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褚繆, 褚遂良孫,有祖上之風,拜監(jiān)察御使里行,先天中(710年), 突厥圍北庭,玄宗詔褚繆持節(jié)監(jiān)督緒將破之。遷侍御史,拜禮部員外郎。
先祖遂良公祖籍在錢溏,這一點為我族人所公認,但是否曾居住在錢溏卻一直在爭論之中,不肖因之窮盡所學,廣搜博采,仍不敢武斷,現(xiàn)有一點資料,發(fā)在網(wǎng)上,資之有識之士裁斷。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高宗賜爵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明趙一清《唐書褚河南世系考》:錢唐褚氏先祖為褚少孫(西漢史學家,曾補《史記》),后裔始居河南陽翟,后徒丹陽,至褚遂良之父褚亮時遷杭州。《新唐書》:褚亮傳,稱杭州錢塘人。褚家故居褚家塘舊有助圣廟祀褚遂良,明代拓新為昭忠祠,特詔地方官舉行祀典。
遂良隋末隨父亮在隴右,薛舉起事,任通事舍人。秦王李世民滅薛舉,入秦王府為鎧曹參軍。唐太宗貞觀十年(636),自秘書郎遷起居郎。貞觀十五年(641),太宗將登將泰山封禪,遂良以“遠行擾民”勸阻。是年升諫議大夫兼知居事。太宗曾問:“朕有不善,卿必記之耶?“遂良答:“臣職當載筆,君舉必書!边@一年太宗廢承乾,立晉王李治為皇太子。太宗以“遂良博識,深可重也”升以太子賓客,委以皇儲的侍從規(guī)諫,教司禮儀的重任。十八年(644)擢升黃門侍郎,參綜朝政。二十二年任中書令,佐天子而執(zhí)大政。太宗病危之際,受命起草遺詔,與長孫無忌為托孤之臣。高宗即位進封為河南郡公,后世因之稱“褚河南”。永徽三年(652),任吏部尚書兼修國史,次年任尚書左仆射。六年,高宗意立昭儀(武則天)為皇后,遂良叩血進諫勸阻。武則天立,遂良貶潭州(長沙)都督,轉(zhuǎn)桂州(桂林)都督,再貶愛州(今越南北境)剌史,顯慶三年(658),死于任所,享年六十三歲,顯慶五年,遂良二子褚彥甫、褚彥仲亦被殺。弘道元年(683)高宗遺詔,放褚遂良子孫回杭。褚遂良素性忠毅,剛正直諫;博涉文史,尤工書法。書法自二王(羲之、獻之)之后,別開生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對后世影響很大,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并稱為初唐四大書法家。傳世作品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雁塔圣教序》、《房玄齡碑》、《陰符經(jīng)》等,并有文集2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