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蔡叔度是周文王 姬昌第五子,周武王 姬發(fā)的同母弟弟。 蔡叔度的母親名叫 太姒, 姒姓,是 夏朝君主 夏禹后代 有莘氏部落之女 , 周文王的正妻。太姒勤勞持家,恪守婦道,因此號稱文母。
太姒與周文王生有十子,依次是長子 伯邑考、次子 周武王姬發(fā)、三子 管叔鮮、四子 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 曹叔振鐸、七子 郕叔武、八子 霍叔處、九子 康叔封、十子 冉季載。
蔡叔度十兄弟自幼深受母親大姒的教誨,所以他們從小到大,就沒有做過違背常理、荒唐離譜之事。
受封蔡國
周文王死后,因蔡叔度的長兄伯邑考早逝,故由蔡叔度的次兄周武王繼任其位。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周武王滅亡 商朝,建立 周朝政權,史稱 西周。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為鞏固周朝政權,實行 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賢后代,于是把管地分封給三弟 管叔鮮,建立 管國,居住管城;把蔡地分封給五弟蔡叔度,建立 蔡國,居住上蔡 (今河南省 上蔡縣)。 周武王還將商朝的遺民封給 商紂王( 帝辛)之子 武庚(祿父),與 諸侯同等地位,以奉持他祖先的祭祀不致斷絕。周武王因為武庚還沒有心悅誠服,恐怕他有異心,便讓蔡叔度和管叔鮮、 霍叔處輔佐、監(jiān)督武庚,一起治理商朝遺民。
三監(jiān)之亂
周武王死后,太子 姬誦繼位,是為 周成王。 周成王登基時 少不更事,不能獨立處理政務;當時周朝又是初定天下,政局還不是十分穩(wěn)定,蔡叔度的四哥 周公旦于是當國攝政,代行周成王之職,處理國家大事。蔡叔度和管叔鮮、霍叔處懷疑周公旦要篡奪王位,三人心里憤憤不平,就到處散布流言。 周成王二年(前1041年),三人扶持武庚一起叛亂。
周成王四年(前1039年),周公旦以周成王的名義東征叛軍。不久,周公旦便平定叛亂,誅殺武庚和管叔鮮,將蔡叔度流放 到郭鄰 (在今蔡國故城西北蟾虎寺一帶)。 周公旦流放蔡叔度時,只配給他十輛乘車和刑徒七十人作為隨從。 蔡叔度最終死在流放之地。
主要成就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將蔡叔度封于蔡地,建立 蔡國。周武王還將商朝遺民封給 商紂王之子 武庚(祿父),周武王因武庚還未心悅誠服,恐其有異心,便讓蔡叔度與 管叔鮮、 霍叔處共同協(xié)助、監(jiān)督武庚,一起治理商朝遺民。
歷史評價
司馬遷《 史記》:“管蔡作亂,無足載者。然周武王崩,成王少,天下既疑,賴同母之弟成叔、厓季之屬十人為輔拂,是以諸侯卒宗周,故附之世家言。”
司馬貞《 史記索隱》:“武王之弟,管、蔡及霍。周公居相,流言是作。狼跋致艱,鴟鸮討惡!
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史記·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史記·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史記·卷三十七· 衛(wèi)康叔世家第七》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周文王 姬昌
母親: 太姒
兄弟
長兄: 伯邑考
次兄:周武王 姬發(fā)
三兄: 管叔鮮
四兄: 周公旦
六弟: 曹叔振鐸
七弟: 郕叔武
八弟: 霍叔處
九弟: 衛(wèi)康叔
十弟: 冉季載
毛叔鄭
郜叔
雍叔
滕叔繡
畢公高
原叔
豐叔
郇叔
姬 潁
兒子
蔡仲
蔡叔度墓
蔡叔度墓位于河南省 上蔡縣城西1公里的黃尼莊村東北,南鄰331國道約300米。蔡叔度墓為一圓形土冢,坐北朝南,墓冢底部直徑20米,高5米左右,周圍溝澗環(huán)抱,古樹參天。墓前樹碑三通:主碑為《蔡叔度之墓》碑,左側為上蔡縣人民政府《重修蔡國始祖蔡叔度墓記》碑,右側為清咸豐八年上蔡知府金寶符《蔡叔度墓記》碑。2000年9月, 河南省人民政府將蔡叔度墓列入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