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地創(chuàng)建
七七事變后,日軍很快占領北平、天津,并沿平漢、津浦鐵路線迅速南犯,一路大肆燒殺掠搶,制造了許多慘案。9月9、10日,沿津浦鐵路南犯的日軍,在青縣流河鎮(zhèn)、北王莊遭到國民革命軍二十九軍愛國官兵的阻擊,遂對兩村瘋狂報復,進行了滅絕人性的大屠殺。僅幾小時,只有37戶180人的北王莊,就被殺死30人,燒毀房屋100多間。流河鎮(zhèn)不足500戶,日軍半天就屠殺了186人,炸毀、燒毀民房700余間。9月24日,日軍占領滄縣城,同日,在鐵路附近的滄縣張辛莊,殺害群眾138人,其中8戶被殺絕,燒毀房屋130多間,殺掉耕畜100余頭。26日,繼續(xù)南犯的日軍在運河沿岸的南皮縣十二里口、七里口村又屠殺村民93人,并放火燒毀大量房屋。僅有百余戶的小村七里口,就被殺害71人,有12戶被殺絕。90多戶、不足300人的十二里口村,被燒毀房屋300多間,全村成了一片廢墟。日軍的暴行,給滄州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也更激起了廣大群眾對日軍的憤恨。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滄州人民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
冀魯邊區(qū)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建立及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的創(chuàng)建 冀魯邊區(qū),是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由河北省津南地區(qū)的部分縣,與山東省北部的部分縣合并建立的抗日根據(jù)地,是山東抗日根據(jù)地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區(qū),地處天津以南、津浦鐵路以東,黃河以北,東臨渤海灣,南北兩端是日本侵略軍的重要戰(zhàn)略據(jù)點濟南和天津,戰(zhàn)略位置重要,黨的基礎較好。七七事變后,津南工委根據(jù)上級黨的指示,要求各縣委和基層黨組織,迅速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盡快組建抗日武裝。工委委員馬振華、邸玉棟,楊馬連工委書記王俊峰,滄縣(東南)縣委書記劉子芳,以及鹽山縣地下黨員傅炳翰、邢仁甫、張耀曾、劉子芳、楊正泉、崔岳南、吳耀南、王連芳等四處奔波,發(fā)表抗日演講,籌組抗日武裝。他們聯(lián)合當?shù)刂耸亢蛺蹏R分子周硯波、崔吉章、李子英、楊錚侯、王立朝、王昭明等參加抗日斗爭。
人物生平
1926年,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第四期,后擔任國民黨中統(tǒng)特務,多活躍在南京、廣東等地。
1928年,中國國民黨江蘇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
1932年,中統(tǒng)局南京區(qū)區(qū)長,CC系中央俱樂部成員。
1937年,國民革命軍特別行動總隊,王昭明通過關系從國民黨CC系頭子康澤那里領來的“國民革命別動總隊第三十一游擊支隊”(簡稱三十一支隊)番號和委任狀,并擔任副司令一職。
1938年,三十一游支隊內部政變,身為國民黨的王昭明自帶300余人退出,用舊番號單獨活動,后被曾國華永興支隊特務連在樂陵縣紀王橋一帶追剿殺害。
主要功績
中國國民黨江蘇黨務指導委員,中統(tǒng)特工總部南京區(qū)區(qū)長。冀魯邊區(qū)華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及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創(chuàng)建人。國民革命軍別動總隊第三十一游擊支隊司令員。
部隊情況
司令部
司令員:刑仁甫王昭明
政 委:范普權
參謀長:周凱東
副官長:張耀增
政治部主任:于文彬李啟華
下轄部隊
一路:劉子芳、郭盛云、周玉峰
二路:李子英、鄭子英、楊愛華
三路:杜步舟、周凱東、關星甫
特務團:路牟班、馬振華
四路:羅寶炎
五路:馮立剛
六路:張子良
九路:鄭松林
十路:李子楊
十一路:劉虎臣十二路:張榮廷
十六路:趙元順、宋剛峰
十七路:張春陽
十八路:傅相吉、傅炳翰
十九路:艾棟臣
二十路:仉鴻印、楊鵬翔
二十一路:竇同義、石景芳
二十二路:張策平、李永安
二十三路:李景文
二十四路:張奎芳
此外,第七、十三、十四、十五路的指揮官姓名現(xiàn)在已記不清,情況不詳。
死因
由王昭明帶領的國民革命軍別動總隊第三十一游擊支隊于一九三八年一月打下鹽山,二月份打下無棣,四月打下慶云,五月打下樂陵,功績顯赫,很快發(fā)展到7000余人,能為中共真正領導的僅為特務團,一、二、三路和九路,十八路,二十二路。身為共產黨的刑仁甫恐失去對部隊的指揮權,國民黨多次派來黨政人員,擬在三十一支隊中建立政訓處,遭到刑仁甫的拒絕,部隊政治態(tài)度反復無常,多有易幟的事情發(fā)生。
后身為國民黨勢力的王昭明放棄部隊爭執(zhí),率部帶領三十一支隊一營在慶云縣紀王一帶歸附國民黨部隊。王昭明離開后,三十一支隊番號取消,改編為東挺縱隊第六支隊,王昭明部被曾國華的永興支隊特務連擊潰,率部下在慶云縣石腐營駐扎時為挺縱六支隊八團三營圍殲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