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愛德華·沃第爾·薩義德 (阿拉伯文: ?????? ???? , 英文 : Edward Wadie Said , 1935年 11月1日 ~ 2003年 9月24日 )著名 文學(xué) 理論家與批評家,也是 巴勒斯坦 立國運動的活躍分子。
薩義德出生在 耶路撒冷 的一個阿拉伯 基督教 家庭,家境富有。他童年大多數(shù)時間在埃及 開羅 度過,從小就接受西式教育。 1953年 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xué),取得學(xué)士學(xué)位后又在 哈佛大學(xué) 獲得碩士和博士學(xué)位。之后多年他在哥倫比亞大學(xué)擔(dān)任 英語 和 比較文學(xué) 教授,也曾執(zhí)教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xué)、哈佛大學(xué)和耶魯大學(xué)。薩義德能夠講一口流利的 英語 、 阿拉伯語 和 法語 。此外他還是一名出色的 鋼琴 演奏家, 音樂 的造詣非淺。
2003年9月,薩義德因白血病在 紐約 逝世。
東方主義
薩義德以他提出的東方主義最為世人所知。他在 1978年 出版的《東方主義》一書中指出, 19世紀 西方國家眼中的東方世沒有真實根據(jù),憑空相象出來的東方,西方世界對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人民和文化有一種強烈的偏見。薩義德認為,西方文化中對 亞洲 和 中東 長期錯誤和浪漫化的印象為歐美國家的殖民主義提供了借口。這本書已經(jīng)成為后殖民論述的經(jīng)典與理論依據(jù)。
薩義德的另一本書《文化與帝國主義》則從西方文學(xué)的角度進一步闡述了西方文化與西方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之間的關(guān)系。他的《知識分子論》則提出,知識分子應(yīng)該特立獨行,不應(yīng)該與當(dāng)權(quán)者妥協(xié)、誓從獨立的角度提出批判。
巴勒斯坦
薩義德雖然不是穆斯林,但始終堅持主張巴勒斯坦建國。薩義德長期以來一直是巴勒斯坦國民議會的成員,但后來因 1993年 的奧斯陸協(xié)定而與 阿拉法特 決裂。他認為奧斯陸協(xié)定出賣了 1967年 之前屬于巴勒斯坦的領(lǐng)土。薩義德曾寫過多本關(guān)于中東問題、巴勒斯坦和 以色列 的書,還編了一本雜志《中東研究》。
“在過去的35年中,我不遺余力地為巴勒斯坦人民爭取權(quán)利與自決,但是我始終不曾忘記 猶太 人民的現(xiàn)狀和他們曾遭受的苦難,包括迫害和大屠殺,F(xiàn)在最重要的事情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人之間應(yīng)該朝向一個共同的目標共同努力,即和平共處,而不是進一步的壓迫和否定!
主要著作:
u2022 Beginnings: Intention and Method (1975) 《開始:意圖與方法》
u2022 Nationalism, Colonialism, and Literature Orientalism (1978)
u2022 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 (1979) 《巴勒斯坦問題》
u2022 Literature and Society (1980) 《文學(xué)與社會》
u2022 Orientalism (1980) 《東方學(xué)》
u2022 Covering Islam (1981)《報道伊斯蘭》
u2022 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 (1983) )《世界?文本?批評家》
u2022 After the Last Sky (1986) (與Jean Mohr合著)《最后的天空》
u2022 Blaming the Victims (1988)《譴責(zé)受害者》
u2022 Criticism In Society, Culture and Imperialism(1993)《文化與帝國主義》
u2022 Musical Elaborations (1991) 《音樂之闡發(fā)》
u2022 The Pen and the Sword (1994) )《筆與劍:賽義德訪談錄》
u2022 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 (1994) 《知識分子論》
u2022 The Politics of Depression (1994)
u2022Peace and Its Discontents: Essays on Palestine and the Middle East Peace Process (1996);《和平的終結(jié)》
u2022 Out of Place: A Memoir (1999)《格格不入-薩義德回憶錄》
u2022 Reflections on Exile (2000)《放逐論及其它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