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中文名:袁繼忠國籍:宋
出生地:并州(今山西太原)
出生日期:938
逝世日期:992
職業(yè):定州路行營馬步軍都監(jiān),閤門祗候
主要成就:北宋初期較有作為的武將
歷史背景
后周恭帝顯德七年(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開始以強大的軍隊兼并各割據(jù)政權(quán),年輕的袁繼忠在這場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先后參加了滅后蜀、南漢、北漢等重大戰(zhàn)役,并因戰(zhàn)功不斷受到擢升。
生平經(jīng)歷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李筠據(jù)澤(今山西晉城)、潞(今山西長治)反宋,袁繼忠隨宋太祖平澤、潞。乾德二年(964年)宋征后蜀,袁繼忠隸屬劉廷讓麾下,平蜀后知云安軍(今四川云陽),又升嘉、蜀二州監(jiān)軍。
開寶三年(970年)至四年,宋滅南漢。袁繼忠為先鋒壕砦,以戰(zhàn)功遷供奉官,調(diào)護隰州(今山西隰縣)白壁關(guān)屯兵,屢入北漢境內(nèi)進行襲擊。
開寶九年(976年)攻北漢,袁繼忠隨郭進分攻忻、代、汾、遼、石等州,俘獲山后諸州民3萬多,改天平軍(今山東東平縣)巡檢。
宋太宗繼位,袁繼忠遷閤門祗候,于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擊破劫掠商人的梅山峒首領(lǐng)苞漢陽之兵。
四年初隨宋太宗征北漢、攻隆州時率先陷陣登城,破鷹揚軍,又在代州擊退南下援漢的契丹兵,滅北漢后遷通事舍人,護控扼要地高陽關(guān)(今河北高陽縣東)屯兵,被委以重任。
宋太宗時期,北部、西部邊境屢啟釁端,戰(zhàn)事不斷,袁繼忠的后半生就是在戍守邊疆,抵抗入侵中渡過的。
宋太宗一占太原隨即移師征遼,圍南京(今北京),希望奪回幽燕,不料兵敗,遼為報復亦南伐,崔彥進、袁繼忠領(lǐng)兵悄悄沿長城跟蹤敵后,在長城口殺敵數(shù)萬,受到宋太宗的璽書褒美。
雍熙二年(985年),黨項李繼遷反宋,袁繼忠與田仁郎等將領(lǐng)大破李繼遷于葭蘆川,使銀、麟等州內(nèi)附,袁繼忠遷引進付使,護定州(今河北定縣)屯兵,又遷西上閤門使。三年,宋再北伐幽燕,田重進命袁繼忠為定州路行營馬步軍都監(jiān),奪取飛狐、靈丘、蔚州等地,擒遼帥大鵬翼。淳化初,袁繼忠遷引進使,護鎮(zhèn)定、高陽關(guān)兩路屯兵,不久病故。
歷史評價
許多事例生動地說明,袁繼忠臨事有智有勇,當機立斷,能把握全局。他平時體恤部下,號令嚴明,不追求功名;戰(zhàn)時善于用兵、指揮有度,敢身先士卒。平蜀戰(zhàn)役中,各部縱容屬下大肆掠奪,唯袁繼忠所屬的劉廷讓一部秋毫無犯,皆以功升遷。在隰州白壁關(guān),袁繼忠先后破北漢三寨,擒將校2人,得生口、馬牛羊、鎧仗逾萬。當附近主將懼怕無功受責時,袁繼忠毫不猶豫地把所獲之物分給諸將,上報朝廷。宋太宗在南京兵敗乘驢車南逃時,崔彥進、袁繼忠在長城口殺獲數(shù)萬遼兵,部下勸袁繼忠向宋太宗報告自己的功績,袁繼忠不予理睬。太平興國七年(982年),黨項趙保忠(李繼捧)歸宋,獻銀、夏、綏、宥四州,宋改授綏州刺史李克憲為單州刺史,但由于李繼捧之弟李繼遷公開反對歸宋,李克憲拒不受命。袁繼忠奉宋太宗之命前往綏州,終于說服李克憲入朝。雍熙三年征遼戰(zhàn)役中,田重進的部隊與大鵬翼相遇于飛狐城下,袁繼忠認為契丹多為騎兵,平地作戰(zhàn)對他們有利,應(yīng)當依據(jù)險要地形殲敵。田重進依計伏兵飛孤南口,突然發(fā)動攻擊,結(jié)果生擒大鵬翼及監(jiān)軍馬斌,俘獲數(shù)萬敵兵,追擊50里,連下飛狐,靈丘等城。大鵬冀相貌壯偉勇健,善于作戰(zhàn),名聞邊塞,他被抓獲,遼兵士氣大落。五月,曹彬兵敗,宋太宗命撤軍屯邊,田重進一路從蔚州回師定州,由袁繼忠領(lǐng)兵殿后,途中軍列整肅,紀律嚴明,到達定州,田重進要殺未按期抵達的降卒,又被袁繼忠勸阻。這次戰(zhàn)役,只有田重進之師始終未敗,袁繼忠起了關(guān)鍵作用。
袁繼忠這位北宋初期較有作為的武將,一生身經(jīng)百戰(zhàn),因戰(zhàn)功前后被賜的錢財巨萬計,卻全部犒賞士卒,死后家無余財,具備了寬人律己、不務(wù)虛名的崇高美德,所以每戰(zhàn)士卒皆能拼死,他為宋王朝的疆域開拓及邊境安定馳騁疆場20余年,立下赫赫戰(zhàn)功。宋前期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能飛速發(fā)展,是與袁繼忠等守衛(wèi)邊陲的武將分不開的。
宋史·袁繼忠傳
袁繼忠,其先振武人,后徙并州。父進,仕周為階州防御使。繼忠以父任補右班殿直。太祖平澤、潞,討并、汾,悉預(yù)攻戰(zhàn)。乾德中征蜀,隸大將劉廷讓麾下。既克蜀,知云安軍,歷嘉、蜀二州監(jiān)軍。開寶中伐廣南,為先鋒壕砦。廣南平,以功遷供奉官,護隰州白壁關(guān)屯兵。時河東拒命,繼忠累入其境,破三砦,擒將校二人,得生口、馬牛羊、鎧仗逾萬計。近戍主將懼無功受譴,以誠告繼忠,繼忠以所獲分與之,遂與都巡檢郭進略地忻、代州,改天平軍巡檢。太宗即位,以為閣門祗候,令擊梅山洞賊,破之。又巡遏邊部于唐龍鎮(zhèn)。太宗征太原,繼忠預(yù)破鷹揚軍,先登陷陣。契丹入代境,繼忠率兵擊走之。以功遷通事舍人,護高陽關(guān)屯兵。與崔彥進破契丹長城口,殺獲數(shù)萬眾,璽書褒美。時有勸繼忠自論其功者,繼忠不答。會趙保忠來朝獻其地,綏州刺史李克憲偃蹇不奉詔,遣繼忠諭旨,竟率克憲入朝。遷西上閣門副使。詔與田仁朗率兵定河西諸州,大破西人于葭蘆州,遷引進副使,護定州屯兵。
雍熙二年,遷西上閣門使。三年,大將田重進征契丹,命繼忠為定州路行營馬步軍都監(jiān)。領(lǐng)師取飛狐,下靈丘,平蔚州,擒其帥大鵬翼以獻,事見重進傳。師還,繼忠為后殿,行列甚整。至定州,重進欲斬降卒后期至者,繼忠諭以殺降不祥,皆救免之。遷判四方館事、領(lǐng)播州刺史,護屯兵如故。大將李繼隆以易州靜塞騎兵尤驍果,取隸麾下,畜其妻子城中。繼忠言于繼隆曰:“此精卒,止可守城,萬一敵至,城中誰與悍者?”繼隆不從。既而契丹入寇,城陷,卒妻子皆為所俘。繼隆疑此卒怨己,欲分隸諸軍。繼忠曰:“不可,但奏升其軍額,優(yōu)以廩給,使之盡節(jié)可也。”從之,眾皆感悅。繼忠因自請以隸麾下。
會契丹騎大至,駐唐河北,諸將欲堅壁待之。繼忠曰:“今強敵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滅,令長驅(qū)深入,侵略他郡,雖欲謀自安之計,豈折沖御侮之用乎?我將身先士卒,死于寇矣!”辭氣慷慨,眾壯之。靜塞軍摧鋒先入,契丹兵大潰。太宗聞之,降璽書獎諭,賜予甚厚。淳化初,遷引進使,護鎮(zhèn)定、高陽關(guān)兩路屯兵。三年,被病,召赴闕,卒,年五十五。
繼忠長厚忠謹,士大夫多與游,前后賜賚鉅萬計,悉以犒賞士卒。身死之日,家無余財,搢紳稱之。子用成,雍熙初登進士第,至太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