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康公 - 簡介
秦康公(?—前609年),姓嬴名罃,秦穆公和夫人穆姬所生之子,是晉文公的外甥,康公送重耳回國,送到渭陽,作詩:“我送舅氏,日到渭陽”,后人以渭陽喻甥舅關(guān)系。前621年晉襄公去世,康公遣秦軍護送晉襄公的庶弟公子姬雍回晉國繼位,而晉卿趙盾奉嫡長子夷皋即位,是為晉靈公。
公元前620—609年在位。晉襄公弟雍在秦,晉國擬立其為君,遣使至秦迎雍。他派兵護送。晉旋變計,改立襄公子夷皋,并發(fā)兵大敗秦軍。從此,秦、晉兩國連年作戰(zhàn)。
秦軍在山西令狐地區(qū)被趙盾的軍隊擋住一一史稱“令狐之役”,襲敗秦軍。晉靈公第四年,晉國攻打秦國,奪取了少梁。周頃王四年(前615年),秦康公伐晉,直取羈馬(今山西永濟南),又企圖奪取桃林、崤山,晉靈公派趙盾、郤缺、欒盾、荀林父、臾駢、胥甲等三軍六卿在河曲(今風陵渡地區(qū))擊敗秦軍。
秦康公 - 評析
其一,國君治國,應(yīng)該體恤民情,勤政愛民,不要一門心思只想淫樂,害得百姓吃苦受累。民為邦本,本固而邦寧,這個道理古今圣君賢臣是知道的。
比如:周公治國,強調(diào)“明德”“保民”,實行德政,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晏子治國,以崇儉恤民為本,并尖銳地指出:“窮民賤力以供嗜欲,謂之暴!睍r刻提醒國君崇儉去奢。
南北朝時北周武帝宇文邕,“修富民之政”,不但行均田,輕賦役,大辦農(nóng)業(yè),自己的生活也很儉樸,穿布袍,蓋布被,宮殿中華麗裝飾通通撤毀,史家稱他“勞役為士卒之先,居處同匹夫之儉!(《周史》)
相反,窮奢極欲之徒,則禍國殃民,也害了自己,商紂王好酒淫樂,酒池肉林,倒行逆施,武王伐紂,紂之士卒反戈一擊。南唐后主李煜,怠于政事,沒有德政,宮廷生活十分奢侈,亭臺樓榭,畫鳳雕龍,幕壁是銷金紅羅,又鑲嵌珍珠瑪瑙,飾以異草奇葩,名曰“錦洞天”,結(jié)果被囚,日夕以淚洗面,終被宋太宗毒酒害死。
聯(lián)系這些史實,不難看出,任妄對秦康公的一番話,可謂切中要害?倒珵榱擞螛罚尠傩招藿ê廊A的觀景臺,已經(jīng)耗時三年,搞得民怨沸騰了。四個“召兵”的分析,就是對康公荒于國政的嚴重警告。所以,楚兵聲稱要去攻打齊國,只是幌子,是想利用秦國的混亂實施偷襲,幸而秦康公還不算糊涂,聽屯任妄的話派兵在東部邊境防備,楚軍偷襲才不能得逞。
其二,楚兵所用計謀,是典型的聲東擊西。聲稱去打齊國,,實際上是想偷襲秦國,這種計謀,古今戰(zhàn)爭中多有使用,產(chǎn)生了不少佳例,F(xiàn)代商戰(zhàn)中,也有一些營銷者對此有成功的運用。博弈、球賽等也時常運用這種戰(zhàn)術(shù)。兵法云:“兵不厭詐。”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甭晼|擊西就是其中之一,運用得好,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