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城 - 簡介
張長城,潮陽市人,廣東潮劇院一團二級演員,藝委會主任,應行老生。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廣東省第五、六屆政協(xié)委員。11歲賣身入三正順戲班為童伶。1959年轉入廣東潮劇院一團至今。從藝五十多年來,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鮮明的正面人物形象,如執(zhí)法無私的蓋紀綱(《告親夫》)、剛直不阿的清官王佐(《鬧開封》)、為民請命的海瑞(《劉明珠》)、英勇善戰(zhàn)的楊宗保(《八寶與狄青》)、謹遵禮法的老相爺張崇禮(《張春郎削發(fā)》)、惠政愛才的陳仕穎(《陳太爺選婿》)等。其中《告親夫》、《鬧開封》、《劉明珠》、《張春郎削發(fā)》先后攝制成潮劇藝術影片,發(fā)行海內外,獲“活清官張長城”、“潮劇老相爺”美譽。飾演《張春郎削發(fā)》中的老相爺張崇禮,1987年晉京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jié),獲文化部嘉獎。飾演楊宗保獲第二屆廣東省藝術節(jié)演員二等獎。飾演陳仕穎獲第四屆廣東省藝術節(jié)演員一等獎,1993年獲廣東省魯迅文藝獎,同年參加全國地方戲曲交流演出,獲榮譽表演獎。
張長城的表演藝術以唱、做、念各臻精湛而顯名潮劇舞臺。他的唱功聲音宏亮、渾厚有力、中氣充沛,咬字行腔深沉老到,富有表現(xiàn)力,念白剛柔相濟,語氣重處有如萬鈞力,輕處宇字如珠,善于借重節(jié)奏感,做工細致,眉宇間有戲,眼能傳神;其工架優(yōu)美大方,帽翅、水袖、彈須、甩發(fā)等功夫到家。他塑造人物的經(jīng)驗一是苦練,二是深入角色,在細節(jié)描寫上下功夫。張長城對潮劇老生行當?shù)谋硌菟囆g有積極貢獻。
l979年以后多次隨團到泰國、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澳洲,臺灣、越南、柬埔寨、澳門等國家和地區(qū)演出,受到觀眾很高評價。
張長城 - 演藝風采
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但創(chuàng)新必須有厚實的繼承。張長城的表演之所以能達到使人觀之不忘的藝術境界,就在于他既有繼承又有創(chuàng)新發(fā)展。當然,還有他自身的靈氣和為此付出的一番艱辛。張長城童年入戲班學藝,受到極其嚴格的傳統(tǒng)訓練,在打下了潮劇生行表演的堅實基礎后,他又善于橫向借鑒,博采眾長,吸收融匯其他劇種表演的長處來充實提高本劇種本行當?shù)谋硌菁妓。他的身段臺步、眼功手法、水袖髯口等程式,豐富穩(wěn)健,爐火純青,在同行中藝高一籌,一出臺口,便使人感受到戲曲表演的程式之美。更難得的是他的表演還兼有京劇麒派老生的神韻,粵劇馬派(馬師曾)的風骨,這使他在人物塑造上更是圓通自如,形神兼?zhèn)。在5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張長城在舞臺上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白兔記》中的劉知遠、《劉明珠》中的海瑞、《金山戰(zhàn)鼓》中的韓世忠、《辭郎洲》中的張達、《告親夫》中的蓋紀綱、《王茂生進酒》中的薛仁貴、《續(xù)荔鏡記》中的陳伯賢、《鬧開封》中的王佐、《春草闖堂》和《張春郎削發(fā)》中的老相爺李仲欽和張崇禮……
張長城所塑造的戲劇人物,大多是豪氣干云的正面人物。一般說來,這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是很容易出現(xiàn)雷同現(xiàn)象的。然而,張長城在他所塑造的這批人物形象中,不但沒有雷同現(xiàn)象,而且,演一個"活"一個,每一個都是那么真實可信,那么鮮明有特色。請看:同是忠君愛國的將軍,《辭郎洲》的張達沉郁悲壯,《金山戰(zhàn)鼓》的韓世忠爽烈勇武;同是正氣凜然的清官,《劉明珠》的海瑞睿智沉穩(wěn),《鬧開封》的王佐敏銳剛毅;同是遵制守禮的老相國,《春草闖堂》的李仲欽不失明智果斷,而《張春郎削發(fā)》的張崇禮卻迂腐呆板;同是受家事煩擾的地方賢吏,《續(xù)荔鏡記》的陳伯賢練達深算,而《陳太爺選婿》的陳仕穎卻是風趣曠達……這些各具特色的戲劇人物形象,已成了潮劇舞臺人物畫廊中的"家珍",也構筑了張長城表演藝術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構筑成這道風景線的還有一個重要的"構件",那便是張長城獨特的唱、念藝術。張長城的唱,可說是聲遏行云,回腸蕩氣;他的道白更是抑揚頓挫,韻味無窮。光聽唱念,就已令人如飲醇醪,更何況還有那形神兼?zhèn)洌陟谏x的表演,怎不令觀眾如醉如癡?
在拍成電影的多部潮劇劇目中,幾乎每一部都有張長城的精湛表演。20世紀90年代以來,張長城榮獲廣東省第四屆藝術節(jié)表演一等獎、第四屆魯迅文藝獎表演一等獎和’94年全國地方戲曲演出榮譽表演獎。此外,張長城還擁有一項重要的榮譽,那便是幾十年來盛譽不減的觀眾口碑。此次進京演出,張長城將出演《鬧開封》中的王佐,在這出演了幾十年的看家戲中,觀眾可領略這位表演藝術家的風采。
張長城 - 戲里戲外
提起著名潮劇表演藝術家張長城,可謂是家喻戶曉蜚聲海內外,他之所以這樣受觀眾歡迎,除了其嫻熟高超、爐火純青的演技外,那就是他不但有悅耳動聽的唱腔藝術的魄力,而且他在舞臺上塑造的眾多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實在令人折服。他那洪亮、渾厚、蒼勁有力豐富多彩的唱腔扣人心弦,他在主要唱段的華彩部分,多以“硬沖擊法”演唱,讓唱腔慷慨激昂、響遏行云、耐人尋味。除此之外,他還是舞臺上清官的典范,不少觀眾認為夠條件扮演青天大人,端坐在“明鏡高懸”堂匾下者非張長城莫屬是不無道理的。如潮劇《鬧開封》、《告親夫》、《趙少卿》為例!遏[開封》中扮演一個小小的四品府尹王佐,面對著權高勢大,皇親國戚的誥命夫人,面臨大權壓頂?shù)那闆r下,王佐選擇了為民申冤,最后提鎖鏈親鎖誥命夫人;《告親夫》中蓋紀剛,《趙少卿》中趙少卿這兩個人物,在面臨著親生骨肉將陰陽兩隔的情況下,他若選擇徇私袒護,那么他一世英明將從此受損,在國法面前他最終還是選擇秉公執(zhí)法,構成了正氣壓邪氣的畫面,表現(xiàn)出劇中“清官”這種剛正不阿的氣概。這些劇目的內容各異,人物身份也不盡相同,但他正氣凜然,不畏強權、秉公執(zhí)法是劇中人物的共同之處。給觀眾留下了“青天”的印象。
張長城老師演了一輩子戲,到了退休時依然是兩袖清風,筆者同張長城老師品嘗香茗時曾問他:“在這經(jīng)濟時代中難道您就不想從中撈一點嗎?”他說:“要是我想撈一點那不是難事,記得當時是廣東省戲劇演藝大賽期間,我作為諸評委中的一個,那時確實有好多參賽演員頻頻前來我家串門(送禮),那時我很生氣,對著前來送禮的演員進行了嚴厲的批評,真者自真,假者自假,弄虛作假是小人。我寧可得罪前來送禮的參賽者,就是不能給藝術抹黑!
張長城老師相識已快二十年,每次同張老師品茗聊天時,他都經(jīng)常告訴我,做人要做得正氣凜然,不能一時貪念。要使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俗話說,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但從藝術的角度來說,你會受到良心的譴責,顛倒黑白,把演藝不精的參賽者給予高分,而演藝超凡的參賽者卻給予不起眼的分數(shù),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樣做只能使觀眾反感,我既然在舞臺上選擇了清官的角色。當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得做一名清廉的人,這些事情并非你想的那么簡單。古云:“人非善不交,物非義不取!
以銅為鏡整衣冠,以古為鏡知替興,以人為鏡明得失。張老師既能在舞臺上各種形象的清官扮演得慷慨激昂,同樣也能在臺下做到兩袖清風。這種正直的高尚品德時刻成為我人生旅途的路標。
張長城 - 寶刀不老
欣賞張長城在專輯中的演唱,感受他的舒緩柔情,感受他的滿心激憤,感受他的如泣如訴,感受他的回腸蕩氣。我深深地感到,《張長城潮曲唱腔專輯》的價值在于,張長城深諳潮劇的演唱必須達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他憑借自身厚積、對生活的感悟去悟透曲義、曲情、曲理,叩問角色靈魂,讓欣賞者與佐良玉同喜,與熊浩同怒,與趙少卿同哀、與薛仁貴同樂。
唱《執(zhí)法如山》,張長城以優(yōu)美的旋律,渾厚、醇美、洗煉的唱腔,表達了元戎熊浩面對“王法遭踐踏,軍紀等閑拋”時,“敢將奸究試霜刀”的浩然正氣。張長城在板腔的輕重、徐疾、斷連上下功夫,唱《統(tǒng)雄兵出西川》,高亢處如山泉瀑布,氣勢萬千;唱《峰山疊疊》,低徊處如潺潺流水,婉轉舒徐;唱《救活忠良后代一兒男》,尾音、拖腔等都交代得非常清晰、有層次,都在“解釋”著每個音符的來龍去脈,對唱段本身的詮釋力非常強……
看張長城在專輯中的表演,舉手投足與年輕人一樣敏捷自如,究其奧秘,幽默的張長城笑著說:“這沒有什么秘密,正所謂同東離口,拳不離手,幾十年來,日日練功不輟而已!蹦65年如一日,堅持不懈練功,這執(zhí)著、這毅力、這精神,不得不讓人嘆服!稄堥L城潮曲唱腔專輯》就是張長城練聲不輟的結晶。
張長城 - 人物評價
潮劇表演藝術家張長城是久負盛名、蜚聲海內外的著名老生,也是行當?shù)念I軍人物。他的唱腔圓潤明亮,且有行當特色。念白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表演則是細膩逼真、具有深厚的藝術功力。張長城在數(shù)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在潮劇舞臺上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藝術形象。有些還被拍成電影,他在潮劇《鬧開封》、《劉明珠》、《告親夫》中分別飾演王佐、海瑞蓋紀綱等角色。這些正氣凜然、剛直不阿、執(zhí)法如山,為民請命的“清官”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潮劇界有“活清官張長城”之美譽。無怪乎有人寫文章稱“端坐在‘明鏡高懸’堂匾下者非素臉長須,秀目含威的張長城莫屬”。張長城的成功,除社會環(huán)境外,就是靠他自己主觀上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鍥而不舍、勤學苦練。
一位有造詣的演員,應跟著形勢的發(fā)展,而不斷提高自己,以滿足觀眾的審美要求。難能可貴的是張長城自改革開放以來,在藝術道路上,又有了新的自我“超越”。前些年,他在潮劇《陳太爺選婿》中,扮演陳仕穎一角。陳仕穎雖然是“清官”,但跟他以前演的“公堂審案”或為民請命的“清官”大不相同,這就要求他在藝術上有所創(chuàng)新。
陳仕穎是一位機智、諧趣、沒有“官場習氣、太爺威儀”,而是充滿“平民意識、人才意識”造福鄉(xiāng)梓、勤政于民的“父母官”,同時他在“選婿”的問題上,能破除“門當戶對”的陳腐觀念。張長城扮演的陳仕穎,不再是邁著堂堂正正的老生臺步上場,也不是觀眾熟悉的“老臉孔”,而是別開生面的活生生的人物。他為了演好這個角色,首先在唱腔上下功夫,他不只唯唱聲,而又重唱情,力求聲情并茂,在他的許多唱段中,都能遵循劇種特點,成功地揉進喜樂的因素,第三場尤為突出。如他在第三場唱到“偷學夫人得錄簽”時,他的“靈簽”的拖腔韻尾,便在“字正腔圓”前提下,不但唱得輕俏風趣,而又巧藏笑聲,從而把平面的唱腔曲譜給唱活了,這不但有助于表現(xiàn)陳太爺?shù)娘L趣性格,也有助于喜劇氣氛的渲染。無疑這笑聲是事業(yè)成功者自信的笑,其寓意深遠、耐人尋味。張長城的念白也是字清音朗、疾徐輕重、傳情達意、殊為感人的。
張長城扮演的陳仕穎角色,在表演上也是獨具匠心的。他堅持從生活出發(fā),注意人物的“平民化”。張長城說:“在第二場,當陳太爺見女兒喜愛鄭佐龍,歡慰女兒有眼力、有見識時,外形動作是搖肩晃腦、兩手捋須,配合著輕松的音樂節(jié)奏吊步后退,喜形于色,這樣來表達陳太爺彼時的神態(tài)風貌。”總之,張長城的表演能隨著劇情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恰到好處地運用唱腔、念白、眼神、臺步、水袖身段、須口功、帽翅、甩發(fā)等藝術手段,用于塑造人物。張長城扮演的陳仕穎是血肉豐滿、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