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888~1918)名養(yǎng)誠,字義安。陜西富平人。愛國將領,陸軍中將,少年失學,稍長當過燒炭工人。曾就讀于正誼書院,師承張衡山學習程朱理學。光緒三十三年(1907),入陜西中等農林學堂讀書,經宋向辰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被校方開除。與愛國將領胡景翼是莫逆之交,1918年張義安與董振五、鄧寶珊等人發(fā)動著名的"三原起義"驅逐陳樹藩,張從三原返回前線率部反擊時, 不幸中彈陣亡。1919年4月,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軍政府追授張為陸軍中將,于右任稱張部為靖國軍的“神軍”.生平介紹
1911年10月23日西安光復后,張到省城參加陜西軍政府東路招討使李仲三部,隨軍駐防韓城、 合陽一帶。11月初,清軍進逼潼關,張自請率革命軍300人馳援。清軍攻占潼關后,有人主張撤軍西走,張說服部眾,退入山西永濟縣鳳凰嘴,每日隔河用大炮轟擊潼關,牽制清軍不敢西進。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詔退位。3月初,秦隴復漢軍與東、西兩路清軍先后達成停戰(zhàn)協(xié)議,陜西革命形勢漸趨穩(wěn)定。張謝絕接受李仲三讓予軍權后,與胡景翼等同去日本留學,就讀于東京成城學校。張去日本前的1911年12月,侵駐中國領土外蒙古庫倫(今蒙古國的烏蘭巴托)的沙俄軍隊,策劃哲布增丹巴活佛宣布“獨立”,并驅逐清政府派駐外蒙古的辦事大臣三多,激起中國人民對沙俄政府的極大憤怒。張到日本后,參加了中國留日學生在東京舉行的反對沙俄侵略外蒙古的集會。留日學生商議組織“征蒙軍”抗俄,并推胡景翼、 張義安等回國籌備。
1913年7月中旬,張、胡二人從日本回到上海時,正逢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爆發(fā)。張轉赴北京,感傷時局,心情苦悶,入北京大學法政預科就讀。其時,章太炎在北京大學執(zhí)教,張曾拜章為師!岸胃锩笔『螅瑢O中山到日本創(chuàng)辦浩然軍事學社(亦稱“浩然廬”),培養(yǎng)軍事人才,張與胡景翼再次去日本,入浩然軍事學社學習軍事。
1914年5月底,袁世凱公然廢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復辟帝制做準備。7月,孫中山在日本組成中華革命黨,堅持民主革命,繼續(xù)從事反袁斗爭。張與胡景翼奉孫中山命回陜加入陜軍陳樹藩部。胡任第一標統(tǒng)帶,張任營長,同駐三原。袁世凱取得民國大總統(tǒng)職權后,下令免去張鳳翙的陜西都督職務,派其親信陸建章率軍督理陜西軍務。陸到陜西后,橫征暴斂,搜刮民財;鎮(zhèn)壓人民,屠殺革命黨人。陸任命陳樹藩為陜北鎮(zhèn)守使兼渭北“剿匪”總司令,到渭北一帶進“剿”郭堅領導的“護國軍”,并令其子陸承武率精銳團配合陳樹藩部巡防渭北。5月,張、胡見陸家父子步步緊逼,遂公然揭起“討袁驅陸”旗幟,在富平發(fā)動兵變,將陸承武生擒。張等欲舉胡為“護國軍”總司令,胡深感自己實力不夠,未聽勸告,卻把陸承武交給陳樹藩。陳早有野心,立即在三原自稱“護國軍總司令”,并以陸承武為質,要挾陸建章。陳、陸狼狽為奸,相互協(xié)議:陳答應送還陸承武并保證陸全家安全離陜;陸保證向袁世凱推薦陳為陜西都督。
1916年6月袁世凱憂懼而死, 接管“北洋軍閥政府”大權的段祺瑞,任命陳樹藩為漢武將軍,督辦陜西軍務。這時,張想離開軍隊去英國留學,在胡景翼的堅決挽留下,當了胡景翼團的“學兵”連連長,駐防龍駒寨(今陜西丹鳳縣城)。張治軍有方,執(zhí)行任務身先士卒,在當時陜軍中獨樹一幟,深得官兵敬服,不久遷升為備補營營長。陳樹藩督陜后, 殘酷屠殺革命黨人, 激起陜西革命黨人和愛國志士群起反對。
1918年1月,張部駐防三原。他早已蓄意反陳,但礙于胡景翼的動搖狀態(tài),暫未發(fā)難。當陳樹藩命胡景翼去“剿”殺陜西民黨人士郭堅、高峻等部時,張認為“三原要地也,得之不可失”。他明里張羅部署東進,暗中與董振五、鄧寶珊等人積極準備發(fā)動起義。1月25日, 大雪飛舞,張一聲令下,備補營“乘雪夜興兵”,“聲勢激雷電”。三原起義終于爆發(fā)。經兩晝夜激戰(zhàn),張、董、鄧等部全殲陳樹藩的親信旅長曾繼賢、團長嚴飛龍部,曾、嚴二人縋城逃匿。戰(zhàn)事結束后,胡景翼、曹世英受張義安等之請,分別由富平、耀縣趕到三原樹起陜西靖國軍大旗,發(fā)表討陳檄文,有力地配合了南方孫中山等領導的護法斗爭。三原起義成功后,胡景翼和曹世英互爭陜西靖國軍的領導權。結果將起義軍分編為左、右兩翼,胡為右翼,曹為左翼,各稱總司令,卻遲遲不將圍攻西安、討伐陳樹藩的計劃付諸行動,引起張等部分起義將領不滿。張憤然說:“難自我發(fā),我當先討賊以謝國人!庇谑,他與董振五、鄧寶珊、李虎臣等率本部300余人, 繞道禮泉、興平,渡渭河,過周至、戶縣,沿途擊敗陳樹藩部,逼近西安;并爭取樊鐘秀部在西安西郊向張部倒戈易幟,改樹“靖國軍”旗,退出戰(zhàn)場,開赴藍田休整。胡、曹二人獲悉張的捷報,決定共同反擊陳樹藩,迅速派部進圍西安。戰(zhàn)局出現對靖國軍非常有利的形勢。陳樹藩受到靖國軍左、右兩軍的圍攻,損失慘重,立即致電段祺瑞政府求援,并勾結河南鎮(zhèn)嵩軍頭目劉鎮(zhèn)華部入陜增援。劉以“調解人”致書胡景翼退兵。胡見西安久攻未克,便連函令張從西安撤兵。張嚴詞拒絕,并申明說:“陳賊背叛民國及陜西人民,不將其打倒,我死不瞑目,因胡再三催促回三原議事, 張便令所部稍退至戶縣。劉鎮(zhèn)華軍乘機進攻張部。1918年3月13日,張從三原返回前線率部反擊時, 不幸中彈陣亡。1919年4月,孫中山領導的廣州軍政府追授張為陸軍中將,于右任稱張部為靖國軍的“神軍”。其陵墓現在迤山中學的東北角,是占地20 畝墓地四周翠柏成林,幽靜肅穆. 前豎著胡景翼將軍.1920年冬書寫 的"黃狗
紅羊劫未闌,陣云蕭瑟月華寒;龍城飛將今何在,每飯難忘張義安"的詩刻石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