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米茲 (Georges Miez) (體操 瑞士)
生日:1904年10月2日
逝世:1999年4月21日
出生地:圖斯,瑞士
國籍: 瑞士
項目: 體操
參加奧運會時間:
1924年法國巴黎夏季奧運會
192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夏季奧運會
1932年美國洛杉磯夏季奧運會
1936年德國柏林夏季奧運會
奧運成績:
金牌 4枚
銀牌 3枚
銅牌 1枚
其他成績:
世界錦標賽
金牌 2枚 1934年
銀牌 1枚 1934年
喬治·米茲 - 個人簡介
體操王子
1924年,19歲的喬治-米茲在巴黎第一次參加夏季奧運會。在這屆奧運會上,他總共參加了九項比賽,但只在團體賽中獲得一枚銅牌。到1928年奧運開幕時,米茲已經(jīng)成長為世界優(yōu)秀的體操運動員,在克服了自己在平衡木項目上的劣勢后,米茲獲得個人全能的金牌,在這屆奧運會上,他還同時代表瑞士隊奪得團體金牌。此外,他還在跳馬比賽中獲得銀牌。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米茲是瑞士參加本屆奧運會唯一的體操運動員,因此他只能參加個人項目的爭奪,他在自由體操項目中獲得銀牌。1936年,31歲的米茲參加個人的第四屆奧運會,在自由體操比賽中獲得金牌,在團體項目中獲得銀牌。這樣,在四屆奧運會參賽歷史上,米茲總共獲得八枚獎牌:四金,三銀,一銅。退役后,米茲將他的余生奉獻給體操推廣事業(yè)。
喬治·米茲 - 項目簡介
體操是一種徒手或借助器械進行各種身體操練的體育項目!绑w操”一詞源于古希臘語,其意大利語為“裸體技藝”,因為他們當時都是赤身裸體進行操練的,后被歐美國家采用。我國則稱為“體操”。它的含義和內容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不同。
現(xiàn)代體操的正式名稱是競技體操,它是體操的一分支,而又簡稱為體操。這是一項在規(guī)定的器械上,完成復雜、協(xié)調的動作,并根據(jù)動作的分值或動作的難度、編排與完成情況等給予評分的運動。
現(xiàn)代體操起源于18、19世紀。當時歐洲先后出現(xiàn)德國、瑞典、丹麥等體操流派,它們不僅推動了體操運動的進一步發(fā)展,也為現(xiàn)代體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把體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目前,國際上的大型體操比賽有世界杯賽、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體操賽。國際和國內的大型體操比賽一般包括三種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的比賽,即團體賽、個人全能賽和單項賽。
體操包括的項目
“體操”是對所有體操項目的總稱,而不是具體哪個項目的名稱。依據(jù)目的和任務,體操可分為基本體操和競技性體操兩大類;倔w操是指動作和技術都比較簡單的一類體操,其主要目的、任務是強身健體和培養(yǎng)良好的身體姿態(tài),它所面對的主要對象是廣大的人民群眾,最常見的有廣播體操和為防治各種職業(yè)病的健身體操。而競技性體操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指在賽場上以爭取勝利、獲得優(yōu)異成績、爭奪獎牌為主要目的的一類體操。這類體操動作難度大、技術復雜,有一定的驚險性,從事這類體操訓練的主要是運動員。目前,競技性體操包括競技體操、藝術體操、健美操、技巧、蹦床五項運動。其中,競技體操男子項目有自由體操、鞍馬、吊環(huán)、跳馬、雙杠、單杠六項,女子項目有跳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體操四項。由于競技體操的歷史最久遠,可以說是競技性體操中的“老大哥”,因此現(xiàn)在人們還通常習慣用“體操”來稱呼“競技體操”。
體操比賽基本情況
比賽規(guī)則
按照國際體操聯(lián)合會(FIG)的比賽規(guī)則,重大的國際性比賽(如奧運會、世界體操錦標賽等)往往是男、女分場進行。男、女分場比賽就是男、女分開不同場進行比賽,每場男子有六支隊上場比賽,每個項目上有一支隊;女子每場比賽也有六支隊參加。在一些中小型國際比賽和國內比賽中,基本上是男、女同場進行比賽的。男、女同場進行比賽是為了便于比賽的編排,每一場比賽都有三支男隊、三支女隊同時出場比賽,分上、下半場,每個半場有三輪。上半場三支男隊分別在自由體操、鞍馬和吊環(huán)項目上進行比賽,兩支女隊則在跳馬和高低杠場地上進行比賽,另一支女隊輪空。上半場三輪比賽完畢后進行下半場比賽,男隊有跳馬、雙杠、單杠三個項目,女隊則在平衡木和自由體操上進行角逐。這樣,跳馬和自由體操這兩個男女共有的項目就會因有上、下半場而錯開了。
比賽沒有正式開始前,運動員們在各個項目上做賽前練習,時間是每個人30秒。每個隊有五個人,共2分30秒。比賽開始后,項目裁判長高舉綠旗或打開綠燈,這是給準備比賽的運動員一個信號。如果信號發(fā)出后30秒鐘,運動員還未上器械,就算棄權,判為0分。
運動員上器械前,要面向裁判長舉起右手示意,這既是對裁判的尊重,也是提醒裁判員注意:我要開始做動作了。當運動員完成一套動作之后,也要向裁判長立正、示意,表示動作完畢。而后,A、B組裁判組根據(jù)運動員完成的難度、特殊編排和連接動作等幾個方面來確定一個起評分(起評分最高為10分),向全場顯示。B組裁判員則要求在30秒之內對這套動作的技術、姿態(tài)等方面進行扣分,并填寫在記分單上,由電子計分系統(tǒng)或跑分員送至裁判長處。最后由裁判長根據(jù)A、B組裁判員的打分情況,示意出該套動作的最后得分。如果一個隊五名運動員都比賽完畢,那么在器械上就要掛上一面紅旗或打開紅燈,這標志著比項目比賽已經(jīng)完畢。若所有的項目都掛出紅旗或打開紅燈,廣播員就會通知運動員輪換項目。如此循環(huán),直至六個項目比賽全部結束。
國際體操評分規(guī)則明確規(guī)定,在所有的團體比賽中,運動員要穿統(tǒng)一的服裝,在鞍馬、吊環(huán)、雙杠、單杠四個項目的比賽中,一定要穿背心、長體操褲、體操鞋(或襪子)。之所以有這條規(guī)定,是因為這四個項目主要是以上肢動作為主,穿長褲不僅對運動員做動作影響不大,而且還可以增加動作的美感。而自由體操、跳馬這兩個項目,基本上全身都要參與運動,特別是腿部的活動較多,為了保證運動員在比賽中更好地發(fā)揮水平,創(chuàng)造更好的成績,規(guī)則規(guī)定在這兩個項目的比賽中,可以穿短褲,也可以赤腳(防止打滑)。如果運動員違反這些規(guī)定,將從團體總分或個人得分中扣除一定的分數(shù)。
喬治·米茲 - 參考資料
http://www.beijing2008.cn/spirit/pastgames/halloffame/m/n2140453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