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他生于天保七年(1836),自幼拜在本因坊秀和門下,以年歲論還是秀甫的師兄。
客觀而言,此公于棋道實是天資有限,但其用功之程度卻遠非常人可比,如此以勤補拙,最后倒也成為一位高手。而正因如此,他的基本功極其扎實,對各種邊角定式研究得透徹無比,故素有"活棋經(jīng)""定式博士"的美譽。然而,這些比起他那對棋道執(zhí)著堅定的態(tài)度、寧折不彎的錚錚鐵骨,卻又都不算什么了。這里但舉三例說明。
安穩(wěn)生活
1879年,已是方圓社社長的秀甫,邀請四大家掌門人成立研究會以共倡棋道。殊不料,本因坊家督秀元與井上家的掌門松本錦四郎素來有隙,遂威脅秀甫:"如果松本也來,我兄弟(林家當時的掌門人秀榮是秀元的同胞哥哥)決不參加。"秀甫雖然出身坊門,但策劃研究會畢竟是為促成棋界大團結(jié),豈能顧此失彼?于是便回絕了秀元的要求。不想那秀元惱羞成怒,竟就此將秀甫從坊門除名。當時已是五段的高橋杵三郎聞聽此事后怒發(fā)沖冠,當即沖進秀元臥室,痛斥道:"繁榮棋道,乃我輩不辭之義務,縱赴湯蹈火,猶未可惜,今先生以一己之私怨,反其道而行之,可有面目見泉下先輩乎?!"說完,扔下坊門授予的免狀(段位證書),便頭也不回地到方圓社投奔秀甫去了。
高橋杵三郎棋力不凡,又擅長授徒傳藝,故此后在方圓社頗蒙器重。他與水谷逢治、小林鐵次郎、酒井安次郎被時人并稱"方圓社四大天王",著實是秀甫麾下一員干將。
此后幾年,高橋杵三郎在方圓社待得倒也安穩(wěn),但明治十七年(1884)與水谷逢治的爭棋又把他推上了風口浪尖。
爭棋事件
事情的起因是秀甫準備升水谷逢治為七段。那水谷是日本圍棋史上有名的怪才(以后我們將專文述及),也是當時方圓社乃至全日本僅次于秀甫的超一流高手。故而此番秀甫推薦水谷逢治升段,別人都沒有意見。但高橋杵三郎偏偏不買這個帳,挺身而出,公開表示反對。
原來,那水谷雖然棋才過人,但對局態(tài)度卻非常惡劣——別人思考時,他不是做出一臉的不耐煩,就是把眼光死死盯在人家的臉上,棋品可謂極差。正因如此,為人正派脾氣耿直的高橋杵三郎早就對他不滿,所以秀甫一說讓水谷升段,他馬上堅決反對。于是,依日本圍棋舊例,雙方只好做十番爭棋解決!
轟轟烈烈的爭棋開始后,水谷畢竟技高一籌,很快就連勝四局。 但高橋杵三郎竟是全無半點氣餒,拼命死戰(zhàn),硬是在五、六兩局連續(xù)中盤大勝,贏得水谷沒有脾氣。眼看升段無望,水谷不禁悔恨交集,更兼連日征戰(zhàn)勞苦,結(jié)果原有的肺結(jié)核迅速惡化,終于在同年(1884)11月28日因病逝世,享年只有三十九歲。眼見爭棋對手這般下場,高橋全無幸災樂禍之意,反而大為悲痛,連聲嗟嘆:"逢治君棋才在我之上。我之爭棋,只為棋界繁榮!"
名聲大噪
經(jīng)此一戰(zhàn),高橋在棋界又一次聲名大噪。
明治三十一年(1898),獨步天下的 本因坊秀榮申請升八段,并在新聞公布會上公開宣稱:"對我晉八段制造故障者,無論是誰,一律以爭棋解決!"與會棋士聽了秀榮的"實力宣言",滿堂鴉雀無聲。此時的高橋杵三郎已年過花甲,他聽說后只長嘆了一聲:"我若年輕十歲,必當拼死爭棋!可惜如今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