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1820年,他從古典風景畫家維克多·貝爾丹學(xué)畫;1825年去意大利,在那里生活了三年,充分享受了地中海的陽光與自然的美?回國后他和朋友到各地旅行,后來又兩次去意大利,三次游瑞士,到了荷蘭?英國,最后進入巴黎郊區(qū)的楓丹白露森林,與巴比松畫家們共享自然寫生的樂趣,成為一個在藝術(shù)上獨具奇趣的風景畫家?
作品介紹
柯羅的風景畫,大致可分作兩個時期,前期約從1826至1830年左右?這時所作的風景畫具有明顯的古典主義形式特征?因為他對古羅馬的廢墟或者威尼斯的自然風光具有濃厚的興趣,似乎還帶著一種懷古的情緒,故人們習(xí)慣稱他這一時期的風景畫為“意大利風景”?這一類風景在構(gòu)圖上比較平穩(wěn)?對大自然取用嚴謹?shù)膶憣嵤址,如他的《意大利城堡?1826~1828年作)?《圣安哲羅堡》(1826~1827年作)和一幅《從法爾奈塞花園遠眺的羅馬集議場》,還有這幅作于1827年的油畫習(xí)作《納爾尼大橋》,就是比較典型的風景范例?
相關(guān)背景
柯羅從1825年起的三年意大利旅行期間,不顧學(xué)友的嘲諷,經(jīng)常徑自到野外對景寫生?這幅畫就是他從法爾奈塞宮花園平臺望去的一幅古羅馬廢墟景色的寫生作品?在這里,藝術(shù)家憑吊建筑古跡和描寫現(xiàn)代城市的風光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這就顯出了畫家在創(chuàng)作上的稚氣?他還不善于去蕪存菁,排除有礙情緒表達的細節(jié),但在寫生能力上展現(xiàn)了他的天賦?1825年,柯羅第一次去意大利留學(xué),那里的明媚風光與具有瞻仰價值的古代城址使他流連忘返,幾乎處處都引起他對古代歷史的向往?除了熱心觀摩各座美術(shù)館的名作之外,主要是在實地寫生?
《納爾尼大橋》是他在現(xiàn)場即興寫生的一幅保存至今僅有的習(xí)作油畫作品,富有研究的價值?法國人一度把風景畫從油畫藝術(shù)中勾銷掉了?盡管著名的法國風景畫家,如路易·莫羅?弗拉戈納爾?于貝爾·羅貝爾等人早在18世紀就已開辟了一條坦途?但在帝國時代,沙龍評審會力排風景畫,以至后來如普桑等人所畫的一些極富幻想性的風景杰作,也不過是千篇一律的"人造自來山水"(徐悲鴻語):懸崖峭壁,孤峰連巔,看來出奇,卻是陳腐的章法支配下的室內(nèi)構(gòu)想之作?19世紀時的一部分文學(xué)家,受時局的制約,接過18世紀哲學(xué)家盧梭提出“回到自然”的口號, 主張大自然可使人的身心獲得自由發(fā)展? 爾后, 瑞士作家阿米埃爾(Amiel,1821~1881)又補充說出"風景即情緒"的觀點,受到夏多布里昂等人的擁護?法國的畫家們開始到大自然中去尋求“靈感”,風景畫才在法國進入更被賞識的時期?而柯羅是這方面有卓著貢獻的法國“情緒風景畫家”之一?
柯羅的這兩幅畫雖還未被社會注目,特別是那幅極富筆墨情趣的油畫習(xí)作《納爾尼大橋》?當它與柯羅的另幾幅風景寫生習(xí)作一起展出時,壓根兒未被人注意到?只有到了他后來的“法蘭西風景”階段,柯羅才一躍而成為沙龍中最紅的風景畫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