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草根學徒
1906年,本田宗一郎出生于靜岡縣磐田郡光明村打鐵匠本田儀平家中,為家中長子。1922年,高等小學校畢業(yè)后,進入東京本鄉(xiāng)區(qū)湯島的汽車修理廠“アート商會”工作(稱為學徒,日語為“丁稚奉公”)。
本田宗一郎出身窮苦家庭,自幼便對機械表現出了一種特殊的偏好。高小畢業(yè)后,16歲的他不顧父親堅決反對,毅然來到東京一家汽車修理廠當學徒。6年學徒生涯結束后,他回到家鄉(xiāng)在濱松市開設了一家汽車修理廠,名為“技術商會濱松支店”。然而,目光遠大的本田宗一郎在修車店生意十分興旺的時刻毅然關閉了修理廠,準備從事更富創(chuàng)造性的制造業(yè)。
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
1934年,本田宗一郎創(chuàng)建了“東海精機公司“。1937年,擔任東海精機工業(yè)株式會社總經理。在濱松市山下町設立“アートピストンリング研究所”,研究開發(fā)活塞裝置,并于1937年進入濱松高等工業(yè)機械科學習金屬學;
1944年,本田宗一郎成功研制“螺旋槳自動切削機”,將切削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使加工一個螺旋槳的時間由一個星期縮短到15分鐘。他的這項發(fā)明取得了40項技術專利。但是,天有不測命運,次年,因三河地震,導致東海精機重工業(yè)濱松工廠破產。本田將所持有的東海精機重工業(yè)股票全部轉讓給豐田自動紡織機公司,宣布離開該公司,開始了1年時間的休養(yǎng)。
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
1946年10月,本田宗一郎在濱松設立了“本田技術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產紡織機械,這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根據二戰(zhàn)結束后的時間生活交通運輸情況,本田宗一郎研制成一種新型的“機器腳踏車”,并受市場廣泛歡迎。1947年,本田宗一郎親自動手成功研制出50毫升雙缸“A型自行車馬達”,這是最早的“本田摩托發(fā)動機”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量生產的開始。他的成功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許多人都在仿制本田式的“機器腳踏車”。為在摩托車領域站穩(wěn)腳跟,本田宗一郎決定生產真正意義上的摩托車。1948年9月,他在濱松設立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擔任該會社社長(董事長)。同年開始研制開發(fā)摩托車。
創(chuàng)辦本田汽車
他知道必須走多元化產品戰(zhàn)略路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在經營摩托車獲得成功以后,本田宗一郎于1962年開始涉足汽車生產。他們利用在摩托車開發(fā)、經營中獲得的豐富經驗及大量資金,不顧一切地投入汽車開發(fā),結果獲得極大成功:先后推出過“T360”型卡車、“S500”型轎車、“N360”型轎車等汽車產品,其中“N360”型轎車成為過全球暢銷車;設計開發(fā)的CVCC發(fā)動機以及安裝此種發(fā)動機的汽車,因其控制排污效果好而于1975年在世界汽車界引起極大轟動,為公司贏得了不可計數的利潤及崇高商業(yè)聲譽。
揚名國際
1961年,本田宗一郎憑在英國舉行的比賽中擊敗長期居于壟斷地位的英國摩托以及在以后的比賽中經常獲勝而確定了在國際摩托車市場的地位。后來,他又通過在標志著世界汽車最高水平的一級方程式汽車大賽中獲勝的方式,奠定了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地位。。
一路凱歌
本田宗一郎作為一個技術員出身的實業(yè)家,不僅有著極其旺盛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能力,而且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超凡預見能力及冒險精神。他于1948年9月親自主持研制了雙缸98毫升、1.7千瓦(2.3馬力)的“D型”發(fā)動機,并以此為基礎推出了“本田-夢幻D型”摩托車。1951年又主持研制了性能更好的四沖程“E型”發(fā)動機及“本田-夢幻E型”摩托車。這兩種摩托的銷售都獲得了成功,為公司贏得了利潤。
因其自知在技術開發(fā)和經營管理兩個方面相比更擅長于技術開發(fā),于是,他主動聯系到了藤澤武夫。當藤澤武夫于1949年10月以常務董事的身份加入本田后,本田宗一郎就將公司的全部經營實權放心地交給了藤澤武夫,自己則只埋頭于技術開發(fā),不斷拿出技術先進而又適銷對路的產品。兩人幾十年的合作發(fā)展壯大了本田公司,使其成為名震全球的跨國集團。
1952年,本田宗一郎從美國、德國、瑞士等地引入價值4.5億日元的設備投入生產。由于加工設備先進,加之其他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本田產品一直保持著優(yōu)質暢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wěn)了腳跟。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本田始終保持著贏家的本色。
去世
1991年8月5日,本田宗一郎因肝功能不全,在東京順天堂醫(yī)院去世,享年84歲8個月。獲贈正三位勛一等旭日大綬章。
人物軼事
在本田宗一郎整個商業(yè)人生中,他不斷思考與總結,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商業(yè)經營方面的啟示與哲思,他本人也被譽為日本經營四圣。
關于失。
本田宗一郎認為,不要只看一個人的成功史,因為他人的成功不一定對自己有幫助,可是他人的失敗可以作為他山之石,拿來攻玉。所以,本田宗一郎對他人的成功不感興趣,反而對他人的失敗特別有興趣。”不為99次失敗氣餒,一心為第100次成功努力,是本田宗一郎的理念。
人沒有刺激就不會進步。當一個人身處逆境、走投無路時,智慧就顯得尤為寶貴。發(fā)明的最好條件是吃苦耐勞,是親身體會痛苦。經受的痛苦與獲得的榮譽往往成正比。如果說有了榮譽就沒有痛苦,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同一年齡,經受過失敗的人能吃苦耐勞,因為這些痛苦的經歷可成為一股力量,成為人生飛躍的基礎。
關于工作:
本田宗一郎認為,要培養(yǎng)年輕人,必須讓他們不斷地工作。時代在進步,年輕人也在進步。若沒有年輕人的進步,這個世界就會倒退。所以年輕人的智慧永遠是進步的。由此,為培養(yǎng)年輕人,必須讓他們不斷地工作,讓他們打開第六感之門。在公司里每一個人都毫無保留,完全暴露自己的優(yōu)缺點,是一件好事。石頭就是石頭,金子就是金子。教練要盡量掌握運動員的特點,并使之得到充分發(fā)揮,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合理安排。那樣,石頭也罷,金子也罷,統(tǒng)統(tǒng)都會成為真正有用處的東西!
工作是為自己工作,不是為別人工作。因為能為自己工作,而在工作上找到樂趣,這就是他本人的幸福,也是公司的幸福。有人為工作而工作,不是為自己的幸福而工作,世界上沒有比這種工作更無聊的事了。
關于學習:
本田宗一郎在30歲的時候,還在當老學生。當時他已經是一家有50個工人的工廠的社長。那時候,他去當濱松工業(yè)專科學校的旁聽生,從高工一年級學起,天天上學,為的是想學一點工科的理論課程。學校一放學,就回到自己的工廠工作,邊學習邊工作,每天忙得不得了。通常都工作到三更半夜,不眠不休
成功的秘訣:
本田宗一郎的全部秘訣,就在于永不模仿別人,永遠立志創(chuàng)造出別人從
本田宗一郎討厭模仿。所以他的公司是以自己的做法去探索的。因為本田宗一郎從一開始就選定了艱苦奮斗的方向,所以是先苦后甜。模仿只圖一時的舒服,日后就會叫苦不迭。
創(chuàng)造成功了,其快樂是無與倫比的,并且創(chuàng)造會給你帶來永遠的快樂,不會是短期的。
公私分明:
本田宗一郎一生從來沒有用過公司的錢,雖然他是這家公司的社長。不但如此,他也禁止公司的高級人員使用公費做接待工作。用借貸來做生意,是最沒出息的做法。
本田宗一郎把公司的公車廢止了,不讓高級人員坐公司的轎車上班。他自己也是開私家車上班,連汽油也是用自己的錢買。本田宗一郎認為假公濟私,萬萬行不得。
一生的遺憾:
本田宗一郎在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感嘆道“本田技研工業(yè)公司”和“本田技術研究所”,這兩家公司都是用我的“姓”取名,這樣的做法是我一生的遺憾!耙驗檫@違背了本田宗一郎的哲學:公司應該是大眾的公司,是天下人的“公器”,并非一人的公司,不能把公司作為"私器"。
成就榮譽
1948年9月,本田宗一郎正式組建了“本田技術研究工業(yè)總公司”并自任社長,從此揭開了本田大發(fā)展的序幕;
1980年,本田宗一郎榮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頒發(fā)的荷利獎,成為歷史上繼”汽車大王“亨利·福特之后,第二位獲此獎項的人物;
1989年,成為首個進入美國汽車名人堂的日本人;
本田宗一郎擁有470項發(fā)明和150多項專利。創(chuàng)立了“HONDA(本田)”品牌,被現代工業(yè)界譽為“亨利·福特以來唯一的最杰出最成功的機械工程企業(yè)家”,與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盛田昭夫、京瓷公司稻盛和夫并成為日本經營四圣。另世人被稱為“日本的福特”
社會評價
本田宗一郎與松下公司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盛田昭夫、京瓷公司稻盛和夫并成為日本經營四圣。他(本田宗一郎)對任何事物都不曾考慮過"不可能"三個字。他為了克服戰(zhàn)爭期間物資不足的困難,曾在自己工廠的一角自制水泥和石灰。他從不考慮買賣的得失,不停止的進行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明,一手創(chuàng)造出了世界知名品牌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