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唐朝中期十八學士之一
侯行果,即侯果,上谷人,生平不詳。僅知歷國子司業(yè),待皇太子讀。與馮朝隱、會真齊名。卒后贈慶王傅。侯行果著作已失,主要散見于李鼎祚《周易集解》。黃?amp;#93;的《黃氏逸書考》中收有《侯果易注》一冊。
史書記載
侯果,見于李鼎祚《周易集解》,其生平不詳。據(jù)清人馬國翰考證,侯果即侯行果。馬氏云:“果名于史志無考,惟《唐書.儒學列傳.褚無量傳》云:u2018始,無量與 馬懷素為待讀,后秘書少監(jiān)康子元、國子博十侯行果亦踐其選。’意侯行果即侯果,唐人多以字行,果名而行其字也。”(《玉函山房輯佚書》)關于侯行果,《新唐書》有記載,該書《儒學下.侯行果傳》云:“行果者,上谷人,歷國子司業(yè),待皇太子讀。卒,贈慶王傅。始行果、會真長樂、馮朝隱同進講,朝隱能推索《老》、《莊》秘義,會真亦善《老子》,每啟篇,先薰盥乃讀。帝曰:u2018我欲更求善易者,然無賢行果。’”又《儒學下.康子元傳》云:“元初,詔中書令張說舉能治《易》、《老》、《莊》者,集直學士侯行果薦子元及平陽敬會真于說, ……子元擢累秘書少監(jiān)、會真四門博士,俄皆兼集賢詩講學士。玄宗將東之太山,說引子元、行果、徐堅、韋綏商裁封禪儀!睆囊陨嫌涊d看,侯行果既是一位深受朝廷器重的官員,又是一位與馮朝隱、會真齊名的當朝大學者,尤精于易學,否則朝廷不會啟用他舉薦善《易》者。作品
侯果的著作已失。其易注主要散見于李鼎祚《周易集解》中。清儒馬國翰據(jù)李氏《周易集解》所引易注,輯《周易侯氏注》三卷,收入《玉函山房輯佚書》中。黃?amp;#93;除了輯《周易集解》所引易注外,還參照宋代鄭剛中《周易窺余》、李衡《周易義海撮要》、朱震《漢上易傳》,元代吳澄《易纂言》,明代魏睿 《易義古象通》、熊過《周易象旨決錄》等書所引易注,輯成《侯果易注》一冊,收入《黃氏逸書考》中。 ……他在注《易》時,許多地方取鄭學,兼參荀虞之學。 ……侯氏易學除了主象數(shù)易學外,還有義理之傾向。 ……單就象數(shù)易學而言,雖然侯氏的思想及其運用還沒有超出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就是說他的象數(shù)易學無法與漢儒相提并論,但是在唐代卻舉足輕重。因為唐代以孔穎達注疏的王弼易為官學,明經(jīng)取士,皆尊為圭臬,士子皆謹守官書,莫敢有異議。在這種情況下,侯氏敢于取象數(shù)注《易》,極為可貴,正因為如此,他成為唐代象數(shù)易學代表顯赫于當時。關于這一點從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中可以得到證明。李氏在此書中集漢唐易四十家,其中集侯果易百余節(jié),從數(shù)量言之,在四十家中居第四位,這說明了他的象數(shù)易學在易學史上、尤其是在唐代占有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