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魯明善

    魯明善

    魯明善,元代杰出的畏兀兒農學家。名鐵柱。高昌(今新疆吐魯番東約二十余里的哈拉和卓堡)人。生卒年不詳,生活與元代后期。

    魯明善 - 簡介

    元代著名農學家。維吾爾族。父迦魯納答思,官至大司徒,遂以父名為姓氏。名鐵柱,字明善。曾任靖州路(今湖南靖縣)、安豐路(今安徽壽縣)達魯花赤。1314年出任安豐肅政廉訪使,廉勸農事。經深入調查,研討諸農書,編纂《農桑衣食撮要》一書,該書采用月令體裁,根據(jù)季節(jié)、物候,將一年中的農事活動逐月進行編排。內容以農桑為主,兼及園藝、畜牧、竹木、果蔬,各種農畜產品的收貯、加工、制作,以及與農事活動密切相關的氣象、水利等。書中有關新疆農牧業(yè)生產的記述,填補了以往農書的空白。

    魯明善 - 生平

    曾任靖州路(治今湖南靖縣)、安豐路(治今安徽壽縣)達魯花赤。延祜元年(1314),出任安豐肅政廉訪使,兼勸農事。繼承和發(fā)展我國周秦以來的農本思想,認為以農桑為本,才能使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知禮明義,任內,察視江淮地區(qū)農情,研討諸農書,編纂刊印了《農桑衣食撮要》又名《農桑撮要》、《養(yǎng)民月宜》二卷。約一萬五千余字,按“月令”體裁撰寫,列有農事二百零八條。按月列舉應做之農事,包括農作物、栽培,家畜、家禽飼養(yǎng),農產品的加工、貯藏等。全書文字通俗,簡明扼要。至順元年(1330),調任大都(今北京)后,此書再次刊印。對元代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發(fā)展,曾起了一定的作用。

    長期活動在淮河流域。他認為:“農桑是衣食之本。務農桑,則衣食足;衣食足,則天下可久安長治!彼鲝堊鳛榈胤焦伲罡镜氖且龊谩皠褶r”這件事,使老百姓能安心從事農業(yè)生產,在他擔任地方官的壽春郡(今安徽壽縣)社會秩序比較安定。但他對此并不滿足。

    公元1314年,魯明善的《農桑衣食撮要》刻印。這是他經過刻苦學習和實踐編寫成的一部通俗易懂的農業(yè)技術推廣資料。他從指導農民進行農業(yè)生產出發(fā),大膽否定和剔除了以往農家月令書中不切實際的內容及糟粕。全書約一萬余字,包括農、林、牧、副、漁各個方面,是一本農村小百科全書。

    魯明善幼年勤奮好學,于元仁宗延祜元年(公元1314年),到壽郡  作官,后來升任為靖州路(轄境相當于今天湖南會同以南的渠水流域和貴州錦屏以東的清水流域)達魯花赤(達魯花赤是蒙古語,有臨監(jiān)官,總管官之意),因元代按民族把全國人民分成四等:一等國民為蒙古人,二等國民為色目人,三四等國民為漢人。規(guī)定漢族人一般地不能擔任正職官員,多數(shù)行政機關及各路、府、州、縣均設置達魯花亦,主要由蒙古人充當,色目人(包括維吾爾)亦可充任,以掌印辦事,把握實權。

    魯明善

    魯明善為官清正廉潔,他討厭官場爭權奪利的角逐,因而他經常下鄉(xiāng),走村串鎮(zhèn),廣泛搜集并整理了流傳在民間的有關農業(yè)生產的實用知識以及經過反復驗證的有關農事活動的時令性的農諺,從事起農書的著作來。

    魯明善 - 經歷

    元代統(tǒng)治階級的主體是蒙古貴族,他們都是出身于游牧部落。在元憲宗蒙哥(公元1251~1259年)以前,這個王朝一直以草原地區(qū)和森林地帶作為統(tǒng)治中心和根據(jù)地。當時,剛剛入主中原的蒙古最高統(tǒng)治集團正忙于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來進行對外征服,因而還未能認識到農業(yè)的重要。

    直到元世祖忽必烈把元朝的統(tǒng)治中心轉移到大都城(今北京市),才逐漸意識到“農為國本”積極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乃是當務之急了。因此,在元世祖時代(公元1271~1294年),元朝政府采取了許多發(fā)展農業(yè)的具體措施,由于中央政府的大力提倡,當時受到戰(zhàn)亂破壞的農業(yè)生產,又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

    元世祖忽必烈還命令國家主管農業(yè)的機構——司農司,從中國漢文古籍圖書文獻中去摘錄有關談論農業(yè)生產的言論和資料,然后分門別類編輯成冊,這就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一部農學著作《農桑輯要》的來歷。  

    《農桑輯要》一書的出現(xiàn),經過刻印傳抄,很快就頒行全國。因而,當時對于推動農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與此同時,私家個人有關農學的著作也相繼出現(xiàn),據(jù)統(tǒng)計,當時出現(xiàn)了十多種記載農業(yè)生產經驗的著作。其中最主要的,也是影響最大的有兩部,一部是王禎的《農書》;另一部是魯明善的《農桑衣食撮要》。

    《農書》刊行于公元一三一三年;《農桑衣食撮要》比《農書》晚出世一年。由于《農桑衣食撮要》很有實用價值,到了公元一三三O年,又重刊了一次。

    人們對于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這部書,歷來的評價都是很高的。比如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里記載說,“明善此書,分十二月令,件系條別,簡明易曉,使種藝欲藏之節(jié),開卷了然,蓋以陰補農桑輯要所未備,也可謂能以民事講求實用者!苯又职选掇r桑輯要》和《農桑衣食撮要》兩部書作了一個比較,說前者是“辨物產”,后者是“明時令”。共同之點在于通俗易懂,區(qū)別之處,在于各有所長。

    我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農業(yè)發(fā)展的歷史也最為悠久,因而有關古代農學書籍的遺產,也必然會是十分豐富的。可是從保存下來的古代農書來看,元朝以前的,卻又特別稀少。從元朝開始才漸漸多起來,而絕大部分古代農書,卻是明清兩朝人的著作。魯明善的這本書是完整的保存到今天的比較古老的一部月令體裁的農書。

    在我國古代所有月令體的農書中,魯明善的《農桑衣食撮要》寫得最為系統(tǒng),最為詳細實用。因此,這本書不僅位居月令體的農書之首位,就是和其他通論體的農書相比,在內容上也是互見短長,互為補充的。因為魯明善的這部書在寫作順序上是以月份為綱的,在每一個月份中都列舉了應該在哪些天從事什么農事活動,而在每一項農事活動后面,又附上簡明扼要的說明,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每一項活動的具體細節(jié)。這樣一來,就明確告訴人們每一項活動應該如何進行了。  比如他寫到正月,就講正月,教牛。牛者農之本,為家長者,須要留心提調。每日水草不可失時。水牛夏間下水坑,不可觸熱;冬間要溫暖,切忌霜雪凍餓。家有一牛,可代七人力,雖然畜類,性與人同,切宜愛惜保養(yǎng)。諸如此類,等等,記述頗多。

    《農桑衣食撮要》這部書,從內容上看,它涉及的方面極為廣泛,從耕作、園藝、蠶桑、畜牧到水利、氣象,從收藏貯存到腌制各種肉類、禽蛋、蔬菜。總之,一切與農事有關的生產活動和生產知識,真是無不包容在內。因此,當魯明善談論到他自己寫的這部書時,他只用了四句話就把全書的內容概括盡了。他指著這部書說:“凡天時地利之宜,種植欲藏之法,纖悉無遺,具在是書。”把這四句翻譯成今天的白話文,大意是:凡是順應天時合平地利的措施,凡是耕耘播種收藏貯存的技藝,都非常細致,非常全面,毫無遺漏的記載在這部書里了。這并不是什么自吹自擂地虛張浮夸之詞。而是頗有自知之明地誠實記述。

    魯明善,生活在十三、四世紀交替的時候,由于他生長在內地,受過良好的教育,對于先進的漢族文化,有著較高的素養(yǎng)。因此,他在輯撰這部書時,不僅繼承了我國歷代豐富的農學遺產和編寫農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十分認真、非常廣泛地大量地吸收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經驗,并加以概括總結,去粗取精的寫進書里,使它得以推廣流傳下來。因此,我們必須肯定,魯明善的這部農書對于我國古代農學的發(fā)展,作出了獨到的貢獻。

    名人推薦
    • 鄧定輝
      鄧定輝,高級講師,筆名海波,男,漢族,中共黨員,湖南新寧人,1933年11月生,1959年11月華中農大本科畢業(yè),先后在武漢、恩施、邵陽、婁底、湘潭等...
    • 郭天風
      郭天風,男,1957年1月生,山東濟南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 顧凱平
      顧凱平女,1945年9月生,江蘇省射陽縣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系統(tǒng)動力學原理》,《林業(yè)工作研究》編輯部1987年7月編印!读謽I(yè)的改革...
    • 胡學愛
      胡學愛,男,漢族,1942年11月出生,籍貫江蘇南京,無黨派人士。工作單位雅安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原副所長,技術職務研究員。四川省玉米三大主推品種...
    • 陸龜蒙
      陸龜蒙(?~公元881年),唐代農學家、文學家,字魯望,別號天隨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蘇吳江人,中國農業(yè)史上著名的農學家。曾任湖州、蘇州...
    • 馬保之
      馬保之(1907年11月13日—2004年1月29日)農學家。廣西桂林人。其父為教育家、學者、社會活動家馬君武。生于1907年11月13日。1929年畢業(yè)于南京金陵...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