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李芃早年即有才名,曾任上邽主簿,后屢次升遷,任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山南東道觀察支使。唐代名臣嚴武任京兆尹時,調李芃為長安尉,李勉任江西觀察使,任命他為秘書郎兼監(jiān)察御史。永泰初年,李芃兼任殿中侍御史。當時,宣、饒二州賊人方清、陳莊聚眾為盜,占據(jù)山洞,斷絕江路,劫掠商旅,李芃請求李勉在秋浦置州,以兵守其要地,討伐盜賊。李勉同意,上報唐代宗,得到批準,于是以宣州的秋浦、青陽、饒州等地設置池州,以李芃攝行事兼侍御史。不久,魏少游代替李勉為江西觀察使,又任命李芃為檢校虞部員外郎,兼任都團練副使。此后,李芃不斷升遷,攝江州刺史,又被調任永平軍節(jié)度使的李勉奏為校工部郎中、兼侍御史,攝陳州刺史。同年,汴州守將李靈曜叛亂,李勉任李芃為亳州防御使,開陳、潁運路,以通漕挽。
唐德宗繼位,授李芃為檢校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河陽三城鎮(zhèn)遏使,撫勞備至,任河陽節(jié)度使路嗣恭的副手,進位檢校左庶子、河陽三城懷州節(jié)度觀察使。當時,河南北接魏博節(jié)度使田悅的地盤,田悅謀叛,朝廷命以神策、汝、陜的軍隊增援河陽,以李芃討伐。李芃進軍攻克新鄉(xiāng)、共城,包圍衛(wèi)州。次年,又與河東節(jié)度使馬燧等人率諸軍大破田悅于洹水,因功加為檢校兵部尚書,封開陽郡王,實封一百戶。李芃進圍田悅于魏州,迫降大將符璘等五百騎夜降。后因涇原之亂,李芃放棄討伐田悅,收軍回鎮(zhèn)。
興元初年,李芃任檢校右仆射,因疾病準備辭官,對親信說:“今年夏被蝗旱,人主厭兵革,然則天下城壘堅厚矣,戈鋋銛利矣,以力勝之,則有得失,其可盡乎!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鎮(zhèn)之戴翼時主,宜先退讓,貪權持祿,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豈能言而不踐乎!”
貞元元年(785年)八月二十六日(10月3日),李芃病逝,時年六十四歲,唐德宗為之廢朝一日,追贈為太子太保。
人物評價
劉昫:①芃則老也知足,澄則過而改圖。②史懷奸謀,芃將祿讓。
史料記載
《舊唐書·卷一百三十二·列傳第八十二》
《新唐書·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