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慶
黃慶,男,1956年出生于成都,1981年研究生畢業(yè)于蘭州大學,獲理學碩士,2000年獲西南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西南交通大學應用物理系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長、常務副院長、院長,分管教學工作;分管教務處、成人教育學院、網(wǎng)絡教育學院、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心、工業(yè)中心。兼任網(wǎng)絡學院院長。聯(lián)系理學院、應用力學與工程系。
現(xiàn)任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理事、中國交通運輸領域青年科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高等教育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四川省鐵道學會副理事長、《交通運輸工程學報》編委兼編輯委員會主任。
個人經(jīng)歷
黃慶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參加了自然科學基金八五重點項目宇宙超高能天體現(xiàn)象的觀測研究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西藏羊八井建立超高能觀測點的研究等多項科研工作,任中日高山宇宙觀測合作委員會委員和中意西藏超高能宇宙線觀測合作委員會委員;
1981—2000年期間共在SCI、ISTP及國內核心刊物《Phys.Rev.D》、《Phys.Rev.Lett.》、《Astrophys.J》等上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在管理類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0余篇,并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黃慶是四川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之一;
1999年獲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2000年被國家人事部專家服務中心聘為專家顧問委員,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涉抄襲論文
早在2007年就有人舉報,西南交大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黃慶此前公開發(fā)表的兩篇署名論文涉嫌抄襲或過度引用,舉報材料被發(fā)上網(wǎng)后引多方熱議。其中一篇論文黃慶系第二署名作者,因此有人提出該論文是“學生抄襲論文時用了老師的名字”,黃慶的過失主要是對學生的行為失察。
從學術方面說,如果最終確定黃慶抄襲,學校會根據(jù)情況撤銷其學位,取消博導、研究生導師資格,甚至開除等。從行政方面,如果被查實存在學術腐敗等,同樣會有很嚴厲的處罰。
舉報上網(wǎng)
“從公開的舉報材料來看,主要反映他的兩篇署名論文涉嫌嚴重抄襲或過度引用!蔽髂辖淮笠幻榻淌诜Q,2007年7-8月,有人通過各種渠道反映,西南交大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黃慶,此前公開發(fā)表的署名論文涉嫌抄襲。舉報材料很快被發(fā)在網(wǎng)上,在中國經(jīng)濟學教育科研網(wǎng)論壇、新語絲網(wǎng)站及一些高校學術論壇廣泛傳播。
舉報“證據(jù)”
舉報者反映,在《統(tǒng)計與決策》2005年第9期上發(fā)表的論文———《一種新的綜合評價方法――粗糙集灰色聚類評價》(署名依次是袁智敏、黃慶、汪江洪,黃慶系第二署名作者),涉嫌抄襲鐘波等人發(fā)表在《重慶大學學報》2002年第7期上的論文———《組合預測中基于粗糙集理論的權值確定方法》。此外,《西南交通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0年6月刊中,黃慶作為第一作者發(fā)表的《新世紀管理科學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涉嫌嚴重抄襲他人的論文。
對黃慶2000年6月所發(fā)論文,舉報者羅列了20多條“證據(jù)”。除核心觀點及核心內容涉嫌“抄襲”外,舉報者同時還反映,黃慶的論文有多處文字、一些章節(jié)涉嫌抄襲。舉報者所提供的證據(jù)及相關材料引來多方熱議。但也有人提出,《統(tǒng)計與決策》署名有“黃慶”的論文是“學生抄襲論文時用了老師的名字”,抄襲者并非黃慶本人,黃慶的過失主要是對學生的行為失察,缺乏必要監(jiān)管。
師生關注
據(jù)西南交大一名退休教授說法,該校許多老師都知道副校長黃慶卷入“抄襲門”。西南交大是百年老校,一向治學嚴謹。黃慶作為分管教學的副校長,而且是博士生導師,到底是不是抄襲?如果抄襲會不會受到處理?如今兩年過去了,學校及有關方面仍沒有結論,師生對此非常關注。
另一名在職教授稱,此前有人在網(wǎng)上發(fā)帖稱,西南交大經(jīng)管院院長賈教授涉嫌抄襲,學校及時邀請專家對此進行調查。來自校內的一個專家組及校外的專家組經(jīng)嚴肅調查,結論均為“不存在抄襲”。校方及時公布調查結論,這讓學校及賈教授本人的聲譽得到恢復。然而,在副校長黃慶“抄襲門”事件中,學校卻未及時公布結果,“有損西南交大百年老校聲譽”。
事件回應
校長回應
上報教育部 兩月內有結果
2009年7月12日,西南交大校長陳春陽實,學校確已對此展開調查,而且有專家組給出了初步結論。本著客觀公正及對當事人負責的態(tài)度,學校已把相關情況上報教育部,委托更高級別的“第三方”專家組進行核定,預計兩個月之內將有最終結果。
本人回應
7月12晚,有媒體致電黃慶本人。當被問及論文是否抄襲時,黃慶在電話中稍稍遲疑了一會兒。他稱,自己剛剛出差回來,目前不方便就此接受采訪。隨后,他掛斷電話。等再次撥打,對方一直沒再接聽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