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全名居基·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 :19世紀后半期法國優(yōu)秀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曾拜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生創(chuàng)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是與契訶夫和歐·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之一,對后世產(chǎn)生極大影響。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jié)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tài)惟妙惟肖,令人讀后回味無窮。
莫泊桑于1850年8月出生在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的祖輩都是貴族,但到他父親這一代時沒落了,父親做了交易所的經(jīng)紀人。他的母親出身于書香門第,愛好文學,經(jīng)常對文學作品發(fā)表議論,見解獨到。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于經(jīng)常鬧矛盾而分居了,他和母親住在海邊的一個別墅里。幼年時的莫泊桑喜歡在蘋果園里游玩,在草原觀看打獵,喜歡和農(nóng)民、漁夫、船夫、獵人在一起聊天、干活,這些經(jīng)歷使莫泊桑從小就熟悉了農(nóng)村生活。從童年時代起,母親就培養(yǎng)他寫詩,到兒子成為著名作家時,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學顧問、批評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親是他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師。另一位為莫泊桑走上文學道路打下基礎的是他13歲在盧昂中學學習時的文學教師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個著名的巴那派詩人,他經(jīng)常指導莫泊桑進行多種體裁的文學創(chuàng)作。
1870年,莫泊桑中學畢業(yè)后到巴黎入大學學習法律。這一年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他應征入伍。在軍隊中,他親眼目睹了危難中的祖國和在血泊中呻吟的兵士,心里十分難過,他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寫下來,以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1871年,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
1878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余開始從事寫作。那時,他的舅舅的同窗好友,大文學家福樓拜成為莫泊桑文學上的導師,他們兩人結(jié)下了親如父子的師徒關系。福樓拜決心把自己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傳授給莫泊桑。莫泊桑非常尊重嚴師的教誨,每篇習作都要送給福樓拜審閱。福樓拜一絲不茍地為他修改習作,對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贊賞,但勸他不要急于發(fā)表。因此,在70年代里,莫泊桑的著述很多,但發(fā)表的卻很少,這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的準備階段。他以《羊脂球》(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chuàng)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間,他創(chuàng)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 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nèi)幕內(nèi)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fā),欺騙議會和民眾,發(fā)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zhàn)爭;抨擊了統(tǒng)治集團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chuàng)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tǒng)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的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贊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zhàn)爭,反映法國人民愛國情緒,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jié)構的精巧。典型細節(jié)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另外,他敏銳的觀察也是令人稱道的,自從他拜師福樓拜之后,每逢星期日就帶著新習作,從巴黎長途奔波到魯昂近郊的福樓拜的住處去,聆聽福樓拜對他前一周交上的習作的點評。福樓拜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首先要求他敏銳透徹的觀察事物。莫泊桑遵從師教,逐漸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后來,當他在談到作家應該細致、敏銳的觀察事物時,說必須詳細的觀察你想要表達的一切東西,時間要長,而且要全神貫注,才能從其中發(fā)現(xiàn)迄今還沒有人看到與說過的那些方面。為了描寫燒的很旺的火或平地上的一棵樹,我們就需要站在這堆火或這棵樹的面前,一直到我們覺得它們不再跟別的火焰和別的樹木一樣為止!
一次,福樓拜還建議莫泊桑做這樣的鍛煉騎馬出去跑一圈,一兩個鐘頭之后回來,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記下來。莫泊桑按照這個辦法鍛煉自己的觀察力有一年之久。此外福樓拜還讓他聽街上的馬車聲來訓練觀察力。 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發(fā)表了,它使莫泊桑一鳴驚人,讀者稱他是文壇上的一顆新星。從此,他一躍登上了法國文壇。莫泊桑的絕大部分作品是從這時到1890年的10年間創(chuàng)作的。此間,他寫成短篇小說約300篇,長篇小說6部,還寫了3部游記、1部詩集及其它雜文。
莫泊桑的作品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大影響。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chuàng)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寶》、《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內(nèi)的一大批膾炙人口、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jié)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chuàng)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屠格涅夫認為他是19世紀末法國文壇上“最卓越的天才”。托爾斯泰認為他的小說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鮮明的愛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樣子而是照事物本來的樣子來看事物”,因而“就能揭發(fā)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們愛那值得愛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弊罄核淖髌贰盁o限地豐富多彩,無不精彩絕妙,令人嘆為觀止”。恩格斯:“應該向莫泊桑脫帽致敬!
因為他的短篇馳名中外,他在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的成就以至于因此被湮沒。其實,他不但是個短篇小說的高手,在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也頗有建樹。他繼承了巴爾扎克、司湯達、福樓拜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在心理描寫上又開拓出新路!镀僚笥选肪褪撬囊徊块L篇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不滿足于短篇小說所取得的成就,在他聲譽鵲起后,他經(jīng)常涉足上流社會,開闊了眼界,便想到從更廣闊的背景上去反映社會現(xiàn)實,長篇小說給他提供了一個得心應手的工具。從第一部長篇《一生》到第二部長篇《漂亮朋友》,他的筆觸已經(jīng)從個人生活投向新聞界和政界,具有豐富得多的內(nèi)容,堪稱一部揭露深刻、諷刺犀利的社會小說。
他勤奮地創(chuàng)作了一生,由于過度勞累得了精神錯亂癥,后來被送進巴黎的一家瘋?cè)嗽骸?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僅43歲。
他雖然只活了43歲,卻留下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說與6部長篇小說,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是帶病之軀進行寫作的,這已經(jīng)是可令人驚嘆的了;何況,一兩個世紀以來,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一直保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他在短篇小說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他贏得了“世界短篇小說巨匠”的美名,他的長篇小說也擁有億萬讀者,并不斷被改編成電影,風靡全球。
生平
莫泊桑的父親偷香竊玉、窮奢極侈,侵吞母親的財產(chǎn),以致造成父母間關系的最后決裂。這就是莫泊桑日后寫了大量以父母離異而造成家庭悲劇為題材的短篇小說的原因。
13歲時母親將他送進一所教會學校。但沒多久便因為寫了一首愛情小詩,使學校當局認為他無心向?qū)W、桀傲不馴而將他除名。當年莫泊桑進入魯昂的高乃依中學,在這他的文學修養(yǎng)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著名詩人和戲劇家路易.布耶成了他的導師,布耶欣賞他的一首詩歌:“人的生命有如船在海上駛過的水痕,慢慢兒遠、慢慢兒淡。”另一位嚴師則是福樓拜。福樓拜著力培養(yǎng)莫泊桑力透紙背的文筆,洞察事理的眼力以及剴切中理的遣詞造句的能力。這位大師告誡他:“不論一個作家要描寫的東西是什么,只有一個詞可供他使用,用一個動詞要使對象生動,一個形容詞要使對象的性質(zhì)鮮明。因此就得去尋找,直到找到了這個詞,這個動詞和形容詞,而決不要滿足于差不多!边@兩位嚴師把莫泊桑的學步之作統(tǒng)統(tǒng)當做廢紙,禁止他發(fā)表。中學畢業(yè)前,布耶過世,莫泊桑與福樓拜相處默契,成了忘年交。
1869年莫泊桑通過中學會考進入巴黎大學法學院攻讀法律。這一時期莫泊桑查閱了形形色色的案例,這些案例也為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可惜不到一年時間,普法戰(zhàn)爭爆發(fā),莫泊桑受愛國主義感染,手持獵槍深入密林展開游擊活動。時間雖短,但是印象深刻,此后,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以普法戰(zhàn)爭為題材的作品。在他一系列描寫普法戰(zhàn)爭的小說中,充分地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的軟弱無能,占領軍無恥的荒唐行為以及一些“殘忍”的農(nóng)民的英雄壯舉。他認為這一切都可以歸結(jié)到一個滑稽可笑的世界恐怖上去。
從1872年起,莫泊桑定居巴黎,為了謀生,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長達數(shù)十年,這些經(jīng)歷使他對小職員的生活狀況和精神境界有了深刻的認識,成為他日后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
1874年,莫泊桑在巴黎福樓拜的寓所結(jié)識了左拉。后來又通過福樓拜的介紹結(jié)識了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曾替莫泊桑審讀手稿,并鼓勵他閱讀俄國作家的名著。
1875年,25歲的莫泊桑首次發(fā)表小說《人手模型》,殺人犯的手做成的模型竟復活了,而且重又圖謀不軌,最后“斷手再植”方才平靜下來。這篇小說受到福樓拜的批評,告誡莫泊桑不要向壁虛造,而要立足于生活。
1876年左拉、莫泊桑、阿萊克西等人成立了自然主義文學集團,文學史是稱其為梅塘集團。莫泊桑倡議每人以普法戰(zhàn)爭為題材寫一篇小說,1880年結(jié)集出版,是為《梅塘之夜》。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即在其中。這是他公開發(fā)表的第一篇重要小說,一舉成名。他的文學生涯自此開始。
莫泊桑的傳世佳作大多是在1880-1890這十年間創(chuàng)作的。莫泊桑自1880年起偏頭痛的發(fā)作日趨頻繁,右眼的調(diào)節(jié)功能全部喪失,心跳紊亂,再加上他放浪形骸,因而宿命論和悲觀主義情緒屢見不鮮。自1885年后,他轉(zhuǎn)向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六部中除了《一生》外,其他五部都是這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
到了80年代末期,由于莫泊桑思想上陰郁苦悶與絕望情緒的加強,以及法國文學藝術中頹廢傾向?qū)λ挠绊,不僅他的作品中的批判力量銳減,而且他觀察研究社會現(xiàn)象的興趣也日趨淡薄。他變得越來越內(nèi)向。因此,社會的主題消失不見了,而人的內(nèi)心世界、人的心理現(xiàn)象乃至病態(tài)心理成了他作品中的主要內(nèi)容,如《皮埃爾和若望》、《我們的心》。
在此以后,莫泊桑除了原有的諸種疾病外,神經(jīng)分裂癥漸漸惡化。1891年病情急轉(zhuǎn)直下,求生的欲望使他四處求醫(yī),但又繼續(xù)迷戀于放浪的生活。1892年1月2日,莫泊桑自殺未遂,漸漸失去康復的信心。五天后他被送入精神病院。1893年與世長辭,年僅43歲。
創(chuàng)作
莫泊桑的三百五十多中短篇小說從題材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普法戰(zhàn)爭的:在這類題材的作品里,莫泊桑揭露了普魯士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法國軍隊的無能,歌頌了法國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者的愛國精神如《羊脂球》(1880)、《米隆老爹》(1883)(必讀)、《兩個朋友》(1883)等。《羊脂球》是寫被敵軍占領的里昂城里十幾位居民同乘一輛馬車出逃的故事。一輛馬車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作者通過乘客們出逃的不同原因,一路上的表現(xiàn),特別是對羊脂球前后不同態(tài)度的變化,表現(xiàn)了他們不同的社會身份和性格特征。
2.描寫資產(chǎn)階級世俗生活,揭露資產(chǎn)階級道德墮落的,如《項鏈》(1884)、《戴家樓》(1881),表現(xiàn)世人貪圖錢財而不注重親情的《我的叔叔于勒》(1883),描寫小市民吝嗇的《雨傘》(1884)等。
3.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貧困痛苦以及優(yōu)秀品質(zhì)的,如《西蒙的爸爸》(1881)、《一個女長工的故事》(1881)等。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的特色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標。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無藝術,也是他現(xiàn)實主義小說藝術的重要標志。較之于19世紀前期巴爾扎克、斯湯達與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經(jīng)擺脫了任何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更拋棄了傳奇小說的一切手法。他的短篇小說構思別具匠心,情節(jié)變化多端,描寫生動細致,刻畫人情世態(tài)惟妙惟肖,令人讀后回味無窮。
1、在選材上,莫泊桑對特殊的、奇特的事件不感興趣,他的短篇都以日常生活故事或圖景為內(nèi)容,摹寫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態(tài)。平淡準確一如現(xiàn)實生活,沒有人工的編排與臆造的戲劇性,不以驚心動魄的開端或令人拍案叫絕的收尾取勝,而是以一種真實、自然的敘述藝術與描寫藝術吸引人。由于作者觀察精細、善于開掘,卻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實和社會的本質(zhì)。篇幅雖短,蘊含極深,平淡小事,意義不凡。給人以以小見大的藝術享受。
2、情節(jié)并不復雜,但構思布局非常精妙,別具一格。
A.莫泊桑在有的作品中,甚至不用情節(jié)作為短篇的支架與線路,他總以十分纖細、十分隱蔽、幾乎看不見的線索將一些可信的小事巧妙地串聯(lián)起來,聰明而不著痕跡地利用最恰當?shù)慕Y(jié)構上的組合,把主要者突出出來并導向結(jié)局。如《一家人》,一個公務員家庭從頭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發(fā)生的日常生活,不是一個故事,而是某種現(xiàn)實。情節(jié)淡化與生活圖景自然化,是現(xiàn)代小說的一個特點。
B.有的采取矛盾“層遞法”,通篇小說起伏跌宕,或一開始就造成極大的懸念,然后出人意料的急劇轉(zhuǎn)折。多姿多彩、生動有趣。
3、在表現(xiàn)形式上,莫泊桑是爐火純青的技藝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種既定的規(guī)則,而自由自在地運用各種方式與手法。在描述對象上,有時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時是事件的某個片段,有時是某個圖景,有時是一段心理活動與精神狀態(tài)。既有故事性強的,也有情節(jié)淡化的甚至根本沒有情節(jié)的。既有人物眾多的,也有人物單一的,甚至根本沒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時序上,有順敘、有倒敘、有插敘,有目前與過去兩重時間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觀描述的,也有主觀描述的,有時描述者有明確的身份,有時又身份不明。描述方式的多樣化與富于變化,提高了敘述藝術的水平,大大豐富了短篇小說的描述方式。
4、采用自然樸素的白描手法,寫景狀物能抓住神髓,細致,準確傳神。
5、人物形象的自然化與英雄人物的平凡化。通過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狀態(tài)與在一定境況情勢下必然有的最合理的行動、舉止、反應、表情,來揭示出其內(nèi)在的心理與性格真實。不回避英雄人物身上的可笑之處與缺點錯誤。人物性格都是通過情節(jié)開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很少斧鑿痕跡。
6、語言規(guī)范、優(yōu)美、清晰、簡潔、準確、生動。
作品
莫泊桑的作品絕大部分都是在1880年至1890年之間寫成,共出版27部中部短篇小說和6部長篇小說。主要代表作是《一生》(Une vie)和《俊友》( 又譯作《漂亮朋友》)《一生》(1883)描繪了貴族少女幻想破滅的凄慘的一生,通過約娜的悲劇反映出了在資本主義經(jīng)濟比資產(chǎn)階級道德風尚的沖擊下,土地貴族生活方式中必然崩潰與瓦解。《漂亮朋友》(1885)通過對冒險家杜洛阿利用女人為進身之階,發(fā)跡過程的描寫,反映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政治生活的黑暗與腐敗,資產(chǎn)階級的淫蕩,特別是報界的污穢。
更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
《幸!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羊脂球》(1880)
《一家人》(1881)
《我的叔叔于勒》(1883)
《米隆老爹》(1883)
《兩個朋友》(1883)
《孤兒》
《項鏈》(1884)
《西蒙的爸爸》
《珠寶》
《小步舞》
《珍珠小姐》
《一生》(1883)
《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
《溫泉》(1886)
《皮埃爾和若望》(1887)
《像死一般堅強》(1889)
《我們的心》(1890)
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jié)構的精巧。典型細節(jié)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另外,他敏銳的觀察也是令人稱道的,自從他拜師福樓拜之后,每逢星期日就帶著新習作,從巴黎長途奔波到魯昂近郊的福樓拜的住處去,聆聽福樓拜對他前一周交上的習作的點評。福樓拜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首先要求他敏銳透徹的觀察事物。莫泊桑遵從師教,逐漸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后來,當他在談到作家應該細致、敏銳的觀察事物時,說:“必須詳細的觀察你想要表達的一切東西,時間要長,而且要全神貫注,才能從其中發(fā)現(xiàn)迄今還沒有人看到與說過的那些方面。為了描寫燒的很旺的火或平地上的一棵樹,我們就需要站在這堆火或這棵樹的面前,一直到我們覺得它們不再跟別的火焰和別的樹木一樣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