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生平
金文亨烈士(1902一1934),又名金昌義,1902年農歷十二月十四日出生于朝鮮咸境北道明川郡。日本帝國主義侵人朝鮮后,金文亨隨父親逃到東北吉林省琿春縣,后又遷居富錦、寶清等縣。1911年開始入梧桐河小學讀書,1917年在寶清縣大和鎮(zhèn)高小畢業(yè)。畢業(yè)后跟父親在家種地。金文亨自幼離開故鄉(xiāng),流離失所,對日本法西斯無比憎恨,同時又受到共產主義思想的影響,于1930年就參加了反日會組織,進行反日宣傳工作。1932年4月光榮地加人中國共產黨。當時金文亨父親是饒河大別拉炕的屯長,思想落后,阻止金文亨參加這一先進組織。但是金文亨由于受到黨的培養(yǎng)教育,進一步認清了日本法西斯的殘忍,只有組織起來,團結起來,才能取得抗日戰(zhàn)爭徹底勝利的道理。因此,在1932年10月,他不顧家父的百般阻攔,終于脫離家庭,投身革命,參加了秘密的反日武裝組織特務隊。這個組織開始只有6人組成,以崔石泉、金文亨為領導.僅有一支手槍。當時的任務,主要是教育群眾,組織群眾,肅清走狗.奪取武器,為創(chuàng)建游擊隊組織做準備。經過短期的宜傳和組織工作,群眾的反日斗爭情緒受到激發(fā),部分進步青年被引向抗日斗爭的道路。到1933年4月,這支武裝隊伍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武器已由1支槍增加到40余支,人員亦擴大為40多人。為了培養(yǎng)和訓練游擊人員,根據中共饒河中心縣委決定,于1933年5月在三義屯建立了軍政訓練班(士官學校),金文亨任大隊長。訓練班建立后,金文亨組織一部分力量,領導城鎮(zhèn)的群眾反奸細斗爭;一部分力量轉移到農村,以便進行發(fā)動和組織農民反日運動。在金文亨等同志的影響和鼓舞下,大批的農村青年逐漸向黨的組織靠近,廣大的群眾亦給予訓練班積極的支持和援助。
英雄事跡
1933年7月,在饒河大葉子溝插旗宣誓,正式成立了饒河工農兵反日游擊隊,金文亨任政治部主任。游擊隊建立后,在三義屯和獨木河一帶活動。為了共同抗擊日寇,1933年10月同救國軍進行聯(lián)合,饒河工農兵反日游擊隊編為東北國民救國軍第一旅特務營。金文亨為營長,這時隊員已增加到百余人。由于特務營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和每次取得作戰(zhàn)成績影響救國軍,使救國軍士兵對特務營也有了初步了解。1933年12月7日,金文亨率領70余名隊員,到虎林縣附近襲擊大走狗于保董(大排隊),擊斃日本軍官1名和于大走狗,獲得70余支槍和大批糧食等物資。金文亨將繳獲的物資幫助了救國軍,獲救國軍更大信任。
犧牲經過
1934年.月28日.特務營與救國軍一旅一營擔任主攻部隊與其他救國軍共同攻打虎林縣城(今虎頭)。由于特務營員戰(zhàn)斗勇猛,誓死抗擊日寇,三連已直取日軍司令部,擊斃日本官兵20余名,并奪取了5挺重機槍、1挺輕機槍和一部分步槍,一連已占縣城北部。正當一舉即成之際,敵人上來援兵,潰散之敵、乘機反撲,這時已形成敵眾我寡,四面被圍之勢,金文亨仍奮不顧身的指揮戰(zhàn)斗,特務營英勇奮戰(zhàn),打擊日寇和偽軍。不幸的是金文亨在指揮戰(zhàn)斗時,手和腿負了重傷。突圍后將金文亨送往蘇聯(lián)伊曼治療,后因傷重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