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
王莽敗亡,更始新立,派遣使臣巡行郡國,聲言:"先降者復爵位"(《后漢書·寇恂列傳》)。耿況帶領(lǐng)寇恂,到邊界恭迎使臣,并按規(guī)定交上印綬。然而,使臣收取印綬后,過了一夜,仍然沒有歸還之意?茆笈,勒兵入見使臣,請還印綬。使臣不給,并且說:"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寇恂說:"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今天下初定,國信未宣,使君建節(jié)銜命,以臨四方,郡國莫不延頸傾耳,望風歸命。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沮向化之心,生離畔之隙,將復何以號令它郡乎?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吏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賢則秖更生亂。為使君計,莫若復之以安百姓"(《后漢書·寇恂列傳》)。使者不應,寇恂當即大聲命令手下,以使臣名義召見耿況。耿況進見,寇恂搶步向前取回印綬交給他,使臣見事已如此,只好承制命耿況仍任原職。
歷程
后王郎在邯鄲起事,派將領(lǐng)徇行上谷,逼迫耿況發(fā)兵響應。寇恂與門下掾閔業(yè)一起向耿況進言:"邯鄲拔起,難可信向。昔王莽時,所難獨有劉伯升耳。今聞大司馬劉公,伯升母弟,尊賢下士,士多歸之,可攀附也。"耿況猶豫難決,說:"邯鄲方盛,力不能獨拒,如何?"寇恂回答:"今上谷完實,控弦萬騎,舉大郡之資,可以詳擇去就。恂請東約漁陽,齊心合觽,邯鄲不足圖也"(《后漢書·寇恂列傳》)。耿況采納了他的主張,派他到漁陽,與彭寵結(jié)盟?茆蓾O陽歸來,到昌平,襲擊邯鄲使臣,殺死了他,奪其軍,然后跟耿況之子耿弇到廣阿去投奔劉秀。劉秀任命寇恂為偏將軍,賜號承義侯。讓他隨軍征戰(zhàn)?茆谲娭,多次與鄧禹談論軍國大事。鄧禹認為他有過人之才,于是殺牛把酒,結(jié)為好友。
轉(zhuǎn)折
劉秀南定河內(nèi)。想命將留守。但考慮到更始帝的大司馬朱鮪盛兵據(jù)洛陽,并州也未平定等因素,一時想不出合適的人選。于是,便去征詢鄧禹的意見。鄧禹說:"昔高祖任蕭何于關(guān)中,無復西顧之憂,所以得專精山東,終成大業(yè)。今河內(nèi)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茆奈鋫渥,有牧人御觽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后漢書·寇恂列傳》)。于是,劉秀便任命寇恂為河內(nèi)太守,行大將軍事。劉秀對寇恂推心置腹,殷殷囑托:"河內(nèi)完富,吾將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蕭何鎮(zhèn)關(guān)中,吾今委公以河內(nèi),堅守轉(zhuǎn)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后漢書·寇恂列傳》)。
不久,劉秀北伐燕、代。寇恂統(tǒng)領(lǐng)屬縣,講兵肄射,砍掉淇園的竹林,造箭百萬枝,養(yǎng)馬二千匹,收租四百萬斛,并把這些及時轉(zhuǎn)運前線,以給軍資。
勸說
蘇茂軍聞之,陣腳移動?茆v兵奔擊,大敗敵軍,乘勝追殺,直到洛陽城下,斬殺蘇茂副將賈疆。蘇茂軍士被俘上萬人,投河溺死者無數(shù)。寇恂、馮異大獲全勝,渡河而還。自此洛陽震恐,城門
晝閉。當時,有消息傳給劉秀,說朱鮪攻破河內(nèi),但不一會,寇恂報捷文書也來了。劉秀大喜,說:"吾知寇子翼可任也"(《后漢書·寇恂列傳》)!諸將聞此大捷,紛紛向劉秀祝賀,并勸劉秀即位稱帝,劉秀從之,是為光武帝。
光武帝縱橫征戰(zhàn),軍糧不足?茆幂傑圀P駕轉(zhuǎn)運,前后不絕于路。光武帝屢次寫信慰問寇恂。寇恂的同學董崇對他說:"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君侯以此時據(jù)大郡,內(nèi)得人心,外破蘇茂,威震鄰敵,功名發(fā)聞,此讒人側(cè)目怨禍之時也。昔蕭何守關(guān)中,悟鮑生之言而高祖悅。今君所將,皆宗族昆弟也,無乃當以前人為鏡戒"(《后漢書·寇恂列傳》)?茆J為他說得對,便自稱有病。
從征
光武帝攻洛陽之前,先回河內(nèi),寇恂請求隨軍出征。光武帝說:"河內(nèi)未可離也"(《后漢書·寇恂列傳》)?茆䦟掖握埱螅馕涞壑皇遣煌。于是,寇恂便派侄兒寇張、外甥谷崇率精銳騎兵,做光武帝的先鋒。光武帝很高興,任命二人為偏將軍。
26年(建武二年),寇恂因過失免官。這時,潁川人嚴終、趙敦聚眾萬余,與密縣(今山東密縣東南)人賈期連兵為寇。于是,寇恂被免幾個月后,又被起用為潁川太守?茆推萍閷④姾钸M擊殺賈期,平定潁川。光武帝封他為雍奴侯,食邑萬戶。
審查
執(zhí)金吾賈復駐軍汝南(治所在今上蔡附近),其部將在潁川殺了人,寇恂把那將領(lǐng)逮捕并關(guān)押起來。當時,國家尚在草創(chuàng)階段,軍隊中人犯了法,往往互相包容,搪塞了事?煽茆䥇s把這個人明正典刑,斬首示眾。賈復深以此事為恥,常常嘆息,且心懷怨恨。
后來,賈復回軍,經(jīng)過潁川,對手下人說:"吾與寇恂并列將帥,而今為其所陷,大丈夫豈有懷侵怨而不決之者乎?今見恂,必手刺之!"寇恂了解了賈復的想法,不想與賈復相見。谷崇曰:"崇,將也,得帶劍侍側(cè)。卒有變,足以相當。"寇恂卻說:"不然。昔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頗者,為國也。區(qū)區(qū)之趙,尚有此義,吾安可以忘之乎"(《后漢書·寇恂列傳》)?于是命令下屬各縣盛陳食物、供應酒肴。賈復部隊一經(jīng)入界,一個人供應兩個人的飲食?茆救,則先到路上迎接,旋即稱病退回。賈復想整兵追趕寇恂,無奈將士皆醉,只好過境而去。
躲避
寇恂派谷崇向光武帝匯報,光武帝當即召寇恂入朝?茆刖┍菀,賈復正在殿中,當下起身躲避。光武帝說:"天下未定,兩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后漢書·寇恂列傳》)。于是三人并坐極歡,賈復與寇恂遂共車同出,結(jié)友而去。
寇恂歸守潁川。27年(建武三年),光武帝派使者到寇恂的駐地任命他為汝南太守,并派驃騎將軍杜茂率兵協(xié)助寇恂討伐盜賊。盜賊清靜,郡中無事?茆睾脤W,于是興修鄉(xiāng)校,教授生徒,并聘請研究《左氏春秋》的名師,自己親從受學。
出兵
31年(建武七年),寇恂代替朱浮任執(zhí)金吾,第二年,又隨光武帝出兵攻打隗囂。這時,潁川盜賊蜂起,光武帝率軍撤回。途中,他對寇恂說:"潁川迫近京師,當以時定。惟念獨卿能平之耳,從九卿復出,以憂國可知也。"寇恂說:"潁川剽輕,聞陛下遠逾阻險,有事隴、蜀,故狂狡乘閑相詿誤耳。如聞乘輿南向,賊必惶怖歸死,臣愿執(zhí)銳前驅(qū)"(《后漢書·寇恂列傳》)。光武帝即日命駕南征?茆S,直至潁川,盜賊見寇恂到來,全部投降,根本不用任寇恂為太守。光武所經(jīng)之處,百姓們紛紛遮道請求,說:"愿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后漢書·寇恂列傳》)。光武帝只好命寇恂暫駐長社縣,鎮(zhèn)撫吏民,受納余降。
原因
原來,隗囂部將高峻,擁兵萬人,據(jù)守高平第一城(今固原縣),光武帝派馬援招降高峻,從此,河西道開。中郎將來歙任命高峻為通路將軍、封關(guān)內(nèi)侯。此后,高峻隸屬大司馬吳漢,隨軍在冀縣包圍隗囂。等到吳漢退兵,高峻逃回營地,又幫助隗囂把守隴坻一帶。隗囂死后,高峻據(jù)住高平,害怕漢廷誅戮,堅守不降。建威大將軍耿弇等圍城一年,始終不能攻克。
解釋
34年(建武十年),光武帝入關(guān),準備率兵親征。寇恂當時正在軍中,他認為"長安道里居中,應接近便,安定、隴西必懷震懼,此從容一處可以制四方也。今士馬疲倦,方履險阻,非萬乘之固,前年潁川,可為至戒"(《后漢書·寇恂列傳》)。光武帝不聽。光武帝進至汧縣,見高峻仍未攻下。便想派人前去勸降。于是對寇恂兌:"卿前止吾此舉,今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營擊之"(《后漢書·寇恂列傳》)。
成就
寇恂帶著用皇帝印璽封記的文書來到高平第一城,高峻軍師皇甫文出來迎接,言辭
禮節(jié),倨傲不屈?茆笈獨⑺浪。諸將皆說:"高峻精兵萬人,率多強弩,西遮隴道,連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無乃不可乎"(《后漢書·寇恂列傳》)?寇恂不聽,斬皇甫文,并讓他的副使回去轉(zhuǎn)告高峻:"軍師無禮,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后漢書·寇恂列傳》)。高峻惶恐無地,即日開門出降。
諸將都來祝賀,并且請教殺其使卻能降其城的原因?茆f:"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計者也。今來,辭意不屈,必無降心。全之則文得其計,殺之則峻亡其膽,是以降耳"(《后漢書·寇恂列傳》)。意思是皇甫文是高峻心腹,也是背后出主意的人。這次來,辭意不屈,全無降心。放過他,皇甫文會自以為得意,殺了他,高峻則膽裂魂飛,自然會主動出降。諸將皆說:"非所及也"(《后漢書·寇恂列傳》)。
36年(建武十二年),寇恂去世,謚威侯。其子寇損嗣。
點評
寇恂明習經(jīng)術(shù),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邇聞名;他一生戎馬,奮其智勇,所得俸祿,卻往往厚施親友故舊和從征將士。他常說:"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獨享之乎"(《后漢書·寇恂列傳》)!他治民有方,威望素著,屈己為國,顧全大局,當時人無不景仰他的長者之風,都認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
史籍記載
后漢書卷十六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為著姓。恂初為郡功曹,太守耿況甚重之。
王莽敗,更始立。使使者徇郡國,曰"先降者復爵位"。恂從耿況迎使者于界上,況上印綬,使者納之,一宿無還意。恂勒兵入見使者,就請之。使者不與,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恂曰:"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今天下初定,國信未宣,使君建節(jié)銜命,以臨四方,郡國莫不延頸傾耳,望風歸命。今始至上谷而先墮大信,沮向化之心,生離畔之隙,將復何以號令它郡乎?且耿府君在上谷,久為使人所親,今易之,得賢則造次未安,不緊則只更生亂。為使君計,莫若復之以安百姓。"使者不應,恂左右以使者命召況。況至,恂進取印綬帶況。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詔之,況受而歸。
及王郎起,遣將徇上谷,急況發(fā)兵。恂與門下掾閔業(yè)共說況曰:"邯鄲拔起,難可信向。昔王莽時,所難獨有劉伯升耳。今聞大司馬劉公,伯升母弟,尊賢下士,士多歸之,可攀附也。"況曰:"邯鄲方盛,力不能獨拒,如何?"恂對曰:"今上谷完實,控弦萬騎,舉大郡之資,可以詳擇去就。恂請東約漁陽,齊心合眾,邯鄲不足圖也。"況然之,乃遣恂到漁陽,結(jié)謀彭寵。恂還,至昌平,襲擊邯鄲使者,殺之,奪其軍,遂與況子弇等俱南及光武于廣阿。拜恂為偏將軍,號承義侯,從破群賊。數(shù)與鄧禹謀議,禹奇之,因奉牛、酒共交歡。
后漢書寇恂列傳
朱鮪聞劉秀北征,河內(nèi)勢孤,便想乘虛而入,派討難將軍蘇茂、副將賈疆率兵三萬,渡越鞏河,進擊溫縣(今河南溫縣西)。警報傳來,寇恂立即整軍而出,并通令下屬各縣發(fā)兵,到溫縣集合,迎擊敵人。軍吏皆諫說:"今洛陽兵度河,前后不絕,宜待觽軍畢集,乃可出也。"寇恂說:"溫,郡之藩蔽,失溫則郡不可守"(《后漢書·寇恂列傳》)。下令部隊直撲溫縣。第二天,兩軍戰(zhàn)于溫縣城下。正好,偏將軍馮異派來的援兵和各縣兵馬也已趕到。一時,漢軍士馬四集,旌旗蔽野?茆髲埪晞,派士兵登上城墻,擂鼓吶喊,齊說:"劉公兵到"(《后漢書·寇恂列傳》)!
平定
光武南定河內(nèi),而更始大司馬朱鮪等盛兵據(jù)洛陽,及并州未定,光武難其守,問于鄧禹曰:"諸將誰可使守河內(nèi)者?"禹曰:"昔高祖任蕭何于關(guān)中,無復四顧之憂,所以得專精山東,終成大業(yè)。今河內(nèi)帶河為固,戶口殷實,北通上黨,南迫洛陽。寇恂文武備足,有牧人御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內(nèi)太守,行大將軍事。光武謂恂曰:"河內(nèi)完富,吾將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蕭何鎮(zhèn)關(guān)中,吾今委公以河內(nèi),堅守轉(zhuǎn)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光武于是復北征燕、代。恂移書屬縣,講兵肄射,伐淇園之竹,為矢百余萬,養(yǎng)馬二千匹,收租四百萬斛,轉(zhuǎn)以給軍。
朱鮪聞光武北而河內(nèi)孤,使討難將軍蘇茂、副將賈■將兵三萬余人,度鞏河攻溫。檄書至,恂即勒軍馳出,并移告屬縣發(fā)兵,會于溫下。軍吏皆諫曰:"今洛陽兵渡河,前后不絕,宜待眾軍畢集,乃可出也。"恂曰:"溫,郡之籓蔽,失溫則郡不可守。"遂馳赴之。旦日合戰(zhàn),而偏將軍馮異遣救,及諸縣兵適至,士馬四集,幡旗蔽野。恂乃令士卒乘城,鼓噪大呼,言曰:"劉公兵到!"蘇茂軍聞之,陣動,恂因奔擊,大破之,追至洛陽,遂斬賈彊。茂兵自投河死者數(shù)千,生獲萬余人。恂與馮異過河而還。自是,洛陽震恐,城門晝閉。時,光武傳聞朱鮪破河內(nèi),有頃,恂檄至,大喜曰:"吾知寇子翼可任也!"諸將軍賀,因上尊號,于是即位。
困難
時,軍食急乏,恂以輦車驪駕轉(zhuǎn)輸,前后不絕,尚書升斗以稟百官。帝數(shù)策書勞問,恂同門生茂陵董崇說恂曰:"上新即位,四方未定,而郡侯以此時據(jù)大郡,內(nèi)得人心,外破蘇茂,威震鄰敵,功名發(fā)聞,此讒人側(cè)目怨禍之時也。昔蕭何守關(guān)中,悟鮑生之言而高祖悅。今君所將,皆宗族昆弟也,無乃當以前人為鏡戒。"恂然其言,稱疾不視事。帝將攻洛陽,先至河內(nèi),恂求從軍。帝曰:「河內(nèi)未可離也!箶(shù)固請,不聽,乃遣兄子寇張、姊子谷崇將突騎,愿為軍鋒。帝善之,皆以為偏將軍。
建武二年,恂坐系考上書者免。是時,潁川人嚴終、趙敦聚眾萬余,與密人賈期連兵為寇。恂免數(shù)月,復拜潁川太守,與破奸將軍侯進俱擊之。數(shù)月,斬期首,郡中悉平定。封恂雍奴侯,邑萬戶。
執(zhí)金吾賈復在汝南,部將殺人于潁川,恂捕得系獄。時尚草創(chuàng),軍營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復以為恥,嘆。還過潁川,謂左右曰:"吾與寇恂并列將帥,而今為其所陷,大丈夫豈有懷侵怨而不決之者乎?今見恂,必手劍之!"恂知其謀,不欲與相見。谷崇曰:"崇,將也,得帶劍侍側(cè)。卒有變,足以相當。"恂曰:"不然。昔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頗者,為國也。區(qū)區(qū)之趙,尚有此義,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屬縣盛供具,儲酒醪,執(zhí)金吾軍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饌。恂乃出迎于道,稱疾而還。賈復勒兵欲追之,而使士皆醉,遂過去。恂遣谷崇以狀聞,帝乃征恂。恂至引見,時復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兩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極歡,遂共車同出,結(jié)友而去。
恂歸潁川。三年,遣使者即拜為汝南太守,又使驃騎將軍杜茂將兵助恂討盜賊。盜賊清靜,郡中無事。恂素好學,乃修鄉(xiāng)校,教生徒,聘能為《左氏春秋》者,親受學焉。七年,代朱浮為執(zhí)金吾。明年,從車駕擊隗囂,而潁川盜賊群起,帝乃引軍還,謂恂曰:"潁川迫近京師,當以時定。惟念獨卿能平之耳,從九卿復出,以憂國可也。"恂對曰:"潁川剽輕,聞陛下遠逾阻險,有事隴、蜀,故狂狡乘間相詿誤耳。如聞乘輿南向,賊必惶怖歸死。臣愿執(zhí)銳前驅(qū)。"即日車駕南征,恂從至潁川,盜賊悉降,而竟不拜郡。百姓遮道曰:"愿從陛下復借寇君一年。"乃留恂長社,鎮(zhèn)撫使人,受納余降。
歸還
初,隗囂將安定高峻,擁兵萬人,據(jù)高平第一,帝使待詔馬援招降峻,由是河西道開。中郎將來歙承制拜峻通路將軍,封關(guān)內(nèi)侯,后屬大司馬吳漢,共圍囂于冀。及漢軍退,峻亡歸故營,復助囂拒隴阺。及囂死,峻據(jù)高平,畏誅堅守。建威大將軍耿弇率太中大夫竇士、武威太守梁統(tǒng)等圍之,一歲不拔。十年,帝入關(guān),將自征之,恂時從駕,諫曰:"長安道里居中,應接近便,安定、隴西必懷震懼,此從容一處可以制四方也。今士馬疲倦,方履險阻,非萬乘之固,前年潁川,可為至戒。"帝不從。進軍及汧,峻猶不下,帝議遣使降之,乃謂恂曰:"卿前止吾此舉,今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營擊之。"恂奉璽書至第一,峻遣軍師皇甫文出謁,辭禮不屈。恂怒,將誅文。諸將諫曰:"高峻精兵萬人,率多強弩,西遮隴道,連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無乃不可乎?"恂不應,遂斬之。遣其副歸告峻曰:"軍師無禮,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開城門降。諸將皆賀,因曰:"敢問殺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計者也。今來,辭意不屈,必無降心。全之則文得其計,殺之則峻亡其膽,是以降耳。"諸將皆曰:"非所及也。"遂傳峻還洛陽。
相關(guān)
恂經(jīng)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從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獨享之乎!"時人歸其長者,以為有宰相器。
十二年卒,謚曰威侯。子損嗣。恂同產(chǎn)弟及兄子、姊子以軍功封列侯者凡八人,終其身,不傳于后。
初所與謀閔業(yè)者,恂數(shù)為帝言其忠,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官至遼西太守。
十三年,復封損庶兄壽為洨侯。后徙封損扶柳侯。損卒,子B341嗣,徙封商鄉(xiāng)侯。B341卒,子襲嗣。
恂女孫為大將軍鄧騭夫人,由是寇氏得志于永初間。
恂曾孫榮。
論曰:傳稱"喜怒以類者鮮矣"。夫喜而不比,怒而思難者,其惟君子乎!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于寇公而見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