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桂梅,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院長,全國十大女杰,全國十佳精神文明人物,全國十大師德標兵,全國十佳知識女性,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十七大代表。十一年前,一場家庭變故讓張桂梅從大理來到麗江山區(qū);原本只想忘卻愛人過世的悲傷,她卻看到了山區(qū)貧困孩子一張張渴望知識的純真面龐。愛的本能讓這位女教師在山區(qū)扎下了根。為了改善孩子們的生活、學習狀況,她節(jié)衣縮食,每天的生活費不超過3元,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學生身上。日積月累,張桂梅先后捐出了40多萬元。令她引以為豪的是,她的學生沒有任何一個因貧窮而輟學。2006年,云南省政府獎勵的30萬元,她全部捐獻給了一座山區(qū)小學用來改建校舍。2001年起,她義務擔任麗江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為了54名孤兒的母親。為了孩子們,她全身心投入教學,將病痛置之度外;她把學生送進中考考場后才去醫(yī)院——醫(yī)生從她腹腔切出一個超過2公斤的腫瘤。她把生命獻給了這片貧瘠的土地,除了孩子們,她別無所求——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綠洲。
感人事跡
記住窮困
1975 年底,張桂梅初中畢業(yè)隨姐姐從東北 牡丹江來到云南中甸林業(yè)局支邊。她先后在林場、黨校任 團支部書記、政治教員,又到局機關當文書、 團支書、 婦女主任。1983 年調到子弟學校當中學教師后,她就深深地愛上了“釋道、解惑”這一神圣的工作。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自己的學問與當好一名稱職教師距離不小。1988 年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 麗江教育學院中文系。三年緊張、快樂的學生生活,不僅使她在學識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 如意郎君── 一位英俊的白族小伙子。1990 年,一對戀人在 大理市 喜洲一中喜結良緣,開始了 美滿的 婚后生活。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幸福屬于張桂梅的時間卻是那么的短暫!丈夫患上了癌癥。她為了給丈夫治病,不僅花光了自己的積蓄,能 借錢的地方她都去借了,在這段日子里,張桂梅深深地體會了借錢的艱難、領會了沒錢的困難,也嘗盡了求醫(yī)的艱辛!深深懂得了,一個人困難的時候,是多么地需要有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1995 年2月24日,是張桂梅悲痛欲絕的日子──中年喪夫!隨后的一年多,她觸景生情,見物思人,精神晃忽,幾乎崩潰。為了 解脫,她終于做出了離開喜洲的決定。
她選擇了無親無故,比喜洲邊遠偏僻的 華坪,去踐行自己的諾言:“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
行善助學暖人心
張桂梅到了華坪縣中心中學,就用忘我的工作努力沖淡心中的痛苦。是山區(qū)的老鄉(xiāng)教育了她,她的行動也感動了鄉(xiāng)親。一次,一位 傈僳族的家長來為孩子交書費。他伸出黑黑的大手,將一大把一元、一毛的鈔票放在了張老師面前,滿是皺紋的臉不好意思地說:“就這些了啊──有了錢我還會送來!”看著這位兄長一般的男子,再看看他身邊背著書包、臉蛋黑黑的小姑娘,清澈的目光中充滿著求知的饑渴,張桂梅被深深觸動了。她看到群眾對教育的期盼,更想到了 人民教師的神圣職責。群眾的需要就是老師的 光榮使命。報名表上,大多數學生是傈僳族,還有其它的少數民族,都是來自邊遠的貧困山區(qū),家庭條件很差。
來自 永興鄉(xiāng)的一個小姑娘,身上的衣服很少換洗,性格內向,總是呆呆地坐著,經常發(fā)出長長的嘆息聲。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少女的活潑與歡快,功課一門都 不及格。于是,張老師把她叫到自己的宿舍里,慈母般地和她交談。終于,她流著眼淚向老師傾訴了壓在心底的秘密:“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師,但因病早已去世,母親一個人辛辛苦苦支撐著我們兄弟姐妹的生活,真不知今后怎么辦?”張老師鼓勵她要勇于戰(zhàn)勝困難,表示一定會全力幫助她。張桂梅馬上翻箱倒柜給她找了兩套衣服,還把丈夫 最后一次給她留下的花襯衣拿出來給小姑娘穿上,并且?guī)退涣藭M。姑娘生病,張桂梅掏錢領她去看病,細心的照顧和關心,使小姑娘激動地喊出了:“張老師,你就是我的媽媽!”慢慢地,這位小姑娘恢復了少女的天真與快樂。后來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高一級的學校。
一天早上,一個傈僳族小男孩遲遲的不起來,用破被子把頭蒙上。張桂梅耐心地詢問,孩子才掀開了被頭,說他 沒有錢吃飯了。張桂梅什么也沒想,說:“你起來,我去給你拿錢。”回到宿舍,翻開自己的錢包一看,傻眼了:里面只有 二十元錢了!張桂梅沒有多想,都拿給了孩子。她對孩子說:“你先用著,我會想辦法!睆拇,這位小男孩每個星期都得到張桂梅三十元的救助,直到他完成了初中學業(yè)。
張桂梅的身體,早就是一部帶有重病卻日夜不停地在運轉的機器。1997 年4 月她就已經把醫(yī)院寫有:子宮瘤(腫瘤已經有五個月胎兒那么大)的診斷書悄悄地揣進了懷里。那時,她任四個班的課,還有四個月就要升學考了。學生們 12年的寒窗苦,不能因為自己住院而受到影響!有一次,張桂梅去上課,上課的鈴聲還沒響,幾個學生在踢罐頭盒子玩。突然罐頭盒子飛來,她無力躲閃,啪的一下,打到她的腿上,當時就被打坐在了地上,爬也爬不起來。學生們嚇得趕緊把她扶起來:“老師,對不起!我們把你送回宿舍吧?”她卻說:“不用了,把我扶進教室,我們把這節(jié)課講完!本瓦@樣,堅持到7月,把學生送進了考場,張桂梅才住進了醫(yī)院。97年7月24日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結束后,醫(yī)生對她的姐姐講:常人根本無法想像她是怎樣熬過疼痛這一關的──要知道,她腹腔的器官已全部移了位,腸子都粘連貼到了腹后壁上!這疼痛是非常劇烈的。
等張桂梅從昏迷中蘇醒過來,醫(yī)生囑咐:“張老師,事業(yè)是大家的,生命是自己的,請你今后多保重!”并要求她,最少也要調養(yǎng)半年后才能工作?墒,手術后的24天,她就到了新分設的民族中學,擔任1個畢業(yè)班的語文、政治教學,還擔任班主任、學校婦女主任和文科教研組組長。
張桂梅的敬業(yè)風范,已經成為了學生們學習、成長的光輝榜樣和強勁的動力。
勇挑重擔
華坪縣民族中學女教師張桂梅,是1996年8月從大理市調到華坪任教的。當時,她放棄了進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選擇了中心中學(當時中心中學因沒有教室而實行一個學校兩個分點教學的辦法,初一、二年級12個班在原七中校址、初三年級8個班在原六中校址)。
到中心中學后,她承擔了4個畢業(yè)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yè)班的女生工作,還協(xié)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的精力。由于課時有限,她只有找別人休息的時間給學生補課、考試等。每天早晨7點她第一個走進教室,晚上10點最后一個離開教室。 星期六、 星期天,當人們都在休息娛樂時,卻正是張老師工作最緊張的時候。她所任教班級的教室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后院,相隔 100多米,每天早上、晚上她總是前后跑動著輔導,堅持一年如一日。在抓好教學工作的同時,她還用中午、下午、晚上,總之,抓住所有時機或全體或個別給學生補課、談心。同時,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
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當時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設備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誰都知道,在學校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除了抓學生的學習外,學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動向都得班主任親自抓,一個班級、一個學校的班風、校風的好壞多取決于班主任工作的認真細致與否。張老師調到民中后,就主動承擔了畢業(yè)班15班的班主任 工作表該班語文、政治兩個學科的教學工作,同時,還承擔了學校 婦女工作、語文教研組研討工作及一些校務工作。
愛生如子
民中的學生基本上來自邊遠貧困山區(qū),家庭普遍困難。冬天來了,學生還穿著單薄的衣服,坐在教室里 瑟瑟發(fā)抖,張老師為他們捐出了自己的衣服、鞋子、被子、毛毯,還用自己不高的工資為貧困學生購置避寒衣物。9 7年12月的一天 深夜,一個男生突發(fā)高燒,張老師得知后,立即趕到宿舍。當她看到這位學生寒冬臘月還蓋著薄薄的 氈子時,心情十分沉重,她當即含著熱淚把丈夫逝時留下的唯一的紀念物——毛呢大衣,送給了這位學生,并且連夜把學生送到醫(yī)院,替學生付了580元的住院費。第二天,當學生家長聞訊趕到醫(yī)院時,張老師還守候在病床前。這時她臉色 蒼白,神情憔悴——她守候學生己整整10個小時,這位傈僳族老人感動得熱淚盈眶。張老師沒有子女,但她這顆拳拳慈母心,又何止讓一位學生家長感動呢!
還有一個男生,常為沒有生活費而發(fā)愁,學習下降很快,成了班上的倒數幾名,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幾次提出退學的要求?芍挥袃蓚月就畢業(yè)了,看著這些缺少文化的貧困山區(qū)的孩子中途輟學,怎不叫人痛心?于是,張老師從自己的工資里每星期拿出30元錢給這位學生,幫助他完成初中學業(yè),學生很感動,成績也有了明顯好轉。
為了給長期不能回家的學生改善生活,她就請12名同學上飯館。 豬蹄湯, 回鍋肉,學生吃得好開心,可結帳時,個個傻了眼:“張老師,我們不知物價這么貴!彼齾s說:“只要你們安心學習,比什么都強!
民中學生大都來自高寒山區(qū),他們遠離父母,家庭經濟又差, 外面的世界對他們的誘惑可想而知。由于學校圍墻殘缺,又無校門,要讓學生健康成長,張老師只得全天跟著他們,早晨6點半她起床就敦促學生上早操,然后上自習、上課,每天中午都親自檢查督促學生午休。她用整個身心來呵護他們,愛他們,她既在學習上嚴格要求他們,又在生活上關心他們,讓這些遠離父母的孩子既嘗到母親般的慈愛.也得到老師嚴格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吃苦、勤奮的精神。同時,也嚴格要求她自己, 她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凡要求學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的形象來為學生樹立榜樣。漸漸地,她和學生消除了年齡界限,交上了朋友。學生信任她、喜歡她,把她看成是學習上的好老師和生活中有大姐姐。她調到民中以來一年半的時間,共資助學生2500元。她的學生從未出現(xiàn)過違犯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事,是全校紀律最好的班級。
傲笑病魔
1997年4月,是個不幸的日子,張老師被查出患有 子宮肌瘤,腹腔迅速膨脹,疼痛難忍。她一面吃止疼藥,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當她知道自己 生命垂危時,面對一紙無情的病檢報告(當時醫(yī)院診斷為癌癥),她沒讓領導、同事、學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著身體和心靈上 生與死的 煎熬。在這幾個月里,同事們經?匆娝谕ㄍ淌业穆飞弦徊揭徊酵芭病Ko學生加大了復習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點多鐘起床,晚上批閱作業(yè)試卷到12點。這樣,一直堅持到7月份,把學生送進中考考場后,才向領導說明情況,住進了 昆明的一家醫(yī)院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的子宮和腫瘤重達2公斤多。
手術后,醫(yī)生要求她至少休養(yǎng)半年,可是手術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術失血過多, 傷口沒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著她,可她仍然堅持在講臺。
由于過度勞累,97年12月,張老師的病情復發(fā),領導、同事、學生多次勸她住院治療,她不肯。 她說:“我的事業(yè)是教書,我的希望是學生,不把他們送出學校我是不會先走的”。這段時間,她的工作量達到了極限,每天工作10多小時,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時間只有過春節(jié)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惡化得特別厲害。人們勸她住院,她仍然拒絕了。她說:“學生剛有起色,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生命就是講臺”。領導、同事們說:“我們需要你活著, 華坪人民需要你活著,請你服從安排吧!睕_著這份真情,她才進了 華坪縣中醫(yī)院,這時,她仍然一邊治療一邊堅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針頭就走向講臺,從沒有在醫(yī)院安穩(wěn)地躺過一天。
看了不到一個月,醫(yī)生告訴她醫(yī)院無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轉院治療。為了節(jié)約國家的 醫(yī)療費,她毅然決定出院。為了即將畢業(yè)的學生,她拒絕再到任何醫(yī)院治療,仍然堅守在崗位上。就這樣,張老師調到華坪兩年多了,雖然她一直帶著重病,一直承受著痛苦,可她從沒有請過一天病事假。
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處?什么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業(yè):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動力之源
病魔奪去張老師丈夫的生命后;她只身一人來到華坪,為了讓 她盡快從痛苦中強作起來,各級領導都給了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她自患病以來,每一次病情的變化都牽動著無數人的心。領導們噓寒問暖,多次督促她上醫(yī)院發(fā)治療,張菊蘭副縣長多次看望她,還每月捐資100元,資助她的孤兒學生 蘭娟。領導的關心,使張老師徹夜難眠,激動不已。
1998年2月,縣政府還專門派出小車,由民中校長李建國親自陪同她到 攀枝花檢查病情。7月22日,她第2次被送進手術室,當時在 麗江學習的李校長就守在電話旁,幾次打來電話,直到她被送出手術室,他懸著的心才落下來。8月2日,是她第二次手術出院的日子。新上任的教育局長徐嘉澤要派專車接她回來,她不依。徐局長在電話里動了 真情:“張老師,你就聽我一回吧,你要 拒絕派車,我終生都會不安吶……”出發(fā)前,細心的徐局長告訴司機,車要開慢、開穩(wěn),可不能顛了張老師;她讓停就停,讓走就家走,一天趕不回來,可以開兩天、 三天……徐局長多次勸她休息,保重身體,還要為她減去一門課,可她就是不同意。
998年3月24日,38名縣政協(xié)委員到民中視察,聽說張老師的事跡和病情后,他們感動得熱淚盈眶, 他們說:“沒想到在 商品經濟大潮泛起的今天,面對以金錢來衡量 勞動價值的現(xiàn)實,還有這樣無私奉獻的人!比w委員當場向張老師深深地三鞠躬以示敬意,自愿捐款6230元給張老師治病。4月,縣婦代會召開,婦女代表們被張老師的事跡所感動,再次向她伸出友誼之手,自動捐款6043元充作她的醫(yī)藥費。會議結束后, 縣委書記 李汝勤率領縣婦聯(lián)等有關部門的領導看望張老師,并把捐款交給她。
政協(xié)委員的捐款張老師分文未要,全部轉捐給了學校維修破爛的校舍。于是,李書記下了 死命令:“婦代會的捐款必須全部作為張老師的醫(yī)藥費開支,任何人不得挪作他用,也不得捐給任何組織部門!睆埨蠋熣f:“是華坪給了我再次振作的機會,是華坪人民幫助我渡過難關,我捧著的何止是6000多元錢,而是華坪人民一顆顆滾燙的心哪!華坪人民的情義,領導們的情義我收下,并將永遠珍惜,但錢我不能收!弊詈笏堰@筆錢又轉捐給了學校,改善了辦學條件。
1999年1月26日,麗江地委委員、地委秘書長 王漢富代表地委、行署專程看望她,并給學校2000元表示慰問。
97年9月,張老師調到民中工作后,校領導在工作上給予她大力支持,在生活上給了她細致入微的關懷;同事們紛紛仿效,關心她,照顧她,每到逢年過節(jié),同事們總不忘把好吃的給她送來;她身體不好,同事們給她送來滋補品,還長期幫她洗衣熬藥。她沒有家,校領導說:“民中就是你的家,我們就是你的親人。”她沒有子女,學生說:“我們是你的親兒女,你就是我們的 好媽媽!边@份殷殷真情,世間少有,張老師感動地說:我沒有為黨、為人民做出什么貢獻,黨和人民卻給了我這么深厚的愛。誰說我沒家?我的家就在華坪,我的親人就在華坪,我的愛也在華坪!為了回報華坪人民對我的厚愛,我愿為華坪教育的再度輝煌獻出自己的生命。
成果初現(xiàn)
張老師調入華坪任教時,正值華評教育滑坡后開始回升而備受關注之際,全縣人民都在探討同一個問題:華坪教育的 出路在哪里?縣委書記、縣長多次在會議上大聲疾呼:“重振華坪教育雄風的時候到了!”現(xiàn)實的嚴峻,領導的焦慮,群眾的呼聲,對張老師 觸動很大,她決心為華坪教育竭盡全力。她一方面在同事中介紹外地的先進經驗,一方面帶頭真抓實干,可慰的是,通過艱辛的努力,她取得了一連串驕人的成績。
1997年,中考,她接手僅1年的政治獲全縣二等獎,其中一個班名列全縣第二名;10月,她被學校評為教學質量一等獎:12月,全縣初三語文競賽,她的一名學生獲一等獎。
1998年,1月,全縣統(tǒng)測,她教的語文從接手時的第13名躍入第5名,政治從接手時的第30名躍為第1名;3月,輔導2名學生參加全省初三語文競賽,分別獲一、二等獎,被縣婦聯(lián)授予 巾幗建功標兵;5月,被縣教育工會授予師德標兵;中考,所教語文綜合成績全縣第4,政治全縣第2;9月,教師節(jié),獲縣教育成果重獎,被地委、行署命名為優(yōu)秀教師……更可貴的是,張老師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民中教職工樹立了榜樣,使民中全體教職工形成了以“敬業(yè)為本,奉獻為榮”的 職業(yè)道德新風尚。人們說,民中是個團結奮進的集體。不錯,民中的領導住在學校,以校為家;民中的黨員帶頭捐款捐物,資助貧困學生,民中的教師搶補課,卻從不收取分文報酬。僅97至98學年,全校教師就累計義務補課5000多節(jié)。教職工們說:學校的光榮就是我們自己的光榮,我們個人的成績就是學校的成績;榜樣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舍棄的呢?
縣委副書記陳裕善說:“只要有了張桂梅教師的精神,華坪就沒有做不成的事,就沒有做不好的事……”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民中在她分設二年半的時間里,就碩果連枝:
1997年秋季學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學生獲獎率居全區(qū)全縣第一。
1998年1月,全縣29個科次統(tǒng)測,民中有21個科次居全縣前5名。中考,在麗江地區(qū) 108所中學中,綜合成績名列第6;在全縣13所中學中,名列第一。12月,全區(qū) 初三英語競賽。獲優(yōu)勝集體3等獎,有8名學生獲獎。在 1999年1月全國舉行的“天元杯”化學競賽中,全縣只有兩名學生獲獎,他們都出自民中。學校雖然圍墻殘缺,又無校門,可學生卻從未出現(xiàn)過打架斗毆,人身傷殘,輟學出走等事故。這樣的集體,還有什么事辦不到的呢?
1999年2月,華坪縣 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fā)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 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 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并獎給她1000元。張老師把 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h委、縣婦聯(lián)和縣中醫(yī)院還專門安排或邀請她去作事跡報告會,聽者無不為之動容,淚濕衣襟。5月又獲省 勞模光榮稱號。事跡先后在省、地、縣報刊多次報道。2000年“三·八”婦女節(jié),在麗江地區(qū)四縣巡回作事跡報告會,到會者無不為之感動。
在 鮮花和榮譽面前,張老師更加感激學校、縣委,政府、麗江地委、行署領導對她的關心,給她的高度贊譽。更加堅定不移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她送走15班后,手術未痊愈,又主動接手了起始班級19班,克服了生源素質低等諸多困難,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學生又以新的面孔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在 1999年7月全縣的期末統(tǒng)測中,所教學科語文、政治名列全縣第一。
99年中考,民中全體教師在她精神的帶動和鼓舞下,經過 頑強拼搏,又上一個新臺階。中考成績名列全縣第一,全區(qū)第二。特殊條件下招收的小學提高班,參加畢業(yè)班水平測試語文、數學雙雙榮獲全縣第一名。僅99學年,學校黨支部就被評為縣級“先進黨支部”,受到縣委的表彰獎勵;學校婦女組織被評為“三·八”紅旗集體。受到縣婦聯(lián)的表彰獎勵;黨校團委被評為“先進團委”,受到團縣委和團地委的表彰獎勵;學校還分別被評為“文明”學校、“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衛(wèi)生工作先進集體”、受到縣委政府的表彰獎勵。
張老師用她的實際行動和所取得的佳績,明確回答了華坪教育的出路問題: 春種一粒,秋收萬粒子。華坪教育的出路——在于埋頭工作,真抓實干。從她的身上;令人看到了華坪教育振興的希望,看到了華坪教育崛起的曙光!
未來設想
張桂梅現(xiàn)在正在籌建一所貧困女子高中。這些年她親眼目睹了許多農村女孩初中畢業(yè)后不能繼續(xù)上學,過幾年就嫁人的情況,希望能為她們建立起一所免費的高中,來這里上學的女孩子不用交書費,不用交學費。希望讓山里所有的女孩子能繼續(xù) 接受教育,接受高中的教育,更希望知識可以改變她們的命運,F(xiàn)在政府對這個工作非常地支持,也將把這所學校的老師納入編制,給開工資。但辦個高中不是小事情,單靠市委市政府,單靠我?guī)讉人是做不成這個事情的。這個事情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幫助。
所以,她希望 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網友,能獻出愛心,為貧困女子高中盡一份力量。建這樣一所高中。計劃為這個高中建起一座綜合樓,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教室。
慈善之星
2002年春節(jié),張桂梅的肺部也有了病灶。她一直帶病堅持工作,兩次大的手術都安排在放假期間去做,沒有因為病耽誤一節(jié)課。她的工資除了必要的生活開支,全部用來接濟學生。她把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三元之內,甚至把藥停了,拿出錢、物資助學生。除了民中三個班的教學工作,她還辦起了 孤兒院,院里 收養(yǎng)了 50多個孩子。不僅如此,她自己還撫養(yǎng)著5個貧困學生。從而2001年起,她一邊在民中教書,一邊義務但任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管理著50多名孤兒的 衣食住行。5年來,為了照顧好這幾十個孤兒,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家,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她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付出了成倍的心血。
剛建院的 第一天收了三十六個孩子,從兩歲一直到小學 五年級,年齡相差這么大,滿院子哭聲震天,哭鬧得左右 鄰居 睡不著覺,哭的院里的老人直朝著她罵。
她努力地培養(yǎng)與孩子們的感情,細心的照顧他們?墒,孩子們多數都聽 不懂 她說的是什么,給他們洗澡,他們一邊哭,一邊用民族話罵她是豬。初來時,孩子們的衛(wèi)生習慣很差,每個人的頭上都有虱子,不會上衛(wèi)生間,大小便都到處亂解。早上起來一看,滿院子都是屎尿,床上、褲子里也是。她包里的錢經常不翼而飛,孩子爭吵、打架,管理難度非常大。
有一個小男孩,父親的死給他留下了陰影,使他小小的心靈充滿了偏執(zhí)和仇恨?傉J為這是別人的錯,社會的錯,對誰都不滿,在他眼里誰都是壞人。他用石頭把衛(wèi)生間堵死,把 拖把放在衛(wèi)生間的門上,一開門,拖把就會砸在你的頭上,還把尿尿在水桶里;在學校他拿小石頭專門打女孩的頭,班主任找到了張桂梅,說孩子太難管了,讓她處理。孩子一見著張桂梅就哭了,孩子真的把她當成家長了,用眼淚訴說著他的委屈。她只說了一句, 跟我回家;厝ヒ院,她讓他洗澡換衣,安頓他睡下,什么話也沒再說他。 母愛的力量使孩子很快變乖了,以后這樣的事再也沒有發(fā)生過。
還有一個小男孩,剛來的時候胳膊上就長著一個雞蛋大的 血管瘤,老是說他的胳膊疼,張桂梅把他領到了中醫(yī)院,醫(yī)生說要做手術?墒牵瑑和覀儧]有這筆費用,張桂梅也沒有錢。怎么辦呢?醫(yī)生看出她很為難,就去同領導商量,結果免費做了手術。
有一個小女孩,本身就是個棄嬰,撿回她的那家又發(fā)生了不幸:父親得了麻瘋病,母親已不知去向。父親死后,跟著姐姐過,姐姐的生活也很貧困,況且又不是親姐姐。鄉(xiāng)政府把她送到了孤兒院,剛來又臟又不會躲車,又因為父親是麻瘋病,孩子們也不理睬她。孤兒院的老師領她去醫(yī)院檢查了幾次。她自己也似乎明白了一點什么,生活得不快樂,后來孩子跑了。鄉(xiāng)政府打電話同張桂梅說:怕她再跑。張桂梅同意先給鄉(xiāng)政府送回去。但是,孩子走后,張桂梅的心里總是忐忑不安,又把孩子接了回來;貋砗螅⒆舆M經常 流鼻血,臉也發(fā)黃,去醫(yī)院檢查也找不到病因。過了不久,從她的鼻子里爬出一只大馬蝗。如果不是在孤兒院里,營養(yǎng)好,照看得好,這條小命還會在嗎!張桂梅從心靈深處對自己進行了檢討。
一個一歲左右的小男孩,名叫 蘿卜頭。他太小了,晚上需要照顧,張桂梅抱著孩子一起睡。孩子小,嘴饞,沒有東西吃就要哭鬧,他要吃什么,張桂梅就給他買什么。這些費用無法 上賬,張桂梅心甘情愿地自掏腰包。孩子特別依戀她,她時常把孩子背出背進。孩子總在她身上一邊蹭一邊喊著“媽媽!媽媽!”偎在她的身上才會睡著。她睡不著,也不敢翻身。她明白了孩子們需要的是一個家,一個真正關愛他們的媽媽。
張桂梅用真情感動了孩子,感動了鄉(xiāng)親,感動了同事,感動了領導,感動了全國,也感動了華僑。人們紛紛向兒童之家捐款、捐物。
更令人感動的是,去年,全國教育工會在 昆明召開的全國教科文衛(wèi)體系統(tǒng)工會女職工工作經驗交流大會,請張桂梅到會作報告。當聽了張桂梅講到,她72歲的姐姐病危,在離世之前,想看一眼20多年未見過面的妹妹,給她寄來了解500元錢。這時,正遇上一個生病的學生交不起住院費,張桂梅為學生交了住院費。家里人因此非常生氣。報告結束時,與會的領導紛紛解囊,一下子就為她捐了一萬多元錢。捐贈者明確表示:一是要張桂梅圓回鄉(xiāng)之夢;二是專項用于治病。2005年10月25日,張桂梅被工會的同志“押”上了直達 哈爾濱的飛機。在一片哭泣聲中,家人傾訴了對張桂梅的愛恨加交的衷情!現(xiàn)在,捐贈的余款仍由云南省教育工會的鄭紅林大姐為她保管──張桂梅只有“乖乖地吃藥的權利”!
張桂梅啊,你一片赤心愛人民;人民何嘗不愛你!?
2002年 麗江市慈善會授于張桂梅“慈善之星”光榮稱號。各種新聞媒體紛紛宣傳報導,中央電視臺還專程邀請她進京錄制了節(jié)目。報告會、座談會、經驗交流會……
張桂梅成了國內一顆真正的耀眼的明星。
在 華坪縣第八次婦女代表大會上,出席會議的 縣領導和代表們在會議大廳里揍錢,有的身上僅留車票錢,有的干脆頃囊而出。張桂梅身上沒錢,正向與自己較熟的代表借錢,代表團的團長過來 對她說:“張老師,為了你的病能早點治好,大家正在為你捐錢呢!”張桂梅的雙眼被淚水充盈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整整十年,年年有獎。張老師十九次獲獎;勛章一年比一年多,規(guī)格一年比一年高;獎金一年比一年多──
有5000元的獎金,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一次性提前交了 黨費。
有3 萬多元的獎金,她捐給了災區(qū),捐給了比她更困難的人,捐給了解放前就入黨的農村困難的老黨員。
剛剛獲得的云南省“ 興滇人才獎”的獎金30萬元,她決定捐給政府,用于一所貧困山區(qū)學校的建設。
何止是獻出獎金,就是每月領到的工資,張老師都只留給自己100元的生活費,其余都統(tǒng)統(tǒng)用于 慈善事業(yè)──她刻薄自己到了“兩年沒吃一頓肉”!
她身上穿的衣服,多半是各級領導、同事、或好心人買了,硬往她身上套的。
榮譽越多,勛章越多,張桂梅對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不少人反復叮囑她:“張老師,為了孩子們,你也應當善待自己!”
最近,張桂梅又起草了一份《關于創(chuàng)辦華坪縣貧困女子高中的設想與計劃》,在計劃中,她要實現(xiàn)的最終目標是:要使華坪縣今后的女性都沿著“高素質的女孩──高素質的母親──高素質的下一代”良性循環(huán)。
張桂梅的身體雖然兩次經過大手術,現(xiàn)在肺部也有病灶,但她行善助學的義舉卻從來沒有停止過。張桂梅卻說:榮譽是人民給我的,應當讓它為人民造福。
所獲榮譽
1997 年 華坪縣 教育局授予她“師德標兵”;1998 年 麗江地委、行署授予她“人民優(yōu)秀教師”;
1999 年云南省政府授予她“全省先進工作者”;
2000 年國務院授予她“ 全國先進工作者”;
2001 年全國教育工會、教育部授予她“全國十佳師德標兵”;
2002年授予她“全國十大女杰”;
2003 年授予“精神文明十佳人物”;
2004 年授予“ 五一勞動獎章”;
2005 年授予“ 優(yōu)秀共產黨員”;
2006 年授予“興滇人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