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張橫渠(公元1020~公元1077年)名載,字子厚,北宋哲學家,人稱橫渠先生。
張載青年時學過兵法,曾想組織民間武裝,抵抗外來侵略,收復(fù)甘肅洮西失地。但生平除在祁州、大梁、明州任職外,就一直在家從事著述。因講學關(guān)中,故其學派被稱為“關(guān)學”。
張載提出“太虛即氣”的說法,肯定“氣”是充塞宇宙的實體,由于“氣”的聚散變化,形成各種事物現(xiàn)象。他批判佛、道兩家關(guān)于“空”、“無”的觀點,是屬于唯物主義的。并說:“造化所成,無一物相肖者。以是知萬物雖多,其實無一物無陰陽者;以是知天地變化,二端而已!辈聹y到事物對立統(tǒng)一的因素。其著作編入《張子全書》中。
張載死后,他的學生把他埋葬在眉縣城東南約30公里的大振村糊嶺下,北依鳳凰塬,南對蕎麥山,墓冢高達5米,底徑約10余米。墓前有碑樓一座,碑文略述張載生平事跡。墓地面積約40余畝,槲樹成林,景象清幽。
當?shù)貫榧o念他,還在橫渠鎮(zhèn)街上修建了一座張子祠。祠內(nèi)正殿五間,獻殿、過廳、后殿各3間,頗顯壯觀。據(jù)現(xiàn)存碑記載稱,祠于元仁宗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重修,明、清以來也重修過多次。門前豎立“張子故里”碑石。惟祠的創(chuàng)建年代,無從考查。清代著名的橫渠書院,曾經(jīng)設(shè)在這里。
關(guān)于張載的著作,有些問題需要進行考察和說明!督间洝返摹兑脮俊分兴小皺M渠先生著作”,有《正蒙》、《文集》、《易說》、《禮樂說》、《論語說》、《孟子說》、《語錄》。晁公武《郡齊讀書志》所著錄的張載著作,有《橫渠春秋說》一卷、《信聞記》、《橫渠孟子解》十四卷、《正蒙書》十卷、張橫渠《崇文集》十卷。趙希弁《郡齊讀書志附志》及《后志》所載,有橫渠先生《語錄》三卷、橫渠先生《經(jīng)學理窟》一卷、《橫渠易說》十卷。陳振孫《直齊書錄解題》中著錄的有《易說》三卷、《理窟》一卷、《正蒙書》十卷、《祭禮》一卷。魏了翁《為周二程張四先生請謚奏》中說:“張載講道關(guān)中,世所傳《西銘》、《正蒙》、《理窟》、《禮說》諸書,……”《道命錄》卷九引這些都是宋代人關(guān)于張載著作的記述。其中一個疑問是:《近思錄》的《引用書目》中沒有《理窟》!犊R讀書志》中有一條說:“《理窟》二卷,右題曰金華先生,未詳何人,為程張之學者。”而趙希弁《郡齊讀書志附志》中,則著錄有橫渠先生《經(jīng)學理窟》一卷,魏了翁講張載的書,也以《理窟》與《正蒙》并提。但何以《近思錄》的《引用書目》中沒有《理窟》呢?疑朱熹編輯《近思錄》時尚未見到《理窟》,或者雖見到而以為不足依據(jù)而不取。今存的《理窟》,內(nèi)容和趙希弁所述目次相同,但其中有些是程頤的《語錄》,而從大部分的題材語氣來看,又確像張載的話。疑宋代《理窟》有兩個本子,一題金華先生,一題橫渠先生。金華先生可能是編者。這本書當是張載程頤語錄的類編,后人因其中張載的話較多,所以算作張載的書了。書中只是門人的記錄,不是張氏手著的,不完全可信。
《正蒙》、《易說》和《文集》中的文章是張載自寫的著作,其余都是他歷年講學的記錄!兑渍f》可能是早年著作!冻淌贤鈺分杏涊d尹焞的話說:“橫渠昔在京師,坐虎皮說《周易》,聽從甚眾。一夕二程先生至,論《易》,次日橫渠撤去虎皮!薄抖倘珪肪砣咂顚捤浺途刚Z張載在開封講《易》時,可能已經(jīng)開始寫《易說》了。在《易說》中,他的唯物論的基本觀點已經(jīng)具備!墩伞肥峭砟曛鲗τ谖ㄎ镎搶W說又有所發(fā)揮,但也添加了不少唯心論的觀點!段縻憽返膶懗桑斣凇兑渍f》之后,《正蒙》之前,后來也編入《正蒙》中!段縻憽分v“民胞物與”,與程顥“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的觀點一致,所以深受二程的贊賞。
張載的一部分著作,到元明時代,就逐漸散佚了。二程的著作,經(jīng)過朱熹的整理,完整無缺。王安石的著作,除《文集》外,也大部散佚。這里可以看出程朱學派的態(tài)度和影響。
通行本《張子全書》,編于何時,編者何人,過去很少人注意!端膸烊珪偰刻嵋吩f:“此本不知何人所編!薄端膸焯嵋返淖髡邲]有進行深入的調(diào)查,只是以不了了之。其實這個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明呂柟在嘉靖五年編著《張子抄釋》,序文中說:“橫渠張子書甚多,今其存者止《二銘》、《正蒙》、《理窟》、《語錄》及《文集》,而《文集》又未完,止得二卷于三原馬伯循氏!笨梢姰敃r還沒有《張子全書》,而《張子全書》中的《語錄抄》、《文集抄》是直接沿用呂柟所摘抄的,可見《張子全書》的編纂在呂柟之后。
清乾隆年間宋廷萼刊本《張子全書》卷首有宋廷萼《附記》說:“張子撰著,明以前散見他書。萬歷中都門沈芳揚芳揚,自彰先生字也守鳳翔,搜集為《全書》,說見原刻張某序中!彼问纤f,當有所據(jù)。今存萬歷刊本《張子全書》,有袁應(yīng)泰序、張能鱗序,都未談到這個問題。袁序中僅說:“郡伯沈公表章理學,……為建橫渠書院,肖像以祀之,并刻其《全書》而屬序于余!表樦慰尽稄堊尤珪酚魅沸,有幾句話很值得注意。他說:“遂求先生全集于文獻之家,而鄉(xiāng)先達果進予而言曰:先生著作,雖傳今古遍天下,惟吾郡實為大備。前都門芳揚沈太公祖尊先生教,搜索殆偏,壽之木以廣其傳,至今家弦戶誦,衍先生澤使之靈長者,沈公力也。根據(jù)喻三畏和宋廷萼的說法,我們可以斷定:《張子全書》是明萬歷年間沈自彰編纂的。明末徐必達刻《張子全書》,是在沈自彰以后了。
《張子全書》有許多缺點,它沒有采用宋本《張子語錄》而采用《語錄抄》,《文集》也沒有參考《宋文鑒》,僅采用《文集抄》,這都是不足之處。呂柟沒有提到《橫渠易說》,《全書》保存了《易說》全文,這還是優(yōu)點,F(xiàn)在這個新編《張載集》,參考了《宋文鑒》,采錄了宋本《語錄》,又查考了《周易系辭精義》,應(yīng)該說是一個比較完整的本子了。
《正蒙》艱深難懂,初學須看注解。王夫之的《張子正蒙注》最有名,但他的注也不易懂。比較淺顯易懂而且也比較完備的注解,有王植的《正蒙初義》乾隆刊本,可以參閱。此外還有明劉璣的《正蒙會稿》明刊本,清刊本,明高攀龍、徐必達的《正蒙釋》明刊本,清李光地的《正蒙注》康熙刊本,楊方達的《正蒙集說》雍正刊本等。但這些注解都有曲解誤釋之處,這也需要注意鑒別。
張載的著作中,有精華,有糟粕。他提出許多卓越的思想,也有大量的糟粕,這應(yīng)該分別觀之?梢哉f,張載開辟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哲學的一個新階段。后來,經(jīng)過王廷相,到王夫之而達到中國樸素唯物論的高峰。在張載的體系中,理是從屬于氣的,但他沒有來得及批判二程的理一元論。王廷相發(fā)揮張氏的觀點,比較明確地批判了程朱“理能生氣”的客觀唯心論。王夫之高度贊揚張氏的哲學,認為“張子之學……如皎日麗天,無幽不燭”《張子正蒙注序論》,他全面地批判了程朱“理在物先”的客觀唯心論和陸王“心外無物”的主觀唯心論。戴震以“氣化流行”為道,也是張載學說的繼承和發(fā)揮。所以,張載的哲學確實有深遠的積極的影響,對于他的哲學著作確實應(yīng)該進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