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蕖 - 簡介
王傳蕖,男,昆曲旦角。原名仁寶。江蘇蘇州人。出生于1911年,宣統(tǒng)三年(辛亥)。家住大王家巷。父名正廷,業(yè)制作團扇工。
王傳蕖 - 生平
仁寶自幼家貧,未讀過書。后經(jīng)全福班藝人沈桂生引薦,于1921年8月入昆劇傳習所。初從吳義生、尤彩云“拍曲”習藝,工作旦、五旦。因毫無文化底子,學藝更為勤奮刻苦。1926年隨傳習所在上!靶率澜纭薄皫脱荨逼陂g,又師承施桂林,專工正旦,藝業(yè)大進。翌年12月始,先后轉(zhuǎn)入新樂府、仙霓社昆班,長期隨班轉(zhuǎn)輾演出于滬、蘇及杭、嘉、湖一帶。
傳蕖戲路寬,能戲多,且各行角色皆熟,又善擫笛。演唱時講究出字收音,善于用氣,注重聲情,頗具戲工正旦規(guī)范。
1927年3月,沈傳芷離開傳習所后,正旦主戲大多由其演唱。惜自次年起,他倒嗓10余年。后復(fù)開嗓,唱功不減往昔,然此時仙霓社已名存實亡,其藝術(shù)才華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1942年初,仙霓社昆班報散后,他曾搭上海施湘蕓蘇灘(兼昆曲)班為演員,改唱小生,常與施湘蕓等合唱昆劇生、旦戲。后經(jīng)俞振飛夫人黃蔓耘介紹,赴閔行南橋南歌曲社為曲友“拍曲”授藝兩年。返回上海后,一度業(yè)小販糊口。1949年11月19日始,隨部分師兄弟公演于上海同孚大戲院。1951年8月應(yīng)聘入華東戲曲研究院藝術(shù)室工作。1954年3月起,先后任昆曲演員訓練班及上海市戲曲學校昆劇班教師,主教正旦。1962年調(diào)江蘇省戲曲學校任昆曲班副主任,仍教正旦戲。1973年11月退休,居上海。1978年應(yīng)邀赴杭州任浙江昆劇團“秀”字輩培訓班教師。1986年4月始,出任文化部昆指委主辦的培訓班教師,向?qū)W員們傳授了《出罪》、《府場》、《讀書》、《納姻》等傳統(tǒng)折子戲。此外,傳蕖還積極參與戲曲會演和其他藝術(shù)活動。如1951年4月,在蘇州市文聯(lián)舉辦的“昆劇觀摩演出”中主演了《癡夢》,1956年9月、11月在蘇州、上海舉行的“昆劇觀摩演出”以及1962年“蘇、浙、滬三。ㄊ校├デ^摩演出”大會上,先后主演了《前親》(飾梅夫人)、《斬娥》(飾竇娥)、《寫本》、《斬楊》(飾楊夫人)、《寄信相罵》(飾玉天仙)等正旦戲。1981年11月,在蘇州舉辦昆劇傳習所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他榮獲紀念匾,并以古稀高齡示范表演了《蘆林》(片斷)中龐氏,嗓音、風韻猶佳。1982年5月,又榮獲“兩省一市昆劇會演”大會頒發(fā)的榮譽獎狀。后應(yīng)北京昆曲研習社之邀入京授藝,完成《蘇州昆劇傳習所始末》口述、記錄稿。20世紀90年代初,以耄耄之年應(yīng)臺灣中央大學洪惟助教授之邀,自唱自錄昆曲音帶多盒,作為該校中文系戲曲研究室的珍貴藏品及教學、研究參考資料。傳蕖還經(jīng)常參與輔導上海昆曲研習社的活動。1998年1月11日在該社與上海昆劇聯(lián)誼會合辦的祝壽演出活動中,他不顧年老體弱,與倪傳鉞等同臺串演了全折《不服老·北詐》(飾老夫人),并攝有劇照留作紀念。
王傳蕖 - 擅演劇目
有《做鞋》、《夜課》、《榮歸》、《誥圓》、《后親》、《賣子》、《投淵》、《認子》、《悔嫁》、癡夢》、《潑水》、《出罪》、《府場》、《養(yǎng)子》、《出獵》等,尤以在《琵琶記·剪發(fā)、賣發(fā)》中扮演趙五娘,凄楚動人,催人淚下,甚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