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蘇毅然,1918年11月生,四川蒼溪人。中共山東省委原書記、中顧委委員。中共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十六屆、十七、十八屆代表。
人物妻子
夫人張俊良。
生平履歷
193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
1937年1月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1933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中學(xué)。
1933年至1939年,任川陜省蘇維埃稅務(wù)局稽征員、分所長,在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延安馬列主義學(xué)院學(xué)習(xí),參加了長征。
1939年至1945年任中共中央社會部華北戰(zhàn)地考察團團員,北方分局社會部秘書、秘書主任,晉察冀社會部平北情報站站長,平西專署公安科科長,
1944年任平西地委社會部部長、組織部部長。
1945年至1949年任河北省張家口市公安局副局長、中共張家口市委秘書長,中共河北淶源、滿城、完縣縣委副書記、書記,張家口市公安局局長。
1949年起任皖南區(qū)黨委社會部部長、皖南區(qū)黨委委員、皖南行署公安局局長,安徽省公安廳廳長、政法辦公室主任。
1955年4月起任中共安徽省委常委,
1958年7月至1961年1月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處候補書記;
1956年5月至1960年12月任安徽省副省長,其間:1955年4月至1956年5月、1958年4月至1960年12月兼任省計劃委員會主任。
1960年10月至1967年1月任山東省副省長兼省計委主任(1962年11月起),1961年2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處書記。
1966年至1970年“文化大革命”中受沖擊。
1970年6月至1979年12月任山東省革委會副主任,其間:1970年6月至1971年4月任省革委會黨的核心領(lǐng)導(dǎo)小組成員;
1971年4月至1977年1月任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
1977年1月至1979年12月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當時設(shè)有第一書記)兼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一書記(1979年3月起)。
1979年12月至1982年12月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當時設(shè)有第一書記)兼省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山東省省長。
1982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當時設(shè)有其他書記),其間:曾兼任山東省軍區(qū)第一政治委員。
1985年6月至1988年12月任中共山東省顧問委員會主任。 中共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三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屆代表。
回憶長征
15歲當紅軍征稅員藏身廁所躲過敵人
蘇毅然1918年出生于四川蒼溪縣龍山鎮(zhèn),小時候讀過4年私塾。1932年底,紅四方面軍進入川北地區(qū)。1933年6月,蘇毅然的家鄉(xiāng)蒼溪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新生的蘇維埃政權(quán)急需各種人才。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蘇毅然經(jīng)過簡單、短暫的培訓(xùn),成了一名負責(zé)征收屠宰稅和特種稅的“紅軍稅官”,那年蘇毅然15歲。
那時的川陜革命根據(jù)地處在國民黨軍隊和地方軍閥的嚴重威脅下,敵人不斷對根據(jù)地進行圍攻和襲擾。有一次,蘇毅然在廣元南部的新場收稅時,突然遭到敵人的襲擊,瘋狂的敵人大肆搜尋、屠殺革命軍民,來不及撤退的蘇毅然躲進一座房子的廁所,藏身在棚板和糞池的夾層中。敵人進屋搜查了一番,沒有發(fā)現(xiàn)他。蘇毅然聽到敵兵叫喊著:燒!把房子燒掉!他心想壞了,這下逃不掉了。一陣亂哄哄的聲音過去后,敵人撤走了,不知何故沒有放火燒掉這座房子,蘇毅然幸運地躲過一劫。
17歲隨紅軍長征過渭河險被沖走
1935年春,紅四方面軍放棄川陜根據(jù)地,向西強渡嘉陵江,于5月初開始長征。17歲的蘇毅然也離開了母親,離開了家鄉(xiāng),跟隨紅軍踏上征途。
當時部隊經(jīng)過蒼溪,離蘇毅然的家只有40里。部隊的領(lǐng)導(dǎo)大概擔(dān)心他想家跑回去,找他談話。蘇毅然雖然年齡小,革命的決心可不小,“我那時就真正覺得紅軍好,為窮人求解放、辦實事”。他請領(lǐng)導(dǎo)放心,革命路上決不做逃兵:“我既然參加了革命,就一定會革命到底!”
部隊要爬雪山過草地了,領(lǐng)導(dǎo)叮囑大家:爬雪山時累了不能坐,坐下就起不來了;看到同志坐下時,只能用拄著的木棍去拉,不要用手拉,因為如果被抓住不放也可能就起不來了。過草地腳陷進去不要掙扎,越掙扎陷得越快越深,要躺下身子,慢慢把兩腳抽出來。
蘇毅然跟著戰(zhàn)友們翻越雪山,腦中牢記著領(lǐng)導(dǎo)事先的囑咐,實在累得走不動了,就拄著木棍站一小會兒,然后接著走。雪山頂上嚴重缺氧,人人張開大口喘氣,胸膛像拉風(fēng)箱似的,還是憋得慌。
好不容易翻過了雪山,茫茫草地又攔在他們面前。每天五六十里的行軍,總有二三十里是在泥水里趟。蘇毅然年齡小,往往累得跟不上隊伍,“跟不上也得拼命跟,不敢掉隊啊!”有時候他看著隊伍要走遠了,急得哭起來,可一邊抹淚,一邊還要咬緊牙關(guān)攆上去。
在長征途中,有一件刻骨銘心的事讓蘇老終生不忘。“那是在1936年7、8月間,我們已經(jīng)走過了雪山草地,到了陜西的西鳳酒廠,我在涉水過渭河時,走到河中央深水區(qū)內(nèi),一下子被激流沖走,多虧老戰(zhàn)友杜長天同志(中央安全部原副部長)一把將我拉住,救了我一條命。他是我終生不忘的救命恩人!
領(lǐng)導(dǎo)安排特殊任務(wù)長征中做“馬販子”
第一次過雪山草地到達阿壩后,張國燾拒不執(zhí)行中央命令,要求紅四方面軍二過草地南下打成都。南下失利后,1936年2月,紅四方面軍被迫向西轉(zhuǎn)移進入藏族聚居的甘孜及附近地區(qū),部隊也由南下時的8萬余人減為4萬多人。在藏民區(qū),紅軍實行了民族平等政策,爭取到廣大藏族同胞的支持。
在甘孜的幾個月時間,部隊想方設(shè)法積蓄糧食、牲畜,準備三過草地北上。由于蘇毅然會騎馬,而且還是個會相馬的“伯樂”,領(lǐng)導(dǎo)就交給他一個特殊任務(wù):用一批槍支跟當?shù)夭孛駬Q馬。于是,他每天背著槍,帶上“通司”(翻譯)去附近的藏民村寨換馬。
一天,蘇毅然在一位藏胞家中談好“交易規(guī)則”:用兩支槍換一匹馬。主人高興地從蘇毅然帶的槍支里挑選了兩支,而當蘇毅然一眼相中主人家的一匹漂亮的大紅馬時,主人又有些舍不得了,可事先的約定又不好反悔,主人猶豫一會兒后爽快地說:算啦,這馬就算我送你的吧。機靈的蘇毅然隨即也笑著說:好,那這兩支槍也算我送你的吧。后來,這匹大紅馬成了紅軍一位首長的坐騎。又一次翻越雪山時,蘇毅然還拽過它的尾巴呢。
在甘孜,紅軍跟當?shù)夭匕Y(jié)下了深厚的感情。三過草地前,蘇毅然收到了藏族老鄉(xiāng)給他的一份珍貴禮物:一袋青稞酥油炒面!澳鞘蔷让臇|西啊!”蘇毅然就是靠它走出了草地,還用它接濟過饑餓的戰(zhàn)友。
紅軍精神胸中激蕩希望后人了解歷史
1936年8月,紅四方面軍打到四川西部時遭遇到劉湘主力,這時張國燾在川康一帶建立根據(jù)地的主張無法實現(xiàn),不得不退回到甘孜一帶。張國燾在此情況下,不得不聽從朱德總司令和二方面軍領(lǐng)導(dǎo)的勸導(dǎo),加上中央紅軍再次來電勸告,才同意北上與中央紅軍會合。紅四方面軍又從1936年的6、7月間,從甘孜、綏靖等地第三次過雪山草地,于8月中旬在甘肅會寧與中央紅軍會合,最終實現(xiàn)了三大紅軍主力最后會師陜北,鞏固了陜甘寧革命根據(jù)地。在中央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正確方針下,實現(xiàn)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蔣介石答應(yīng)了我黨“停止內(nèi)戰(zhàn),一致抗日”的主張,全國的內(nèi)戰(zhàn)終于在1937年春全面停戰(zhàn)。
如今88歲高齡的蘇毅然,談起長征往事依然情意深長,語多慷慨!爸怯聢远ǎ烹y創(chuàng)新,團結(jié)奮斗,不勝不休!碑斈昙t四方面軍的訓(xùn)詞,即“紅軍精神”,依然在他的胸中激蕩。
鄉(xiāng)蘇維埃主席選的紅小鬼
蘇毅然于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蒼溪縣。1933年,15歲的蘇毅然已是農(nóng)田里的一個小把式。他上過四年私塾,還讀過兩學(xué)期的洋學(xué)堂。但家里只有他和母親兩人,缺乏勞動力,不得不中斷學(xué)業(yè)回家務(wù)農(nóng)。他家有五口人的田地,租出去一些,還留一大塊自己耕種。
這年四五月間,家鄉(xiāng)來了一支戴紅五星帽的隊伍。他們懲強救弱,公平買賣,很受鄉(xiāng)親們歡迎。蘇毅然聽說他們是紅軍——這是從鄂豫皖蘇區(qū)撤出的紅四方面軍。在紅軍的支持下,各村、鄉(xiāng)鎮(zhèn)雨后春筍般建起了為莊稼人撐腰的蘇維埃政權(quán),還成立了川陜省蘇維埃政府。蘇毅然欣喜地看著這一切。
這年七月的一天,鄉(xiāng)蘇維埃政府主席來到蘇毅然家。鄉(xiāng)主席告訴蘇毅然和母親,省蘇維埃政府財政經(jīng)濟委員會要招收稅務(wù)員,條件是有文化,年滿15歲,身體健康。他在全鄉(xiāng)選來選去,最后選中了蘇毅然。年輕的蘇毅然一聽高興壞了,他正想著參加紅軍呢!——七十多年后的今天,蘇老在對我們講述這件事情時,還是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紅軍要我就不錯了,很光榮喲!”他的母親聽了也很高興。母子倆當場表示,蘇毅然參軍去當稅務(wù)員。
蘇毅然主要征收兩種稅:屠宰稅和當?shù)氐囊环N特種稅。他的工作區(qū)域是與敵人交叉的三角地帶,時常遭到敵人襲擊。有一次,他從敵人的包圍圈中跑出來,情急中躲到廁所糞池的夾板里。敵人要燒廁所,他一動不敢動……敵人最終沒有放火,蘇毅然在臭氣熏天的糞池夾板里躲到晚上才跑了出來。
年輕的稅務(wù)員蘇毅然很能干,為紅軍籌了很多款子。
用槍支換藏民的馬匹
為了吸引敵人以策應(yīng)中央紅軍,紅四方面軍從1935年3月開始長征。早在一年之前,蘇毅然已從政府稅務(wù)所調(diào)到紅軍作戰(zhàn)部隊。由于他患過角膜炎,眼睛近視,不能站崗放哨,領(lǐng)導(dǎo)把他安排到紅軍供給部,做后勤工作。
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在懋功與中央紅軍會師。由于張國燾搞分裂,紅四方面軍與中央紅軍乍合即分,錯誤地南下。蘇老說,當時張國燾欺騙四方面軍指戰(zhàn)員,說“打到成都吃大米”,還編了歌:“紅軍南下行,拉索蚤米嗦,要打成都城……”正是由于張國燾的錯誤行徑,使得紅四方面軍三次爬雪山、三次過草地。在第三次過草地時,紅四方面軍在甘孜地區(qū)遇到供給困難。
蘇老說,由于戰(zhàn)斗頻繁,紅軍馬匹奇缺。他們在甘孜看到很多藏族人養(yǎng)馬,又喜歡槍,就向方面軍總部建議用槍支換取藏民的馬匹。這個建議得到總部的肯定。于是紅四方面軍供給部從總部拉來很多槍支,蘇毅然每天都要帶著槍去藏族人住的寨子換馬匹。通過通司(翻譯),他問人家要什么槍,人家問他們要什么馬,有問有答,交易場面熱烈。蘇老說,他在那時學(xué)會了相馬,直到現(xiàn)在他還能識別各種馬匹。
有一天,蘇毅然相中了一匹棗紅色的馬,他提出用一支槍交換,馬主人不同意。蘇毅然把槍加到兩支,那人還是有點舍不得。磨蹭了好一會兒,對方才說:“就算我把馬送你吧!碧K毅然反應(yīng)快,把兩支槍遞給人家說:“也算我把槍送你吧!
沒想到一筆買賣兩人成了朋友。那人看他實在,送給他一小袋炒面,足有七八斤重。直到現(xiàn)在,蘇老還念念不忘那袋炒面,在接受采訪時興奮地對我們說:“那可是青稞炒面!里邊攙了黃油、奶油、鹽,可香了……”在經(jīng)常斷糧的長征路上,這袋炒面就是“救命面”。在草地邊上,他看到一個戰(zhàn)友——他畢生稱其為“小朋友”——斷了糧,就從口糧袋里挖了一大碗炒面送給他。那位“小朋友”把炒面攙著野菜吃,走完長征。
在甘孜很短的駐扎時間里,蘇毅然用槍支換了十幾匹馬。這些馬馱運傷病員或物資,在爬雪山、過草地時幫了紅軍大忙。蘇毅然把那匹棗紅馬上交供給部領(lǐng)導(dǎo),在爬雪山時,他就是拽著這匹馬的尾巴上的山。
在雪山上只能站著休息
紅四方面軍在張國燾錯誤路線領(lǐng)導(dǎo)下,南下打到四川西部天全、蘆山一帶,遇到強敵,在川康一帶建立根據(jù)地的計劃無法實現(xiàn)。張國燾不得不接受正確主張。紅四方面軍于1936年六七月間從甘孜等地第三次過雪山草地,北上與中央紅軍會合。但部隊有一批傷病員和婦女、孩子,他們沒有體力行軍。部隊領(lǐng)導(dǎo)與當?shù)赝了具_成協(xié)議,將這批人員留下,當?shù)厝顺兄Z予以保護(后來國民黨軍隊進犯時,這些同志果然受到保護)。當時蘇毅然僅僅17歲多一點,很多與他年齡相仿的紅小鬼留下了,但蘇毅然毅然決定,他要隨大部隊走。
蘇毅然毅然決然“跟紅軍走”的故事已經(jīng)上演過。一次行軍到離他家鄉(xiāng)僅40里的地方,領(lǐng)導(dǎo)問蘇毅然是不是回家看看,他回答:出來革命就不能想家,等革命成功再回家。直到文革期間,蘇毅然才在參加革命后第一次回家。
我們問蘇老在爬雪山過草地時做了哪些工作,蘇老謙遜地說,他當時年齡不大,“只是跟著走”。
“跟著走”有走的技巧。蘇老告訴我們,在雪山上,如果有人凍僵在地上,要用木棍代手去拉。凍僵的人猶如溺水的人,如果用手去拉,即使他沒有回生的可能,也會死死拽住你,不但救不了人,連救人的人也要搭進去。而如果用木棍去拉,這時可以將棍子松手。當然如果有救活的可能,用棍子也就將人拉起來了。
在草地上如果雙腳陷入沼澤,不要急于拔腳——蘇老邊說邊示范起來——他雙手前伸,頭向后仰,并解釋說要向草地躺下身子去,仰面朝天,然后把腳慢慢抻出來。如果急于拔腳,則雙腳承受壓力過大,只能是越陷越深。
在雪山和其它高山上,最怕的是半路坐下來休息。如果坐下,就有可能站不起來了。因此在山上經(jīng)常看到這樣一副景象:紅軍戰(zhàn)士或拄根木棍,或互相攙扶著,呼呼喘氣,站著休息。一聲令下,很快就下山了。
由于掌握了這些技巧,蘇毅然在雪山草地上沒有遇到危險。
終生不忘的救命恩人
在我們結(jié)束對蘇老的采訪后,2006年9月2日,蘇老又通過工作人員致電本報記者,說“在長征中還有一段必須記錄的重大事”,并親自給記者寫來材料。
1936年七八月間,蘇毅然隨大部隊走過了雪山草地,來到陜西西鳳酒廠附近準備過渭河。渭河水渾濁湍急,沿著峽谷咆哮奔騰。蘇毅然和戰(zhàn)友們涉水過渭河。走到河中央深水區(qū),突然一股激流襲來,蘇毅然站立不住被沖走,老戰(zhàn)友杜長天(后曾任國家安全部副部長)眼疾手快,一把將他拉住,救了他一條命。蘇老在給記者的材料中深情地寫道:“這(杜長天)是我終生不忘的救命恩人。”
1936年10月,蘇毅然隨紅四方面軍與紅二方面軍一起,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長征結(jié)束。蘇老說,會寧縣是回族居住地,清朝政府原將這里命名“回寧”,紅軍三大主力在這里會師后,改名“會寧”。
還在長征途中,領(lǐng)導(dǎo)就調(diào)蘇毅然去紅四方面軍黨校財金班學(xué)習(xí)。到延安后,他又進中央黨校學(xué)習(xí)。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期間,蘇毅然一直在晉察冀根據(jù)地社會部工作。解放后他在安徽工作過,1960年來山東工作,1987年離休,當前在山東安度晚年。
蘇老說,在寫黨史時,應(yīng)該濃墨重彩寫寫長征,長征艱苦奮斗的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要大力提倡。當今全省人民正在為建設(shè)“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山東而努力奮斗,要用長征精神鼓勵全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