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學書從“ 二王”入手,得 馮國瑞指教,在杭州美術(shù)專科學校就讀時,從 潘天壽學書得其挺勁雄健之氣。書作樸茂俊逸,儒雅瀟灑。作品入選“西北五省書畫展”、新疆“國際藝術(shù)節(jié)書畫展”及甘肅省書法展覽等,被博物館收藏或被碑刻。亦從事國畫、雕塑及詩詞創(chuàng)作。
現(xiàn)為甘肅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shù)學會會員,天水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理事,蘭州詩詞學會會員,天水市群眾藝術(shù)館副研究館員。擅古文詩詞、書法、繪畫、以及雕塑,考古課業(yè),酷嗜古琴操縵,1949年國立杭州美院油畫系畢業(yè),幼年攻讀書經(jīng)史,故在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深得文學涵養(yǎng)之益,在杭藝時師從 林風眠先生學油畫,師從 黃賓虹、 潘天壽先生學國畫和書法,師從 周輕鼎先生學雕塑課業(yè),在油畫及國畫的創(chuàng)作上注重以詩入畫、以畫涵詩隨意下筆、不加修飾,1948年創(chuàng)作的《西湖之春》,林風眠贊之曰“淡雅親和,詩意極濃”。國畫在運筆行氣之間,涵渾迷離,色彩豐富。山水氣勢雄奇,大氣落落,花卉疏落有致、冷艷清絕,作品刊入《世界美術(shù)作品選集》《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等。1997年在紐約世界第一屆書畫大賽中獲特優(yōu)證書。書法以“豪邁俊逸,自由漾灑,神凝氣靜,風流儒雅”為神韻,蓋以詩書品格為底蘊,又精習聲律擅操古琴,故能在行氣風彩之間,多韻律感,書法家對他的作品評論說:“……作品思動靈飛,情趣盎然,大處著筆氣質(zhì)居先,以詩人汗漫奇特的情思直抒胸臆,落筆入紙龍騰虎躍,無矯揉造作之俗骨,有大趣天成之神氣。映帶回環(huán),活脫靈動,飛白傳神,仿佛隱藏著無盡意趣,迅急處如驚蛇出洞、猛虎下山,有不可遏止之勢,頓然收筆,則嘎然而止,斬釘截鐵、有雷霆萬鈞之力,行氣章法,若行云流水、純出自然。大氣落落、絕無安排做作之感……”作品及傳略刊入《當代中國書法家辭典》等多種書刊,黃河碑林刻有詩碑,蘭州九州臺刻有文碑,孔子碑林有《論語》節(jié)錄碑。詩詞作品重音律而蘊意趣,重情真而不尚詞華。因其遭遇坎坷,詩多沉郁 高邁之致,氣格曠達深遠,凜然有俠氣, 黃賓虹給其詩集評語有“……其宏闊浩渺,情思起伏之概,有如悲風過海,回蕩 洪波之勢”,霍松林給他寫的詩集序中有:“抗倭投筆,憤世慕俠” 之譽,其幼年學詩,得童子練格、練氣之功,故霍序中又有“……童年得句,聲震東柯,壯歲作畫,譽滿西湖,其才思之富過于余……”的評語,并譽其品曰“真詩”,詩多傷時感事之作,而不屑于風花雪月之類,有集收700余首,作品及傳略刊入《當代中國詩詞精選》、《中華詩詞學會人名辭典》、《華夏吟友》、《中華詩粹》、《中華詩詞五百家》、《中國當代語詞家辭典》等多種部集,1989年國際詩詞大賽獲特級佳作獎,著有《語言學在詩詞中的特殊運用》。他認為沒有文學詩詞修養(yǎng)的書畫家,多淪為藝匠而已。雕塑作品,曾于 1991年在日本展出,并刊入日本版《中國麥積山石窟》一書,1953年,參與中央勘查團在麥積山的勘查工作, 受團長 吳作人先生的委托,繪制洞窟分布圖紙,并編成至今延用的石窟編號,著有《麥積山佛教藝術(shù)的美學基礎(chǔ)》,1981年修復了麥積山東崖16.7米的巨身摩崖造像三尊,大型歷史人物蘇若蘭、尉遲恭城雕造像兩尊,麥積山臨摹造像6件,省市博物館均有收藏。古琴在 1991年受西北師范大學音樂系邀請演奏,深得師生贊羨,視為神秘音樂。
書法特點
書法以“豪邁俊逸,自由漾灑,神凝氣靜,風流儒雅”為神韻,蓋以詩書品格為底蘊,又精習聲律,擅操古琴,故能在行氣風彩之間,多韻律感。書法家對他的作品評論說:“……作品思動靈飛,情趣盎然,大處著筆,氣質(zhì)居先,以詩人汗漫奇特的情思,直抒胸臆。落筆入紙,龍騰虎躍,無矯揉造作之俗骨,有大趣天成之神氣。映帶回環(huán),活脫靈動,飛白傳神,仿佛隱藏著無盡意趣。迅急處如驚蛇出洞、猛虎下山,有不可遏止之勢;頓然收筆,則嘎然而止,斬釘截鐵、有雷霆萬鈞之力;行氣章法,若行云流水、純出自然。大氣落落、絕無安排做作之感……”作品及傳略刊入《當代中國書法家辭典》等多種書刊。黃河碑林刻有詩碑,蘭州九州臺刻有文碑,孔子碑林有《論語》節(jié)錄碑。
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曾于1991年在日本展出,并刊入日本版《中國麥積山石窟》一書。1953年,參與中央勘查團在麥積山的勘查工作。受團長吳作人先生的委托,繪制洞窟分布圖紙,并編成至今延用的石窟編號。著有《麥積山佛教藝術(shù)的美學基礎(chǔ)》。1981年修復了麥積山東崖16.7米的巨身摩崖造像三尊,大型歷史人物蘇若蘭、尉遲恭城雕造像兩尊,麥積山臨摹造像6件。省市博物館均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