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均
徐茂均(1860~1930),又名玖祥,三華村沙埒莊(即今新華鎮(zhèn)公益村)人。初在廣州、香港做工,20歲左右到加拿大當鐵路工人,在那里工作了20多年后回國。
辛亥革命前夕,茂均回鄉(xiāng)帶頭剪辮,公開號召村民仿效,并號召婦女“放腳”,人稱他“無辮均”、“大膽均”。他經常向村人宣傳革命道理,傳播科學文化知識,人又稱他為“百知均”。
宣統(tǒng)元年(1909),中國同盟會派徐維揚在鄉(xiāng)中組建番花同盟分會,茂均即響應入會。宣統(tǒng)三年,廣州“三·二九”之役中,徐茂均是先鋒隊員之一,他隨同徐維揚進攻兩廣總督,被圍困于二牌樓的華慶里。后茂均等越檐得脫,幸免于難。
同年。三華村在新街火車站之南開辟新民埠,茂均集僑資成立大安公司,后又在家鄉(xiāng)沙埒莊創(chuàng)辦日新小學,校門橫額大書“世界大同”四字,他又籌集僑資投入建設花新公路(花城至新民埠),惜因時局動蕩而未果。
民國10年(1921),他將沙埒莊易名為公益新村,并在該村倡辦“廣東省花縣共產農團”,宣稱“天生人類,本為平等。而世間之產業(yè),亦系天人相胥而成,宜應歸人人所享用,主張嫁娶兇葬皆有贍,各家老幼,均歸公家擔任教養(yǎng),共享天和幸!。共產農團成立時,全村群眾參加,會上號召全村不論公田、私田一律歸集體公有。廣東省政府派人送來一面錦旗,上書“公益新村,共產新聲”八個大字。隨后,茂均獻出全部土地舉辦“公益農場”,又將該村同德會(即教會)所有十多畝荔枝園辦“公益工場”。這個共產農團,終因地主反對,農民懷疑,不久也就散了。隨后,他又組織蠶業(yè)公司并于民國13年發(fā)動興修水利,在公益附近攔水挖圳引灌,受益田四百余畝。茂均還致力建造橋梁和涼亭等公益事業(yè)。
民國11年(1922)3月14日,在廣東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大會上,徐茂均以農村團員代表身份參加,民國13年,工農運動迅速發(fā)展,阮嘯仙、彭湃、周其鑒等先后來花縣做宣傳發(fā)動工作。民國14年夏,徐茂均發(fā)動公益村建立農民協(xié)會,他被選為農會委員長。
公益村農會成立后,徐茂均除盡力搞好本村農會工作外,又積極發(fā)動三華、橫潭、石崗、石坡、布心、蓮塘、羅洞等村群眾,相繼成立農會。不久,聯(lián)合各村農會成立花縣三區(qū)農民協(xié)會。為了解決三華鄉(xiāng)農會的經費,徐茂均撥出自己的五畝地給三華農會使用,并經常贊助三區(qū)農協(xié)會的經費。
民國16年(1927)6月,茂均曾代表廣東省前往漢口參加全國第四次勞動代表大會,為大會主席團的成員。同年國民黨發(fā)動“清黨”,中共花縣黨組織由花縣縣城(即今花城)轉移到公益村,并成立縣委會,繼續(xù)從事地下斗爭。由于羅洞鄉(xiāng)農會會員盧熾林(又名盧翰)叛變告密,縣委遭敵人嚴重破壞,縣委成員及省特派員陳漢元均被捕犧牲。徐茂均逃脫,徐茂均脫險后,奔赴越南,在西貢辦了一家女校請一基督徒任教。他由于過度勞累,突患腦病,由兒子徐日光秘密護送回廣州醫(yī)治,無效,民國19年秋病逝,終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