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王鍾翰

    王鍾翰

    王鐘翰(1913-2007),男,祖籍湖南東安,中國當代著名清史、滿族史專家。歷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及民族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 2007年12月12日,王鐘翰去世,享年95歲。


    人物簡介

      王鐘翰(1913-2007),男,祖籍湖南東安,中國當代著名清史、滿族史專家。歷 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及民族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終身教授,兼任歷史系名譽主任,滿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北京市歷史學會顧問和中國民族史學會顧問。

      2007年12月12日,王鐘翰去世,享年95歲。

    人物生平

      1934年,畢業(yè)于長沙雅禮中學,畢業(yè)后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師從著名歷史學家洪煨蓮(洪業(yè))、鄧之誠、顧頡剛諸大師,從此開始了漫長的歷史研究之路。 當時,王鍾翰深受洪煨蓮提出的“把漢學中心搶回到北京來”這一口號的熏染和影響,開始自覺地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和學術方向,努力將它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并決心專攻清史,研究東北地區(qū)的歷史,以恢復歷史的真相,粉碎某些別有用心的日本學者假借歷史掠奪中國領土,分裂中國的陰謀。

      1938年、1940年,他分別獲得北平燕京大學歷史系學士和碩士,他的大學畢業(yè)論文《清三通之研究》及碩士論文《清代則例及其與政法關系之研究》就是出于愛國義憤和弘揚民族學術文化為己任而撰寫的。

      1943年,抗戰(zhàn)期間,他在成都燕大歷史系任講師。

    王鍾翰

      1946年,赴美國哈佛大學進修兩年。在哈佛,不受嗟來之碩士,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人的錚錚鐵骨精神;貒,在燕京大學歷史系任副教授,兼任哈佛燕京學社引得編纂處代副主任。

      1952年,調至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任教,1956年起在歷史系擔任教授。

    研究領域

      歷史學與清史、滿族史。

    主要論著

      論文集:《辨紀曉嵐手書簡明目錄》、《清世宗奪嫡考實》、《胤禛西征紀實》 、《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皇太極時代滿族向封建制的過渡》以及《清史雜考》、《清史新考》、《清史續(xù)考》、《清史余考》等。

      主編:《中國民族史》、《四庫禁毀書叢刊》等。

      參與點校:《清史稿》。

      獨立點校:《清史列傳》。

      對《滿族簡史》進行定稿通纂。

    榮譽

      《滿族簡史》、《清史新考》獲國家級著作優(yōu)秀獎、日本滿州學協(xié)會個人 著作成果優(yōu)秀獎;

      《中國民族史》獲1995年中國圖書獎。

      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fā)的特別貢獻證書;

      1996年獲北京市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成就獎;

      1997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吳玉章獎金歷史學一等獎,同年獲上海寶鋼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獎;

      1999年榮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2007年獲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獎。

    學術足跡

      1948—1949年,王鐘翰撰就《清世宗奪嫡考實》及其姊妹篇《胤禛西征紀實》,其中前文雖基本觀點與孟森先生相同,但引用材料和研究方法不完全一樣。另外,孟森先生把奪嫡與 殺年羹堯、殺隆科多、收拾他的兄弟們這幾件事分開講,而王鍾翰則認為這幾件事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不是孤立的,這就在孟森研究的基礎上,將雍正即位一案的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并在清史研究領域一鳴驚人。

      新中國成立后,于1952年實行院系調整,王鍾翰調入新成立的中央民族學院,主要研究滿族史。從此,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武裝自己,指導自己的科研實踐活動。這就使他成為中國老一輩學者中較早利用歷史唯物論研究少數(shù)民族歷史的學者之一。

      1956年,王鐘翰發(fā)表《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的社會經濟形態(tài)》和《皇太極時代滿族向封建制的過渡》兩文,對史學界某些學者持有的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處于氏族社會末期的家長奴役制階段的觀點提出了質疑,認為滿族在努爾哈齊時代已到了奴隸制階段,入關前已向農奴制過渡;皇太極時期是滿族社會從奴隸制生產關系過渡到封建制生產關系的一個急劇而又十分復雜的重要階段。此后,他還有《清初旗地性質初探》一文認為,一般旗地從1644年清軍入關之際起,已經走上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導形式的地主經濟的道路,到了18世紀下半期,皇莊和王莊幾乎全部都被納入與一般旗地性質相同的地主經濟范圍之內。

      1957年,王鍾翰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論文集《清史雜考》,該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集中收錄了他1948年以來的論文8篇、附錄2篇,凡30萬字,代表著中國當時清史研究的最高水平。不過,在此后的“整風反右”、“文化大革命”中,王鐘翰雖都受到嚴重沖擊,失去了發(fā)表著述的權利,但他仍在暗中收集資料,進行學術積累與準備。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他被調往沈陽,利用業(yè)余時間,對清朝的發(fā)祥地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實地考察,獲取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第一手資料,又便閱《李朝實錄》,從中輯錄出《朝鮮李朝實錄中之女真史料選編》。70年代,王鍾翰借調中華書局,參與《清史稿》點校,隨后又獨立點校《清史列傳》,凡400余萬言。

      1978年以后,隨著和煦春光的到來,王鐘翰充滿活力,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有如雨后春筍。此外,他還完成了《滿族簡史》通纂,參與編纂《中國歷史地圖集·東北卷》和《中國歷史地圖集釋文匯編·東北卷》,并主持《滿族史研究集》,主持大型《中國民族史》和《四庫禁毀叢刊》等多項工作。其中《滿族簡史》一書是一部歷經20余年的社會調查、研究和反復修訂的集體著作,王鍾翰在其中做出了很大貢獻,該書曾獲得1984年愛國主義優(yōu)秀通俗讀物獎!吨袊褡迨贰纷1988年擬定提綱,歷時四、五年時間完成,共140萬字。該書從內容結構上,力爭要打破以漢族為主的傳統(tǒng)的封建皇朝的體系,而是按以少 數(shù)民族為主貫穿全書來寫,以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在歷史舞臺上產生重要影響的少數(shù)民族為主線,從而告訴人們,我們今天看待歷史問題,應該以民族平等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兄弟民族,不能說匈奴侵略漢族,那樣匈奴族豈不成了外國民族了?這都是一個國家內部民族間的矛盾,兄弟之間還打仗嘛!看待歷史上的民族問題要具體分析。

      王鍾翰在這一時期還撰寫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論文,在學術界獲得廣泛好評。如1992年發(fā)表于《中國社會科學》上的《清代民族宗教政策》一文,文章的核心,是講清代的民族宗教政策為我們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論文還從五個方面歸納了清代滿族統(tǒng)治者民族政策的成功。該文發(fā)表后被學界稱為“對清代300年間對各地區(qū)的民族宗教政策的特征和演變作出精確的概括,文章高屋建瓴,氣勢磅礴,實為先生晚年精心之作”。在如1985年寫的《論袁崇煥與皇太極》一文,通過袁崇煥與皇太極兩個歷史人物的合而論之,說明兩人都是值得肯定的歷史人物,而他們的一成一敗,主要原因不在于個人的智慧、能力的高下,而是一方是腐朽的明王朝,另一方是新興的滿族政權,以此證明,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都具有歷史的必然性,都不是偶然的。

      進入20世紀90年代,王鐘翰先后出版了《清史新考》、《清史續(xù)考》、《清史余考》三部論文集,凡百余萬字,研究視野幾乎覆蓋了清史、滿族史的各個領域,足令學者們輒發(fā)望塵之嘆。這一時期,他的研究方法是注意從整體把握清史、滿族史的發(fā)展階段和特征,闡述了滿族史和清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視野擴大,不僅注意社會政治、經濟,而且擴展到思想、文化、社會風俗的研究;注重理論研究,論文的理論分析成分明顯增強

      2007年12月12日,王先生遽歸道山,享年95歲。

    著作年表

      

    1937年

      

     《辨紀曉嵐手書簡明目錄》①,1937年4月23日《大公報·史地周刊》第133期 1938年

      《談軍機處》①,《史學年報》1938年 《祭父文》,1938年手稿

      

    1939年

      

     《清三通之研究》,《史學年報》1939年,后改名《清三通纂修考》①

      《讀張孟劬先生史微記》⑤,《燕京大學圖書館報》第128期

      《遁堪文錄序》,《史學年報》1939年

      《張孟劬的先生遁堪書題》⑤,《史學年報》1939年

      《清史稿纂修之經過》⑤,《史學年報》1939年,后被收入朱師轍之《清史述聞》

      《清律纂修奏疏序》⑤,《燕京大學圖書館報》第120期

      

    1940年

      

     《與人書五首》,1940年單行本

      

    1945年

      

     《三國志裴注考證》⑤,《中國文化研究匯刊》第5卷

       1948年

      The Authorship of You-an-ku(游仙窟著者考)⑤,Harv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哈佛亞洲學志)No.1-2.June 1948.

      《清世宗奪嫡考實》①,《燕京學報》第48期

      

    1950年

      

     《胤禛西征紀實》①,《燕京學報》第49期

       1951年

      《北京訪書記》,《慶祝周叔弢先生六旬論文集》,后改名《北京廠寺訪書記》②

       1956年

      《明代女真人之分布》②,《中國民族問題研究集刊》第5期,后被收入《清史論文選集》第1期

      《滿族在努爾哈赤時代的社會性質》①,《中國民族問題研究集刊》第6期,后被收入《清史論文選集》第1期

       1957年

      《清史雜考》,人民出版社,1957年9月 1961年

      《五石先生墓碑文》,刻石

       1963年

      《清史雜考》,中華書局再版,1963年9月

      

    1977年

      

     《清史稿》(點校者之一),中華書局,1977年12月

       1979年

      《滿族簡史》(通纂之一),中華書局,1979年8月

      《朝鮮李朝實錄中之女真史料選編》,遼寧大學歷史系,1979年12月

      《清代旗地性質初探》②,《文史》第6期

      《戰(zhàn)國秦漢遼東遼西兩郡縣考》(與陳連開合撰),《社會科學輯刊》1979年第4期

       1980年

      《雍正西南改土歸流始末》②,《文史》第10輯

      《沈陽錫伯族家廟碑文淺釋》,《清史論叢》第2期,后改名《沈陽太平寺錫伯碑文淺釋》②

      《對清前期歷史必須作綜合比較研究》,《清史研究集》第1期

      

    1981年

      

     《關于滿族形成中的幾個問題》②,《社會科學戰(zhàn)線》第5期

      《藤花會逸事》,《學林漫錄》第2期

      《洪煨蓮先生傳略》(與翁獨健合著),《文獻》第10期

      《洪業(yè)論學集序》(與翁獨健合撰),中華書局,1981年3月

       1982年

      《國語騎射與滿族的發(fā)展》②,北京《故宮博物院院刊》第2期

      《清國史館與清史列傳》②,《社會科學輯刊》第3輯

      《對編修清史的一點意見》,《清史研究通訊》第2期

      《清政府對臺灣鄭氏關系之始末》②,《中央民族學院學報》第3期,后收入《鄭成功研究論文選續(xù)集》

      《什么是清初四大疑案》,《文史知識》第1期

       1983年

      《鄧文如傳略》(與鄧同合著),《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第4期

      《自傳》,《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第5期

      《清史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清史研究通訊》第2期

      《康熙平生大事略》,《北京日報》9月17日第3版

      《滿族之今昔》,《文史知識》第3期

      《洪煨蓮先生與引得編纂處》,《學林漫錄》第8期 1984年

      《試論理藩院與蒙古》②,《清史研究集》第3期

      The Qing History Bureau and Colletions of Qing Biographies Chu2019ing-shih-wen-ti(清史問題) Vol.5,No.2.Decemberl984.

       1985年

      《鄧之誠傳》(與鄧嗣禹、周一良合著),《中國史學家評傳》第3冊

      《洪煨蓮傳》(與翁獨健、劉子健合著),《中國史學家評傳》第3冊

      《陳夢雷與李光地絕交書》②,《中華文史論叢》第5期

      《論袁崇煥與皇太極》②,《社會科學戰(zhàn)線》1期,后收入《袁崇煥研究論文集》

      Erkl arung der Sibe-Steinchrift im Tempel des Hochsten Friedens zu Shen-yan Trans by Prof,Givanni Stary(Geschichte der Sibe-Mandschuren,pp.54-72)Harraasowitz,wiesbaden

      《從滿族的命名談起》,《滿族研究》創(chuàng)刊號

      

    1986年

      

     《清實錄與清史研究》③,《書品》第4期

      《滿族簡史》(通纂之一),中華書局再版,5月

      《清史稿》(點校者之一),中華書局再版,8月

      《書道咸以來朝野雜記后》②,《史學集刊》第1期

      《悼獨健同志》,《民族研究通訊》

       1987年

      《滿文老檔中計丁授田商榷》③,《民族史論叢》第1期

      《釋馬法》②,《中國民族史研究》創(chuàng)刊號

      《釋汗依阿瑪》②,《滿族研究》第2期

      《清圣祖遺詔考辨》②,《社會科學輯刊》第2期,后收入《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

      《清實錄與清史研究》③,《文史知識》第3期

      《清代官制簡述》③,《文史知識》1987-88年,第1-3期。后收入《中國古代官制講座》

      《東北考察記》③,《歷史地理》第5期

      A Bref Summary of Manchu studies In the Peopleu2019s Republic China Journal of Asian History,(亞洲史雜志)27,l:68-77

      《清鑒易知錄》(校訂),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

      《清史列傳》(校注),中華書局,1987年11月

      《雍乾兩朝鑲紅旗檔序》,遼寧人民出版社,2月

      《清鑒易知錄?瘮⒀浴,北京古籍出版社,8月

      《盛京皇宮序》,紫禁城出版社,8月

      《初學清史必讀書目》,《文史哲》第3期

      《談學》,《開拓》創(chuàng)刊號

      《陳二廠先生雜憶》,《陳宦研究資料專集》

    1988年

      

    《康雍乾三朝滿漢京旗房地契約四種》③,《北方民族》創(chuàng)刊號,后收入《清代區(qū)域社會經濟研究》

      《試析康熙之農本思想》③,《四平民族研究》第1期,收入《滿族研究文集》

      《蒙古世系譜作者及其他》③,《蒙古史研究》第3期

      《滿族史研究集》(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1月

      《中國歷史地圖集釋文匯編·東北卷》(合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9月

      《簡明滿漢辭典序》⑤,河北教育出版社,3月

      《駢字類編索引前言》,中國書店出版社,12月

      

    1989年

      

    《柳如是與錢謙益降清問題》③,《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國際學術論文集》

      《我和清史列傳》③,《書品》第2期

      《陳寅恪先生雜憶》,《紀念陳寅恪先生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

      《和珅秘傳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月

      《世界民族風俗及其傳統(tǒng)文化序》,民族出版社,7月

      

    1990年

      

    《清史新考》,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7月

      《天聰諭奏校注》③,《歷史檔案》第3期

      《年羹堯西征問題》③,《青海社會科學》第3期

      《內務府世家考》③,《鄭天挺紀念文集》3期

      《滿族先世的發(fā)祥地問題》③,《歷史地理》第9期

      《關于紅樓夢的時代歷史背景》③,《紀念顧頡剛學術論文集》

      《清代八旗中的滿漢民族成分問題》③,《民族研究》3-4期,收入《中華民族研究新探索》

      《滿族大辭典序》⑤,《人民日報》海外版4月8日第2版。遼寧大學出版社,6月

      《喜讀鄭天挺主編的清史》,《光明日報》5月23日第3版《史學》

      《滿族發(fā)展史初編序》,天津古籍出版社,5月

      《清代政區(qū)沿革綜表序》,中國地圖出版社,6月

      《中國宮廷知識辭典序》,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1月

      《全面開展乾嘉歷史的研究》,《吉林師范學院學報》第2期

      

    1991年

      

    《清代各部署則例經眼錄》③,《鄧之誠學術紀念論文集》

      《滿族貝子稱王考》③,《中央民族學院建校四十周年學術論文集》

      Notes on Han i Ama TranS.by Prof.Nicola di Cosmo,Aetas Manjurica,Tornus2,OttoHarrassowitz, Wiesbaden The Question of the Place where the Manchu Ancestors Originated Central Asiatic Journnal Vol35,No.3-4

      《評介韋慶遠、劉守治等編的清代的旗地》,《清史研究》第3期

      1992年

      《清代民族宗教政策》③,《中國社會科學》第1期

      《清會典的官制史資料價值》③,《書品》第2期

      《清帝東巡評介》,《中國史研究》第3期

      《讀史與愛國主義教育》,《史學理論研究》第1期 《談中國邊疆學與民族史的研究》,《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2期

      《成都燕大雜憶》,《成都燕京大學復校五十周年紀念集》

      《神田信夫教授古稀華誕壽辭》,手稿

      《清代八旗駐防制度研究序》,天津古籍出版社,8月

      《清太祖大妃納喇氏》(中英文),《中國婦女傳記辭典》(清代卷)香港浸禮學院

      《清太宗孝莊文皇后濟吉特氏》(中英文),同上

      《清史續(xù)考》,臺灣華世出版社

      《魏源與圣武記》③,《社會科學戰(zhàn)線》第1期

      《胤禎與撫遠大將軍王奏檔》,《歷史研究》第2期

      《毛大將軍海上情形跋》④,臺灣《淡江史學》第5期

      《清朝前期的黨爭問題》④,臺灣《歷史月刊》第70期

      《跋前清誥封廣東省花市營都司章敏赫之母李氏為太恭人墓碑文》,日本《滿族史研究通訊》12月號

      《有關民族史研究答記者問》,《治學與成才之道》,北京民族出版社,5月

      《孔飛力教授新著〈叫魂者〉的評介》④,《清史研究》第4期

      《明清史事論集刊序》,南京出版社,11月

      《多爾表評傳序》,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2月

      《滿漢大辭典序》,遼寧民族出版社,12月

      《追悼先師勞啟祥校長》,《雅禮簡報》4月25日紀念?

      《自述》,《北大人》創(chuàng)刊號

      

    1994年

      

    《中國民族史》(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2月

      《胤禛與撫遠大將軍王奏檔》,《滿學研究》第2期

      《康熙與理學》④,《歷史研究》第3期

      《五石齋日記選鈔》④,《學術集林》卷二

      《東北古代民族古代地理叢考序》,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月

      《清代六部成語詞典序》,天津人民出版社,2月

      《中華民族研究初探序》,知識出版社,11月

      《清代滿洲土地制度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2月

      《東北旗地研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2月

      

    1995年

      

    《李光地生平研究中的問題》④,《燕京學報》新一期

      《歪乃小考》⑤,《滿學朝鮮學論集》7月號

      《左景伊新著〈左宗棠傳〉書后》④,《中國文化》第11期

      《清一條鞭法序》,北京大學出版社,7月

      《清代三姓B梆統(tǒng)衙門滿漢文檔案譯編序》⑤,遼寧古籍出版社,7月

      《清代內務府刻書目錄題解序》,北京紫禁城出版社,9月

      《無極甄氏族譜簡編序》,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9月

      《滿族的部落與國家序》,吉林文史出版社,11月

       1996年

      《清朝滿族社會的變遷及其史料》④,《中國文化》第13期

      《黃河上游地區(qū)歷史與人物評》,《西北史地季刊》第2期

      《滿族在中華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貢獻》④,《炎黃文化研究與中華民族》

      《釋阿其那與塞思黑》④,《海峽兩岸中國少數(shù)民族研究與教學研討論文集》

      《談清入關前滿族的社會分期問題》,《沈陽故宮博物院院刊——沈陽故宮博物院建院七十周年專輯》第1期

      《洪承疇的歷史功過問題》④,《洪承疇研究》

      《承前啟后新義不窮——何炳棣著〈中國歷代土地數(shù)字考實〉讀后》,《中國史研究》第3期

      《喬治忠著清朝官方史學研究評介》⑤,《燕京學報》新二期

      《我為什么專攻清史和滿族史》④,《文史知識》第12期

      《清宮斗爭內幕序和前言》(合著),《滿族研究》第2期

      《洪業(yè)傳序》(與侯仁之合撰),北京大學出版社,1月

      《說讀書認字》,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學報》第1期

      《清宮斗爭內幕序》,遼寧古籍出版社,6月

      《滿族八旗制國家初探序》,北京燕山出版社,9月

      《追憶麻園嶺二三事》,《雅禮中學九十周年紀念冊》10月

      

    1997年

      

    《清史新考》,遼寧大學出版社再版,9月

      《滿文檔案與清史研究》④,《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學術論文集》

      《洪業(yè)先生小傳》,《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典·洪業(yè)》

      《楊聯(lián)升先生小傳》,同上

      《記半通主人藏半部史通》④,《燕京學報》新三期

      《陳寶琛與末代皇帝》④,《陳寶琛與中國近代社會》陳寶琛教育基金籌委會刊行

      《清代皇帝一家人叢書序》,遼寧大學出版社,7月

      《四庫禁毀書叢刊》(主編)(出版至第2期30冊),北京出版社,11月

      

    1998年

      

    《明代漠南蒙古研究序》,內蒙古文化出版社,1月

      《清史研究與民族古籍》,巴蜀出版社,3月

      《清代內務府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6月

      《中國北方民族政權研究序》,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8月

      《再釋阿其那與塞恩黑與滿族傳統(tǒng)文化》,《沈陽故宮博物院院刊》,8月

      《我和清史滿族史研究》④,《文史知識》l月

      

    1999年

      

    《王鐘翰學述》,浙江人民出版社,l月 《三釋阿其那與塞思黑》④,《歷史檔案》,4月

      《陳夢雷與古今圖書集成及助編者》④,《燕京學報》新八期,5月

      《康熙敕諭撫遠大將軍王胤禎檔》④,《國學研究》,10月

      《施瑯的歷史功過問題》④,載《鄭成功研究論文選續(xù)集》,7月

      《王鐘翰學術論著自選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5月

      《四庫禁毀與清代思想文化普及運動》⑤,收入《四庫禁毀書研究》,北京出版社,11月

      《左景伊教授新著左宗棠傳讀后》④,北京華夏出版社,8月

      《孟森先生與鄧、洪二師》④,《文史知識》,12 月

      

    2000年

      

    《中國民族大觀序》,《中國民族大觀序》編委,3月

      《中國民族文字與書法寶典序》,《中國民族文字與書法寶典序》編委,3月

      《中國民族史研究五十年》④,《明清論叢》,5月

      《滿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④,《國學研究》,8月

      《孟森與〈明清史論著集刊〉正續(xù)編》前言④,《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2月

      

    2001年

      

    《清史余考》,遼寧大學出版社,2月

      《清前期八旗土地制度研究序》,民族出版社,4月

      《乾隆八旗旗務總抄規(guī)例校注》⑤,《燕京學報》,新十期

       2002年

      《清代翰林院制度序》,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月

      《滿文檔案與清史研究》,吉林社會科學院,3月

      《清心集》,新世界出版社,8月

      《大清王朝序》,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0月

      《清史稿說略》⑤,載《經史說略·二十五史說略》,燕山出版社11 月

       2003年

      《清史補考》,遼寧大學出版社,7月

      《王鐘翰清史論集》,中華書局8月

      《王鐘翰清史論集敘言》⑤,《燕京學報》

      各篇末注之數(shù)字:①為收入《清史雜考》,②為收入《清史新考》,③為收入《清史續(xù)考》,④為收入《清史余考》,⑤為收入《清史補考》者。

    TAGS: 人物 歷史學家 湖南人
    名人推薦
    • 費振翔
      費振翔,1978年12月7日出生于北京,內地男演員,畢業(yè)于北京戲曲藝術職業(yè)學院。1991年憑借電影《心香》獲得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提名。1...
    • 淺倉大介
      淺倉大介(DAISUKE ASAKURA)
    • 鄒俊百
      鄒俊百(曾用名:鄒爽),國內影視演員當紅小生,2003年畢業(yè)于中國戲曲學院99表演系。早在十多年前就涉足影壇,拍攝的第一個角色是少年梅蘭芳。鄒俊...
    • 過亞彌乃
      過亞彌乃(つじあやの ),創(chuàng)作歌手,隸屬于SPEEDSTAR MUSIC經紀公司,1978年1月6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個人作品有《春は遠き夢の果てに》、《戀戀風...
    • 陸鵬
      陸鵬,1968年7月2日出生于江蘇徐州,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是一位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2007年,在電視劇《功勛》中飾演黑木次一角。2012年,出演電視...
    • 梁林琳
      梁林琳,1982年3月13日出生于遼寧撫順,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內地女演員。2008年因出演電視劇《闖關東》而被觀眾熟知。代表作有《亮劍》、《...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