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曹于亞,又名曹瑜。女,20歲,共青團員,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石永中學2007屆畢業(yè)生。全國孝老愛親模范。1994年9月在鄰水縣古路鄉(xiāng)何豐村小學上小學,2000年9月在荊坪鄉(xiāng)讀初中,2003年9月到2007年7月在石永中學讀高中,2007年9月考上成都紡織?茖W校。在中小學學習期間,多次被學校評為優(yōu)秀學生。
基本資料
8月28日,四川廣安市鄰水縣委宣傳部、婦聯(lián)、教育局等部門召開了一場特別的座談會。100多名中小學生和縣領導圍坐在一起,暢談石永中學19歲女學生曹瑜毅然割腎救父的事跡,同時歡送她被破格錄入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曹于亞,漢族,大專在讀,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服裝工藝071班學生。她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她是一個堅強的女孩,在沒有跨入社會前就已經(jīng)承受了不該她承受的一切。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從小便承擔起了父母的責任照顧弟妹,面對突發(fā)腎衰竭的父親,她毅然作出了捐腎救父的決定,面對捐腎可能面臨的手術危險她毫不退縮,面對因父親治病欠下的巨額債務她毫不畏懼,在常人無法承受的苦難面前她依舊保持著對生活的樂觀,用她的話說:“也許在他人的眼里我為父親捐腎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但在我看來卻是那么的平常,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天經(jīng)地義。如果有人問我為什么要救父親,我的回答是:“他是我父親,別人五六十歲都還有父親,而我才20歲就沒了父親,那以后我上哪兒去喊u2018父親u2019。”生與死的輪回中她讓我們看見了什么事親情和意志的考驗,什么是對生命的追求,她的事跡讓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傳統(tǒng)美德在新世紀再次煥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主要事跡
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課的曹瑜突然接到父親因身患尿毒癥已送至重慶西南醫(yī)院搶救的電話。第二天,心急如焚的曹瑜便向學校請假,趕往醫(yī)院看望父親?粗徊⊥凑勰サ靡呀(jīng)不成人樣的父親,曹瑜無法接受眼前的事實,她不敢想像沒有父親的生活。
當母親告訴她即便賣了房籌夠了錢,沒有腎源也救不了父親時,曹瑜毅然作出了大膽的決定:她要用自己的腎救治父親。曹瑜找到父親的主治醫(yī)生,表示要把自己的腎換給父親。由于她看起來較小,而按規(guī)定,捐腎最少也要十八歲,醫(yī)生一口回絕了她的請求。曹瑜急了,“咚”的一聲,跪在了醫(yī)生面前:“求求你救救我爸爸!我不能沒有爸爸!我真的十九歲了!我可以回家把戶口簿拿來給你看。”醫(yī)生被曹瑜救父的急切心情感動了。
手術前,醫(yī)生告訴曹瑜:手術有風險,一刀就可以致命,一刀就可以致殘,考慮清楚了嗎?曹瑜一點猶豫都沒有,她只有一個愿望——感恩父親、救回父親。在這個生與死的輪回中,曹瑜成為重慶市西南醫(yī)院女兒向父親成功捐腎的第一人。手術成功了,但每個月4000多元的持續(xù)醫(yī)療費讓這個家庭難以承擔。為了給父親治病,家中變賣了新修不久的房子,整個春節(jié),一家人只好分別寄宿在親戚家。
曹瑜割腎救父的故事,就像三月的陽光溫暖在人們的心頭。鄰水石永中學減免了曹瑜的所有學雜費和住宿費,同學們也紛紛給她捐款。美術指導老師還把自己的宿舍騰出來,讓他父親住進去。曹瑜“帶父上學”終于回到了校園,專心備戰(zhàn)迎接高考。每天放學后,她都要買菜、煮飯,為父親洗衣。有點好吃的父女倆相互推辭,一個說是你養(yǎng)病,一個說是你要長身體,那溫馨的場景經(jīng)常令住在隔壁的老師羨慕不己。曹瑜的至孝真情感動著每所校園,她對父母感恩圖報、對困難勇于挑戰(zhàn)、對理想執(zhí)著追求、對生活無限熱愛的可貴精神及品質深深地感動著全社會。
堅強做人
感恩
捐腎延續(xù)父親生命曹于亞家住四川省鄰水縣荊坪鄉(xiāng)二村五組,排行老大,家中還有16歲的妹妹和12歲的弟弟。 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便南下福建打工,她和弟弟妹妹都是在外婆家長大的,父母一年或好幾年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會給他們買漂亮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和好吃的東西。父母與她們在一起的時間極少,和父母團聚的日子是她和弟妹們最快樂的時光。
2006年11月的一天,正在上課的曹于亞突然接到父親曹洲德患上尿毒癥的消息,急忙趕往重慶西南醫(yī)院看望父親。醫(yī)院確診,曹洲德已經(jīng)到了尿毒癥晚期,雙腎壞死,如不及時換腎,生命只能以天來計算。然而巨額的醫(yī)療費用和腎源就像是“兩座大山”橫在他們面前。病榻前,父女倆抱頭痛哭。
在醫(yī)院的那幾天,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曹于亞睜眼閉眼都是和父親在一起時溫馨的場景:慈愛的父親背著她跨過漲水的小溪去上小學;細心的父親在夜里為她蓋被搭衣;12歲時,父親還為她洗臉梳頭……她不敢想沒有父親的日子是什么樣子。這時,一個大膽的決定在曹于亞的心中油然而生:用自己的腎救治父親!曹于亞當即找到主治醫(yī)生。長著張娃娃臉的曹于亞,看上去只有十五六歲的樣子,醫(yī)生一口回絕了她的請求。
聽到女兒曹于亞要把腎捐給自己,曹洲德馬上拒絕了,他含著眼淚對曹于亞說:“孩子,父親已經(jīng)活了40多年,可你只有19歲,未來的路很長,我不能毀了你啊!”以后十幾天,家里的親友和醫(yī)院的領導都給曹父做思想工作,父親最終同意了曹于亞捐腎的要求。術前,醫(yī)生告訴曹于亞:手術有風險,考慮清楚了嗎?曹于亞沒有一點猶豫,當即就在手術單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目送父親被推進手術室,曹于亞深深吸了一口氣,踏著堅定的步伐走進了手術室。
堅強
攜父上學放飛夢想父親的命算是挽救回來了,但每個月4000多元的持續(xù)醫(yī)療費讓這個家庭難以承擔。家中變賣了新修不久的房子,整個春節(jié),一家人只好分別寄宿在親戚家。
為了給父親籌集醫(yī)療費和支持曹于亞上學,母親不得不撇下她和父親,帶著弟妹南下福建打工了,16歲的妹妹進了鞋廠,12歲的弟弟在外面撿垃圾掙錢。曹于亞也想輟學外出打工掙錢,幫助家里渡過難關,可父母知道考上大學是曹于亞從小的夢想,馬上就要高考了,丟了太可惜,堅決反對。這是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除了一張床和一些廚房用品之外,什么都沒有,就連他們吃的菜也是一些好心人送的。曹于亞住在學校女生宿舍,父親的吃、住都在這里。簡易的桌子上,那兩個沒有吃完的素菜碗,向人們訴說著這對父女生活的艱辛。只要有點好吃的,父女倆總是相互推讓,一個說是你要養(yǎng)病,一個說是你要長身體。
曹于亞一邊服侍正在康復的父親,買菜、煮飯、洗衣,一邊完成高三繁重的學習任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加強學習。高考剛剛結束,為緩解家庭經(jīng)濟困難,曹于亞安排好父親的生活后,到南充市打工去了。
感動中國
2007年4月1日,鄰水縣委書記曾長東主持召開專題工作會,研究部署宣傳學習和支持幫助曹于亞的工作。隨后,縣宣傳、教育、衛(wèi)生、財政、民政、婦聯(lián)、團縣委等相關部門紛紛捐款,市縣民政部門按農村大病醫(yī)療救助解決父女倆8000元經(jīng)費,曹于亞父女納入今年新型合作醫(yī)療范疇,每人解決2萬元的醫(yī)療費用。曹于亞一家也全部納入農村低保范疇,列入無房戶解決6000元建房款,并由荊坪鄉(xiāng)政府負責落實建房土地,動員干群投工投勞援建。
次日,縣委、縣政府向曹于亞一家贈送了31000元慰問金和棉被、大米、食用油等。2007年7月21日,四川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帶著招錄工作人員的13500元愛心款和省教育廳廳長的親筆信,與成都紡職高等?茖W校負責人一道專程趕赴石永中學,送給曹于亞錄取通知書!八枷肫返峦怀黾20分”,讓孝心女曹于亞喜圓大學夢。
曹于亞也引起了社會各界好心人的關注。一對不愿留下姓名的年輕夫婦在曹于亞捐腎后的第三天,來到病房探望并捐贈了1000元。在渝打工、工作的鄰水老鄉(xiāng)也紛紛打電話或到醫(yī)院慰問父女倆。
石永鎮(zhèn)居民彭素蘭聽說曹于亞的事后經(jīng)常到?赐苡趤,去時總要捎些新鮮的蔬菜水果或大米。一位名叫祝平的打工仔郵來200元錢,信中鼓勵曹于亞保重身體、好好學習。一位軍人千方百計打聽到曹于亞父親的電話,想盡微薄之力幫幫他們。
還有好心人知道曹于亞有個想考上大學學服裝設計專業(yè)的夢想,幫助曹于亞聯(lián)系大學讀書。一雙雙關注的目光,一聲聲溫情的問候,一元元飽含愛心的捐款……像縷縷春風撫慰著曹于亞父女的心。
鄰水縣委、縣政府要求在全縣中小學廣泛開展“知榮明恥感恩做人”系列教育活動,舉辦“知榮明恥樹新風”演講比賽,開展“知榮明恥”征文競賽,讓曹于亞的品質走進廣大青少年學生心中,全縣上下掀起了學習曹于亞同學優(yōu)秀品質的熱潮。
模范感言
父母為子女,天經(jīng)地義;子女為父母,也是天經(jīng)地義。我只是盡了一個女兒應盡的本分。
所獲榮譽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年年被所在學校評為“優(yōu)秀學生”。2007年7月,被廣安團市委評為“優(yōu)秀團員”。2007年她先后被評為廣安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四川省十佳留守兒童之星,四川省十大“感動校園”人物、全國道德模范。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人民網(wǎng)等中央媒體對曹瑜的至愛大孝美德進行了宣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