限使他不可能成為真正現代設計的奠基人。
他反復強調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即
1、產品設計和建筑設計是為千千萬萬的人服務的,而不是為少數人的活動;
2、設計工作必須是集體的活動,而不是個體勞動。
這兩個原則都在后來的現代主義設計中得到發(fā)揚光大。
莫里斯的“紅屋”取得了很大成功,不僅僅是采用功能需求為首要考慮,部分吸取英國中世紀、特別是哥特風格細節(jié)來設計住宅建筑,從而擺脫了維多利亞時期繁瑣的建筑特點,同時還在于莫里斯從統一的方案出發(fā),設計了整個建筑的室內、家具等等!凹t屋”的建成引起設計界廣泛的興趣與稱頌,使莫里斯感到社會上對于好的設計、為大眾的設計的廣泛需求,他希望能夠為大眾提供設計服務,為社會提供真正的好的設計,改變設計中流行的矯揉造作方式,反對維多利亞風格的壟斷,也抵御來勢洶洶的工業(yè)化風格。
布料設計
【名稱】郁金香與百合花(Tulip and Lily)
【分類】地毯(樣品)
【時間】1875年
【產地】西約克郡
【材質】羊毛
【收藏】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采用機紡三股羊毛線按照基德明斯特方法編織而成。高58.4厘米,寬85.2厘米,重0.62千克。每組重復的圖案模板高35.5厘米,寬23厘米。
【名稱】花園(Flower Garden)
【分類】家居陳設用布料
【時間】1879年
【產地】英格蘭
【材質】絲綢
【收藏】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莫里斯于1878年研究過大馬士革的金屬鑲嵌制品后,以提花絲織品模擬其色調,在深綠色基底上手工編織出淺藍、淡紫和黃色的紋樣。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于1919年以97.5英鎊購入這段寬69.2厘米、長86厘米的布料。
【名稱】肯尼特(Kennet)
【分類】家居陳設用布料
【時間】1881年10月18日(注冊日期)
【產地】未知
【材質】棉布
【收藏】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藍夾纈技藝結合局部雕版印染,這段由莫里斯公司捐贈的布料寬96.5厘米,長68厘米。
【名稱】草莓小偷(Strawberry Thief)
【分類】家居陳設用布料
【時間】1883年
【產地】倫敦
【材質】棉布
【收藏】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草莓小偷》擬用于窗簾和家具的罩子,其圖案源自出沒于設計師鄉(xiāng)間住宅的鶇鳥,它們時常溜進廚房里偷草莓吃。在夾纈的基礎上改進工藝,首次在藍色或白色基底加印上茜素紅和木犀草黃色,顏色還原極佳,細節(jié)豐富,令莫里斯十分滿意。盡管價格高昂,但是市場反響十分熱烈,是莫里斯公司最知名的裝飾布料。
壁紙設計
【名稱】棚架(Trellis)
【分類】壁紙
【時間】1862年11月設計,1864年1月2日注冊,同年投產
【產地】倫敦
【材質】紙張、水粉
【收藏】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圖樣由開紅花的薔薇藤、飛舞的小鳥和昆蟲構成。木質雕版水印,與菲利普·韋伯合作設計,由杰弗里制作。
【名稱】忍冬(Acanthus)
【分類】壁紙
【時間】1875年
【產地】倫敦
【材質】紙張、水粉
【收藏】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壁紙在16世紀被引入英國,19世紀末期進入千家萬戶。忍冬葉分為黃、綠兩個色系。莫里斯認為大尺度的圖案不僅適合大房間,只要紋樣足夠精美,甚至可以使小房間更顯寧靜,為此不惜以30塊水印雕版表現15種微妙的過渡色階。
手稿
【名稱】桂妮維亞與伊索德(Guinevere and Iseult)
【分類】花窗玻璃草稿
【時間】1862年
【材質】紙張、粉筆、木炭、水彩
【尺寸】610 x 685 mm
【收藏】英國泰特美術館
藝術創(chuàng)作
【畫作名稱】美麗的伊索德(La Belle Iseult)
【創(chuàng)作時間】1858年
【應用技法】油畫
【材質媒介】油彩、油畫布
【畫面尺寸】718 x 502 mm
【畫框規(guī)格】960 x 755 x 61 mm
【收藏機構】泰特美術館
《美麗的伊索爾德》據信是莫里斯唯一完成的油畫遺作。畫中主人公以簡·伯登為模特,她身著中世紀長裙,一度被誤認為代表著亞瑟王的妻子桂妮維亞,稱作《王后桂妮維亞》,然而最近的研究指出其實是描繪《崔斯坦與伊索德》中的哀悼崔斯坦離去的伊索德。
莫里斯雖是畫家,卻主要是致力于工藝美術,用伯恩·瓊斯的畫稿,作漂亮的絨毯
,從事繪畫玻璃、陶器、家具、書籍裝幀等各方面的工作。在從事這些工作以外,不能忘記的,是他參加拉斯金為中心的“美的社會主義運動”。據說“現代社會的矛盾,生活的丑惡,是機械文明和物質文明過度繁榮的必然結果”,要給由于物質文明而荒蕪了的人們的心靈以美的東西,藝術的東西。如果人們的心靈得到滋潤,社會問題也就自然而然得到解決。因此,日常的家庭用具、家具、衣服等等都必須作得價廉而物美,因此,工藝美術也就成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批評家愛德華·卡本特、詩人濟慈、劇作家王爾德等都參加了這個運動,試圖在整個歐洲進行宣傳。
個人設計主張
在1880--1910年間,英國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設計運動——工藝美術運動,這場運動以英國為中心,波及到了不少歐美國家,并對后世的設計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威廉·莫里斯,正是這場運動的主要推動者與領導者。
莫里斯曾在牛津大學學習神學。在那里他受到了拉斯金的設計思想的影響。拉斯金是一位作家和批評家,他通過極富雄辯和影響力的說教來宣傳其思想,在反對工業(yè)化的同時,拉斯金對建筑和產品設計提出了與若干準則,比如“師承自然、忠實于傳統材料”等。這些思想引導莫里斯走上了藝術與設計道路。在游歷法國之后,莫里斯對哥特式建筑產生了濃厚興趣,于是進入一家建筑師事務所學習建筑,從而開始了他的設計生涯。
莫里斯對于新的設計思想的第一次嘗試是對他的新婚住宅“紅屋”的裝修。為了給新婚家庭購買生活用品,小商店,竟無法買到一件令他滿意的家具和其它生活用品,這使他十分震驚。在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下,他自己動手按自己的標準設計和制作家庭用品。在設計過程中,他將程式化的自然圖案、手工藝制作、中世紀的道德與社會觀念和視覺上的簡潔融合在了一起。對于形式、或者說裝飾與功能關系,依莫里斯看來,裝飾應強調形式和功能,而不是去掩蓋它們。
“紅屋”建成后,莫里斯與幾位好友建立了自己的商行——“莫里斯商行”,自己設計產品并組織生產。這是19世紀后半葉出現于英國的眾多工藝美術設計行會的發(fā)端。盡管莫里斯與別人一道設計過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設計師,即從事織物、墻紙、瓷磚、地毯、彩色鑲嵌玻璃等的設計。另外,在印刷、書籍裝幀設計方面,他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他尤其講究版面編排,強調版面的裝飾性,通常采取對稱結構,形成了嚴謹,樸素,莊重的風格。他的設計多以植物為題材,頗有自然氣息并反映出一種中世紀的田園風味,這是拉斯金“師承自然”主張的具體體現,對后來風靡歐洲的新藝術運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作為設計革新運動的思想領袖,拉斯金將產品粗制濫造的原因歸罪于機械化批量生產,因而竭力指責工業(yè)及其產品。與拉斯金一樣,莫里斯認為產品的問題是與機器生產聯系在一起的。但是,莫里斯并不像拉斯金那樣害怕和厭惡機器,他認為勞動分工割裂了工作的一致性,因而造成了不負責任的裝飾。盡管莫里斯在對待機械化及大工業(yè)生產方面有他落后的一面,但他使先前設計改革理論家的理想變成了現實,更重要的是他不局限于審美情趣問題,而把設計看成是更加廣泛的社會問題的一個部分。由于超越了“美學”的范疇,使他能接觸到那些由來已久的更加重要的問題。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作為現代設計的偉大先驅是當之無愧的。
緊步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普金以及19世紀50年代的拉斯金后塵的是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威廉莫里斯。莫里斯使得改革主義者的傳統對于現代主義所作的貢獻變得極其重要。在激烈地堅持反化工業(yè)立場的同時(“機器生產從總體上看是一場罪惡”),在一些重要方面,他也是一位反歷史主義者。他所強調的是中世紀手工工藝的加工方法,而不是中世紀的藝術風格。對于莫里斯而言,藝術僅僅是“人們在勞動中所表達出來的歡悅”,至于那些“只有極少數人自稱是理解的或所受到感動的……古希臘與意大利之夢”其實并沒有什么了不起。其實,莫里斯并沒有逃遁到過去的時代中去,相反,他選擇了直面這個世界。他還是英國早期社會主義的重要人物,他呼喚那些“來源于人民,服務于人民”的藝術作品。換句話說,他不僅鼓吹恢復勞動者的尊嚴和手工工藝的美,他還主張給予整個生產勞動階層以選舉權。他還滿腔熱情地投身于對整個社區(qū)的良好設計、認真實施、非歷史主義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莫里斯有關透過一種新的建筑模式,以及一種應用性的工藝與美術來拯救人類的思想,并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的一個提議——這里指的是莫里斯于1877~1894年所作的35場著名的系列講座,而且也采取了實際的行動:由菲利普韋伯于1859年為他精巧地設計與布置了的住宅“紅屋”,以及最重要的是,他于1861年所創(chuàng)立的公司——莫里斯、馬歇爾(Marshall)和福克納(Faulkner)繪畫、雕刻、家具與金屬制品工藝美術公司,這就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轉折點。
但是,在莫里斯的理論中有一個不可回避的矛盾。盡管有許多進步的思想,但是他卻固執(zhí)地將一只腳深深地陷在了一種過時的生產方式中。當他自己痛苦地意識到,手工生產時昂貴的,非常昂貴的,事實上他那經過精巧提煉與加工的產品主要都是為了那些“有錢人的豬一樣的奢侈生活”的,正如他自己所唾罵的那樣。莫里斯對于他所憎惡的工業(yè)社會愛恨交加,因而他邁出了明顯的決定性一步:接受機器,學習機器的生產方式,然后要引導機器來生產那些不是那么假冒偽劣或俗不可耐的東西,而是以其現代的方式而認真設計、精細制作,并使用了堅固的材料的東西,恰如那些傳統手工藝品一樣美麗傳神。當然,及時是莫里斯自己也沒有能夠邁出這一步——這一步的實際邁出是發(fā)生在世紀轉折之后的德國,以他為先例使得這一結果變得可能,他那熱情洋溢的精神以及他對于藝術的社會主義幻想,恰如一座通往更好世界的橋梁,成為了現代藝術運動的里程碑。
個人設計影響
莫里斯的理論與實踐在英國產生了很大影響,一些年輕的藝術家和建筑師,如沃賽、馬克穆多和阿什比等人,紛紛效仿,進行設計的革新,從而引發(fā)了“工藝美術運動”的產生。盡管有其先天的局限,但它首先提出了“美與技術結合”的原則,主張美術家從事設計,反對“純藝術”,另外,還強調設計應“師承自然”、忠實于材料和適應使用目的,并創(chuàng)造出了一些樸素而適用的作品,為全世界的設計革新運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莫里斯是一位復雜的人物,在政治上和設計上他是激進的,但他又深深地迷戀傳統,有時還體現出強烈的浪漫色彩。他是一位積極的社會主義者,主張社會平等和反對壓迫,但在其晚年卻出現了矛盾的現象。一方面他的社會主義理想進一步發(fā)展,另一方面他的設計又變得越來越復雜和昂貴,他所接受的設計委托多是豪華宮殿的室內裝修設計。因此,要全面了解莫里斯,我們必須將他的理論與他的實際工作分別開來。前者體現了他對未來“烏托邦式”的理想,后者又不得不與英國工業(yè)化的現實相適應。這種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象正是這一時期設計改革家們的共性。
建筑
雖然莫里斯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建筑師,但他對建筑的愛好持續(xù)終身。1877年他創(chuàng)立了古建筑保護協會。他的古跡維護工作間接導致了國民信托的建立。受約翰·拉斯金《威尼斯之石》關於哥特本質的作品啟發(fā),建筑在莫里斯對社會主義的追求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性作用。
主要著作
《杰森的生與死》(1867)
《世俗的天堂》(1868-70),一系列講述希臘和中世紀故事的詩歌
《烏有鄉(xiāng)的消息》(1890)
《世界盡頭的井》(1892)
《奇跡島的水》(1896)
評價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藝術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是現代設計的先驅,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產生得益于莫里斯個人的努力。接下來的新藝術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莫里斯的藝術之花在這場遍布整個歐洲裝飾運動中競相開放。德國工業(yè)同盟和包豪斯同樣是以莫里斯的思想為起點的一種繼承和發(fā)展。包豪斯的出現標志著現代主義設計的形成和現代設計風格的成熟。從莫里斯到包豪斯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史單元。然而,莫里斯的一生卻充滿了矛盾:他對現代設計運動起到了積極的昭示作用,同時他又努力地使歷史車輪倒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