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張正旺(博士,1962年8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一、個人簡介
1980年9月—1987年6月于北京師范大學生物學系學習,獲理學學士和碩士學位。1987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1988年6月—1989年5月在英國作訪問學者。1993年11月—1994年3月赴南極考察。1994年9月-1998年7月在職攻讀生態(tài)學博士學位。1998年12—2001年12月任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973項目專題以及國際合作項目。在國內(nèi)外已發(fā)表論文80多篇。1994年獲全國首屆鄭作新鳥類科學青年獎。1998年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000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二完成人)。2001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F(xiàn)任生物多樣性與生態(tài)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生態(tài)學研究所副所長。兼任國際鳥類委員會委員、IUCN 雉類專家組成員、中國動物學會鳥類學分會秘書長以及《生物多樣性》、《Frontiers of Biology in China》等刊物的編委。
二、主要研究內(nèi)容
珍稀瀕危雉類的生態(tài)生物學:利用無線電遙測等手段對白冠長尾雉、褐馬雞等鳥類的棲息地選擇、活動區(qū)、繁殖生態(tài)、婚配制度、擴散生態(tài)學、生活史對策等進行研究。
鳥類的遺傳多樣性與分子進化:利用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對長尾雉、馬雞、環(huán)頸雉、孔雀雉、伯勞、山雀等鳥類類群的系統(tǒng)發(fā)育、地理種群的遺傳結(jié)構、性別比例、遺傳多樣性等進行研究。
渤海灣濕地鳥類的時空分布格局:通過長期、連續(xù)的調(diào)查和監(jiān)測,對唐山沿海、天津北大港、黃河三角洲等典型濕地水鳥的群落結(jié)構、分布格局、遷徙規(guī)律以及動態(tài)變化進行研究。
北京地區(qū)的鳥類多樣性與保護:根據(jù)所建立的北京市鳥類多樣性的數(shù)據(jù)庫,對北京市鳥類資源的變化進行長期監(jiān)測。以喜鵲等鳥類為代表,探討城市化對鳥類生存的影響。
三、代表性論著
Yang Liu, Paul I. Holt, Jin-Yu Lei, Yu Zhang and Zhengwang Zhang* ( 2006) Distribution, Numbers and Age Structure of Relict Gull Larus relictus in Bohai Bay, China. Waterbirds 29(3):375-380.
Xiangjiang Zhan and Zhengwang Zhang* (2005) Molecular phylogeny of avian genus Syrmaticus based on the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 gene and control region. Zoological Science 22 (4):427-435.
Wang Nan, Zhang Zhengwang, Zheng Guangmei, Phillip J. K. McGowan (2004) Relative density and habitat use of four pheasant species in Xiaoshennongjia Mountains , Hubei Province, China . 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14:43-54.
Xu Jiliang, Zhang Xiaohui, Zhang Zhengwang* , Zheng Guangmei,Ruan Xiangfeng, Zhang Keyin, Xibo (2006) Home range and habitat use of male Reeves ’ s Pheasant ( Syrmaticus reevesii ) during winter in D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Henan Province, China. Frontiers of Biology in China 2:174-181.
張正旺,丁長青,丁平,鄭光美(2003),中國雞形目鳥類的現(xiàn)狀與保護對策。生物多樣性,11(5):414-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