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
dà dì
1.指 網(wǎng)絡(luò)上專指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李毅大帝。
——李毅,一名非常有內(nèi)涵的中國足球隊員。
“李毅大帝”是網(wǎng)友對中國足球球員前鋒李毅的侃稱,該稱謂出自于一位網(wǎng)友的網(wǎng)文《李毅大帝本紀》,隨著《李毅大帝本紀》在網(wǎng)上的迅速流傳,“李毅大帝”一詞也就成了網(wǎng)友對于李毅在球場的發(fā)揮乃至中國足球的一種非常幽默的諷刺。
雖說“李毅大帝”指的是李毅,但并非用來專門針對李毅的,它只是網(wǎng)友對中國足球的不滿的一種無奈而自我調(diào)侃一種方式,而李毅正好是被網(wǎng)友逮到的不走運者。李毅之所以成為眾網(wǎng)友“調(diào)侃”對象,不光是因為李毅做為前鋒經(jīng)常浪費進球機會的原因,還同李毅的一些經(jīng)典“語錄”也是分不開的。
2.網(wǎng)絡(luò)人氣熱門《遮天》文中修煉等級。大帝境界。
3.足球運動員亨利,大帝是因為他在阿森納的優(yōu)秀表現(xiàn)。
4.道教天神的尊稱。
5.對上古圣德帝王的敬稱。
6.三國 東吳皇帝孫權(quán)謚“大皇帝”,省稱“大帝”。
7.國產(chǎn)單機游戲《仙劍奇?zhèn)b傳3》中,陰差趙無延長相另類,被眾仙友戲稱為“無延大帝”。
8.《天使之翼》系列南葛守門員森崎有三,很內(nèi)涵的名字,他的暴怒一擊,橫梁召喚,黑哨亂入,使他無愧大帝之名。
大帝,原本是對神中的尊大者或人間圣賢帝王的敬稱。后來又演變?yōu)橹笟v史影響很大的君主。
早期稱大帝,一般指皇天大帝(又稱天皇大帝、太一,儒教中又稱昊天上帝,道教中稱玉皇大帝、天皇大帝),如《史記·孝武本紀》:“聞昔大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tǒng),天地萬物所系終也”,“紫微,大帝室,太一之精也”。單獨說大帝就指玉皇大帝(昊天、上帝)。后來很多尊貴的神袛也被稱為大帝。
人間的帝王較少被稱為大帝,稱大帝一般是很謹慎的。例如,通常稱上古的太昊伏羲為大帝:“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不能自止,破之為二十五弦。大帝,太昊也。”太皞伏羲是人間最早的一位被尊為大帝的帝王。中國古代唯一被稱大帝的君主只有吳大皇帝孫權(quán)。后來,人們將影響很大的帝國君主也非正式地稱為大帝。
對有重大影響的君王,有時也非正式地稱為大帝,如《全相平話》稱商王帝乙為帝乙大帝。盤庚稱為盤庚大帝,武丁稱為武丁大帝,等等。到了近代,將歐洲西方號稱大的君主翻譯為了大帝,即把大君主(原意為偉大者、大人物等,現(xiàn)代希臘語為Mégas,英語為the Great)翻譯為“大帝”,比如Mégas Aléxandros(英語為Alexander the Great)翻譯為亞歷山大大帝。大帝用來指武功很大、開拓及統(tǒng)治版圖很大、權(quán)威影響很大的君主,這種非正式的并不具有特定規(guī)范含義的稱呼方式就更加流行開來。常常被人們冠以大帝相稱的君主,中國以外的君主有如漢謨拉比大帝、拉美西斯大帝、帕卡爾大帝、居魯士大帝、大流士大帝、亞歷山大大帝、阿輸迦大帝(以阿育王之稱聞名于世)、凱撒大帝、阿克巴大帝、彼得大帝(彼得一世)、腓特烈大帝(腓特烈二世)、拿破侖大帝等等,中國的皇帝有如永樂大帝、康熙大帝等等。有些人也將中國的一些皇帝如此稱呼,例如漢武大帝,永樂大帝等等。這些稱謂雖然不見于些歷史學(xué)家的著作,但卻是民眾普遍公認的,可以說,這是東西方文化互相影響和交流的結(jié)果。
大帝孫權(quán)
中國史上唯一以“大帝”為謚號的君主
吳大帝孫權(quán)(182-252)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著名政治家。公元229-252年在位。
《三國志》描寫其相貌為“紫髯碧眼,方頤大口,目有精光。 ”
孫權(quán)是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孫鐘之孫。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建安五年,孫權(quán)繼位為討逆將軍、會稽太守,封吳侯。開始對中國東南方了長達52年的統(tǒng)治。
晚年的孫權(quán)日益驕奢,寵信呂壹,賦役繁重、刑罰殘酷。立嗣之爭,孫權(quán)也犯下極大錯誤,多數(shù)名臣死于非命。自孫登夭折后,孫權(quán)先是廢了孫和,又賜死孫霸,最后立幼子孫亮,這為日后的吳宮政變埋下了禍根。
252年,孫權(quán)病逝,終年71歲。謚號大皇帝,史稱東吳大帝。廟號太祖,在位24年(注意:若從孫權(quán)稱吳王在位算起,則在位為32年)。
孫權(quán)年十八繼位為吳侯,年四十有七登基稱帝,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雄霸一方,在位期間廣開言路,任人唯賢。開創(chuàng)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的繁榮局面。孫權(quán)逝世后,群臣上表,一致追謚號為“大皇帝”,成為了中國幾千年歷史以來唯一被真正追謚為大帝的一代君王。
道教神祇
習(xí)慣上稱為大帝的神(神袛中稱帝者則可稱大帝,或者加上尊稱君稱為帝君、大帝君):
三清大帝: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五老天君(儒教的五方上帝):青靈始老蒼帝君(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即東方木德太昊青帝),丹靈真老赤帝君(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即南方火德神農(nóng)赤帝),皓靈皇老白帝君(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君,即西方金德少昊白帝),玄武大帝(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君、五靈玄老黑帝君、真武大帝、玄天上帝、北宮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真武蕩魔大帝,即北方水德顓頊玄帝)、元靈元老黃帝君(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君,即中央土德軒轅黃帝)。
三官大帝: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
神霄九宸大帝:長生大帝,青華大帝,普化天尊,雷祖大帝,太乙天帝,洞淵大帝,六波帝君,可韓真君,采訪真君。
中宮紫微北極大帝(紫微大帝、中宮大帝、北極大帝)
保生大帝
關(guān)圣大帝(忠義神武關(guān)圣大帝、三界伏魔大帝)
東岳大帝(天齊仁大帝、東岳泰山天齊仁圣大帝)
東華大帝君(東華帝君、扶桑大帝君)
五顯靈官大帝
清彭定求《道藏輯要·在陸(袁可立別業(yè))肇祥》:“上供長生大帝,及八洞仙祖圣像,皆飛現(xiàn)云中!
偉大君主
在中國一般不將皇帝稱之為大帝,只是民間將玉皇大帝等少數(shù)的道教神仙如此稱呼,大帝一詞的普遍應(yīng)用主要是近代。在西方,人們一般將那些很有作為,特別是武功卓著的君主冠以大帝的稱號。英文一般是the Great,為了區(qū)別皇帝的稱法,在翻譯時一般翻譯做大帝。但凡在歷史上能得到大帝稱號的人一般都是在世界上或是在民族里很有作為的君主。
當(dāng)然就像中國皇帝的謚號一樣,都是后人加的。在歷史上享有大帝名號的人也很多,既有世界級的也有民族級的。比如亞歷山大大帝,愷撒大帝,君士坦丁大帝,拿破侖大帝等就可謂世界級的;還有如葉卡捷琳娜大帝(沙俄)等只有此國里享有盛名,外國人也只是出該國人的習(xí)慣,如此稱謂。
中原王朝
祖乙大帝,即商穆王祖乙
盤庚大帝,即商文成王盤庚
祖龍大帝,即秦始皇嬴政
漢武大帝,即漢世宗劉徹
漢光武帝,即漢世祖劉秀
隋文大帝,即隋高祖楊堅
貞觀大帝,即唐太宗李世民
建隆大帝,即宋太祖趙匡胤
洪武大帝,即明太祖朱元璋
永樂大帝,即明成祖朱棣
弘治大帝,即明孝宗朱佑憆
少數(shù)民族
作為歷史上一度有影響力的王朝,不能在全球的大帝花名冊中遺漏。
元朝:元朝的大帝也是這些年才有的尊稱,本處從歷史客觀出發(fā),予以列出
鐵木真大帝:即元太祖鐵木真
窩闊臺大帝:即元太宗窩闊臺
忽必烈大帝:即元世祖忽必烈
清朝:清朝的大帝同樣是這些年才有的稱號,本處從歷史客觀出發(fā),予以列出
康熙大帝:即清圣祖玄燁
乾隆大帝:即清高宗弘歷
亞洲大帝
帖木兒帝國
帖木爾大帝——帖木爾王朝埃米爾,建立了第二蒙古帝國的突厥化蒙古人(中亞人仍認為其為蒙古帝國,而不是歐洲人認為的突厥化帝國)
日本
明治大帝——日本天皇明治天皇,又稱睦仁天皇,戰(zhàn)勝中國、俄國,占領(lǐng)琉球、朝鮮、臺灣、庫頁島南部。
印度
阿輸迦大帝——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奠定佛教地位的君主穆罕默德大帝——圖格拉王朝蘇丹,德里蘇丹國鼎盛時期的君主。
穆罕默德大帝——圖格拉王朝蘇丹,德里蘇丹國鼎盛時期的君主。
巴布爾大帝——莫臥爾王朝皇帝,或稱莫臥兒大帝,建立王朝的君主。
阿克巴大帝——莫臥爾王朝皇帝,鼎盛時期的君主。
希瓦吉大帝——馬拉塔帝國統(tǒng)治者,馬拉塔帝國的開創(chuàng)者。
暹羅
蘭甘亨大帝——素可泰王朝國王,創(chuàng)造了泰文字的君主。
納梨萱大帝——大城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國王,抵御了緬甸的入侵,鼎盛時期的君主。
達信大帝——吞武里王朝國王鄭信,或稱吞武里大帝,建立王朝的君主。
拉瑪大帝——曼谷王朝(卻克里王朝)國王拉瑪一世,建立王朝的君主。
馬古大帝——曼谷王朝(卻克里王朝)國王拉瑪四世,改革的君主。
朱拉隆功大帝——曼谷王朝(卻克里王朝)國王拉瑪五世,在殖民者的入侵下仍保證主權(quán)獨立的君主。
普密蓬大帝——曼谷王朝(卻克里王朝)國王拉瑪九世,現(xiàn)任國王,1987年被民間尊為大帝。
波斯
居魯士大帝——阿契美尼德王朝國王居魯士二世,建立王朝的君主。
大流士大帝——阿契美尼德王朝國王大流士一世,鼎盛時期的君主。
薛西斯大帝——阿契美尼德王朝國王薛西斯一世,出征希臘的失敗者,但在伊朗歷史中是抵抗希臘入侵的英雄。
米特拉達梯大帝——帕提亞王朝國王米特拉達梯一世,從塞琉古帝國奪取波斯的君主。
霍斯魯大帝——薩珊王朝國王庫思老一世,使王朝走向封建社會的君主。
阿拔斯大帝——薩菲王朝國王阿拔斯一世,鼎盛時期的君主。
巴比倫
漢謨拉比大帝——巴比倫第一王朝國王漢謨拉比,成就同名法典的君主。
尼布甲尼撒大帝——新巴比倫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倫的繁盛時代的君主。
塞琉西
安條克大帝——塞琉西國王安條克三世,鼎盛時期的君主。
亞美尼亞
提格蘭大帝——大亞美尼亞王國阿爾塔克西王朝國王提格蘭二世,奪取又丟失塞琉古的君主。
阿拉伯
歐麥爾大帝——四大哈里發(fā)時期哈里發(fā),擴張的君主。
薩拉丁大帝——阿尤布王朝蘇丹,打敗十字軍的君主。
土爾其
奧斯曼大帝——奧斯曼帝國蘇丹奧斯曼一世,奧斯曼帝國的創(chuàng)建者。
蘇萊曼大帝——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一世,鼎盛時期的君主。
本都
米特拉達梯大帝——本都國王米特拉達梯六世,另外一個米特拉達特大帝,控制了希臘與羅馬PK的君主。
阿曼
賽義德大帝——賽義德王朝(馬斯喀特蘇丹國)賽義德·本·蘇爾坦,小國混出來的大帝。
非洲大帝
埃及
圖特摩斯大帝——第十八王朝法老圖特摩斯三世。
拉美西斯大帝——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桑海
阿里大帝——索尼王朝索尼,桑海帝國奠基者的君主。
阿斯基亞大帝——阿斯基亞王朝阿斯基亞,擴張的君主。
歐洲大帝
凱撒大帝——羅馬共和國終身執(zhí)政,一個沒有稱帝的君主。
奧古斯都大帝——儒略·克勞狄王朝皇帝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的君主。
圖拉真大帝——安敦尼王朝皇帝圖拉真,擴張的君主。
君士坦丁大帝——君士坦丁王朝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恢復(fù)帝國榮光的君主。
狄奧多西大帝——狄奧多西王朝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統(tǒng)一的羅馬帝國的最后一任君主,他的兩個兒子徹底把帝國分裂成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
拜占庭
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王朝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一個幾乎恢復(fù)羅馬帝國舊域的君主。
巴齊爾大帝——馬其頓王朝皇帝巴齊爾一世,東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君主。
法蘭克
克洛維大帝——墨洛溫王朝國王克洛維一世,法蘭克王國的創(chuàng)建者和第一任國王。
查理曼大帝——加洛林王朝皇帝查理曼,在西歐又建立了一個帝國的君主。
神圣羅馬帝國
奧托大帝——薩克森王朝皇帝奧托一世,奪回百余年來諸侯爭奪的皇冠,恢復(fù)帝國的君主。
巴巴羅薩大帝——霍亨施陶芬王朝皇帝腓特烈一世,一個希望恢復(fù)帝國榮光的失敗者。
法蘭西
于格大帝——巴黎伯爵,又稱大于格,卡佩王朝開國君主于格·卡佩的父親,一個奪取加洛林王朝權(quán)勢,并讓兒子登上君主之位的“歐洲曹操”。后世與于格二世(也稱大于格)混淆,于格二世作為一個共治國王不足以稱大帝。
腓力大帝——卡佩王朝國王腓力二世,布汶戰(zhàn)役的勝利者,奧古斯都。
亨利大帝——波旁王朝國王亨利四世,王朝建立者,建立法國復(fù)興基礎(chǔ)的君主。
路易大帝——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四,號稱太陽王,把法國重新擠身于歐洲一流的君主。
拿破侖大帝——法蘭西第一皇帝拿破侖一世,幾乎統(tǒng)一歐洲的超一流君主。
普魯士
腓特烈大帝——霍亨索倫王朝國王腓特烈二世,奠定普魯士強大基礎(chǔ)的君主。
威廉大帝——霍亨索倫王朝皇帝威廉一世,建立第二帝國的君主。
西班牙
阿方索大帝——萊昂國王阿方索三世,擴張的君主。
桑喬大帝——納瓦拉國王、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拉貢伯爵桑喬三世,初次統(tǒng)一西班牙的君主,獲“西班牙之王”稱號。
費爾南德大帝——萊昂-卡斯蒂利亞國王費爾南德一世,早期鼎盛時期的君主,曾自稱皇帝。
英國
阿爾弗雷德大帝——威克塞斯國王,打敗了維京人,保衛(wèi)了人民的君主。
威廉大帝——諾曼底王朝國王威廉一世,號稱“征服者”,奪取了英格蘭王位的諾曼底君主。
葡萄牙
若昂大帝——阿維什王朝國王若昂一世,王朝開創(chuàng)者,開辟了大航海的君主。
俄羅斯
伊凡大帝——莫斯科大公國大公、沙俄留里克王朝沙皇伊凡四世,又稱伊凡雷帝,俄國第一個沙皇。
彼得大帝——羅曼諾夫王朝沙皇彼得一世,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君主。
葉卡捷琳娜大帝——羅曼諾夫王朝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擴張的君主。
匈奴
阿提拉大帝——上帝之鞭,偉大的匈奴王,擊敗過羅馬和日耳曼的名將。
保加利亞
西蒙大帝——第一保加利亞王國沙皇西蒙一世,被拜占庭承認為皇帝的君主。
維京
克努特大帝——一個兼任英格蘭、丹麥、挪威三國的國王,其統(tǒng)治區(qū)被稱尊為“北海大帝國”,維京人最后的龐大帝國。
哥特
狄奧多里克大帝——東哥特王國國王、西哥特王國攝政,創(chuàng)建王國的君主。
希臘(含馬其頓)
亞歷山大大帝——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后世尊為帝國,開創(chuàng)廣袤的領(lǐng)地的君主。
瑞典
古斯塔夫大帝——瓦薩王朝國王古斯塔夫二世,向中歐進軍的君主。
匈牙利
貝拉大帝——阿爾帕德王朝國王貝拉四世,被蒙古蹂躪后復(fù)國的君主。
拉約什大帝——安茹王朝國王拉約什一世、波蘭安茹王朝國王路德維克一世,擴張的君主。
波蘭
波列斯瓦夫大帝——皮雅斯特王朝大公/國王波列斯瓦夫一世,被教皇加冕為國王的君主。
卡西米爾大帝——皮雅斯特王朝國王卡西米爾三世,
立陶宛
維陶塔斯大帝——立陶宛公國大公、波蘭國王維陶塔斯,建立波蘭-立陶宛聯(lián)合王國,接受基督教的君主。
瓦拉幾亞
拉杜四世——瓦拉幾亞大公,強化大公權(quán)力,引入印刷術(shù),使奧斯曼帝國容許瓦拉幾亞獨立,偉大者。
非君主大帝
漢諾大帝——迦太基航海士,在摩洛哥建立殖民點的航海士。
漢尼拔大帝——迦太基名將,作為一個將軍,本不應(yīng)該被尊為大帝的,但是作為“歐洲戰(zhàn)略之父”、“傳奇、神秘而偉大的將軍”,被破格尊為大帝也是歷史的必然。
龐培大帝——羅馬共和國執(zhí)政,與凱撒一樣豐功卓著的執(zhí)政。
教皇國(大教皇相當(dāng)于其他國家的大帝)
大利奧——大教皇利奧一世,讓阿提拉退出羅馬的教宗。
大格里高利——大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教皇國的真正建立者。
大尼各老——大教皇尼各老一世,使加洛林王朝退出羅馬的教皇。
大約翰·保羅——大教皇約翰·保羅二世。
美洲大洋洲大帝
瑪雅
巴加爾大帝——帕倫克城邦酋長巴加爾二世,鼎盛時期的君主
夏威夷
卡美哈梅哈大帝——卡美哈梅哈王朝(卡米哈爾哈王朝)國王卡美哈梅哈一世,創(chuàng)建王國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