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7歲時于天津先后從馬德成、姚喜成、李蘭亭等師學(xué)藝,工武生,并從其母雙蘭英學(xué)老生。16歲首演于天津大舞臺嶄露頭角,后演出于濟南、沈陽、長春、哈爾濱等地!捌咂呤伦儭焙。曾編寫了《最后關(guān)頭》,抒發(fā)了對祖國山河破碎的激憤之情。1948年參加?xùn)|北文協(xié)平劇團。1951年任東北京劇實驗團副團長。1952年創(chuàng)作。執(zhí)導(dǎo)了《雁蕩山》獲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導(dǎo)演獎。演出一等獎。后兩次赴歐洲訪問演出。1959年參加編導(dǎo)了新編古代劇《海瑞背纖》。還先后創(chuàng)作改編《美人計》《天國女兒》等20多個劇本。并導(dǎo)演《反徐洲》《洞庭英雄》等10多個劇目。1956年任遼寧京劇團團長。1960年任遼寧省地方戲?qū)嶒瀯F副團長。1963年任遼寧青年實驗戲曲劇院副院長。文化大革命慘遭迫害于沈陽逝世,年僅48歲。
出生:1918年,農(nóng)歷戊午年 逝世:1966年,農(nóng)歷丙午年
人物履歷
1947年7月1日,農(nóng)歷丁亥年五月十三日:東北文協(xié)平劇工作團成立東北文協(xié)平劇工作團在哈爾濱成立。位于道里區(qū)巴拉斯電影院(兆麟電影院),隸屬東北文化藝術(shù)協(xié)會。
東北文協(xié)平劇工作團由玉華京劇社和新舞臺秦玉峰班社合并組成,巴拉斯影院、新舞臺同時為劇團演出場所。團長高山,編導(dǎo):宋之的、塞克、張東川、陳其通、哈卓靈、徐菊華、秋楚笙等。主要演員有:秦友梅、徐菊華、武幗英、尹月樵、李香勻、諸世芬、尹奎良、俞贊庭、任玉硯、管韻華、張小賢、秦鎖貴、羅元昆、王美君、張鳳茹等。
東北文協(xié)平劇工作團演出的第一個新編劇目是宋之的、張東川編寫,塞克、張東川導(dǎo)演的新編大型京劇《九件衣》!毒偶隆芬粍≡谖枧_藝術(shù)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在思想內(nèi)容和人物塑造上獲得成功,受到哈爾濱市政府獎勵。此后,陸續(xù)上演《紅娘子》《呂布與貂蟬》《蘇小妹》《繡襦記》《屈原與嬋娟》《雙姣奇緣》《露地晴天》《新四郎探母》《新王寶釧》《秦始皇》《天國女兒》,其間還上演了由陳其通編劇,反映日本帝國主義在哈爾濱平房細菌部隊屠殺中國抗日志士的現(xiàn)代京劇《恩仇記》,開哈爾濱創(chuàng)作演出現(xiàn)代京劇先例。
1948年3月1日,農(nóng)歷戊子年正月廿一日:東北文協(xié)平劇工作團舉辦“擁民支前義務(wù)大公演”東北文協(xié)平劇工作團在道里文化俱樂部和道外東北人民劇院舉辦為期3天的“擁民支前義務(wù)大公演”,較為隆重。
這次義演,特邀上海著名票友汪雨田領(lǐng)銜,秦友梅、武幗英、諸世芬、尹月樵、徐菊華等人登臺客串。
1949年7月28日,農(nóng)歷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時:中國戲曲改進會發(fā)起人大會舉行中國戲曲改進會發(fā)起人大會在北京飯店舉行。
會場懸有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題詞:“推陳出新”、“開展平劇改革運動”,指示了戲曲界當前的任務(wù)。到會者發(fā)起人百余人。由歐陽予倩主席,他說明召開這個大會是接受了文代大會的指示,來完成改革戲曲的任務(wù)。接著由全國文聯(lián)主席郭沫若講話,他說:在中國,舊戲曲的改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戲曲在群眾中有廣泛的影響,它是土生土長的民族形式,一種綜合的藝術(shù),是很重要的社會教育工具之一。在今天這個嶄新的人民自己的時代,不僅舊戲曲要改進,一切舊文藝都要改進,連同我們自己也要改造,應(yīng)該堅決走向徹底為人民服務(wù)的方向。改進戲曲,不僅是改進戲曲本身,而是為了改進社會,改造人民的舊思想。戲曲工作者首先要努力進行自我教育,從思想上改造自己,才能幫助教育別人,完成戲曲改革的任務(wù)。最后,他并就《霸王別姬》《三岔口》兩戲提出改進的意見。
接著有前延安平劇研究院院長楊紹萱、全國劇協(xié)主席田漢、全國曲藝改進籌委會主任委員趙樹理、華北文委會舊劇處主任馬彥祥、北平國劇工會負責人葉盛章等發(fā)言,大家一致認為今后戲曲的改進要在毛主席的文藝方向下,為廣大的人民服務(wù)。并就“學(xué)習(xí)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有組織、有計劃、群眾性、全國性的進行改革”以及“培養(yǎng)新干部”等問題提出具體的意見。
阿英同志報告籌備經(jīng)過后,推選:王聰文、田漢、白云峰、沙梅、阿英、阿甲、李一氓、李綸、李少春、吳天寶、周揚、周信芳、袁雪芬、夏衍、馬少波、馬彥祥、馬健翎、張庚、高步云、梅蘭芳、程硯秋、焦菊隱、楊紹萱、葉盛章、董天民、趙樹理、趙子岳、劉芝明、韓世昌、齊燕銘、歐陽予倩等三十一人為籌備委員。隨后,周信芳、焦菊隱等多人發(fā)言,一致認為解放后舊藝人翻了身,今后應(yīng)加強團結(jié)努力學(xué)習(xí),改造自己為人民服務(wù)。最后并推出歐陽予倩、楊紹萱、田漢、阿英、馬少波五人負責起草宣言。
中國戲曲改進會發(fā)起人名單(以姓氏筆劃為序):丁聰、丁國岑、丁濤、于山、于伶、于宗昆、方華、王一達、王聰文、王學(xué)民、王頡竹、王瑤卿、王亞平、王諭、王鐵夫、王元和、王若愚、王金璐、王少芳、王瑞林、王敏、六歲紅、尤金圭、石小英、尹月樵、仇戴天、田漢、白云峰、白家麟、巴南岡、史曼尼、史若虛、江新熔、伍月華、沙可夫、沙梅、任桂林、任均、任開民、阿英、阿甲、何海生、何遲、李伯釗、李一氓、李和曾、李桂云、李金鴻、李紫貴、李云、李綸、李長山、李瑞來、李少春、李碧巖、李仲英、李永華、李桐森、李鐵英、李實、宋之的、邱玉成、呂君樵、杜云振、沈金波、沈云陔、沈知白、沈傅斤、吳天寶、吳寶華、吳幻蓀、郭沫若、郭蘭英、郭硯芳、柯仲平、茅盾、林巖、林秋雯、林鵬程、金素雯、金素琴、孟麗君、武幗英、周揚、周巍峙、周亞川、周璣璋、周正、周奇之、周信芳、周達仁、周天棟、周嘯天、洪深、哈鴻濱、南鐵生、侯相林、荒煤、梁一鳴、栗金池、梁小鸞、唐遠之、孫盛武、翁偶虹、范季高、范瑞娟、徐平羽、徐繼聲、徐特、徐玉蘭、徐菊華、徐一鳴、袁世海、袁雪芬、袁靈云、袁廣和、秦友梅、夏衍、夏青、馬義蘭、馬少波、馬齡童、馬茂嶺、馬健翎、馬彥祥、張致祥、許萬恒、張凌霄、張國礎(chǔ)、張春山、張青、張一然、張文俊、張夢庚、張庚、張和元、張東川、張僖、張革非、張忠民、張魯、高玉倩、高連榮、高維廉、高步云、陶鈍、陸定一、崔嵬、崔炳玉、崔東升、崔克、陳伯達、陳山、陳綺霞、陳其通、陳梅森、陳德明、曹禺、曹克英、曹慕髡、陽翰笙、云燕銘、湯增桐、康生、康農(nóng)、程硯秋、梅蘭芳、焦菊隱、楊紹萱、楊韻甫、楊菊萍、姜椿芳、景孤血、喜彩蓮、董大民、郭玉昆、黃松齡、黃韋、馮玉昆、葉盛蘭、葉盛章、虞棘、趙樹理、趙子岳、趙毅敏、趙更生、趙光、趙奎英、筱文艷、熊佛西、管韻華、管韻聲、魯誥、劉芝明、劉沛、劉子西、劉小云、劉乃崇、劉念渠、齊燕銘、齊濟民、蓋玉亭、蘇恩厚、潘之汀、潘喜云、鄭振鐸、裴東籬、魏靜生、魏晨旭、關(guān)鳳奎、鄧澤、歐陽予倩、應(yīng)云衛(wèi)、韓世昌、羅合如、蘇堃、蘇世明、蕭長華、蕭盛萱、蕭慎、嚴樸、蕭三、欒少山、顧仲彝
1957年,農(nóng)歷丁酉年:東北戲曲研究院京劇實驗劇團改稱遼寧京劇團東北戲曲研究院京劇實驗劇團改稱遼寧京劇團。主要演員有:秦友梅、尚凌云、尚明珠、徐菊華、楊元勛、焦麟昆、管韻華、尹月樵、諸世芬、張小賢、李春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