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經(jīng)歷
凱斯勒是一位混血兒,他的父親為丹麥人,母親為英國人。他在他13歲的時候開始了他的職業(yè)早期,在體育館開始早期的拳擊訓(xùn)練。
拳擊生涯
1993年2月至1998年1月,凱斯勒參加了五年的業(yè)余拳擊生涯,他的業(yè)余拳擊記錄為44勝三負。期間他還獲得了1995年的歐洲少年(15-16年齡段)冠軍,1996年和1997年丹麥青年錦標賽的冠軍,1996年的北歐業(yè)余拳擊冠軍。在1998年新西蘭國際錦標賽,凱斯勒連續(xù)擊敗了3位對手,取得了他最后一個業(yè)余拳擊的冠軍。
初戰(zhàn)職業(yè)賽事
凱斯勒最初進入職業(yè)拳擊時是輕中量級拳手,但隨后體重增長,凱斯勒放棄輕中量級轉(zhuǎn)而參加中量級級別,在中量級級別取得了22場不敗戰(zhàn)績,其中16場為KO對手取勝。經(jīng)過3年的22場中量級職業(yè)賽事,凱斯勒升級進入超中量級別。
升至超中量級之后,凱斯勒繼續(xù)他的不敗之路。在他接下來的7場賽事中,有6場是擊倒對手KO取勝的,因此將他的戰(zhàn)績提升為29勝(22次KO取勝)。
初次拳王頭銜
2002年11月29日,凱斯勒迎來人生中第一場職業(yè)拳王賽,對手是WBC超中量級拳王南非人迪甘·巴羅,經(jīng)過全場12回合的激烈比賽,經(jīng)裁判一致比分:120-108,120-108,120-108判定為凱斯勒取勝,成為IBA超中量級拳王。
但凱斯勒隨后放棄了IBA超中量級拳王頭銜,進而去爭取更具公認的WBC超中量級洲際拳王頭銜。在2003年4月11日,凱斯勒面對美國人克雷格·卡明斯(51-4-1)爭奪WBC超中量級洲際拳王頭銜。比賽一開始,凱斯勒積極進攻,始終掌握比賽的節(jié)奏。最終凱斯勒在比賽進行到第三回合時擊倒卡明斯,以KO方式奪得WBC超中量級洲際拳王頭銜。
2003年10月24日,凱斯勒迎來首場WBC超中量級洲際拳王頭銜衛(wèi)冕戰(zhàn),面對的對手是哥斯達黎加人亨利·波拉斯(26-1-0)。最終凱斯勒在比賽進行至第九回合時,擊倒對手以TKO方式取得比賽的勝利,成功衛(wèi)冕WBC超中量級洲際拳王頭銜。
2004年3月13日,凱斯勒在家鄉(xiāng)丹麥迎戰(zhàn)挑戰(zhàn)者胡利奧·格林(26-5-1),這場比賽是凱斯勒第二場WBC超中量級洲際拳王頭銜衛(wèi)冕戰(zhàn)。比賽在第一回合進行不到2分鐘,凱斯勒強勢以KO方式擊敗對手,成功第二次衛(wèi)冕WBC超中量級洲際拳王頭銜。
2004年6月11日,凱斯勒迎來WBC超中量級洲際拳王頭銜第三場衛(wèi)冕戰(zhàn),對手是南非人安德烈·切薩(15-3-0),比賽共進行11個回合,凱斯勒在第十一回合以TKO方式擊敗,成功第三次衛(wèi)冕WBC超中量級洲際拳王。
WBA超中量級拳王
2004年11月12日,凱斯勒在成功三次衛(wèi)冕WBC超中量級洲際拳王之后,轉(zhuǎn)而去爭奪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面對的對手是強大的古巴拳王曼尼·薩伊卡(18-4-0)。原本與曼尼·薩伊卡爭奪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的是凱斯勒同胞馬德·斯拉森,但是由于斯拉森在備戰(zhàn)時手部受傷,故將此次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的挑戰(zhàn)機會讓給凱斯勒。比賽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進行。凱斯勒自比賽開始始終處于優(yōu)勢狀態(tài),不斷利用強勁的組合拳進攻對手,迫使古巴拳王曼尼·薩伊卡在第七回合放棄比賽,凱斯勒依次機會成功躍進世界一流拳手行列,并成功奪得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
2005年6月8日,凱斯來迎來首場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衛(wèi)冕戰(zhàn),面對的對手是澳大利亞人安東尼·孟丹(23-2-0),比賽在孟丹的家鄉(xiāng)澳大利亞舉行。經(jīng)過滿場12個回合的激戰(zhàn),雙方互有來往,最終凱斯勒以點數(shù)優(yōu)勢116-112,120-108,117-113擊敗對手,成功衛(wèi)冕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
2006年1月14日,凱斯勒迎戰(zhàn)加拿大人埃里克·盧卡斯(38-6-3),這場比賽是凱斯勒的第二場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衛(wèi)冕戰(zhàn),比賽在凱斯勒家鄉(xiāng)丹麥舉行。比賽共進行是個回合,凱斯勒在第十回合以TKO方式擊敗盧卡斯,成功衛(wèi)冕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凱斯勒的戰(zhàn)績提升至37場不敗的輝煌戰(zhàn)績。
WBC超中量級拳王
2006年10月14日,凱斯勒迎戰(zhàn)WBC超中量級拳王馬庫斯·拜爾(34-2-1),這也是凱斯勒擢升為WBA超中量級超級拳王之后的首場賽事,比賽在凱斯勒家鄉(xiāng)丹麥舉行。比賽進行到第三回合時,凱斯勒強勢KO擊敗拜爾,勇奪WBC超中量級拳王頭銜,同時擁有WBA超中量級超級拳王頭銜,成為超中量級的雙冠王。
2007年3月27日,凱斯勒迎戰(zhàn)挑戰(zhàn)者墨西哥人利布拉多·安德拉德(24-0-0),此前安德拉德同樣保持不敗的輝煌戰(zhàn)績。比賽經(jīng)歷12個回合的激戰(zhàn),凱斯勒以點數(shù):120-108,120-108,120-108擊敗安德拉德,成功衛(wèi)冕WBC超中量級拳王頭銜和WBA超中量級超級拳王頭銜。
職業(yè)首場敗績
2007年11月3日,凱斯勒迎戰(zhàn)WBO不敗拳王英國人喬·卡爾扎合(43-0-0),這場比賽是世界四大組織超中量級的統(tǒng)一戰(zhàn),勝者將同時奪得WBO超中量級拳王頭銜、WBA超中量級超級拳王頭銜、WBC超中量級拳王頭銜和IBF超重量級拳王。比賽在英國的威爾士卡迪夫千年體育場舉行,英國拳王卡爾扎合占得了天時地利人和。比賽經(jīng)過12個回合的激戰(zhàn),三位裁判以117-111,116-112,116-112的比分一致判卡爾扎合點數(shù)獲勝。
凱斯勒以點數(shù)負于卡爾扎合之后,失去WBA超中量級超級拳王頭銜和WBC超中量級拳王頭銜,同時也錯失WBO超中量級拳王頭銜和IBF超重量級拳王,這場比賽的失利也成為凱斯勒在職業(yè)拳擊中的首場敗績。
二次統(tǒng)治
2008年7月21日,凱斯勒與德國拳手迪米特里·薩迪森(22-0-0)爭奪空缺的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此拳王頭銜由喬·卡爾扎合放棄而空缺),這也是凱斯勒負于卡爾扎合之后的復(fù)出戰(zhàn),比賽在丹麥的布隆德比進行。比賽共進行了12個回合,凱斯勒在最后一回合KO擊倒薩迪森,取得最終比賽的勝利,同時奪回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
2008年10月25日,凱斯勒迎來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的首場衛(wèi)冕戰(zhàn),對手是德國人達尼洛·豪斯勒(29-3-1)。比賽進行至第三回合時,凱斯勒強勢以KO方式擊倒對手取得比賽的勝利,成功衛(wèi)冕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
2009年9月12日,凱斯勒第二場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衛(wèi)冕戰(zhàn)的對手是吉斯莫·佩爾多莫(16-2-0),比賽重回凱斯勒家鄉(xiāng)丹麥進行。比賽從始至終,凱斯勒掌握比賽的節(jié)奏,有效壓制佩爾多莫的進攻,在比賽進行至第四回合時,凱斯勒以TKO方式強勢擊敗對手,成功第二次衛(wèi)冕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
超級六世界拳擊經(jīng)典賽
2009年9月,凱斯勒宣布參加超級六世界拳擊經(jīng)典賽,超級六世界拳擊經(jīng)典賽是在目前世界4大拳擊組織世界拳擊協(xié)會(WBA)、世界拳擊理事會(WBC)、世界拳擊組織(WBO)和國際拳擊聯(lián)合會(IBF)紛爭不斷,各自獨立為王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通過這次歷時兩年的“超六”拳王精英錦標賽來決出一個世界公認的超中量級拳王,很大程度上滿足了許多人對世界拳壇不滿的現(xiàn)狀,還世界拳王的本來面目。
超級六世界拳擊經(jīng)典賽的參賽者分別是WBC超中量級拳王卡爾-弗朗切,亞瑟·亞伯拉罕,杰梅恩·泰勒,安德烈·沃德和安德烈·雷爾。
2009年11月21日,凱斯勒在超級六世界拳擊經(jīng)典賽的第一輪對手是美國人安德烈·沃德(20-0-0),比賽在美國的加利福尼亞進行。由于在比賽中沃德無意的頭部撞擊,凱斯勒的眼部受傷嚴重,比賽在進行到第十一回合時被裁判終止。之后的裁判比分中,沃德以點數(shù):98-92,98-92,97-93,擊敗凱斯勒,勇奪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這場比賽的失利是凱斯勒在職業(yè)拳擊戰(zhàn)績上的第二場敗績,同時凱斯勒也失去了WBA超中量級世界拳王頭銜。
2010年4月24日,凱斯勒參加超級六世界拳擊經(jīng)典賽第二輪比賽,對手是WBC超中量級拳王英國人卡爾-弗朗切(26-0-0),比賽在凱斯勒家鄉(xiāng)丹麥進行。比賽開始后,身高占優(yōu)的凱斯勒率先進入狀態(tài),控制比賽的節(jié)奏。此后,弗朗切逐漸找到進攻節(jié)奏,攻勢兇猛。比賽經(jīng)歷12個回合的激戰(zhàn),凱斯勒以點數(shù)117-111,116-12,115-113擊敗弗朗切,重奪WBC超中量級拳王頭銜。
2010年8月25日,凱斯勒宣布他退出超級六世界拳擊經(jīng)典賽,原因是由于他在與弗朗切比賽中,眼睛部位受傷嚴重,導(dǎo)致視網(wǎng)膜脫落。凱斯勒就此離開拳壇九個月,來充分地使眼部的傷勢恢復(fù)。
復(fù)出
2011年6月4日,凱斯勒突然宣布復(fù)出迎戰(zhàn)法國人邁赫迪·博德拉(22-3-0),比賽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進行。賽前凱斯勒表示如果他輸了這場比賽,他將退役告別拳壇。他原定在哥本哈根對抗羅伯特·斯蒂格利茨,但由于手部在持續(xù)訓(xùn)練中受傷而取消了這場賽事。比賽共進行六個回合,凱斯勒從始至終控制比賽的節(jié)奏,并在第六回合以TKO方式擊敗對手,強勢宣布復(fù)出,勇奪WBO超中量級歐洲拳王頭銜。
2012年,凱斯勒升級到輕重量級別。
2012年5月9日,凱斯勒迎來自己在輕重量級別的首場職業(yè)拳擊賽事,對手是美國拳王艾倫·格林(31-3-0),這場賽事是爭奪空缺的WBO輕重量級銀拳王頭銜,比賽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進行。比賽進行至第二回合時,格林成功擊倒凱斯勒一次,并迫使凱斯勒讀秒;可在第四回合,凱斯勒加強進攻的力度,以一擊右手重拳強勢擊倒格林,最終凱斯勒在第四回合以KO方式擊倒對手取勝,同時奪得空缺的WBO輕重量級銀拳王頭銜。
重奪WBA超中量級拳王頭銜
2012年12月8日,凱斯勒重回超中量級別,挑戰(zhàn)WBA超中量級拳王英國人布萊恩·馬吉(36-4-1),比賽在丹麥的海寧進行。這場原定12個回合的比賽只進行了3個回合,衛(wèi)冕拳王馬吉便被凱斯勒擊倒落敗。比賽進行至第二回合時,馬吉的肋部被凱斯勒擊中一拳立即倒地,盡管馬吉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站起來,但迎接他的又是凱斯勒一系列的重拳。當(dāng)比賽到了第三回合時,凱斯勒再度以一擊重拳擊中馬吉腹部,此次重擊使馬吉無法再進行比賽,最終比賽以此凱斯勒以KO方式取勝,重奪WBA超中量級拳王頭銜。
2013年5月25日,凱斯勒迎來與弗朗切之間的復(fù)賽,比賽地點在倫敦O2體育場,這場比賽是兩個拳擊組織的超中量級拳王統(tǒng)一戰(zhàn),分別是:凱斯勒的WBA超中量級拳王頭銜和弗朗切的IBF超中量級拳王頭銜。弗朗切在比賽的大部分時間里有效地控制凱斯勒的進攻,限制凱斯勒前手拳的發(fā)揮。凱斯勒在第十一回合發(fā)起猛烈的進攻,并以一擊右手重拳擊中弗朗切。最終比賽經(jīng)過12個回合的激戰(zhàn),凱斯勒以點數(shù)118-110,116-112,115-113負于弗朗切,失去WBA超中量級拳王頭銜,同時也錯失加冕IBF超中量級拳王頭銜的機會。這場比賽的失利也是凱斯勒在職業(yè)拳擊戰(zhàn)績上的第三場敗績。
外界評價
米科爾·凱斯勒曾是超中量級拳壇的一顆希望之星。自1998年進入職業(yè)拳壇以來,凱斯勒一帆風(fēng)順。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別收獲了WBA超中量級拳王頭銜和WBC超中量級拳王頭銜,凱斯勒重拳技術(shù)兼?zhèn)洌w力充沛,大賽經(jīng)驗,但技術(shù)不細膩以及不靈活的打法,導(dǎo)致凱斯勒在面對超一流拳手時毫無優(yōu)勢。
比賽紀錄
1998年,米科爾·凱斯勒開始轉(zhuǎn)戰(zhàn)職業(yè)拳擊賽場。
職業(yè)戰(zhàn)績?yōu)椋郝殬I(yè)戰(zhàn)績?yōu)椋?b>勝46場(35場KO取勝)+負3場(0次KO負)+平0場=49場比賽
共戰(zhàn)270局,KO率為71.43,詳細比賽細節(jié)如下:
結(jié)果 | 戰(zhàn)績 勝/負 | 對手 | 方式 | 局數(shù) | 日期 | 地點 |
---|---|---|---|---|---|---|
負 | 46/3 | 卡爾-弗朗切 | 點數(shù) | 12 | 2013年5月25日 | 英國 |
勝 | 46/2 | 布萊恩·馬吉 | TKO | 3 (12) | 2012年12月8日 | 丹麥 |
勝 | 45/2 | 亞倫·格林 | KO | 4 (12) | 2012年5月19日 | 丹麥 |
勝 | 44/2 | 邁赫迪·博德拉 | TKO | 6 (12) | 2011年6月4日 | 丹麥 |
勝 | 43/2 | 卡爾-弗朗切 | 點數(shù) | 12 | 2010年4月24日 | 丹麥 |
負 | 42/2 | 安德烈·沃德 | 點數(shù) | 11 (12) | 2009年11月21日 | 美國 |
勝 | 42/1 | 吉斯莫·佩爾多莫 | TKO | 4 (12) | 2009年9月12日 | 丹麥 |
勝 | 41/1 | 達尼洛·豪斯勒 | KO | 3 (12) | 2008年10月25日 | 德國 |
勝 | 40/1 | 迪米特里·薩迪森 | KO | 12 (12) | 2008年6月21日 | 丹麥 |
負 | 39/1 | 喬·卡爾扎合 | 點數(shù) | 12 | 2007年11月3日 | 英國 |
勝 | 39/0 | 利布拉多·安德拉德 | 點數(shù) | 12 | 2007年3月24日 | 丹麥 |
勝 | 38/0 | 馬庫斯·拜爾 | KO | 3 (12) | 2006年10月14日 | 丹麥 |
勝 | 37/0 | 埃里克·盧卡斯 | TKO | 10 (12) | 2006年1月14日 | 丹麥 |
勝 | 36/0 | 安東尼·孟丹 | 點數(shù) | 12 | 2005年6月8日 | 澳洲 |
勝 | 35/0 | 曼尼·薩伊卡 | RTD | 7 (12) | 2004年11月12日 | 丹麥 |
勝 | 34/0 | 安德烈·切薩 | TKO | 11 (12) | 2004年6月11日 | 丹麥 |
勝 | 33/0 | 胡利奧·格林 | KO | 1 (12) | 2004年3月13日 | 丹麥 |
勝 | 32/0 | 亨利·波拉斯 | TKO | 9 (12) | 2003年10月24日 | 丹麥 |
勝 | 31/0 | 克雷格·卡明斯 | KO | 3 (12) | 2003年4月11日 | 丹麥 |
勝 | 30/0 | 迪甘·巴羅 | 點數(shù) | 12 | 2002年11月29日 | 丹麥 |
勝 | 29/0 | 迪恩·威廉姆斯 | KO | 1 (8) | 2002年11月8日 | 丹麥 |
勝 | 28/0 | 吉亞斯基·杰拉德 | TKO | 8 (8) | 2002年10月4日 | 丹麥 |
勝 | 27/0 | 哈維爾·阿庫納 | TKO | 7 (8) | 2002年5月24日 | 丹麥 |
勝 | 26/0 | 阿瑟·艾倫 | TKO | 6 (8) | 2002年3月15日 | 丹麥 |
勝 | 25/0 | 曼尼·索布拉爾 | TKO | 5 (8) | 2002年2月8日 | 丹麥 |
勝 | 24/0 | 費爾南多·埃爾南德斯 | TKO | 2 (8) | 2001年11月16日 | 丹麥 |
勝 | 23/0 | 大衛(wèi)·門德斯 | 點數(shù) | 6 | 2001年10月13日 | 丹麥 |
勝 | 22/0 | 羅德里格·莫多 | KO | 4 (6) | 2001年4月27日 | 丹麥 |
勝 | 21/0 | 米格爾·胡里奧 | KO | 3 (6) | 2001年3月9日 | 丹麥 |
勝 | 20/0 | 帕特里克·魯貝斯 | KO | 2 (6) | 2001年2月9日 | 丹麥 |
勝 | 19/0 | 托尼·曼尼菲 | TKO | 6 (6) | 2000年9月1日 | 丹麥 |
勝 | 18/0 | 凱文·霍爾 | KO | 2 (6) | 2000年4月28日 | 丹麥 |
勝 | 17/0 | 湯姆·尤南 | KO | 3 (6) | 2000年3月31日 | 丹麥 |
勝 | 16/0 | 伊斯瑞爾·龐塞 | KO | 2 (6) | 2000年3月31日 | 美國 |
勝 | 15/0 | 查爾斯·惠特克 | KO | 3 (6) | 2000年2月18日 | 丹麥 |
勝 | 14/0 | 西德尼·曼蘇圖 | 點數(shù) | 6 | 2000年1月14日 | 丹麥 |
勝 | 13/0 | 保羅·德亞歷山德羅 | 點數(shù) | 6 | 1999年5月4日 | 丹麥 |
勝 | 12/0 | 何塞·羅哈斯 | KO | 2 (6) | 1999年4月16日 | 丹麥 |
勝 | 11/0 | 亞歷杭德羅·萊昂 | 點數(shù) | 6 | 1999年3月19日 | 丹麥 |
勝 | 10/0 | 海梅·巴爾博亞 | KO | 6 (6) | 1999年2月12日 | 丹麥 |
勝 | 9/0 | 迪恩·馬丁 | 點數(shù) | 6 | 1998年11月27日 | 丹麥 |
勝 | 8/0 | 安東尼·艾伯偉 | 點數(shù) | 6 | 1998年11月6日 | 丹麥 |
勝 | 7/0 | 埃德溫·穆里略 | KO | 2 (6) | 1998年10月16日 | 丹麥 |
勝 | 6/0 | 薩米·斯帕克曼 | KO | 1 (4) | 1998年9月18日 | 丹麥 |
勝 | 5/0 | 特里·克拉克 | KO | 1 (4) | 1998年9月4日 | 丹麥 |
勝 | 4/0 | 里克·斯托克頓 | KO | 1 (4) | 1998年6月5日 | 丹麥 |
勝 | 3/0 | 亞歷克斯·魯波 | 點數(shù) | 4 | 1998年5月1日 | 丹麥 |
勝 | 1/0 | 凱利·梅耶 | KO | 1 (4) | 1998年3月20日 | 丹麥 |
所獲拳王頭銜
主要的拳王頭銜
WBA 超中量級拳王頭銜
WBC 超中量級拳王頭銜
次要的拳王頭銜
IBA 超中量級拳王頭銜區(qū)域/國際頭銜
WBC 國際 超中量級拳王頭銜WBO 歐洲 超中量級拳王頭銜特殊頭銜
WBC Emeritus 超中量級拳王頭銜WBC 銀 輕重量級拳王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