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貝娜齊爾·布托,簡譯為貝·布托,1953年6月21日生于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信德省的卡拉奇市,是巴基斯坦已故前總理阿里·布托的長女,巴基斯坦前總理、人民黨領導人。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鄰近的拉瓦爾品第市舉行的競選集會上遭遇自殺式襲擊受傷,在送往醫(yī)院后,于當?shù)貢r間18時16分不治身亡。世界為之震驚,多國首腦發(fā)表了悼詞。
她35歲時就當上總理的經(jīng)歷使她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女總理,曾于1988年—1990年和1993年—1997年兩度出任巴基斯坦總理,是伊斯蘭世界的第一位女總理,因而有政壇“鐵蝴蝶”的美譽(意為外表如蝴蝶般美麗,內(nèi)心卻比鋼鐵還堅強)。其一生經(jīng)歷坎坷,曾被政敵軟禁,后曾因腐敗問題流亡國外。
貝·布托從小接受良好教育,16歲就考入美國哈佛大學,后又進入英國牛津大學深造。1976年,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yè)回國,繼承父志,進入政界。在1979至1984年,她被軟禁。1988年、1993年,兩次出任政府總理,又兩次因腐敗問題遭總統(tǒng)解職。1999年4月,與丈夫一起因腐敗和濫用職權被判處5年監(jiān)禁,并被處以860萬美元罰款。從此開始與家人一起流亡國外。在國外期間一直領導巴基斯坦人民黨流亡總部。先后流亡至英國、阿聯(lián)酋、瑞士等國家。2007年10月18日,貝·布托返回巴基斯坦。2007年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市舉行的競選集會上,一名槍手對準她的頭和胸連開數(shù)槍,遭遇自殺式襲擊受傷,在送往醫(yī)院后不治身亡。穆沙拉夫隨后宣布全國實行紅色警戒,同時全國為貝·布托哀悼三天。
生平介紹
貝·布托作為反對黨的領導人在其艱難的政治生涯中曾9次被軟禁和入獄,并被迫流亡國外。她在獄中的時間加起來已近六年。作為一名女性,她在政治斗爭中所表現(xiàn)出的勇氣和信心是令人稱道的。
貝·布托在政治上深受其父親的影響,她一直致力于從教育、衛(wèi)生、社會福利等方面改變巴基斯坦的社會面貌。
貝·布托1953年生于卡拉奇,在巴基斯坦完成早年教育后前往美國哈佛、英國牛津深造,并獲得哲學、政治學和經(jīng)濟學等學位,英語達到了無懈可擊的地步。她的著作包括《外交政策透視》和自傳《東方的女兒》。
1988年,35歲的貝娜齊爾·布托成為巴基斯坦最年輕的政府首腦,也成為穆斯林國度里的第一位女總理。作為政治世家里的長女,貝娜齊爾·布托受到了良好的政治培養(yǎng)。然而,在父親被殘殺、家庭被迫害時,她沒有絲毫退縮的怯懦。站出來投入政治斗爭,憑的是與生俱來的政治天賦和勇氣。
貝娜齊爾·布托是美貌的。不過,在她那一串閃光的道路:名門之后——牛津高材生——擁有十萬人的部落首領的妻子——母親——多次當選的政府首腦背后,她再也不可能僅僅是一個美貌的女人,她永遠身披面紗、粉面含威的形象是現(xiàn)代版的蒙娜麗莎。
布托家族,這個巴基斯坦政治舞臺上最顯赫的家族,一直處在風雨飄搖之中。27年前,為國家嘔心瀝血20年的前總理阿里·布托被軍人政府送上絞刑架的那天,無數(shù)巴基斯坦人為之痛哭;多年以后,當勇敢的女兒貝娜齊爾·布托再次走上險惡政途并兩任總理之時,全世界都為這只“鐵蝴蝶”動容。
大事記錄
1976年,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yè)回國,繼承父志,進入政界。
1979-1984年,被軟禁。
1988年12月1日,貝·布托時年35歲就任總理,成為巴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理。她領導的人民黨在同年11月選舉中獲勝。
1990年8月6日,時任總統(tǒng)吳拉姆·伊沙克汗以腐敗和解決民族沖突不力為由宣布解散貝·布托政府。
1993年10月19日,貝·布托再次宣誓就任巴總理。
1996年11月5日,時任總統(tǒng)法魯克·艾哈邁德·汗·萊加里宣布解散貝·布托政府。
1999年4月14日,巴一家法院認定貝·布托腐敗指控成立,與丈夫一起因腐敗和濫用職權被判處5年監(jiān)禁,并被處以860萬美元罰款,但后來撤消了這一裁定。從此貝·布托開始與家人一起流亡國外。在國外期間一直領導巴基斯坦人民黨流亡總部。先后流亡至英國、阿聯(lián)酋、瑞士等國家。
2007年10月19日,貝·布托結束流亡,返回巴基斯坦。當晚發(fā)生兩起針對她的自殺襲擊,致使100多人死亡、近400人受傷。她本人安然無恙。
10月19日,貝·布托召開新聞發(fā)布會說,自己絕不會因生命受到威脅而向極端主義低頭。
10月21日,貝·布托呼吁美英等國介入炸彈襲擊案調(diào)查。
10月27日,貝·布托回國后首次離開卡拉奇,回到南部信德省的故鄉(xiāng)拉爾卡納市,拜謁先父陵墓。
11月1日,貝·布托飛赴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城市迪拜探親。
11月3日,貝·布托再次返回巴基斯坦。她在當晚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呼吁當局取消當天開始實施的緊急狀態(tài)。
11月8日,貝·布托說,她打算帶領人民黨支持者次日在伊斯蘭堡附近城市拉瓦爾品第舉行示威。
11月9日,警方包圍貝·布托在首都伊斯蘭堡的住所,不準她參加在拉瓦爾品第舉行的人民黨集會。
11月16日,巴警方解除對貝·布托軟禁。
11月25日,貝·布托提交參加議會選舉的文件。
12月3日,貝·布托與穆斯林聯(lián)盟(謝里夫派)領導人、前總理納瓦茲·謝里夫舉行會晤,并宣布將開列參加議會選舉的條件。此后,雙方有關議會選舉條件的談判陷入僵局。
12月5日,穆沙拉夫總統(tǒng)簽署一份和解協(xié)議,赦免了對貝·布托的指控。這意味著她可以回到巴基斯坦參加議會選舉,若在選舉中勝出可以第3次出任總理。
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拉瓦爾品第市舉行的競選集會上遭遇自殺式襲擊受傷,在送往醫(yī)院后不治身亡。
家庭情況
布托家族是巴基斯坦政壇的名門望族。貝·布托的父親阿里·布托是巴基斯坦人民黨的創(chuàng)始人,曾擔任過巴總統(tǒng)、總理。今年54歲的貝·布托曾兩度出任總理,并且是第一位穆斯林國家的女總理。但布托家族的前行路上,總是伴隨著血雨腥風。
1977年,從英國牛津大學畢業(yè)回國不久的貝·布托,經(jīng)歷了家族的厄運。父親阿里·布托在軍事政變中被免去總理職務,并于1979年被處以絞刑。也是從這一年起,貝·布托開始了長達5年的軟禁生活,其中有34個月是在骯臟、黑暗的牢房中度過的,她還險些在手術臺上遭到暗殺。痛苦的軟禁生涯將她錘煉成了一個只為政治而生存的斗士。但這只“鐵蝴蝶”的從政之路并不順利。1988年、1993年,她兩次出任政府總理,卻兩次因同樣的原因——腐敗,遭到總統(tǒng)的解職。而這都與貝·布托那場草率的婚姻有關。
按照巴基斯坦風俗,貝·布托的婚姻全部由她的家庭和男方家庭包辦。1988年,在雙方進行了近一年的“談判”后,35歲的貝·布托才親眼見到了未來的夫君、建筑業(yè)巨頭扎爾達里。扎爾達里與布托同歲,出身于巴基斯坦南部一個闊綽的地主家庭。兩人在見面后的第五天便閃電般訂婚了。在舉行婚禮前,布托從未和丈夫單獨相處過,就算有家人在場也不相互握手。為了振奮人民黨自阿里·布托身受絞刑后的低迷士氣,他們有意將婚禮辦成了一場熱鬧、隆重的“嘉年華”。當時,婚禮請柬在黑市上曾賣到上千盧比,甚至還出現(xiàn)了偽造的請柬。
然而,人民黨內(nèi)從一開始就反對這樁婚姻,他們對扎爾達里的人品表示懷疑。果不其然,在貝·布托任總理期間,“妻貴夫榮”的扎爾達里“貪名”遠揚。在巴基斯坦,扎爾達里有個人盡皆知的綽號——“10%先生”。這是說他擔任政府投資部部長期間,只要有公司想通過他拿到項目,就必須給他10%的回扣。后來,他甚至升格成了“30%先生”。還有消息說,想跟他見面的商人必須要出近1萬美元的見面費。貪婪的丈夫最終斷送了“鐵蝴蝶”的政治生命。1996年,貝·布托被再次解職,扎爾達里隨即被逮捕。1999年4月,貝·布托夫婦因腐敗和濫用職權被判處5年監(jiān)禁,并被處以860萬美元罰款。貝·布托帶著3個孩子開始了流亡生涯。
父親——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
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1928—1979.4.4,一般簡譯為阿里·布托),巴基斯坦政治家,總統(tǒng)(1971~1979)。阿里·布托1928年出生于信德一貴族家庭,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倫敦律師學院學習法律。1953年回國執(zhí)律師業(yè)。曾先后任商務部長、外交部長等職。1967年創(chuàng)建巴基斯坦人民黨。1969年領導民主運動推翻阿尤布·汗政府,次年當選為人民黨主席。1971年任總統(tǒng)兼軍法管制首席執(zhí)行官。 新憲法于1973年8月實施后被任總理,并于1977年3月再次當選。
1977年7月齊亞·哈克將軍發(fā)動政變,推翻布托政府,布托被捕入獄。1979年4月4日凌晨,在獄中同妻子和長女貝娜齊爾·布托會晤后,被施以絞刑。
獨子——比拉瓦爾·布托·扎爾達里
比拉瓦爾·布托·扎爾達里(Bilawal Bhutto Zardari),出生于1988年9月,是布托家族中的獨子,他的外祖夫是巴基斯坦政治家阿里-布托,他的母親是貝布托。人民黨新主席。
扎爾達里出生后的大部分時間都隨母親在海外流亡,奔走于倫敦與迪拜之間。他曾經(jīng)就讀于迪拜拉希德男童學校,并成為學校的學生會副主席。
2007年12月27日,貝布托不幸遇刺身亡,次日,扎爾達里和他的父親參加了貝布托的葬禮;12月30日晚,扎爾達里和其父親召開記者會,宣讀了貝布托的遺囑,她在遺囑中說待扎爾達里完成學業(yè)后接任人民黨主席。人民黨官方在當日已經(jīng)任命扎爾達里為人民黨主席,待其完成學業(yè)后正式就任。其父親阿西夫·阿里·扎爾達里被任命為人民黨聯(lián)合主席,在扎爾達里完成學業(yè)前負責人民黨黨務。此外,人民黨還成立了一個資深顧問團,負責對扎爾達里進行輔佐。
流亡生活
貝·布托將英國倫敦選為自己的流亡之地,她將英國稱作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牛津則是她的“靈魂”所在。在英國,貝·布托并非兩手空空。據(jù)巴檢察機關公布的數(shù)據(jù),布托和丈夫共有26個國外銀行賬戶,在英國、法國、美國有14處房產(chǎn),其中不乏莊園、農(nóng)場,價值15億美元。不過,她堅稱,這些財產(chǎn)都是自己和丈夫通過合法手段獲得的。流亡英國期間,貝·布托還一直擔任著人民黨主席,時常在倫敦主持人民黨高級會議,會見當?shù)匕突固谷松鐓^(qū)的知名人士,并對巴政局發(fā)表看法。她始終堅持認為自己是巴政壇一支重要力量,她經(jīng);貞浖易宓臉s耀,表示要繼承父親的遺志。
幾年后,貝·布托從英國搬到了阿聯(lián)酋的迪拜。有人說,這是因為英國政府凍結了她的財產(chǎn),英國外交部則暗示說,那是因為她與阿聯(lián)酋的聯(lián)系更為緊密。貝·布托也將其領導的人民黨流亡黨部安置在了迪拜的一座別墅中。不過,根據(jù)與阿聯(lián)酋政府達成的協(xié)議,她在阿聯(lián)酋過著“失語”的生活,也就是不得在此發(fā)表任何政治聲明。后來,她又在瑞士居住過一段時間,但瑞士檢察機關以洗錢罪名控告了她,她再一次被迫離開。據(jù)巴官員透露,在過去7年流亡歲月中,貝·布托曾輾轉流亡于美國、沙特阿拉伯、阿聯(lián)酋、西班牙和瑞士等多個國家。
2004年,扎爾達里被保釋出獄,結束了長達8年的牢獄生活。3個星期后,扎爾達里飛赴倫敦,一家5口終于團聚了。多年沒見過父親的孩子甚至都記不清老爸的模樣了。對這個兩次讓她從權力頂峰跌落的男人,貝·布托卻依舊是癡心不改。她說她非常思念丈夫,丈夫的遭遇讓她想起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她還引用《李爾王》的話說,“我相信是天下人負他,而非他負天下人!
遭遇襲擊
剛剛結束海外流亡生活歸國的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齊爾·布托所乘車輛在2007年10月19日凌晨在卡拉奇市內(nèi)行進途中遭遇兩次爆炸襲擊。爆炸造成139人死亡、近400人受傷,貝·布托本人安然無恙。巴基斯坦內(nèi)政部長阿夫塔卜·謝爾帕奧說,這兩起爆炸顯然是自殺式襲擊。
貝·布托車隊附近先是發(fā)生一起小型爆炸,隨后距離貝·布托所乘卡車數(shù)步之遙處一聲巨響,卡車玻璃受損,一輛警方護衛(wèi)車輛在街中心起火。爆炸目擊者米安·阿卜杜勒·拉扎克說:“起先是一次小爆炸,等人們慌亂時,一場大爆炸發(fā)生!北òl(fā)生后,在貝·布托卡車車頂上的人紛紛下車逃命,一人徑直跳下,其他人使用梯子下車。人們四散逃離。當時和貝·布托在同一輛車里的助手拉赫曼·馬利克說,爆炸發(fā)生時貝·布托正在車中休息?ɡ婢礁呒壒賳T愛資哈爾·法魯基告訴巴基斯坦黎明新聞電視臺,爆炸發(fā)生后,貝·布托迅速登上停放在附近應對不測事件的飛機,離開現(xiàn)場,被安全轉移到她在卡拉奇的住所。
再遭軟禁
■2007年11月13日,拉合爾,通往貝·布托住所的公路上,巴基斯坦警察站在帶刺的鐵絲路障后警戒
5天內(nèi)巴基斯坦警方第二次阻止前總理參與抗議集會活動———
巴基斯坦警方13日出動上千名警察包圍反對黨人民黨領袖、前總理貝娜齊爾·布托在東部城市拉合爾的住處,阻止她參與從當天開始向首都伊斯蘭堡“行軍”的抗議活動。這是巴警方5天內(nèi)第二次阻止貝·布托參與抗議集會活動。
拉合爾所在的旁遮普省警方稱,他們已經(jīng)向貝·布托出示了為期7天的拘留令,禁止她離開住處參與集會。
多重障礙封鎖住處
旁遮普省警方當?shù)貢r間13日凌晨開始派遣上千名警察設置障礙,阻斷通向貝·布托住處的所有交通。
一名在現(xiàn)場的法新社記者看到,警方首先在住所周圍設置了雙層鐵絲網(wǎng),并在外圍搭建木制障礙,后面部署了一列身著防彈衣的武裝警察。最后,警方在住所最外圍停了大約8輛裝滿沙土的卡車。
路透社記者看到,住所大門處貼著一張有關貝·布托的拘留令。
負責實施封鎖任務的警官阿夫塔卜·齊馬告訴美聯(lián)社記者,警方已經(jīng)將拘留令交給貝·布托的代表!八ㄘ·布托)已經(jīng)被拘留,不會被允許離開住處,”齊馬說。
一名警官告訴法新社記者,部署在貝·布托住處周圍的警力大約有1100人,而設置的路障將足以“排除貝·布托離開的可能性”。
根據(jù)計劃,貝·布托及其支持者當天將開始從拉合爾市至伊斯蘭堡的抗議行程,整個行程大約270公里,計劃3至4天走完。不過,巴政府認為,緊急狀態(tài)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參與游行集會。
警方說,為此,拉合爾全市范圍內(nèi)已經(jīng)有1.8萬名警察處于待命狀態(tài),準備隨時應對貝·布托支持者的抗議活動。
貝·布托強硬反擊
面對警方封鎖,身處住所內(nèi)的貝·布托當天接受媒體電話采訪時發(fā)表強硬言論,要求穆沙拉夫辭去總統(tǒng)職務。這是貝·布托首次發(fā)表這種言論。
“他是時候離開(辭職)了,他必須辭去總統(tǒng)職務,”貝·布托說。此前,貝·布托只是呼吁穆沙拉夫辭去軍職,擔任文職總統(tǒng)。
采訪中,曾與巴政府開展數(shù)月權力共享談判的貝·布托還首次排除與穆沙拉夫共事的可能性,稱只要穆沙拉夫繼續(xù)擔任總統(tǒng),自己就不會出任總理。
“只要穆沙拉夫是總統(tǒng),我就不會當總理,”貝·布托說,“即使我希望和他共事,我也會因此失去公眾支持……當他們動用警察的時候,我們之間的談判就已經(jīng)破裂了,任何與穆沙拉夫有聯(lián)系的人都會受到影響!
另據(jù)巴基斯坦媒體報道,貝·布托13日表示,她所領導的人民黨可能會抵制即將舉行的議會選舉。
英聯(lián)邦設最后期限
面對巴國內(nèi)局勢,英聯(lián)邦成員12日在倫敦召開外長級會議,并發(fā)表一項聯(lián)合聲明,要求巴基斯坦盡快取消緊急狀態(tài),否則將被中止英聯(lián)邦成員資格。這也是1999年穆沙拉夫上臺以來,英聯(lián)邦第二次威脅中止其成員資格。
英聯(lián)邦由英國及其自治領地和其他已獨立的前殖民地、附屬國組成,現(xiàn)有53個成員。聲明說,如果穆沙拉夫在本月22日前沒有取消緊急狀態(tài),以及辭去軍職,巴基斯坦的英聯(lián)邦成員資格將被中止。
英聯(lián)邦外長在聯(lián)合聲明中雖然對穆沙拉夫關于明年1月9日前舉行議會選舉的決定表示歡迎,但認為“在緊急狀態(tài)下舉行的選舉將缺乏可信度”,并且這一緊急狀態(tài)與英聯(lián)邦的宗旨相違背。
路透社說,英聯(lián)邦這一施壓努力很大程度上說屬于象征意義,但可能對援助巴基斯坦的部分項目產(chǎn)生影響。
遇難身亡
2007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反對黨人民黨主席貝娜齊爾·布托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鄰近的拉瓦爾品第市舉行的競選集會上遭遇自殺式襲擊受傷,在送往醫(yī)院后,于當?shù)貢r間18時16分不治身亡,另有二十余人遇難。
貝·布托將被安葬在自己的出生地——拉卡納(Larkana)地區(qū)的家族墓地里,陪伴在她的父親阿里·布托的身邊。貝·布托的丈夫和三個孩子以及數(shù)以十萬計的支持者哭送貝·布托.她將與他的父親,巴前總理阿里·布托葬在一起。
·致命:子彈打穿脊髓
巴基斯坦《每日時報》28日透露了貝·布托遇刺身亡的細節(jié)。
當時,貝·布托正從車內(nèi)的天窗站起身向她的支持者示意,此時,一名騎摩托車的兇手使用卡拉什尼科夫步槍向她開槍,貝·布托的頭部和脖子處中彈,她倒在車內(nèi),襲擊者在開槍后引爆了身上的炸彈。參加搶救貝·布托工作的一名醫(yī)生稱,貝·布托的死因是一顆子彈打斷了她的脊髓,這顆子彈擊中了她的脖后部。另一發(fā)子彈穿過她的肩部,從她的胸部打出,但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脊髓受損。
·兇器:卡拉什尼科夫步槍
暗殺貝·布托的兇手實施暗殺行動的兇器是一支卡拉什尼科夫步槍。
這種自動步槍如此普及,主要在于它操作簡便、安全耐用、性能優(yōu)越,而且價格便宜。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非洲許多國家,它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隨后,基地組織的一名發(fā)言人宣布對暗殺巴基斯坦反對黨領導人、前巴總理貝·布托事件負責。據(jù)稱這起事件是基地組織二號人物扎瓦赫里于2007年10月開始策劃的。穆沙拉夫在得知貝·布托遇刺后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巴基斯坦局勢。27日晚間,穆沙拉夫發(fā)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全國為貝·布托哀悼三天,并對此事件進行譴責。謝里夫在得知消息后來到醫(yī)院,坐在貝·布托的遺體前一言不發(fā)。27日有媒體報道稱,謝里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將接過貝·布托的大旗繼續(xù)戰(zhàn)斗”。此外,國際社會也紛紛譴責這一恐怖襲擊事件。
貝·布托死訊確認后,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共和黨參議員斯佩克特說,美國現(xiàn)行對巴政策建立在貝·布托能帶來穩(wěn)定的前提下,“沒有了她,我們不得不重新制定(政策)”。
·其死對國內(nèi)國際的影響
美國認為,過去一年,布什政府一直致力于讓巴各對立勢力實現(xiàn)和解,貝·布托遇害后,美國對巴內(nèi)部事務的影響力將繼續(xù)減弱,對巴政策的選擇空間進一步受到壓縮。
《紐約時報》2007年12月28日發(fā)表述評說,貝·布托遇刺,意味著布什在巴基斯坦的兩大目標落空:即在巴基斯坦實現(xiàn)民主;清除盤桓在巴的“基地”、塔利班等宗教極端勢力。
貝·布托2007年10月回國。在此之前,有傳聞說,在美國大力推動下,貝·布托與巴總統(tǒng)穆沙拉夫?qū)で筮_成“權力分享協(xié)議”。美國官員認為,“權力分享協(xié)議”符合美國的利益。一方面,美國能借此促使穆沙拉夫恢復巴民主進程;另一方面,貝·布托回歸政治舞臺,能減少巴國內(nèi)要求穆沙拉夫下臺的聲音,避免巴政局持續(xù)陷于動蕩。布什政府原本希望,明年1月8日巴議會選舉后,穆沙拉夫與貝·布托的政黨組成聯(lián)盟,共同組建一個親美政府。
貝·布托遇刺后,美國被迫尋找下一個能與穆沙拉夫達成和解的政治人物。
一名美國官員告訴《紐約時報》,美國駐巴大使館27日開始與巴另一主要反對黨穆斯林聯(lián)盟(謝里夫派)官員接觸。
那名官員說,支持穆沙拉夫的巴穆斯林聯(lián)盟(領袖派)成員大多來自巴前總理納瓦茲·謝里夫領導的穆斯林聯(lián)盟(謝里夫派)。這種淵源關系促使美國轉而考慮撮合謝里夫和穆沙拉夫這對政治老冤家。
對于美國而言,這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謝里夫率領的黨派雖然也屬世俗政黨,但謝里夫被認為與巴宗教激進勢力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此外,美國官員也承認,鑒于雙方多年政治恩怨,穆沙拉夫與謝里夫建立同盟的前景并不看好。
謝里夫此前多次表示不會與穆沙拉夫合作。他還抨擊貝·布托與穆沙拉夫?qū)で蟆皺嗔Ψ窒怼。?middot;布托遇刺后,謝里夫宣布抵制議會選舉。
·巴基斯坦多城市爆發(fā)示威騷亂
“基地”組織一名發(fā)言人宣布為巴基斯坦前總理、反對派領袖貝·布托被暗殺一事負責。
“基地”發(fā)言人亞茲德說:“我們終結了最有價值的美國資產(chǎn),她曾發(fā)誓要擊敗穆斯林游擊隊。”據(jù)信,是“基地”第二號人物扎瓦希里今年10月下達了暗 殺貝·布托的命令,“基地”組織為此成立了死亡小組。
·全國舉行三天哀悼
巴基斯坦總統(tǒng)穆沙拉夫27日晚通過官方電視臺發(fā)表全國講話,宣布全國為當日遇刺身亡的巴前總理、人民黨主席貝·布托舉行3天哀悼。穆沙拉夫同時對恐怖襲擊表示譴責,并要求全國人民保持冷靜與平和。
·議會選舉日期被推遲
巴基斯坦看守政府總理蘇姆羅28日說,政府暫無推遲原定明年1月8日舉行的議會選舉的計劃。蘇姆羅當天在伊斯蘭堡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巴政府就議會選舉問題做出的任何決定都會同巴所有政黨進行磋商。
然而1月2日,巴基斯坦選舉委員會宣布推遲原定于1月8日舉行的全國大選,并將選舉日期定在2月18日。
遺囑
2007年12月30日晚間,人民黨召開記者會,宣讀了貝布托的遺囑,在遺囑中,她欽定其獨子扎爾達里完成學業(yè)后接任人民黨主席。人民黨官方在當日已經(jīng)任命扎爾達里為人民黨主席,待其完成學業(yè)后正式就任。其父親,貝布托的丈夫阿西夫·阿里·扎爾達里被任命為人民黨聯(lián)合主席,在扎爾達里完成學業(yè)前負責人民黨黨務。此外,人民黨還成立了一個資深顧問團,負責對扎爾達里進行輔佐。此外,人民黨還在當日表示,將會參加明年(2008年)1月8日的議會選舉,并呼吁穆斯林聯(lián)盟(謝里夫政黨)也參加議會選舉,謝里夫發(fā)言人在隨后表示,穆斯林聯(lián)盟會考慮參加明年1月8日的議會選舉。
人物語錄
我的生活和經(jīng)歷很簡單,不是被監(jiān)禁就是浪跡天涯。
繼續(xù)父親的事業(yè),治理一個復雜的巴基斯坦。
為使這個國家沒有貧困,沒有歧視,我在奮斗!
在穆斯林國家,我作為一名女政治家,是不容易的。
最好的復仇方式就是民主!
你可以囚禁一個人,但你囚禁不了思想;你可以流放一個人,但你流放不了思想;你也可以殺死一個人,但你殺死不了思想。(最終貝·布托和那些思想的殉難者一道驗證了她的這句話。
不是我選擇了此生,而是此生選擇了我。生于巴基斯坦,我的生命折射了她的動蕩、悲情和勝利……(此句選自其自傳《東方的女兒》的前言)這是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齊爾·布托的一句廣為人知的名言。
有太多的人付出了太多的犧牲,還有更多的人在期盼.他們把我看成是自由的希望,希望我來阻止爭斗.我想起馬丁·路德·金的話:“我們對重大事件沉默之日,即是我們生命結束之時!蔽野研叛鼋唤o真主,把命運交給人民。
我不會停下來!
但是,經(jīng)歷過這么多年的磨難,我依然堅信:時間,正義和歷史將站在民主的一邊。
自傳
基本介紹
書名:《東方的女兒:貝·布托自傳》
英文名:Daughter of the East
作者: [巴基斯坦] 貝娜齊爾·布托
翻譯: 江亦麗 ,皋鋒, 王正
出版發(fā)行: 譯林出版社, 2008
中文版序
我很高興地得知幾位在巴基斯坦工作的中國朋友已經(jīng)把我的自傳翻譯成中文,由此我得以觸及世界上十多億勤勞奮進的人民——中國人民正在經(jīng)歷一場巨大的經(jīng)濟變革,中國也正在成長為一個世界大國。
我屬于新一代的南亞人,為自己的傳統(tǒng)和文化深感驕傲,迫切希望把我們的人民從壓迫和剝削中解放出來。
……(此處略去中間幾段)
我夢想有一個世界,那里充滿和平與和諧,沒有恐懼,沒有對種族、膚色和信仰的歧視。我夢想有一個世界,在那里我們廣大人民將構建出比昨天更加美好的明天。
謹以我的自傳獻給這個夢想。
Benazir Bhutto 2007年12月
各方反應
美國
美國譴責貝布托襲擊事件在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遇襲身亡之后,美國12月27日對襲擊事件表示譴責。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湯姆·凱西表示:“我們已經(jīng)注意到了有關報道。我們還在尋求證實……現(xiàn)在我們只能對襲擊事件本身表示譴責。”美國中央情報局尚未證實貝·布托死訊。中央情報局發(fā)言人米歇勒·內(nèi)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還在調(diào)查,以確保掌握事實!
布什總統(tǒng)本人當天正在德克薩斯州的克勞福德農(nóng)場度假,他尚未就有關消息發(fā)表評論,但美國媒體報道說,他已打算發(fā)表一份聲明。
俄羅斯
俄羅斯外交部堅決譴責在巴基斯坦發(fā)生的恐怖事件
俄羅斯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米哈伊爾·卡梅寧27日發(fā)表正式聲明說,俄羅斯堅決譴責導致巴基斯坦前總理、現(xiàn)任反對派領導人貝·布托身亡的恐怖主義事件。據(jù)俄新網(wǎng)報道,卡梅寧表示,俄羅斯堅決譴責這一恐怖事件并對貝·布托的家人和親屬表示哀悼。他同時表示,希望巴基斯坦領導人能夠采取措施,保障國家的穩(wěn)定?穼幷f,此前俄羅斯曾多次提醒巴基斯坦當局要保障國家穩(wěn)定,以防大選期間再次出現(xiàn)恐怖事件。
基地組織
基地組織聲稱對該事件負責
基地組織發(fā)言人27日聲稱對巴基斯坦前總理遇襲身亡負責。“我們破壞了最有價值的美國資產(chǎn),她曾發(fā)誓要擊敗穆斯林游擊隊!被亟M織的新領袖穆斯塔法·阿布·耶齊德通過電話對媒體AKI說。據(jù)悉,暗殺貝·布托的命令應該是由基地二號人物、埃及醫(yī)生扎瓦赫里發(fā)布的。
日本
日本強烈譴責暗殺暴行
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在27日的競選集會結束后遭到暗殺后。 日本強烈譴責暗殺貝·布托行為。日本外相高村正彥說:“日本強烈譴責襲擊行為,任何試圖通過暴力手段來解決事情的行為都是不能接受的。”巴基斯坦總統(tǒng)穆沙拉夫呼吁全國維持平靜。同時他還表示,恐怖分子的邪惡圖謀將會遭到挫敗。巴基斯坦反對黨正義運動領導人瑞亞茲-馬利克警告說,“這一事件將會造成嚴重沖擊,巴基斯坦將陷入更加混亂的狀態(tài),并很可能會成為巴基斯坦內(nèi)戰(zhàn)的開始。巴基斯坦發(fā)生內(nèi)戰(zhàn)的危險已經(jīng)非常巨大”。
英國
英國譴責巴基斯坦自殺式襲擊事件
英國外交大臣大衛(wèi)·米利班德27日發(fā)表聲明,譴責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在競選集會上遇刺身亡事件。米利班德在聲明中說,暗殺貝·布托是一種“無恥的襲擊”,英國政府對這種自殺式炸彈襲擊表示譴責,同時呼吁巴基斯坦保持克制。 他說:“我對發(fā)生在拉瓦爾品第導致貝·布托和另外至少15人死亡的最新襲擊事件深感震驚。”
歐盟
歐盟委員會主席對貝·布托遇刺身亡表示震驚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27日發(fā)表聲明,對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遇刺身亡表示震驚,并強烈譴責這一恐怖行為。巴羅佐說,獲知巴基斯坦人民黨主席貝·布托遭暗殺深感震驚,歐盟委員會以最強烈的語言譴責這一“冷酷的恐怖襲擊”行為,這是“對民主和巴基斯坦的攻擊”。巴羅佐對貝·布托的家人及其他遇難者的親屬表示慰問。
死亡遭遇
2007年10月19日凌晨,車隊在卡拉奇遭遇自殺性爆炸襲擊,400余人傷亡,貝·布托幸免于難,兇手不明。
2007年10月23日,貝·布托收到一封死亡威脅信,發(fā)信人自稱是“u2018基地u2019和拉登的朋友”,暗示貝·布托將在車里或臥室中遭遇致命襲擊。
2007年11月13日,警方接到情報,顯示有人要再度暗殺她。
2007年12月8日,幾名不明身份的歹徒襲擊了她的辦公室,殺死了3名支持者。
初審判決
2017年8月31日,位于拉瓦爾品第的一反恐法庭對10年前遇刺的巴基斯坦前總理貝納齊爾·布托遇刺案做出初審判決,判決宣布釋放此前逮捕的5名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犯罪嫌疑人,判處2名涉嫌此案的警官17年監(jiān)禁;同時,宣布巴基斯坦前總統(tǒng)穆沙拉夫有罪,并對其簽發(fā)無限期逮捕令。巴基斯坦反恐法庭官員表示,該法庭在審理前總理貝娜齊爾 布托遇刺案時宣告,前總統(tǒng)穆沙拉夫為逃犯,并下令沒收他的財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