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約翰內(nèi)斯·勞 (Johnannes Rau) 1931年1月16日出生在德國伍珀塔爾市郊的一個教會家庭。畢業(yè)于出版?茖W校,曾任基督教青年出版社經(jīng)理。他1958年步入政壇,歷任北威州議會議員、伍珀塔爾市議會社民黨黨團主席、伍珀塔爾市市長、德國社民黨北威州主席、德國社民黨副主席等職。約翰內(nèi)斯·勞1978年起任北威州州長長達20年,并先后兩次出任德聯(lián)邦參議院議長。1999年7月至2004年6月任德國聯(lián)邦總統(tǒng)。2000年12月74日獲得國際奧委會國家元首獎。2008年1月27日去世,享年75歲。夫人克里斯蒂娜·勞,他們有3個孩子。
早期生活
勞氏出生于伍珀塔爾(Wuppertal)市一個新教家庭,在5名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他在小學時活躍于認信教會,該新教教會反對當時的納粹主義。 他于1949年離校,任職記者及出版者,常為新教青年會出版刊物。
政治生涯?
勞氏于1952年加入西德的全德人民黨,該黨主張兩德統(tǒng)一,至1957年正式解散。
1958年,他與他的政治恩師古斯塔夫·海涅曼一起加入德國社民黨,并活躍于伍珀塔爾的黨支部。海涅曼出任黨支部的副主席,及后當選為市議會議員(1964-1978),期間于1964至1967年間出任黨主席,以及于1969-1970年間出任該市市長。
勞氏于1958年首次參選北威州州議會選舉并成功當選,1967年成為該黨于州議會的派別主席,1970年成為該州的科學廳長,為德國教育帶來重大改革。在1970年代的普及教育運動中,他創(chuàng)立了5所大學,座落于不同的地方,其中一所更是全德首家提供函授教育的大學。
1977年,勞氏成為社民黨北威支部主席,翌年成為北威州州長,至1998年離任及辭去黨主席職務(wù)。他于1999年5月23日的總統(tǒng)大選中勝出,并于7月1日宣誓就職,至2004年7月1日任期屆滿后,總統(tǒng)一職由霍斯特·克勒接任。
約翰內(nèi)斯·勞歷任北威州議會議員、烏珀塔爾市市長、德國社民黨北威州主席。1978年起任北威州州長長達二十年,深得民眾厚愛。他還先后兩次出任德聯(lián)邦參議院議長。他同時是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資深黨魁,長期擔任社民黨的副主席。
在擔任總統(tǒng)期間,勞同樣做了許多維護德國利益和形象的好事,他致力于德國和以色列,波蘭兩國的外交關(guān)系,并多次為德國在二戰(zhàn)中給兩國帶來的災(zāi)難表示道歉。2000年2月16日,作為第一位在以色列議會發(fā)表演說的德國總統(tǒng),勞請求以色列人民寬恕曾發(fā)生納粹暴政的德國。
勞氏于2006年慶祝75歲生日后幾天因重病逝世。
政治理想?
1985年12月,勞曾這樣談?wù)撜,他說:“我的政治理想是,讓人們的一生多一些人道。”但勞的政治生涯也并非始終一帆風順。1987年,他在總理競選中不敵基民盟候選人科爾。1994年,他在總統(tǒng)競選中又敗于基民盟的赫爾佐格。
人生格言?
在勞氏的生涯中,影響他最深的格言如下:
1、“不是去分化,而是去調(diào)和!
2、“要繼續(xù)抓下去,因為已經(jīng)抓緊!
所獲獎項?
勞氏共得到9個榮譽博士學位。以及于2000年獲得國際奧委會國家元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