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愛新覺羅·豪格

    愛新覺羅·豪格

    豪格(穆麟德:Hooge;1609年-1648年),清肅武親王,滿洲愛新覺羅氏,清太宗皇太極長子,1609年三月十三出生,母為皇太極繼妃烏喇納喇氏。崇德元年,以軍功封肅親王,掌戶部事。順治三年,掛靖遠大將軍印,平定四川張獻忠。次年,被多爾袞構(gòu)陷,削爵下獄,不久死于獄中,年四十。順治八年,追復(fù)封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配享太廟,入祀盛京賢王祠。


    人物生平

    年少征戰(zhàn)

    明萬歷三十七年(1609年)肅親王豪格出生,他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一子,早年時期他就跟從其父皇太極征討蒙古董夔、察哈爾、鄂爾多斯等部,幾場仗下來都有戰(zhàn)功,被祖父努爾哈赤封為貝勒。天命十一年(1626年),豪格跟從大貝勒代善等人征討蒙古扎魯特部,豪格在這場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突出,親手斬殺了扎魯特部的貝勒鄂齋圖。

    天聰元年(1627年),其父皇太極即位為后金大汗之后發(fā)動了寧錦之戰(zhàn),豪格在錦州與明軍大戰(zhàn),擊敗了明軍,然后又率領(lǐng)一支軍隊維護塔山的糧運。天聰二年(1628年),為了配合皇太極對蒙古的戰(zhàn)略,他又偕同貝勒濟爾哈朗一起征討蒙古固特塔布囊,將其擊敗之后誅殺,盡收其部。

    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因難以攻破明朝經(jīng)營的關(guān)寧錦防線,親率八旗軍繞道蒙古突入內(nèi)地,豪格也參加了這次戰(zhàn)斗,他和三貝勒莽古爾泰等人一起巡視通州的渡口,八旗軍逼近明朝首都北京之后,包圍并攻打北京。豪格在廣渠門外親自率兵迎擊明朝寧、錦方向而來的援兵,明軍在其右設(shè)伏,豪格率領(lǐng)所部兵馬與明軍奮戰(zhàn),一直沖擊到北京城壕,明軍被擊潰。之后豪格與貝勒岳讬、薩哈廉一起包圍北京以東的永平,攻克了香河。天聰六年(1632年),他又跟隨大軍討伐察哈爾部,率領(lǐng)軍隊進入明朝邊境,大肆攻略歸化諸路。同年六月,進封為和碩貝勒。

    天聰七年(1633年),皇太極與諸貝勒、大臣商討進一步興國的大計,皇太極向大臣們詢問,明朝、朝鮮、察哈爾這三個地方,先打哪個。豪格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我們應(yīng)該先攻打明朝,如果我們僅僅得到了錦州,其他的城池卻得不到,那就會曠日持久,恐怕會勞師疲眾、不利于我。應(yīng)該從蒙古繞道進入,并且曉諭當?shù)氐母鱾明朝村落,我們進入是因為他們的君主不肯和我們議和,他們就會怨恨崇禎帝。再采用更番法,等到我們馬肥的時候,增加使用大炮,一支人馬出寧遠,一支人馬出蒙古舊道,夾攻明朝的山海關(guān),如果還不能攻下來,就在附近屯兵并招致當?shù)氐牧髻\,駐軍在通州,等到明軍懈怠的時候再攻打他們。如果那樣的話,朝鮮、察哈爾就可以緩緩圖之了!彼囊娊馐艿搅嘶侍珮O的贊賞,所以同年八月,八旗軍攻打山海關(guān)。

    天聰八年(1634年),他跟從皇太極自宣府直趨朔州。豪格與揚古利一起毀掉了明朝的邊墻,分兵從尚方堡一帶進入內(nèi)地,攻掠了朔州及五臺山,又跟從皇太極巡視山西大同,擊敗了明朝的援軍。天聰九年(1635年),豪格和多爾袞前往黃河河套地區(qū),招撫察哈爾部眾。此次進軍,進展順利,先后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晉、蘇泰福晉、林丹汗的兒子額哲。林丹汗曾得到元朝傳國玉璽,上有“制誥之寶”四字,將玉璽呈獻給皇太極。群臣因而勸進皇太極上尊號稱帝。察哈爾還抵歸化城,豪格率軍再次劫掠山西邊郡,毀寧武關(guān),率軍進入代州、忻州。

    愛新覺羅·豪格

    受封親王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其父皇太極稱帝,作為皇太極的皇長子,豪格被進封為和碩肅親王,并兼掌戶部的事務(wù)。很快因為和岳讬流露出對皇太極有怨心,連坐被降為貝勒,解除戶部的職務(wù),罰銀一千兩。不過很快就又獲得重用,和睿親王多爾袞一起攻打錦州,仍然掌管戶部。同年十二月,皇太極以朝鮮不遵盟約之名親征朝鮮,豪格跟從皇太極出征,他和多爾袞一起自寬甸入長山口,攻克昌州,在安州大敗朝鮮兵。又派遣大將擊敗了朝鮮的援兵,大軍到達宣屯村,那里的村民說:“黃州的守將聽說國王被困在南漢山城,派遣一萬五千兵馬前去救援,已經(jīng)出發(fā)了三天了!焙栏衤暑I(lǐng)清軍行進了一晝夜,追到了陶山,擊敗了朝鮮兵。

    崇德三年(1638年)九月,清軍進入內(nèi)地,豪格率領(lǐng)軍馬自董家口破邊墻而入,在豐潤擊敗了明軍。攻下了山東,招降了高唐,劫掠一番直至曹州,又攻下了東光。

    崇德四年(1639年)四月,大軍班師,皇太極賜給他兩匹馬、白銀一萬兩,再次管理戶部的事務(wù),恢復(fù)原來的封爵。又和豫親王多鐸一起擊敗了寧遠的明軍,斬殺明將金國鳳。崇德五年(1640年)六月,皇太極為了長期圍困錦州,決定在義州附近屯田,豪格奉命和多爾袞一起在義州屯田,割掉了錦州的麥子,攻克明軍很多城池。明軍見清軍來襲于是襲擊了鑲藍旗的大營,豪格率軍擊敗了來犯的明軍。又在杏山攻擊洪承疇的兵馬,與多爾袞一起包圍了錦州。但是因為離開錦州城到遠處駐扎,再次被遣回家中,被降為郡王。

    崇德六年(1641年),清軍再圍錦州,豪格攻擊松山及山海關(guān)的明朝援兵,截獲戰(zhàn)馬五百余匹。洪承疇率領(lǐng)大軍十三萬前去救援錦州,攻破了清軍的三處營壘;侍珮O聽聞軍情帶病親征,決定駐扎在高橋,豪格怕洪承疇會與錦州的明軍夾擊,請求改屯在松山、杏山之間。之后洪承疇被擊潰,洪承疇等人突圍未成,困守松山城(錦州松山區(qū)松山鎮(zhèn))。

    崇德七年(1642年),圍困在松山的明將夏承德秘密派人前去清軍大營請降,豪格派遣左右翼兵馬在夜里爬梯進入城內(nèi),八旗兵繼而進入,第二天一早,松山被清軍攻破,擒獲了洪承疇及巡撫邱民仰等人,斬殺明軍軍官一百余人、士兵一千六十多人。進駐杏山,又和濟爾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取得了松錦大戰(zhàn)的輝煌勝利。戰(zhàn)后敘軍功,豪格恢復(fù)原封,被賜馬鞍一副、蟒緞百匹。

    爭奪皇權(quán)

    崇德八年(1643年),崇德帝皇太極猝然崩蝕,生前未立下遺旨,所以眾宗室旗主大加爭奪皇位。作為皇長子的豪格成為眾人擁立的對象。豪格爭奪皇位的主要競爭者就是多爾袞。當時的多爾袞由于功勞太大,支持者又多,勢力也大,成為了豪格的最大的對手。豪格力大超群,久經(jīng)沙場,屢建軍功。按“立長”的規(guī)矩,由豪格繼承大統(tǒng),合情合理,順理成章。盡管豪格在諸子中論功勞和能力最有優(yōu)勢,但皇太極生前卻并未有立豪格為嗣的舉動。

    實力強大的、原由皇太極直接掌握的兩黃旗的將領(lǐng),主張擁立豪格繼承大位。圖爾格、索尼、圖賴、錫翰、鞏阿岱、鰲拜、譚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繼造訪肅王府上,表示擁戴肅王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也傾向于擁立豪格登基。論實力,豪格有正黃、鑲黃和鑲藍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領(lǐng)的正藍旗將領(lǐng)的擁護,在軍事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當時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極的二哥禮親王代善,他認為豪格是“帝之長子,當承大統(tǒng)”。可見,擁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受漢族“立長”傳統(tǒng)理念的影響造成的。在皇位爭奪的天平上多爾袞與豪格難分伯仲。

    多爾袞和兩白旗的官員橫眉冷對,堅決反對立豪格為君。主張由多爾袞登極的重臣也大有人在。東廡殿內(nèi)氣氛突然變得緊張起來,與會者個個屏息沉思,尋找解決辦法。多爾袞明白,自己強行繼位絕對不是最佳選擇,豪格絕非等閑之輩。豪格也知道,和桀驁不馴的多爾袞協(xié)商解決,絕對沒有可能,武力解決也沒有絕對把握。

    爭奪皇位的大戰(zhàn)從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二十一日開始,雙方一直互不相讓,宮廷內(nèi)火藥味很濃,稍不小心,就可能擦槍走火。朝廷內(nèi)所有的王爺和重臣,毫無例外都卷入了多爾袞與豪格為奪皇位進行的斗爭旋渦里。群臣們都在苦苦地尋求出路,惟恐出現(xiàn)動亂,傷及國運。在豪格與多爾袞僵持不下的情勢中,權(quán)勢集團必須拿出令宮廷內(nèi)上下都能接受的第三個方案,特別是讓豪格和多爾袞都能接受的方案。經(jīng)過多日反復(fù)磋商,兩黃旗大臣佩劍上殿進言:“先帝對我們的恩情有天大。要是不立先帝的皇子,我們寧愿以死追隨先帝于地下!”

    兩黃旗大臣都是朝廷的重臣,是皇太極生前親掌的武裝力量代表,在多爾袞與豪格之間爭斗得難解難分、互不相讓的緊要關(guān)頭,他們提出了由皇子繼承大統(tǒng)的新方案。經(jīng)過十多天的較量,最高會議做出最后的決議:6歲的福臨繼帝位,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睿親王多爾袞攝政。濟爾哈朗是豪格的支持者,出任第一攝政,宮廷多數(shù)高官沒有異議。多爾袞任第二攝政穩(wěn)住了多爾袞兄弟集團及其支持者。就這樣豪格失去了繼承皇位的寶貴機會。

    平定四川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為語言中傷睿親王多爾袞,被固山額真何洛會所告發(fā),議罪被削爵。清軍入關(guān)之時豪格率軍隨大軍進入關(guān)內(nèi)。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帝大封諸王,念豪格跟從清軍平定中原有功,恢復(fù)原封和碩肅親王。這一年冬天,豪格領(lǐng)軍進入山東,平定山東濟寧滿家洞的土寇。

    順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勢力基本被消滅之后,四川的張獻忠成為另一目標。故清廷命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與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軍到達西安之后,豪格派尚書星訥等人在邠州破敵,又派遣固山額真都類攻打慶陽。當時賀珍、二只虎、孫守法等流賊占據(jù)漢中、興安,武大定、高如礪、蔣登雷、石國璽、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占據(jù)徽縣、階州。清軍自西安分兵進擊流賊,蔣登雷、石國璽、王可成、周克德等人全部投降清軍,其余的人敗潰逃走,攻占了被流賊占據(jù)的城池,陜西被徹底肅清。同年十一月,大軍攻打四川,當時張獻忠占據(jù)西充,豪格派遣鰲拜作為先鋒前去進攻,他自己率領(lǐng)軍隊跟進,大軍抵達西充,大破張獻忠的軍隊,豪格親自射死了張獻忠,攻破了張獻忠的一百三十多所營寨,斬首數(shù)萬級。捷報傳至京師,順治帝下詔嘉獎豪格。

    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nèi)江、寶陽諸郡縣全都平定。四川的局勢逐漸安定下來。由于四川地區(qū)連年戰(zhàn)亂,社會生產(chǎn)幾乎完全停頓,無法解決糧餉供應(yīng),豪格只好就此止步,率領(lǐng)滿、漢軍經(jīng)陜西回京,留下王遵坦、李國英(原左良玉部下總兵)等明朝降將駐守四川。

    不幸逝世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軍班師回京,順治帝親自到太和殿設(shè)宴慰勞豪格。睿親王多爾袞與豪格素來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隱瞞其部將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獄,四月死于獄中,年僅四十歲。豪格死后,其福晉為多爾袞所納。

    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帝親政后,處置多爾袞,多爾袞生前制造的冤案也被昭雪,順治帝追念豪格生前的戰(zhàn)功,為豪格平反,重新封為和碩肅親王,并立碑。順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謚,成為清代第一個被追謚的親王,稱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廟。

    主要成就

    征討明朝

    天命十一年(1626年),豪格跟從代善征討蒙古扎魯特部,親手斬殺了扎魯特部的貝勒鄂齋圖。天聰元年(1627年)的寧錦之戰(zhàn)中,豪格在錦州擊敗了明軍。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豪格跟隨皇太極攻打明朝京畿,他和莽古爾泰一起巡視通州,在廣渠門之戰(zhàn)中迎擊明朝援兵。天聰八年(1634年)跟從皇太極自宣府直趨朔州。攻掠山西朔州及五臺山,擊敗明朝的援軍。

    入川平亂

    順治三年(1646年),清廷封豪格為靖遠大將軍,西征四川平定張獻忠的政權(quán)。他到了陜西之后消滅了那里的盜賊和其他農(nóng)民軍的勢力,徹底肅清陜西。同年十一月攻打四川,派遣鰲拜作為先鋒,清軍抵達西充,大破張獻忠的軍隊,親自射死張獻忠。又在順治四年(1647年)八月,連續(xù)攻下了西南的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nèi)江、寶陽等地,穩(wěn)定了四川的局勢。

    人物評價

    總評

    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早在天命年間就因征討蒙古有功被授為貝勒,后在伐蒙古征明朝的戰(zhàn)爭中,又建有功勛。天聰六年被封為和碩貝勒。崇德六年,晉升為肅親王,主戶部事。松錦之戰(zhàn)中,豪格亦建有殊勛。豪格成為皇太極的得力助手。

    歷代評價

    《清史稿》:國初開創(chuàng),櫛風(fēng)沐雨,以百戰(zhàn)定天下,系諸王是庸。

    劉小萌:面對清朝入關(guān)前后詭譎多變的形勢和重重困難,如果國家的重擔真的落到豪格的肩膀上,恐怕兇多吉少。只是由于多爾袞的雄才大略和高瞻遠矚,才使清朝入關(guān)勢如破竹,掃平群雄,一統(tǒng)天下。所以,豪格錯失皇位,是他個人的不幸,同時又是清朝的大幸。

    蕭一山:福臨以沖齡踐祚,奠定中原,征服華夏,其所以能成大業(yè)者,皆群臣襄贊之力也。當時宗室懿親,僇力行間,櫛風(fēng)沐雨,勤勞佐命者:如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英親王阿濟格、鄭親王濟爾哈朗、敬謹親王尼堪、端重親王博洛、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等,其殊勛茂績,誠可為開國之大人物。

    閻崇年:豪格的有利條件主要是:第一,為皇太極長子,正值壯年;第二,人才出眾,史稱他“容貌不凡,有弓馬才”,“英毅,多智略”;第三,久經(jīng)戰(zhàn)陣,屢獲軍功。

    邱尚周:原本勝算很大的豪格,卻成了最大的輸家。優(yōu)柔寡斷的豪格在爭奪皇權(quán)的大戰(zhàn)中缺乏豪氣和勇氣。他輸了,怪他缺乏統(tǒng)籌全局的“大德”,不懂斗爭的多變性,缺少控制局勢的韜略。

    李治亭:豪格作為太宗的長子,按照中國傳統(tǒng)的嫡長子繼承制度,他在太宗死后當皇帝是順理成章的。他本人條件也不差,當時已成年,有才能,有戰(zhàn)功。他從太祖以來就在文治武功中做出了貢獻,在群臣中,也有一定威信。他沒有當上皇帝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實力比較分散,諸王擁重兵,他們自己要保持權(quán)力,不愿絕對聽命于皇帝。

    軼事典故

    娶妻風(fēng)波

    崇德元年(1636年)豪格被降親王爵號,主要源于他與莽古濟家的婚姻關(guān)系。莽古濟是努爾哈赤與大福晉富察氏生的女兒,與前夫武爾古岱生有兩個女兒,長女嫁給了代善的長子岳讬,二女嫁給了皇太極的長子豪格。莽古濟于岳讬、豪格既是姑姑,又是岳母,莽古濟性格倔強,與皇太極一向不和,隨著這對同父異母姐弟間愈演愈烈的仇怨,處境兩難的豪格被卷入了無法擺脫的糾葛中。

    天聰九年(1635年),因為與莽古濟家的關(guān)系,他第一次受到父親的處罰。事情的起因還要從豪格娶林丹汗的妻子說起。林丹汗的另兩位妻子,額爾哲圖福晉嫁給了阿巴泰,伯奇福晉嫁給了豪格。莽古濟見豪格娶了一個俊俏的蒙古貴婦,不禁大動肝火。莽古濟離席而去,中途退出了婚宴。

    莽古濟大鬧婚宴,讓皇太極很下不來臺,決心還以顏色,就把莽古濟一家徹底孤立起來。這場風(fēng)波的起因,本來是因為莽古濟干涉豪格的婚姻。

    殺妻之事

    天聰九年(1635年)底,豪格剛因與莽古濟的關(guān)系受到處罰,仍心有余悸。對于這場驚天動地的大案,再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審時度勢,很快表明了自己在這場大火并中的立場:“我是皇上的兒子,妻子的母親想謀害皇父,我怎么能與謀害皇父的女人同處呢?”接著就親手殺死了妻子。從豪格的一生看,無論是他在外征伐,還是為人處世,從沒有為人殘暴或性情暴虐的記錄,但父汗的意旨至高無上,不可抗拒,豪格下此毒手,實在是被逼無奈。

    皇太極對兒子的殺妻之舉并沒有什么表示,內(nèi)心大概還是贊許的,所以在分配莽古爾泰財產(chǎn)時,給了豪格諸多好處,一是分給他八個牛錄的人口,一是將原屬莽古爾泰的正藍旗加以改編,并任命他為該旗的和碩貝勒。緊接著,又晉封他為和碩肅親王。這樣,僅數(shù)月之間,豪格就成為擁有一旗強大實力的六大和碩親王之一(其他五人為和碩禮親王代善、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和碩豫親王多鐸、和碩成親王岳讬)。豪格身為皇長子,在諸貝勒中更是前程遠大,風(fēng)光無限。

    失位之因

    豪格生性柔弱,從帝位之爭中就反映出來。數(shù)年以后,豫親王多鐸曾當面告訴豪格:“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初議立爾為君,因王性柔,力不勝眾,議遂寢!边@句話說得很直露,“性柔”(性格軟弱),是他錯失皇位的主要原因,正因為他在關(guān)鍵時刻的“性柔”,使支持他的力量大失所望。后來,兩黃旗將領(lǐng)明確堅持“立帝之子”,不再專注于豪格;多爾袞口口聲聲他“無繼統(tǒng)之意”,都反映出當時形勢的細微變化。

    不過,從豪格自身分析,當他自稱“德小福薄”時,確實也有難以啟齒的隱憂。試想,一個把愛妻一刀殺死的人,怎么可能擁有道德的力量?又怎么可能君臨天下,以德服人?他自稱“德小”,其實是很有一些自知之明的。再者,在皇太極有名位的15位后妃中,地位最尊顯的是崇德元年封的五宮(即清寧宮、關(guān)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后妃,都是蒙古族,豪格的生母繼妃烏拉那拉氏不在其列。在皇太極的11個兒子中,豪格的出身不是最顯貴的,只是年齡居長,所以他自稱“福薄”,也并非無的放矢。

    結(jié)交傳教士

    豪格在四川,與耶穌會傳教士利類思、安文思有過一段交往。民國初年,法國傳教士古洛東根據(jù)他們留下的教會檔案和中國史料,用中文撰寫了《圣教入川記》一書。書中記載了利類思、安文思與豪格的多次交往。

    豪哥對西洋科技有濃厚的興趣。利類思、安文思在逃難途中被清兵抓捕,因相貌怪異,被送到豪格面前。豪格問傳教士關(guān)于機器的知識,還授意他們把天文書詳加解說,譯成滿語。豪格閱后,“大為驚異,以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稱贊不已”。

    豪格與西洋傳教士有長期交往,在北京時與著名傳教士湯若望關(guān)系很熟,所以湯若望托他到四川后保護傳教士。豪格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對傳教士“寵渥有加,每日賜肉給米,妥為照顧”。二位教士對豪格的“寬仁厚德”印象深刻,頌揚備至。有一次言談之余,傳教士提到,他們有一位中國仆人在逃難中走失,生死未卜。豪格立即吩咐人持令箭速到各營尋訪。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此人被一旗人擄獲。該旗人開始不愿放回,后來聽說是豪格命令,將仆人親自送回。

    死因探究

    關(guān)于豪格的死因,除了“卒于獄”,還有“自殺”或被多爾袞“謀殺”等不同版本。信修明在《老太監(jiān)的回憶》中提到:豪格凱旋回京,皇上派攝政王迎于永定門外。肅親王按例先拜謁皇叔(多爾袞),不意幕中伏兵四起,亂刀齊下。肅親王的太監(jiān)王忠撲在豪格身上,與他同被剁為肉醬。裝殮時血肉不能分,同斂一棺。后世肅王府用太監(jiān),只許用,不準打罵,因王忠同王殉難,且同葬一處。但這種說法的可信程度不大。豪格畢竟是太宗長子,戰(zhàn)功卓著的軍事統(tǒng)帥,凱旋之日,卻被攝政王部下不分青紅皂白亂刀砍死。如果這樣的話,即便是位高權(quán)重的多爾袞,對皇上、諸王和天下臣民也不好交代,況且這也不符合多爾袞面對棘手問題時機敏靈活、縝密謹慎的一貫作風(fēng)。

    家庭成員

    妻妾

    家譜上的記載

    嫡福晉,哈達納喇氏,哈達部吳爾古代與清太祖第三女莽古濟之女。崇德元年,其母獲罪,豪格將她殺死。

    繼福晉,博爾濟吉特氏,名杜勒瑪,蒙古科爾沁左翼后旗洪果爾貝勒(亦作棟果爾、伊爾社齊董郭羅公)之女,明安貝勒之孫女。孝端皇后的堂侄女,孝莊文皇后的堂姐妹。崇德元年七月,嫁給豪格,崇德四年十一月冊封肅親王大福晉。生第四子富綬。

    側(cè)福晉,納喇氏,赫禮臺吉之女。

    側(cè)福晉,碩隆武氏,德爾赫禮他布囊之女。生第五子猛峨。

    側(cè)福晉,吉爾岳岱氏,布穆祜臺吉之女。

    庶福晉,寧古塔氏,佐領(lǐng)他克圖之女。生第六子星保。

    庶福晉,西林覺羅氏,男爵寧爾納之女。

    庶福晉,西林覺羅氏,佐領(lǐng)泰爾康之女。

    庶福晉,黃氏,朝鮮黃業(yè)沁之女。豪格死后,自盡殉葬。生次子固泰、第三子握赫納。

    妾,瓜爾佳氏,樂爾赫納之女。

    妾,牛氏,諸爾密之女。

    妾,那拉氏,特穆之女。生長子齊正額。

    妾,伊爾根覺羅氏,杭素之女。生第七子舒書。

    妾,王氏,王明之女。

    其他史料記載

    側(cè)福晉,名苔絲娜,姓氏和母家不詳。原為蒙古林丹汗的苔絲娜伯奇福晉,簡稱伯奇福晉。天聰九年歸順清朝,改嫁豪格!安妗痹诿烧Z中是黃金家族血統(tǒng)以外,部落領(lǐng)之女兒的尊稱。

    側(cè)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蒙古科爾沁部赫禮臺吉吉桑阿爾寨之女。是多爾袞嫡福晉之妹。和阿濟格、多鐸的福晉都交好,豪格死后改嫁多爾袞。

    另外還有兩個福晉,分別被濟爾哈朗、阿濟格所娶。

    豪格死后,有三名妻妾從殉,但是記載不完全。只知道其中一個是“庶福晉黃氏,朝鮮黃業(yè)沁之女”;另一個是個側(cè)福晉,名舒呼禮,姓氏出身不詳,豪格死后,自盡從殉;還有一個不詳。

    子嗣

    豪格共有七子,其中兩人被封爵:

    長子,齊正額。生母為妾那拉氏。天聰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生?滴跏甓乱蜃锾幩,黜宗室,年四十三。嫡妻覺特氏,杜達禮之女,無子女。

    次子,固泰,已革輔國將軍。生母為庶福晉黃氏。崇德三年元月二十八日生?滴跛氖昶咴率迦兆洌炅。嫡妻佟佳氏,西伯禮之女。

    第三子,握赫納,輔國將軍。固泰同母弟。崇德四年二月初三日生?滴踉昃旁率兆,年二十三歲。嫡妻伊拉里氏,富喀之女。一子:已革奉國將軍武禮。

    第四子,富綬,顯懿親王。生母為繼福晉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崇德八年五月十七日生。襲爵,改顯親王?滴醢四晔露兆,年二十六。

    第五子,猛峨,溫良郡王。生母為側(cè)福晉碩隆武氏。崇德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生。康熙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卒,年三十一。

    第六子,星保,頭等侍衛(wèi)。生母為庶福晉寧古塔氏。崇德八年十一月十六日生?滴醵迥晁脑露迦兆,年四十三。嫡妻赫舍里氏,三等護衛(wèi)穆淑之女。

    第七子,舒書。生母為妾伊爾根覺羅氏。順治二年元月二十六日生。康熙二十四年十月初六日卒,年四十歲。嫡妻覺特氏,社達禮之女。

    世襲

    第一代:肅武親王 愛新覺羅·豪格。

    第二代:顯懿親王愛新覺羅·富綬,豪格第四子。順治八年襲親王,改封號曰“顯”,康熙八年薨,謚“愨”。

    第三代:顯密親王 愛新覺羅·丹臻,富綬第四子?滴蹙拍暌u顯親王,四十一年薨,謚“密”。

    第四代:顯謹親王 愛新覺羅·衍潢,丹臻第六子。康熙四十一年襲顯親王,乾隆三十六年薨,謚“慎”。

    第五代:肅勤親王 愛新覺羅·蘊著,富綬之孫,追封顯親王拜察禮(富綬第五子)第三子。康熙四十七年襲三等奉國將軍,乾隆三十七年襲顯親王,四十三年復(fù)始封之號“肅”,尋薨,謚“勤”。

    第六代:肅恭親王愛新覺羅·永錫,丹臻孫,追封肅親王成信(丹臻第二子)第五子。乾隆四十三年襲肅親王,道光元年薨,謚“恭”。

    第七代:肅慎親王 愛新覺羅·敬敏,永錫第一子。乾隆六十年封不入八分輔國公,道光元年襲肅親王,咸豐二年薨,謚“慎”。

    第八代:肅恪親王愛新覺羅·華豐,敬敏第三子。道光四年封三等鎮(zhèn)國將軍,九年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咸豐三年襲肅親王,同治八年薨,謚“恪”。

    第九代:肅良親王 愛新覺羅·隆懃,華豐第三子。同治元年封二等鎮(zhèn)國將軍,九年襲肅親王,光緒二十四年薨,謚“良”。

    第十代:肅忠親王愛新覺羅·善耆:隆勤第一子。光緒十二年封二等鎮(zhèn)國將軍,二十四年襲肅親王,宣統(tǒng)帝遜位后薨,謚“忠”。抗日戰(zhàn)爭時期著名女間諜川島芳子(愛新覺羅·顯玗、金壁輝)之父。

    府邸故居

    清初肅親王豪格的府第位于玉帶橋東岸(今東交民巷正義路東)。前后共有10位府主生活于此。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王府毀于兵火。戰(zhàn)后簽訂的《辛丑條約》,把王府所在的大片土地劃為“使館界”。肅親王府遷至北新橋船板胡同(今東四十三條)街北。但新府已非王府形制。過去,北京人談起舊時北京的王府,常說:“禮王府的墻,豫王府的房,肅王府的銀子用斗量!倍Y親王府和豫親王府的建筑的確好于其他王府。

    人物墓地

    位于朝陽區(qū)潘家園街道架松小學(xué)北,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1948年,松柏多被國民黨軍隊砍伐。文革時期,架松小學(xué)遷入,地面建筑大部分被拆除,僅存西房三間。1995年,小學(xué)改造時徹底拆除。

    史籍記載

    《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傳六》

    藝術(shù)形象

    年份影視演員
    1987年《滿清十三皇朝》楊得時
    1992年《一代皇后大玉兒》徐孟光
    2001年《格格要出嫁》王偉光
    2003年《孝莊秘史》陸軍
    2005年《明末風(fēng)云》丁正勇
    2005年《大清風(fēng)云》盧星宇
    2008年《十大奇冤》李晶
    2012年《山河戀美人無淚》王今鐸
    2014年《大玉兒傳奇》萬沛鑫

    TAGS: 貴族 政治人物 歷史
    名人推薦
    • 和碩敦恪公主
      和碩敦恪公主(1691—1709),清康熙帝第十五女,稱十公主,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寅時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與皇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皇十三女和碩溫...
    • 趙德昭
      趙德昭(951年—979年),字日新,宋太祖趙匡胤次子 ,母孝惠皇后賀氏。 乾德二年(964年),任貴州防御史。開寶六年(973年),任興元尹、山南西道...
    • 固倫純禧公主
      固倫純禧公主(1671年-1741年),康熙帝之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康熙十年十月二十八生,撫養(yǎng)宮中,為康熙帝養(yǎng)女,依照年齡排行為大公主...
    • 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
      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穆麟德:Bomubogor;1642年—1656年),清朝皇子。他是清太宗皇太極第十一子,生母為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娜木鐘(...
    • 愛新覺羅·福全
      愛新覺羅·福全(1653年—1703年)是清世祖順治皇帝第二子,康熙的哥哥。庶妃董鄂氏即寧愨妃出,順治十年癸巳七月十七日丑時出生。康熙六年正...
    • 康惠淑妃
      康惠淑妃,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蒙古阿巴亥塔布囊博第塞楚祜爾女。巴特瑪和懿靖大貴妃一樣,都是...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