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條綱成
北條綱成(1515-1587)
北條綱成,幼名勝千代,父親是今川家臣遠江土方城主福島正成,在福島正成於大永元年受今川氏親攻打甲斐,統(tǒng)領駿河、遠江一萬五千聯(lián)軍溯富士川北上卻被武田家猛將原虎胤討死後,綱成在家臣保護下逃至相模小田原受到北條家第二代當主氏綱的保護,後來從氏綱處拜領「綱」字,再加上父親的「成」字後,
改名為綱成,之後因為又娶氏綱之女,列入北條家一門眾,其妹也嫁給松田盛秀為妻,後來又成為玉繩城主北條為昌的養(yǎng)子,改姓北條。
天文六年四月,北條氏綱在河越城下?lián)魵⑸裙壬仙际袭斨鞒d,但是其子朝定與叔父朝成兩人仍然堅守川越城,并遵照朝興的遺言未浪費資金做法事,反而修復被氏綱毀壞的江戶城。北條氏綱聞訊後為防備扇谷上杉氏的反撲於是在同年七月再度率領大軍攻打川越城,上杉朝成被俘、朝定逃往松山城依附山內上杉家。在北條氏綱成功奪取川越城後留下了素以剛勇聞名的北條綱成擔當城代,留守監(jiān)視周遭大名。
天文十年七月,北條氏綱於小田原城過世,由其長子北條氏康繼為家督,時年氏康才二十六歲,扇谷上杉朝定欺氏康年少,在向上杉憲政借兵後兩度欲奪回川越城,但是都因為綱成的奮力死守而宣告失敗。同時關東管領山內上杉憲政眼見相模北條家日益勢大擔心威脅到其在關東八州的地位并侵入山內上杉家在武藏的領地於是糾合扇谷上杉家的上杉朝定、駿河的今川義元及古河公方足利晴氏、安房里見氏組成北條包圍網。
當時今川義元聯(lián)合武田信玄於天文十四年八月侵入駿河下方莊上杉憲政與北條軍在駿河今井郡狐橋對峙,而上杉憲政則趁此良機出兵川越城,動員六萬五千人與上杉朝定軍兩萬人,古河公方足利晴氏見此情勢,也放棄了長期擁護自己的北條氏投入上杉陣營發(fā)兵參陣,再加上應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之號召而來的關東各大名的軍隊,號稱二十萬的軍隊一時將北條綱成鎮(zhèn)守的川越城重重包圍。面對重兵壓境的北條綱成,率領著區(qū)區(qū)三千守軍,多虧川越城附近糧產富饒,加上綱成為防敵人來攻平日多有儲備,因此當川越城陷入籠城死守的僵局時方能力保不失,於是關東聯(lián)軍一方在數次發(fā)動攻勢皆為北條綱成擊退後,也只能後退布防以待川越城彈盡糧絕自陷,足利晴氏部署在川越城城東的伊佐沼、上杉朝定布陣於川越城北入間川北岸東明寺一帶、上杉憲政軍由於是主力,所以憲政將其部隊配置於城南的砂久保,擔起防范北條援軍的任務,北條綱成就在此險峻形勢中帶領三千城兵死守了半年之久。
同年十月,因為北信村上義清南下攻打諏訪,武田信玄退兵,而北條氏康也趁此機會委托武田信玄向今川義元說項,以割讓富士川以東駿河領土的的條件達成和議。同時在川越城外的上杉聯(lián)軍自認必勝於是招來了*女、商人前來軍營一方面阻絕軍隊的疲勞并打擊城中守軍的士氣。翌年四月,北條氏康率領只有敵軍十分之一的八千兵馬援救川越城,北條氏康并不認為自己能獲勝,於是透過昔日盟友古河公方足利晴氏低聲下氣地向上杉憲政提出:「只要赦免城中的人,便將河越城及領地都交給你們」的條件求降,但是上杉憲政認定以勝券在握而不予理會,反倒派出二萬兵力驅逐氏康軍,氏康自知不敵一沾便走,使上杉憲政更是瞧扁了北條軍,而松懈了原本對來援敵軍的防備。
眼見己方援軍的不堪一擊,就在城內守軍即將絕望之際,北條綱成的弟弟弁千代奉氏康之命潛入城中與北條綱成約定里應外合的戰(zhàn)略,於四月二十日深夜北條氏康對數量十倍於己的上杉聯(lián)軍發(fā)動奇襲,首先攻打上杉憲政軍在砂久保的本陣,北條綱成也大開城門率城內守軍一吐半年來的怨氣,襲擊足利晴氏的陣地。是役之中扇谷上杉朝定與其家老太田資賴戰(zhàn)死,山內上杉憲政逃到上野的平井城,足利晴氏則逃回了古河。
川越夜戰(zhàn)之後,川越城改由大道寺盛昌接任城主,北條綱成回歸玉繩城以玉繩城為據點挾新勝上杉家之威,為北條家在武藏的經營奔走活躍。因為北條綱成之旗幟,朽葉黃色的軍旗上書「八幡大菩薩」,故是稱其之軍隊為「地黃八幡」勇名遠播與北條綱高(赤)、笠原康勝(白)、多目元忠(?、富永直勝(青)等家中有力武將合稱北條五色備,同時擔當北條家在常陸下野方面的外交工作聯(lián)絡奧州的白川晴綱及下總結城政勝。天文二十一年,北條綱成應北條氏康之命與北條家主力軍聯(lián)合攻打下總小柜,隔年四月北條綱成獨自率領玉繩城水軍侵攻妙本寺,直逼久留里城壓迫安房北部及上總東部。
永祿七年,長年與北條家敵對的上總大名里見義堯、義弘父子再次應上衫謙信之邀和巖槻城的太田資正出陣進攻北條家在下總的領地,雙方在市川北方的國府臺決戰(zhàn),該役之中北條綱成在氏康的軍勢之中擔任先鋒奇襲里見義弘成功,大敗里見太田聯(lián)軍,為將下總置入北條家旗下盡力。
永祿十一年,武田信玄在和織田信長取得默契後與德川家康結盟出兵瓜分今川領,北條家選擇支援今川氏真與武田信玄翻臉。同年十月,武田信玄由上野出擊,發(fā)兵直逼小田原城,北條氏康采間壁清野戰(zhàn)術令信玄無奈退兵,北條氏康命北條綱成北條氏照、氏邦由後追擊,在三增岬與武田軍交戰(zhàn)敗北,折兵三千人,轉進半原山。
為了替今川氏真恢復領地,北條氏政於元龜元年四月出兵攻擊東駿河中由武田家臣駒井昌直鎮(zhèn)守的要沖重鎮(zhèn)深澤城,并交由北條綱成鎮(zhèn)守。翌元龜二年一月,武田信玄親率大軍大規(guī)模地攻打深澤城,盡管北條綱成、氏繁父子奮力守備,但是在信玄驅使金山眾的金掘人夫前來場掘穴進行地道戰(zhàn)後陷入劣勢,同時信玄將開城勸告綁在箭上射入城中,這就是後來有名的「深澤城的矢文」。北條綱成在瞭解無法繼續(xù)守城後取得北條氏政諒解在三月二十七日放棄深澤城。
北條綱成在北條氏康死後於元龜三年將家督之位讓給嫡子氏繁後隱居。之後北條氏繁於天正五年將當主寶座讓渡嫡子氏舜,隨即在翌年去世,讓綱成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北條綱成於天正十五年辭世,在北條家滅亡的前三年身逝,享壽七十三歲,法名円竜院堂眩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