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永璉
1.概要
封端慧皇太子,乾隆帝次子。永璉這個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帝取得,據(jù)說含有將來要繼承皇位之意。永璉生於雍正八年(1730年),生母是孝賢純皇后。清朝前四個皇帝都是妃子所生,沒有一個屬於嫡出。乾隆帝決心從自己的兒子開始,由嫡出皇子繼承皇位。永璉既是嫡出,又「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所以在乾隆元年(1736年)被密定為皇位繼承人。未想兩年多以後,永璉竟病死了,年僅九歲。乾隆帝極為傷感,贈給永璉的謚號為「端慧皇太子」。
永璉於乾隆八年十二月十一日入葬端慧皇太子園寢。
2.埋葬地點
永璉死后,首先要辦理的后事就是選擇園址,營建園寢事宜。大臣們提出了幾個地方,乾隆都不同意。為什么呢?原來乾隆想把永璉葬在自己的陵寢附近,使驕兒長倚膝下。而這時乾隆的萬年吉地還沒有派人卜擇,這樣永璉的葬地自然不能確定。所以只好把他的金棺暫安于京西田村殯宮。
據(jù)史記載,清王朝共建有十二座皇帝陵、七座皇后陵及大量的皇室園寢,唯獨皇太子陵只建有一座,即朱華山下的端慧皇太子永璉的園寢。朱華山,坐落于孫各莊滿族鄉(xiāng)朱華山村,村以山名。直到清道光年間,此山才載于《薊州志》:“在州東三十里,內有端慧皇太子園寢!
3。相關記載
乾隆七年(1742年),他的萬年吉地終于確定在東陵的勝水峪(勝水峪在嘉慶四年(1799年)定名為裕陵)。隨后,乾隆派大學士納親、戶部尚書海望會同欽天監(jiān)官員帶領風水人員到東陵一帶為永璉相度園址,先后相看了馬蘭峪、七星山等地,因這些地方垣局狹窄,下砂稍低,規(guī)模未備而落選。后來,相中了黃花山之南鞍子嶺前的朱華山。朱華山來龍秀麗、穴情明確,水口交鎖、羅城周密?贾須猓堊蕴旎首笮胧,水從辛酉右轉歸辰,立癸山丁向兼子午,乘氣消納,最為合局。又刨驗土色,至一丈有余,俱系純黃嫩色,且堅而細,實為上等佳土。經風水官反復詳加相看,以朱華山地方山勢整秀,垣局實屬嚴密,公同酌議,定下了在朱華山建造端慧皇太子園寢,并繪圖呈請乾隆御覽。經過反復挑選,最后朱華山以“來龍秀麗,穴情明確,土色純黃”而中選。經乾隆欽定,欽天監(jiān)選擇吉期,于乾隆八年(1743年)二月初二日破土興工,乾隆九年(1744年)十月園寢正式竣工,共耗銀十六萬八千二百三十五兩,葉子金三百七十八兩九錢九分二厘。永璉的葬期選擇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一日,當時園寢的大殿還未建成,仍如期葬人了園寢。
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謁陵路過朱華山,還寫了一首《朱華山酹酒》:
“兆葉維熊意舉男,髫齡書史即深耽。墳前省識吾懷悼,地下應知汝抱慚。覺后夢因原是幻,悲深痛定更難堪。從今擬廢蒼舒誄,古佛無生叩寶龕!背浞直磉_了乾隆失去愛子之后的悲痛心情。
端慧皇太子園寢,坐北朝南,背靠朱華山,左右砂山圍護,栽種了1360棵儀行樹,建有三孔石橋一座,過橋東側為神廚庫、井亭,這是任何王爺陵都不曾有的設施,在太子陵后院,建有石券兩座、磚券一座,三券并排,上面封土,里面安葬著端慧皇太子。端慧皇太子在乾隆八年(1743年)十月二十一日入葬,盡管園寢工程一直加緊施工,但直至端慧皇太子下葬時,大殿尚未建成,待皇太子金棺入葬中央石券后,工程才于第二年十月基本告竣。
這座園寢,名為端慧皇太子園寢,不單單葬入端慧皇太子永璉一人。乾隆為他心愛的皇太子永璉修建的園寢中,后來又陸續(xù)葬入了早殤的6個皇子、1個皇女共8人,故當?shù)赜腥朔Q之為“八仙陵”。正中石券內葬永璉一人,左側石券內葬皇七子永琮、皇九子、皇十子。右邊磚券內葬皇十三子永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六子。皇八女葬于太子陵東南角的天落池中。
4。歷史評價
其中皇七子永琮也是富察氏皇后所生,本文后面單有他的介紹。
因為是皇太子園寢,所以祭祀的等級僅次于帝、后陵。每年的清明、中元、冬至、歲暮祭日,都由皇帝從京師派王公前往祭祀;实壑]東陵時,有時也親往奠釃。
太子陵建成后,盡管有固定的人員看管,但因為陵園內有貴重的陳設與器皿,故受到許多人關注,自清末至民國年間,多次發(fā)生盜案,不僅地宮中殉葬品被洗劫一空,就連地下、地上宮殿的磚、石、瓦、木也全被拆走。如今這座園寢已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