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兩年前,當總部設在英國的CNE向倫敦的中文
媒介宣布將在衛(wèi)星電視黃金時間播出中文節(jié)目的時候,曾在歐洲華人社會引起過不小的轟動。在歐洲,中文電視臺共有3家,一家是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法國通過陳氏與法國電視臺合作轉播節(jié)目,全部節(jié)目由中央電視臺提供;另一電視臺是英國的中文電視臺,全部節(jié)目由香港無線公司提供;唯有CNE,盡管也大量從中國大陸、香港等地引進節(jié)目,但仍然堅持自行編輯、攝制約10%的節(jié)目,而這些節(jié)目大多是當地中國人關心的“圈內新聞”,所以有的歐洲報紙稱CNE是“歐洲華人真正自己的電視臺”。
異域星光
香港富商徐展堂7年前出資創(chuàng)辦了CNE--歐洲東方衛(wèi)視臺。這家電視臺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卻全靠一個看似柔弱的“小女子”的苦心經營,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男人世界”,她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她兢兢業(yè)業(yè),克勤克儉,幾乎是獨力創(chuàng)辦了CNE的事業(yè)。這個“小女子”就是姚詠蓓。
工作特點
姚詠蓓熟諳廣東話、普通話,英語和法語也相當流利,語言上的優(yōu)勢使姚詠蓓得以在歐洲順利地開展工作;加之她一直從事跨國出版業(yè)務,有豐富的傳媒工作經驗,更使她在CNE如魚得水。 管理一家電視臺并非易事。面對其他中文臺的競爭,面對來自各方的壓力,面對選人用人的困難,姚詠蓓不是沒有發(fā)過“怵”,但她都憑著一個女人的聰明、智慧和耐心一一化解。她常說,“我是半路出家,以前從沒干過電視,完全是干中學的,難免有很多錯誤!敝t虛、真誠而又不乏自信。
創(chuàng)業(yè)歷程
定位準確
與歐洲其他中文電視臺相比,CNE算不上“資金雄厚”,而且辦臺宗旨是“為全歐各界華人免費服務”。所以姚詠蓓一開始就走了一條海外華人起家的必由之路--勤儉持家,不貪大求高級,而是盯住廚房,走“廚房路線”。因為10多年前,在英國的80%的華人都靠“廚房”養(yǎng)家、發(fā)家,那時中國人在英國要想生存,只有開餐館一條路,因此許多僑領都是餐館老板。中文電視臺要在中國人中打開局面,首先要抓住僑領,而抓住了一個國家的僑領,就等于抓住了全歐洲的僑領,因為在其他國家的僑領中,開餐館出身的占一半以上。
服務對象
定位了CNE的經營路線,姚詠蓓開始大膽選撥人才。“要有一顆為中國人服務的中國心”,是她選才用才的首要條件。目前,CNE擁有一支30多人的精干隊伍,在巴黎設有常駐記者站,節(jié)目覆蓋25個國家和地區(qū),從1998年開始成功地進入歐洲有線網,在英、法、荷、德等國有400多萬有線用戶。更為可喜的是,從觀眾反饋的信件和各種信息來看,CNE的收視群中已加入了8-10%的外國人,這說明CNE的影響已超出了華人自己的小圈子!皹淞W洲華人的良好形象”,這是姚詠蓓希望CNE做到的,她真的做到了。
合作伙伴
無論走到天涯海角,中國人都有割舍不斷的“戀鄉(xiāng)情結”,這一點,妙詠蓓深深懂得。她更明白,無論游子走到哪里,總也少不了故鄉(xiāng)親人的牽掛。于是她在同國內6省市--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浙江、江蘇電視臺結成“姐妹臺”,進行節(jié)目交流時,不忘把海外中國人奮斗、成功的電視紀錄片奉獻給國內的廣大電視觀眾。這部名為《歐華創(chuàng)業(yè)錄》的系列電視片,是CNE的“電視人”們精心策劃,輾轉多國,辛苦拍攝的結晶,播出后曾在歐洲華人社會引起很大反響,并受到國內電視觀眾的熱烈歡迎。可以說,CNE已成為飛架亞歐的彩橋;連接海內外中國人的紐帶。而姚詠蓓,正是這彩橋和紐帶的締造者。
鍥而不舍
有人把事業(yè)成功的女人叫做“女強人”,讓人很容易聯想到“一個有男子作風的女人”。姚詠蓓不可謂不成功,但她無論外表言語都是一付斯文模樣。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個體貼的“如意郎君”和10歲的懂事女兒。作為CNE的總經理,有時會“身不由己”,常常處于“飛行”狀態(tài),丈夫和女兒給了她最大的寬容和支持,使她總能處于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毫無后顧之憂,因此得以“一心鋪在工作上”。她說在國外做電視業(yè),賺錢并不是主要目的,要賺錢,做餐館更容易。既然選擇了電視,就不能計較太多。在歐洲搞文化事業(yè),需要有一顆“服務的心”--為中國人服務,樹立華人的形象,并且把歐洲的華人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