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張傅 張傅,北宋人,字嚴卿,唐初功臣張公瑾的后裔。祖父張播為亳州團練副使,子孫于是成為譙人。張傅進士及第,逐漸升職為秘書省著作佐朗、奉符縣知縣。當時正修會真宮、天書觀及增修岳祠,以能干著稱,賜錢二十萬。宰相向敏中冊封東岳帝號后回京,舉薦他,任楚州知州。適逢發(fā)生饑荒,送信給發(fā)運使請求借糧,沒有回音。就嘆息說:“百姓俱要相繼餓死在溝壑了,怎么能等答復呢?”就拿出準備運往京師的倉中糧救濟,賴以生存下來的人以萬計,張傅上表章說明情況后等候處理,詔令嘉獎。后來任提點江西刑獄,調任江東,就任轉運使,入京任權三司監(jiān)鐵判官。恰逢黃河在濟北絕口,百姓多被淹死,命張傅安撫京東。多次升職為工部郎中,出任兩浙轉運使,改任荊湖北路,又任監(jiān)鐵判官,再升至兵部,任陜西轉運使,調任江、淮發(fā)運使,未到任,又被召還。當時西京報告士兵乏食,說馮翊、華陰積蓄的糧多,可運二十萬石,經(jīng)三門到達。于是留張傅任侍御史雜事,判吏部留內銓,進升三司度支副使。因病請求外任,升太長少卿、應天府知府。過了一個月,任右諫議大夫,調往青州,升給事中,鄆州知州,又任應天府知府,以工部侍郎退休,去世。
張傅辦事精明強干,其次擔任監(jiān)司,都要審核復查簿冊,揭發(fā)欺瞞作弊,州縣中的官吏都怕他。張傅說:“為什么要怕我呢?我所以處處細心,正是因為愛護州縣。吏人不敢忽視,則州縣官員就不敢犯法了。”人們也認為他說的對。天禧年間,有位術士自稱已活了幾百歲,年幼時去過秦悼王家,經(jīng)歷唐肅宗、代宗朝,因此出入皇宮,很受尊重,無人敢查問他真假。張傅見到他,詢問唐朝的事情,術士理屈辭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