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柯蒂斯 姓名:柯蒂斯 Curtis,Heber Doust
國家或者地區(qū):美國
學科:天文學家
發(fā)明創(chuàng)造:
簡 歷
柯蒂斯(Curtis,Heber Doust) 美國天文學家。1872年6月27日生于密執(zhí)安州馬斯基根;1942年1月9日卒于密執(zhí)安州安阿伯。 柯蒂斯就學于密執(zhí)安大學,1893年取得碩士學位。他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納帕學院成為拉丁語和希臘語教授,在那兒他對望遠鏡發(fā)生了興趣,并由此而涉獵天文學,1896年他轉而成為天文學教授。 1898年,他開始在里克天文臺工作,1902年在弗吉尼亞大學由天文學方面取得博士學位。 柯蒂斯在其工作過程中研究了星云,他認為那就是康德所相信的“島宇宙”。其最有力的論據是某些星云中似乎存在著許多非常暗弱的新星,其數目多得遠遠出乎意料,而且遠比它們倘若于我們銀河系內要暗得多。 在這一觀點上,他和沙普利撞了車;沙普利采納了范·馬南(Adriaan van Maanen,1884—1946)的觀測,這些觀測表明,星云的旋轉要比它們倘若果真非常遙遠所應見到的轉得更快。范·馬南的觀測是錯誤的,但是沙普利并不知道這一點。 1920年,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柯蒂斯和沙普利在一場大辯論中相遇,當時柯蒂斯占了上風。隨著二十年代歲月的流逝,情況變得明朗起來:柯蒂斯是對的,沙普利錯了,就這樣,有史以來第一次,一幅由星系構成的宇宙圖景,在人類眼前極其壯觀地展現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