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履歷
幼讀私塾,九歲起隨 蔡榮貴學藝,習老生,后得 雷喜福、 陸喜才指點。十歲起登臺演出娃娃生。1926年參加 馬連良組織的扶風社,任二路老生。1931年至1949年期間曾為 梅蘭芳、 程硯秋、荀慧生、 譚富英、 楊寶森等配演二路老生。1951年隨 馬連良、 張君秋赴廣州演出。1955年加入 楊寶森的寶華社。1956年加入天津市京劇團,為 楊寶森、 厲慧良、 張世麟等配戲。1979年后,除偶爾登臺作示范演出外,主要從事教學。能戲極多,表演嚴肅認真,樸實無華。常在《 玉堂春》飾演藍袍、《 失空斬》飾演王平、《 群英會》飾演諸葛亮、《四郎探母》和《槍挑 穆天王》飾演楊延昭、《 文昭關(guān)》飾演東皋公、《 清官冊》飾演趙德芳、《十三妹》飾演安學海、《四進士》飾演毛朋、《架后罵殿》飾演趙光義,主要擔任劇中的二路老生。弟子有 溫玉榮等。子 哈元章,習藝于 富連成社科 班,工老生,久在臺灣演戲,頗負盛譽,是臺灣“ 四大須生”之一。
活動年表
1931年8月,農(nóng)歷辛未年: 程艷秋首演《春閨夢》
程艷秋于北京中和園首演《春閨夢》。 程艷秋飾張氏, 俞振飛飾王恢,哈寶山飾曹襄, 吳富琴飾李氏, 文亮臣飾劉氏,蘇連漢飾趙克媽, 曹二庚飾李信, 李四廣飾孫氏, 侯喜瑞飾公孫瓚, 慈少泉飾丫鬟。
1935年,農(nóng)歷乙亥年,下半年: 譚富英組扶椿社
譚富英自組班社,取名扶椿社。二牌旦角為王幼卿,三牌武生為 周瑞安,硬里子老生哈寶山,銅錘花臉為 王泉奎,架子花臉是 馬連昆,丑角是 慈瑞泉、 慈少泉父子。陣容頗為齊整。
1937年4月21日,農(nóng)歷丁丑年三月十一日: 程硯秋組秋聲社
程硯秋組秋聲社,社長 吳富琴。 程硯秋與王少樓并掛頭牌,成員有 曹二庚、 慈瑞泉、 李四廣、 侯喜瑞、 程繼先、 鮑吉祥、哈寶山、 李多奎、蘇連漢、鐘喜久、 鐘鳴岐、扎 金奎、 俞振飛、劉永利、 張蝶芬;司鼓 白登云, 琴師 周長華、任志林,大鑼 高文誠,舞臺監(jiān)督 高登甲。不久昆曲音樂家韓子和亦加入, 俞振飛八月份脫離返滬由顧玨蓀易之。 張春彥代 鮑吉祥和哈寶山, 慈瑞泉年邁以 慈少泉繼之,以 孫甫亭代已故老旦 文亮臣;當年新搭入的有葉盛茂、 李克昌。
編劇事宜雖由 金仲蓀先生統(tǒng)籌,由于金主持中華戲校、戲曲研究所和《劇學月刊》常務(wù),勢難分身,遂先后延聘 杜穎陶、 陳墨香,特別是 翁偶虹先生參與新劇的編撰工作。
1939年10月5日,農(nóng)歷己卯年八月廿三日: 李鳴盛、梁雯娟首次登臺
李華亭根據(jù)老師們的建議,準備讓獨生子李士琳粉墨登臺。這期間 梁花儂也正為讓她學旦角不久的二女兒梁雯娟籌劃在京組班演出。 李華亭和 梁花儂商量,讓李鳴盛和梁雯娟合作,首次登臺獻藝,演于前門外廣德樓戲園。首演前, 李華亭請老翰林周養(yǎng)庵為兒子起藝名,遂用 “鳴盛”二字,從此李士琳改名為李鳴盛。
當日《新民報》對此以“梁雯娟等組班,李鳴盛、 馬崇仁各演名奏”為醒目標題,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談到李鳴盛時,寫道:“李鳴盛為 李華亭氏之長公子,今年十四歲(實為十三歲)唱老生,藝兼譚馬,聆其清唱者,靡不叫絕,許其為非池中物。此次與梁雯娟合作,同行組班,特選其得意名奏之捉放曹。鳴盛之登紅氍,此為處女作,飾陳宮,由 裘盛戎飾曹操,哈寶山飾呂伯奢,更足增色矣”。同時登出了李鳴盛的便裝照片。
演出
《鐵龍山》(馬崇仁)
《捉放曹》(李鳴盛飾陳宮, 裘盛戎飾曹操,哈寶山飾呂伯奢, 耿少峰操琴, 白登云司鼓)
《盤絲洞》(梁雯娟)
1940年4月29日,農(nóng)歷庚辰年三月廿二日: 程硯秋在上海首演《鎖麟囊》
程硯秋于上海黃金大戲院首演《鎖麟囊》。 程硯秋飾薛湘靈,顧玨蓀飾周庭訓, 張春彥飾薛良, 孫甫亭飾薛老夫人, 吳富琴飾趙守貞,哈寶山飾趙祿寒, 張蝶芬飾胡婆, 李四廣飾梅香, 曹二庚飾丫鬟, 慈瑞泉、 慈少泉父子飾勢力眼儐相父子。連演十場滿堂,一炮打紅。
1942年,農(nóng)歷壬午年:寶華社重組
因挑班初演受到挫折, 李華亭重新策劃,優(yōu)化組合,聘請 侯玉蘭、 葉盛蘭、 李多奎、 茹富蕙、哈寶山等知名演員參加,劇目仍為《四郎探母》,上座情況和上年底形成強烈對比。這次由于配角整齊,紅花綠葉,相得益彰,深受觀眾歡迎,當時大柵欄廣德樓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從此 楊寶森的大名紅得發(fā)紫,不久便被選入“ 四大須生”行列。
1943年8月,農(nóng)歷癸未年:寶華社二次赴滬
楊寶森帶領(lǐng)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于黃金大戲院。本次分兩期,第一期自8月11日起至9月20日,先與 李玉茹等同臺;第二期與 章遏云再度合作。這兩期其他演員基本相同,有 芙蓉草、 俞振飛、袁世海、 高盛麟、 婁振奎、高德松、哈寶山、 艾世菊、 孫盛武、 劉斌昆、 李盛泉等。
1943年8月13日,農(nóng)歷癸未年七月十三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天
楊寶森帶領(lǐng)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天,演于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擊鼓罵曹》( 楊寶森, 婁振奎)
《拾玉鐲》接《法門寺》( 楊寶森飾趙廉, 李玉茹飾孫玉姣、宋巧姣, 俞振飛飾傅朋, 孫盛武飾前劉媒婆,艾世菊飾賈桂,袁世海飾 劉瑾,哈寶山飾宋國士, 芙蓉草飾后劉媒婆, 劉斌昆飾劉公道)
1943年8月27日,農(nóng)歷癸未年七月廿七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十七天
楊寶森帶領(lǐng)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十七天,演于黃金大戲院。演出全部《楊家將》,包括:金沙灘、雙龍會、雙被擒、雙招親、兩狼山、盼救兵、芭蕉樹、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狀、雁門關(guān)、打御史、 清官冊、調(diào)寇準、南清宮、審潘洪。其中 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后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 李玉茹飾鐵鏡公主, 芙蓉草飾蕭太后, 婁振奎飾后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 俞振飛飾八賢王, 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后潘洪
1943年8月28日,農(nóng)歷癸未年七月廿八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十八天
楊寶森帶領(lǐng)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十八天,演于黃金大戲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楊家將》。其中 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后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 李玉茹飾鐵鏡公主, 芙蓉草飾蕭太后, 婁振奎飾后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 俞振飛飾八賢王, 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后潘洪
1943年8月31日,農(nóng)歷癸未年八月初一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十一天
楊寶森帶領(lǐng)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一天,演于黃金大戲院。
演出劇目
《狀元譜》( 楊寶森, 俞振飛)
《捉放曹》( 楊寶森, 婁振奎,哈寶山)
1943年9月8日,農(nóng)歷癸未年八月初九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二十九天
楊寶森帶領(lǐng)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二十九天,演于黃金大戲院。演出全部《楊家將》,包括:金沙灘、雙龍會、雙被擒、雙招親、兩狼山、盼救兵、芭蕉樹、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狀、雁門關(guān)、打御史、 清官冊、調(diào)寇準、南清宮、審潘洪。其中 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后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后,婁振奎飾后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 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后潘洪
1943年9月9日,農(nóng)歷癸未年八月初十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十天
楊寶森帶領(lǐng)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天,演于黃金大戲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楊家將》。其中 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后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后,婁振奎飾后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 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后潘洪
1943年9月16日,農(nóng)歷癸未年八月十七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十七天
楊寶森帶領(lǐng)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七天,演于黃金大戲院。演出全部《楊家將》,包括:金沙灘、雙龍會、雙被擒、雙招親、兩狼山、盼救兵、芭蕉樹、射七郎、李陵碑、告御狀、雁門關(guān)、打御史、 清官冊、調(diào)寇準、南清宮、審潘洪。其中 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后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后,婁振奎飾后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 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后潘洪
1943年9月17日,農(nóng)歷癸未年八月十八日:寶華社二次赴滬演出第三十八天
楊寶森帶領(lǐng)寶華社二次赴上海演出第三十八天,演于黃金大戲院。接演前日之全部《楊家將》。其中 楊寶森飾前楊令公后寇準,高盛麟飾前楊七郎,李玉茹飾鐵鏡公主,芙蓉草飾蕭太后,婁振奎飾后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 俞振飛飾八賢王,孫盛武飾馬牌子,袁世海飾后潘洪
1946年11月,農(nóng)歷丙戌年: 楊寶森首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
楊寶森隨 梅蘭芳劇團演于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并列,雙掛頭牌。其他主要演員還有蕭長華、 姜妙香、 俞振飛、 劉連榮、 芙蓉草、 楊盛春、 王泉奎、哈寶山、何潤初、 劉斌昆、葉盛茂、韓金奎等。演出自11月2日起,至次年1月8日,期間12月24至28日因 梅蘭芳赴京參加演劇,停演。
1946年11月12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月十九日: 楊寶森首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十一天
楊寶森首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十一天,演于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并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托兆碰碑》( 楊寶森飾楊繼業(yè),葉盛茂飾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
1946年11月17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月廿四日: 楊寶森首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十六天
楊寶森首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十六天,演于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并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日場
《汾河灣》( 梅蘭芳飾柳迎春, 楊寶森飾薛仁貴)
夜場
《搜孤救孤》( 楊寶森飾程嬰,哈寶山飾公孫杵臼, 王泉奎飾屠岸賈)
1946年12月29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二月初七日: 楊寶森首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五十八天
楊寶森首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五十七天,演于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并列,雙掛頭牌。此前5天(即12月24日至28日),因 梅蘭芳赴京參加演劇,停演。
演出劇目
日場
《盜宗卷》( 楊寶森飾張蒼,哈寶山飾 陳平)
夜場
《捉放曹》
1947年1月5日,農(nóng)歷丙戌年十二月十四日: 楊寶森首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六十五天
楊寶森首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六十五天,演于上海中國大戲院,此為楊首次參加梅劇團,雖為梅挎刀,但有時排名并列,雙掛頭牌。
演出劇目
日場
《汾河灣》
夜場
《搜孤救孤》( 楊寶森飾程嬰,哈寶山飾公孫杵臼, 王泉奎飾屠岸賈)
1947年10月,農(nóng)歷丁亥年: 楊寶森二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
楊寶森隨 梅蘭芳劇團演于上海天蟾舞臺,此為楊第二次參加梅劇團。其他主要演員還有蕭長華、姜妙香、 俞振飛、 錢寶森、魏蓮芳、 楊盛春、 王泉奎、哈寶山、 李多奎、 吳富琴、 李盛泉、 茹富蕙等。演出自10月2日起,至12月4日,期間10月28至30日因 梅蘭芳患感冒,遵醫(yī)囑,停演三天。
1947年10月2日,農(nóng)歷丁亥年八月十八日: 楊寶森二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一天
楊寶森二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一天,演于上海天蟾舞臺,此為楊第二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 失空斬》( 楊寶森, 王泉奎,錢寶森,哈寶山)
1947年10月5日,農(nóng)歷丁亥年八月廿一日: 楊寶森二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天
楊寶森二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天,演于上海天蟾舞臺,此為楊第二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日場
全本《法門寺》( 梅蘭芳飾宋巧姣, 楊寶森飾趙廉,蕭長華飾賈桂, 王泉奎飾 劉瑾, 吳富琴飾劉媒婆,哈寶山飾宋國士, 李盛泉飾國太)
夜場
《捉放宿店》( 楊寶森, 王泉奎,哈寶山)
1947年11月16日,農(nóng)歷丁亥年十月初四日: 楊寶森二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十六天
楊寶森二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十六天,演于上海天蟾舞臺,此為楊第二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日場
全本《法門寺》( 梅蘭芳飾宋巧姣, 楊寶森飾趙廉,蕭長華飾賈桂, 王泉奎飾 劉瑾, 吳富琴飾劉媒婆,哈寶山飾宋國士, 李盛泉飾國太)
夜場
《狀元譜》
1948年4月4日,農(nóng)歷戊子年二月廿五日: 楊寶森三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一天
楊寶森三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一天,演于上海天蟾舞臺,此為楊第三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 失空斬》( 楊寶森飾諸葛亮, 王泉奎飾司馬懿, 劉連榮飾馬謖,哈寶山飾王平)
1948年4月7日,農(nóng)歷戊子年二月廿八日: 楊寶森三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天
楊寶森三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四天,演于上海天蟾舞臺,此為楊第三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珠簾寨》( 楊寶森,姜妙香,哈寶山, 陳永玲, 吳富琴,程少余)
1948年4月9日,農(nóng)歷戊子年三月初一日: 楊寶森三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六天
楊寶森三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六天,演于上海天蟾舞臺,此為楊第三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四郎探母》( 梅蘭芳, 楊寶森,魏蓮芳,姜妙香,哈寶山)
1948年4月10日,農(nóng)歷戊子年三月初二日: 楊寶森三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七天
楊寶森三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七天,演于上海天蟾舞臺,此為楊第三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托兆碰碑》( 楊寶森飾楊繼業(yè), 王泉奎飾楊七郎,哈寶山飾楊六郎)
1948年4月21日,農(nóng)歷戊子年三月十三日: 楊寶森三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十八天
楊寶森三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十八天,演于上海天蟾舞臺,此為楊第三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伍子胥》( 楊寶森飾伍員, 王泉奎飾申寶胥,哈寶山飾伍尚, 馬世嘯飾烏承賀)
1948年5月4日,農(nóng)歷戊子年三月廿六日: 楊寶森三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一天
楊寶森三次隨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一天,演于上海天蟾舞臺,此為楊第三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定軍山》( 楊寶森飾黃忠,哈寶山飾嚴顏, 王泉奎飾夏侯淵,賈松齡飾夏侯尚,劉韻芳飾劉備, 張盛利飾孔明)
1948年5月5日,農(nóng)歷戊子年三月廿七日: 楊寶森三次參加 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二天
楊寶森三次隨梅蘭芳劇團演出第三十二天,演于上海天蟾舞臺,此為楊第三次參加梅劇團。
演出劇目
《陽平關(guān)》( 楊寶森飾黃忠,高盛麟飾趙云, 王泉奎飾曹操,哈寶山飾孔明,劉韻芳飾劉備)
1955年6月,農(nóng)歷乙未年:寶華京劇團四次赴滬
楊寶森領(lǐng)導(dǎo)的寶華京劇團第四次赴上海演出,演于人民大舞臺。楊寶忠操琴, 杭子和司鼓。其他主要演員有李少廣、 金少臣、哈寶山、 傅德威、 詹世輔、 劉硯亭、 謝虹雯等。期間7月4日、5日兩天因 楊寶森生病,推遲演出。
1956年12月29日,農(nóng)歷丙申年十一月廿八日: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一天
天津市京劇團首次赴上海演出第一天。原預(yù)告為 楊寶森、 厲慧良領(lǐng)銜主演,有 侯喜瑞、丁至云、于素蓮、 程正泰、 冀韻蘭、 張鳴祿等。后丁至云、程正泰、 冀韻蘭等組織分團去東北演出; 侯喜瑞也不來。實際上,只有 楊寶森、 厲慧良、 李少樓、 趙慧秋、 張鳴祿、 謝虹雯、于素蓮、 王世霞、鄧金昆、孫振泉、李少廣、 李榮威、哈寶山、 趙炳嘯、 趙春亮、施明華、 曹世嘉、張世嫻、 詹世輔、楊麟玉、薛慧萍等。樂隊 楊寶忠(琴)、杭子和(鼓)、 周子厚(鼓)、 于又泉(鼓)、王裕民(琴)、 李寶華(琴)。
演出劇目
《 玉堂春》( 趙慧秋)
《一箭仇》(帶水擒)( 厲慧良)
《 失空斬》( 楊寶森, 趙炳嘯,李榮威,曹世嘉)
1957年3月,農(nóng)歷丁酉年:天津市京劇團一分為二
天津市京劇團一分為二, 楊寶森率一團哈寶山、 趙慧秋等赴山東濟南、煙臺等地巡回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