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姓名:邁克爾·摩爾
性別:男
出生日:1954年4月23日
所在地:美國密歇根州Flint
星座:金牛座
人種;高加索人
基本簡介
邁克爾·摩爾,1954年4月23日生于美國密歇根州的弗林特,并在當地大學里完成新聞學的學業(yè),在學習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射擊等愛好,還贏得過一次射擊競賽。在大學時,邁克爾進入校報并成為一名編輯,由此開始他的新聞職業(yè),并靠玩賓戈游戲(bingogames)攢夠了他第一部電影《大亨與我》 (1989年)的預算。《大亨與我》的背景是通用汽車公司大幅裁員而全面衰敗,同時還造成四萬人失業(yè)。邁克爾以此片質問大企業(yè),用事實撕開他們的正人君子的假象。
人物生平
2002年,他導演的《科倫拜恩的保齡》再次拋出重磅炸彈:這部探討美國槍支管制的紀錄片在國際上引起巨大反響,為摩爾贏得一個奧斯卡和國際性的聲譽。美國政府也相當忌憚這個“刺兒頭”。
2004年,又一部《華氏911》問世,這部奪得戛納金棕櫚的紀錄片毫不客氣地涮了一把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邁克爾敢于直面強勢、披露真實的勇氣為人稱道,同時也使他贏得了一大批追隨者。
2007年他又推出佳作《神經病人》,大膽揭露美國醫(yī)療制度的黑幕。
2009年他與斯瓦辛格聯手的《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榮獲當年的威尼斯電影節(jié)小金獅獎。
2016年2月17日,美國電影制片人邁克爾u2022摩爾近日在社交媒體爆料稱,9u202211事件發(fā)生前五周美國政府已經獲悉紐約世貿中心雙子塔受到了威脅。
作品故事
紀錄片《病人》
今年3月,摩爾在帶領了一組約10名曾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后參與援救工作的人士到古巴治療,這些救援人員是因為在紐約世界貿易中心清理災難現場而患病。摩爾就此拍攝了探討美國醫(yī)療福利制度的紀錄片《病人》。在這部影片中,穆爾帶著這些曾經參與紐約“9·11”恐怖襲擊搜救工作的救援人員們,造訪了古巴關塔那摩的美國海軍基地,還有一家古巴醫(yī)院。穆爾在電影中探討了英國、法國和加拿大的醫(yī)療制度。他說美國應該從別國的系統(tǒng)中取長補短!拔覀冏鳛槊绹藨撟龅恼俏覀円恢弊龅氖隆涯銈兠恳患易龅煤玫募显谝粋制度里面,然后叫它做美國制度。” 影片給觀眾的印象是,超級大國美國的美國醫(yī)療福利制度并沒有古巴這樣一個弱小貧窮的鄰居的醫(yī)療福利制度那樣平等、合理和人性化。該片制作人歐哈拉說,這部電影"揭露了那些只重盈利而忽視對人的關懷的企業(yè)以及那些只想著撈錢的政客"。
這部紀錄片觸到了布什當局的痛處。美國財政部在5月初寫給摩爾的一封公函中,限令摩爾在20個工作日內解釋到訪古巴的詳情,包括隨團人員以及到訪的理由。財政部的信件表示,該部門并沒有對他到訪古巴發(fā)出特別執(zhí)照的紀錄,要調查摩爾此行是否違反了華府對古巴的貿易禁令。這是因為美國對古巴實施了40多年的經濟制裁,以孤立并企圖搞垮卡斯特羅政府。美國財政部官員表示,他們沒有向穆爾發(fā)出前往古巴準照的紀錄,穆爾可能要面對罰款或監(jiān)禁。
聞訊后,摩爾立即開始采取行動,與美國政府展開一場“斗智”。據他披露說,在得知被調查后,他在24小時內把電影的拷貝寄到美國以外。他對記者說,律師的意見是,母片在調查過程中可能被當局沒收。摩爾在戛納的記者會上說:“我知道你們當中許多人都寫上了這句:u2018他們這么張揚有多愚蠢?u2019” “但是我是被調查的人,而我將要以個人名義面對可能的罰款和監(jiān)禁,所以我并不輕視這事情。”摩爾說:“我們的重點不是去古巴,而是去美國土地,到關塔那摩灣去,讓9·11救援人員們接受跟被囚基地組織成員一樣的保健服務。” “沒有電影導演需要顧慮牢獄和罰款,或者他或她能不能出國旅游!蹦栃稳荨恫∪恕愤@部片是對保健服務供應“采取行動的呼吁”!叭绻姴涣私獾,只有從電影院的椅子站起來做些事才能有所作為,美國將永遠不會有實質上的改變."
紀錄片《華氏9·11》
2004年,摩爾憑借《華氏9·11》奪得第57屆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的金棕櫚獎。這部片探討了美國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決定。2002年,他在科倫拜恩高中槍擊案后制作批評美國槍文化的紀錄片《科倫拜恩的保齡》,為他捧回了奧斯卡最佳記錄片的小金人,該片在北美地區(qū)票房純利潤就高達2200萬美元。在世界上,紀錄片導演很少有人像摩爾那樣頻繁獲獎。
《華氏9·11》這部紀錄片是對美國現任總統(tǒng)布什的嚴厲個人攻擊。影片以大量文獻紀錄,引導式的提問,觸目驚心的畫面來攻擊布什處理伊拉克戰(zhàn)爭和所謂的反恐戰(zhàn)爭的手法。該影片記錄了布什家族與一些顯赫沙特阿拉伯家族長達30年的金錢關系,以及美國政府在恐怖襲擊后本·拉登親屬撤出美國的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該片還采訪了一些在伊拉克作戰(zhàn)的美國士兵,描述了他們對于戰(zhàn)爭的失望情緒。由于它觀點強烈鮮明,受到了觀眾長達15分鐘的起立鼓掌致意。戛納電影節(jié)傳統(tǒng)上是對電影藝術的一次慶典。電影節(jié)評委主席,美國導演塔倫蒂諾宣布將本年度戛納電影節(jié)的金棕櫚大獎授予《華氏9.11》。他否認了這是一個政治選擇,他說,"評委們一致認為這是參選作品中最好的。"塔倫蒂諾表示,影片的政治色彩并沒有影響評委會的評判。摩爾在發(fā)表領獎講話時說:"我完全沉寂在喜悅之中。我有一種預感,你們在這里所做的以及每一位看過這部片的人所做出的反應都將確保美國人民最終可以看到這部影片。為此我對你們萬分感謝。"
影片獲獎將會確保它在美國國內的發(fā)行,許多人把一部政治色彩如此濃厚的影片獲得如此殊榮視為對美國伊拉克政策的一種抗議。2004年正值美國中期選舉,摩爾非常希望他的影片將會影響美國選民在當年11月總統(tǒng)選舉中的投票意向。難怪美國的《好萊塢報道》說,穆爾是在"把現實影片當作選舉工具"。果然,在這一年的中期選舉中,布什所在的共和黨慘敗,在參眾兩院雙雙失去控制權,民主黨在兩院12年后首次占據多數席位。
紀錄片《醫(yī)療內幕》
《醫(yī)療內幕》所講述的重點是,那些擁有醫(yī)療保險的美國公民,在病痛時面對著各種各樣無形的潛規(guī)則,正常的治療得不到保障,而是成為美國醫(yī)療、保險公司等大企業(yè)的犧牲品。為了探索美國醫(yī)療現狀和其未來的出路,邁克·摩爾從 上個世紀40年代的文獻資料入手,深入了解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國家的醫(yī)療制度,在歷史中尋求根源,在比較中探尋反思!〔贿^因為違規(guī)拍攝,該片不僅面臨著在美國禁映的懲罰,邁克·摩爾本人也極有可能受到指控而入獄。在影片放映后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邁克·摩 爾首先將這一新聞爆料給全世界的記者,也許是希望借助國際輿論的壓力,給未來的訴訟道路提供一點便利。
人物影響
摩爾繼續(xù)令布什政府頭疼
邁克爾.摩爾現年53歲,出生于美國北部密歇根州弗林特小鎮(zhèn)的一個愛爾蘭家庭。摩爾在高中時就對政治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他18歲競選校董事會,成為美國最年輕的競選公職者。摩爾進入美國密歇根州大學弗林特分校后不久就退學了,開始全身心地投入政治和寫作活動中。在從事紀錄片制作工作之前,摩爾已經是有名的筆桿子。他先后在美國中西部受好評的一份非主流刊物《密歇根之聲》以及知名的左翼雜志《瓊斯母親》等擔任編輯,期間已經開始撰寫文章反映底層工人階級生活的艱辛。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通用汽車公司總裁羅杰史密斯宣布關閉一家歷史悠久的大型工廠,造成包括摩爾自己家人在內的30000工人失業(yè)。于是,他毅然決定用解雇金來拍攝一部紀錄片,反映身邊發(fā)生的一切。影片前期拍攝歷時3年之久,摩爾進行了大量采訪,并跟蹤紀錄了許多失業(yè)工人的悲慘遭遇,充分反映了通用汽車公司無情的經營策略導致大批民眾的流離失所。1989年,這部名為《羅杰和我》的處女作一經推出,就在北美地區(qū)引起巨大轟動。影片幾乎獲得了當年北美地區(qū)所有重要電影節(jié)及相關評選的最佳紀錄片獎項,至今仍列于史上最佳紀錄片評選中的第三位。
摩爾可能是最讓美國當局頭疼的電影人。他善于也喜于以嬉笑怒罵的手法及帶有極端直接的批判傾向的紀錄片引起廣泛爭議!度A氏9·11》播出后,美國共和黨許多要員聲稱要把摩爾送上法庭,控告他犯有誹謗罪。在一名在伊拉克戰(zhàn)爭中失去雙臂的老兵要求摩爾賠償他8500萬美元。這位老兵聲稱,摩爾在采訪的片段中,沒有征得他的許可就將他描述成為反戰(zhàn)人士。摩爾是個操著典型美國話語方式的白人胖子,曾自我吹噓說“我這個混蛋什么都干得出來”。有人評論說,攝影機和話筒對他來說就像槍,一種更自由更具殺傷力的武器,隨時會對準自己認為是政敵的人。摩爾給自己的公司起了個形象的名字:“Dog Eat Dog”(狗咬狗),言下之意是隨時準備撲向別的狗。說不定哪一天他會又有新作問世,這未免讓布什政府成天擔驚受怕。
個人作品
演員
Michael Moore 跟著邁克·摩爾游美國 Captain Mike Across America(2007) .....Narrator 懶蟲起義 / 懶蟲暴動
Michael Moores Uprising
The Great 04 Slacker Uprising
神經病人 Sicko(2007) 醫(yī)療內幕
Sicko - aivan sairasta
制造異議 Manufacturing Dissent(2007) .....Himself Manufacturing Dissent: Uncovering Michael Moore
Michael Mooren dokumentit - totta vai tarua?
麥當娜秘密檔案 I’m Going to Tell You a Secret(2005) .....Himself - Clone Him 我將告訴你一個秘密
Madonna: I’m Going to Tell You a Secret
Madonna: Salaisuuteni
The 31st Annual People’s Choice Awards(2005) .....Himself
這個分裂的國家 This Divided State(2005) .....Himself Jaettu maa
狂熱 The Fever(2004) .....Reporter
VH1 Big in 04(2004) .....Himself
華氏騙肖九一一 Fahrenhype 9/11(2004)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華氏九一一
America Speaks Out(2004) .....Himself
摩爾恨美國 Michael Moore Hates America(2004)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邁克·摩爾憎恨美利堅
攝氏41.11度 Celsius 41.11: The Temperature at Which the Brain... Begins to Die(2004) .....Himself (archive footage) C 41.11
華氏911 Fahrenheit 9/11(2004) .....Himself - Narrator 華氏九一一
Fahrenheit 11 de Setembro
Fahrenheit 911
2004年MTV電影頒獎典禮 2004 MTV Movie Awards(2004) .....Himself
第7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76th Annual Academy Awards(2004) .....Himself (uncredited)
馬赫脫口秀 Real Time with Bill Maher(2003) .....Himself (5 episodes, 2003-2004)
喬治·奧威爾不得安息 Orwell Rolls in His Grave(2003) .....Himself
應聲蟲 The Yes Men(2003) .....Himself
第75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The 75th Annual Academy Awards(2003) .....Himself - Winner: 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uncredited)
解構企業(yè) The Corporation(2003) .....Himself
科倫拜恩的保齡 Bowling for Columbine(2002) .....Himself/Narrator 黑槍文化 / 科倫拜校園事件
Akiryhtos polemos
Bowling à Columbine
內神外鬼 Lucky Numbers(2000) .....Walter 頭獎拍住搶
Bon numéro, Le
Numbers
艾德私人頻道 Edtv(1999) .....Panel Member 巨星秘聞
Ed TV
I Think I Cannes(1997) .....Himself (uncredited) All Access
The Big One(1997) .....Himself
喬恩·斯圖爾特每日秀 The Daily Show(1996) .....Himself (5 episodes, 2003-2007) Daily Show, Ha-
Jon Stewart
反轉加拿大 Canadian Bacon(1995) .....Redneck Protester #2 加拿大的培根/ 加拿大人培根
大亨與我 Roger & Me(1989) .....Himself 羅杰和我
A Humorous Look at How General Motors Destroy Flint, Michigan
編劇
Michael Moore 神經病人 Sicko(2007) 醫(yī)療內幕
Sicko - aivan sairasta
跟著邁克·摩爾游美國 Captain Mike Across America(2007) .....(written by) 懶蟲起義 / 懶蟲暴動
Michael Moores Uprising
The Great 04 Slacker Uprising
華氏911 Fahrenheit 9/11(2004) .....(written by) 華氏九一一
Fahrenheit 11 de Setembro
Fahrenheit 911
科倫拜恩的保齡 Bowling for Columbine(2002) .....(written by) 黑槍文化 / 科倫拜校園事件
Akiryhtos polemos
Bowling à Columbine
The Big One(1997) .....(written by)
反轉加拿大 Canadian Bacon(1995) .....(written by) 加拿大的培根 / 加拿大人培根
大亨與我 Roger & Me(1989) .....written by 羅杰和我
A Humorous Look at How General Motors Destroy Flint, Michigan
導演
Michael Moore 跟著邁克·摩爾游美國 Captain Mike Across America(2007) 懶蟲起義 / 懶蟲暴動
Michael Moores Uprising
The Great 04 Slacker Uprising
神經病人 Sicko(2007) 醫(yī)療內幕
Sicko - aivan sairasta
華氏911 Fahrenheit 9/11(2004) 華氏九一一
Fahrenheit 11 de Setembro
Fahrenheit 911
科倫拜恩的保齡 Bowling for Columbine(2002) 黑槍文化 / 科倫拜校園事件
Akiryhtos polemos
Bowling à Columbine
The Big One(1997)
反轉加拿大 Canadian Bacon(1995) 加拿大的培根 / 加拿大人培根
大亨與我 Roger & Me(1989) 羅杰和我
A Humorous Look at How General Motors Destroy Flint, Michigan
制作人
Michael Moore 跟著邁克·摩爾游美國 Captain Mike Across America(2007) .....producer 懶蟲起義 / 懶蟲暴動
Michael Moores Uprising
The Great 04 Slacker Uprising
神經病人 Sicko(2007) .....producer 醫(yī)療內幕
Sicko - aivan sairasta
華氏911 Fahrenheit 9/11(2004) .....producer 華氏九一一
Fahrenheit 11 de Setembro
Fahrenheit 911
科倫拜恩的保齡 Bowling for Columbine(2002) .....producer 黑槍文化 / 科倫拜校園事件
Akiryhtos polemos
Bowling à Columbine
反轉加拿大 Canadian Bacon(1995) .....producer 加拿大的培根 / 加拿大人培根
大亨與我 Roger & Me(1989) .....producer 羅杰和我
A Humorous Look at How General Motors Destroy Flint, Michigan
電影愛情
摩爾把這部紀錄片拍成了一部完美的“約會影片“,它講述了欲望、激情、愛情和每天消失的14000份工作。摩爾說:“那是一份被禁止的愛,一個不敢說出名字的故事。我權且叫它u2018資本主義u2019!
影片開拍于2008年春,正是美國金融風暴來襲的時候,美國街上的失業(yè)的流浪漢每天都在增加,上百萬人無家可歸,銀行卻因與政治家及財政部之間不明不白的關系,得以自保。在摩爾眼中,金融風暴的罪魁禍首就是大銀行和金融機構,“壞人是大銀行以及玩弄投資者金錢的對沖基金,很少有人能看透復雜的游戲規(guī)則,正如賭場里發(fā)生的一切那樣!
對喜歡看邁克爾·摩爾紀錄片的人來說,這次他同樣不負眾望,紀錄片的風格依然是搞笑和諷刺,電影中不僅選取了資料鏡頭、實地采訪片段、電腦特效片段,還時不時摻雜著摩爾自己去各大銀行和企業(yè)訪問并被對方趕出來的搞笑鏡頭。在記錄片上,摩爾追蹤了芝加哥一家玻璃廠的下崗工人,他們靜坐抗議9天,迫使玻璃廠的債主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銀行作出讓步,達成一項超過175萬美元的協議;他還拍攝了一家名為“CondoVultures”的公司雇員,這家公司專幫無力支付房貸的房主快速脫手以便盡快清償債務。他們以遠低于原始價值的價格買下了大量被貸款機構收回的資產。在紀錄片中,帶有鮮明“摩爾特色”的鏡頭多次出現,比如被警戒線封鎖的銀行和其他華爾街標志性建筑;摩爾鼓動群眾,呼吁逮捕銀行高管,高喊“這就是華爾街,一個瘋狂的賭場。我們曾任由它拿我們的房子做賭注”。
這部紀錄片看上去很激烈,但也很好笑,充滿了諷刺和調侃,就像電影的名字,“資本主義”從來都不是一場甜蜜的愛情故事,這部電影完全是由愛生恨的一場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