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胡爽庵(1916.12—1988.10)別名胡劍鳴 ,近現(xiàn)代畫虎名家。 湖北襄 陽人。擅長中 國畫。1935年拜畫虎大師 張善孖先生為師專畫動物。后又拜張大千先生為師專畫山水人物。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市美術(shù)中國畫組、北京美術(shù)公司創(chuàng)作室從事中國畫創(chuàng)作。出版有《中國畫選》、《虎》等。
生平簡介
18歲到山東濟南,在山東省政府交際處當(dāng)科員,業(yè)馀自學(xué)繪畫,尤愛畫虎,1935年拜畫虎大師張善子先生為師專畫動物。后又拜張大千先生為師專畫山水人物。1951年參加中國畫研究會,曾在北京市美術(shù)中國畫組、北京美術(shù)公司創(chuàng)作室從事中國畫創(chuàng)作。出版有《中國畫選》、《虎》等!
胡爽庵長期靠賣畫維持生活,即使國畫售價低廉時節(jié),也畫虎不移。他住在北京西城一間四合院的東房,畫桌臨窗,上有日光燈,旁邊是張床。小屋里還堆放著宣紙。他往往在夜深人靜時獨自作畫。女兒每天從自己家里給他送來一盒飯菜,這便是他一天的伙食。
一天,胡先生畫了一只虎送給鄰居。鄰居看著這只雄威的猛虎說:“我妻子也屬虎,如果再添一只雌虎,我們兩只老虎相親相愛,多好啊!胡先生什么時候畫兩只老虎送給我們?”胡先生聽了沒做任何表示,可是隔了一段時間,卻真的送給鄰居一幅雙虎圖。雙虎圖畫得生動有趣,虎頭對著虎尾,虎尾對著虎頭,形成一個圓圈,互相追隨,似爭斗又不是爭斗。它倆在一堆濃淡深淺不一的草叢中耳鬢廝磨,令人羨慕。這幅雙虎圖令滿紙生風(fēng),如聞嘯聲于耳邊。鄰居如獲至寶,對胡先生的平易近人,真誠待人非常感激!
胡先生是位心地善良,飽嘗舊社會辛酸苦楚的老人。后來,他的命運發(fā)生轉(zhuǎn)折,所畫的虎很受日本顧客青睞,售價頻頻上升。于是,他遷入三室的單元新居。不過,室內(nèi)依舊沒有氣派的擺設(shè),也沒有書籍之類,還是一張畫桌、一堆宣紙和一些筆墨顏料!
1977年,日籍中國畫研究學(xué)者包國勇慕名在北京拜訪胡先生,說擬去臺灣訪問張大千。胡先生聽了,靈機一動,欲借機向恩師表示思念之情,便請包國勇捎個信息。于是,他繪制一幅虎的圖畫,請包國勇代呈大千先生征求意見。1979年,81歲的張大千在臺北雙溪的摩耶精舍定居。除夕之夜,大千先生口占一絕句云:
家家爆竹鬧如雷,舊俗猶然社火開!
還與兒孫同守歲,總緣少睡略持杯!
正月十五,大千先生作《紅梅圖》一幅并題詩,中有“看花墮淚倍思家”句,傾吐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此年七月,包國勇帶著北京大風(fēng)堂弟子胡爽庵的大幅虎圖至摩耶精舍探望大千先生。其時,大千先生見了十分激動,當(dāng)即在虎圖旁攝影留念,并在畫上題寫道:“滿紙風(fēng)云,真所謂虎虎有生氣,但愧不得見吾爽庵磅礴揮灑是也!”同時,大千先生還將近作《荷花圖》托包國勇帶去贈給胡爽庵,顯示出師生的親密友誼。張大千又作《雄石游魚圖》托包國勇轉(zhuǎn)贈胡爽庵及北京的大風(fēng)堂諸弟子和友人,其題詩上有“夢里江山誰阻隔”句。張大千還寫信給胡爽庵說:“爽庵賢弟:包先生來談近況,至欣慰,惟兄年已八十有三,雙目昏瞀,左耳不復(fù)重聽,右腿三年前跌傷,雖骨接好,行步亦須人扶。世亂如此,會唔無期,奈何奈何……”
事隔兩年的1981年,包國勇又來到北京訪問,將《荷花圖》和《雄石游魚圖》等轉(zhuǎn)交給胡爽庵。當(dāng)時胡爽庵按捺不住要看大千原作的急切心情,便把畫展示出來。在《荷花圖》上,胡爽庵發(fā)現(xiàn)上面有一段筆力遒勁的話:“與爽庵弟別逾卅年矣,得見其畫,為之喜慰;而予老矣,何時好得晤聚耶!弊肿志渚淞髀冻龃笄壬c親朋好友會晤相聚的殷切愿望,反映出他無限熱愛祖國山川的濃厚鄉(xiā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