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奧爾吉·伊萬諾維奇·切爾班諾夫
[Georgii Ivanovich Chelpanov 1862.04.28-1936.02.13],前蘇聯(lián)哲學家,心理學家,出生于烏克蘭的馬里烏波里市,逝于莫斯科。他曾在萊比錫 W.馮特手下從事研究,并把馮特的內(nèi)容心理學帶回俄國,成為馮特和 E.鐵欽納的心理學在當時的主要闡釋者。
1912 年,他創(chuàng)建莫斯科心理學研究所,1924 年后 K.科爾尼洛夫任該所所長。1917 年,他創(chuàng)辦《蘇聯(lián)心理學評論》雜志。雖然該雜志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即遭停刊,但通過該雜志,切爾班諾夫成為蘇聯(lián)實驗心理學的主要奠基人。
在切爾班諾夫看來,心理活動一種心靈的表達。大腦是心靈的所在地,通過大腦,心理活動才得以實現(xiàn)。大腦若沒有指揮,它的心靈便無法起作用。心靈有別于物質(zhì),但通過適當?shù)膶嶒灱夹g可以研究和了解心靈。
作為馮特實驗心理學的闡釋者,切爾班諾夫用俄語寫了第一本實驗心理學教材《實驗心理學導論》。在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日子里,切爾班諾夫的西方心理學曾遭拋棄,因為它過于晦澀,并與馬克思主義者的辯證唯物主義背道而馳。然而,由他創(chuàng)建的心理學研究所對于前蘇聯(lián)心理學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主要著作:
實驗心理學導論: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