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寧先生一生完成研究課題30余項,包括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近10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包括重點和重大(專題負責)各1項。獲國家和 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海洋創(chuàng)新成果獎1項。出版專著3冊,撰寫論文約百篇,大多發(fā)表在學報和SCI收錄期刊。在諸多海域(包括沿岸帶、河口、近海、陸架、大洋乃至南極海域)的生物海洋學和資源與環(huán)境生態(tài)學,特別是浮游生物生態(tài)、初級生產(chǎn)過程和微型與微(超)微型光合浮游生物生態(tài)生理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取得顯著的和創(chuàng)新性的科研成果;同時,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生物海洋學觀測新方法,已逐步推廣應用。
2009年2月5日,寧先生因在法國 尼斯遭遇車禍,不幸逝世,享年68歲。
寧琛:《我的父親,海的兒子》
2009年2月21日上午,多日的陰雨就給了這么半天的陽光,父親的骨灰安葬了,葬在青山綠樹環(huán)繞之中。自從父親出事以來,悲傷的思緒一直纏繞著我,終于在這一刻有了片刻終結的感覺。這么多天來,回憶著父親的音容笑貌,想寫些東西來懷念父親。
我的父親——杰出的中國海洋生態(tài)學家寧修仁,是在即將結束法國的研究工作,于2月3日去巴黎第六大學維拉佛朗士海洋工作站的路上,不幸遭遇車禍,兩天后離開人世的。目擊者描述:他在過馬路時兩個手都拎著東西。經(jīng)過對父親隨身遺物的確認,那是一個準備裝樣品的袋子和一個筆記本電腦。再過一天,父親就將帶著實驗樣品回國了……
我的父親生來就注定與大海結緣。他出生在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從小在碧海藍天下生活,養(yǎng)成了他陽光健康向上的性格。在我的記憶中,再難的事情,再不可能的事情,父親都能做到,所以他一直是我敬仰和學習的榜樣。當年在山東海洋學院生物系的名師指導下,父親成績優(yōu)異,并且在往后的工作中一直追求卓越。在40多年的海洋研究工作中,父親的足跡遍布五洲四海,最終倒下的地方也是一個地理環(huán)境與青島非常相似的海濱城市——尼斯。
父親幾乎把自己畢生的精力和感情都投入到了海洋研究事業(yè)中。1964年父親大學畢業(yè),從青島來到杭州,成為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建所的科研人員。他把自己從青春到白發(fā)的45年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了海洋研究。
記得我大學畢業(yè)選擇職業(yè)時,父親告訴我,作為一個想要有所成績的科學研究者,必須做到三點:一要喜歡這個職業(yè);二要能夠常年堅持;三要耐得住清貧。父親正是用實際行動做到了這幾點。在辛勤的工作下,父親的科研工作碩果累累。
父親過世以后,他的學生追憶說:“寧老師辦公室每天深夜的燈光,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一年365天,永遠沒有周末和假日,只要不是出差在外,他辦公室的燈光總是亮到深夜。每天晚飯后,寧老師在短暫散步后來到辦公室,直到實驗樓燈關門閉,值班人員打電話前來催促,寧老師才收拾東西離去。而第二天一早,他又在年輕人之前早早來到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寧老師辦公室的電話,是最容易找到他的方式。每年春節(jié),學生們過年回老家,大年初一早晨都會打電話來問候,開始時總是把電話打到寧老師家里,卻發(fā)現(xiàn)寧老師已經(jīng)到辦公室去工作了,幾年下來,大家便習慣了直接把電話打到寧老師的辦公室拜年!
海洋研究工作必然有許多出海作業(yè),一出海,短則半個月,長則半年以上。只是日夜漂泊在船上,生活就異常辛苦,更不要說還要工作了。作為一個海洋研究者,父親一生中的海上作業(yè)數(shù)不勝數(shù),在最近的南海生態(tài)研究項目中,父親和年輕人一樣在戰(zhàn)風斗浪中工作。父親的同事小劉回憶起他跟我父親的一次出海經(jīng)歷:
2004年2月,正值農(nóng)歷元宵,當時已63歲的寧老師帶領著學生來到廈門,和廈門大學的師生一起參加南海碳循環(huán)觀測調查航次。南海是世界著名的臺風區(qū)和季風區(qū),冬季東北季風盛行,海況惡劣,而這個航次使用的延平二號調查船排水量僅有七百多噸,在南海的風浪中就如一葉小舟飄搖,工作條件非常艱苦。參加航次調查的隊員大部分是20歲出頭的年輕學生,超過50歲的僅有寧老師一位。船從廈門開出后,寧老師一路給學生講解海洋生態(tài)學知識,他的講解嚴謹翔實又不乏生動,不少學生每天都主動來請教學習。船入南海后,很快就遭遇了大風天氣,調查船顛簸搖晃劇烈,不少出海經(jīng)驗較少的學生暈船反應強烈,甚至臥床無法堅持工作。參加調查的每個隊員之前都安排了很飽和的任務,這種情況下,寧老師主動承擔起一部分學生的工作,不分晝夜,每個調查站位都和學生一起采樣、分析樣品。停船作業(yè)時,甲板上總能見到寧老師在聚精會神操作采樣設備,樣品采上后,他又長時間呆在實驗室里完成處理和測定的工作。而在工作的間隙,船艙里一片寂靜,大家都疲憊不堪抓緊時間休息的時候,寧老師還一個人在房間里閱讀文獻,修改論文……
父親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是一絲不茍,實事求是。而對同事對學生對其他晚輩,父親又是和藹慈祥的,年輕人有什么問題請教他,他都是有問必答。父親的工作習慣也很好,筆記、資料都碼放整齊。這次在法國整理他的遺物時,母親打電話告訴我:別把你爸的東西翻亂了,他一定都理得整整齊齊的,你完整地帶回來就可以了。果然,在父親的記事本中,我看到他清晰地列著每天的事務和開支明細。
盡管父親把他的精力大部分投入到工作之中,但在生活上他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父母感情很好,他們相濡以沫,已經(jīng)攜手走過了近半個世紀。在這么長的歲月中,我的記憶里,幾乎沒有關于他們爭吵的情景。在生活上,母親照顧父親多一些,而父親有好東西,首先想到的是我和母親。每次出差和出國前,父親都會問我:要買點兒什么東西嗎?而我總是說現(xiàn)在什么都有,別帶了。即便如此,父親每次都會帶回土特產(chǎn)和母親愛吃的巧克力餅干。
父親的同事跟我說過,父親對學生很嚴格,當他的學生不容易。但我覺得當他的兒子很容易,從小父親就很少干涉我的思想和選擇,而是用自己的行動在潛移默化中當好兒子的榜樣。我非常感謝父母給了我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讓我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并且極有信心地去應付各種事務。而我在學習和事業(yè)上取得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績,父親都為我感到驕傲。
父親生活上很簡樸,不嗜煙酒。電燈總是人離燈關,并經(jīng)常提醒我要節(jié)約。他每次出差出國都盡可能挑便宜的航班。我工作以后,父親的很多衣服都是我穿舊的,包括出差的行李箱、腰包、手表都是我送給他的。在父親留在法國的遺物中,我看到了兩包方便面、兩包榨菜和一頭大蒜。
父親的突然離去是我們家人巨大的痛苦,也是國家的巨大損失。我時時陷入恍惚之中,仿佛父親的離去只是一個噩夢而已。
父親生前的愿望,是在他去世后,將他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已經(jīng)有三位病人接受了父親的器官。而更值得告慰父親在天之靈的,是他的同事和學生已經(jīng)盡快盡好地接過了父親未完成的事業(yè)。
父親的部分骨灰已經(jīng)撒向了法國尼斯的大海。那里陽光明媚,有著如家鄉(xiāng)般的碧海藍天。我的父親,海的兒子,要回到大海,陪伴他的是他曾經(jīng)工作過的海洋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