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徐繼畬,字健男,號松龕,別號康田,書齋名退密齋,乾隆六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寅時(公元1795.12.4),出生在山西省代州五臺縣(今屬忻州市)東冶鎮(zhèn)東街“司馬第”的清貧的士宦之家,同治十二年三月初三日辰時(1873.3.30)去世。他是一位愛國者,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偉大先驅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在文學、歷史學、書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徐繼畬父親徐潤第,進士出身,任過內閣中書,湖北施南府同知等職。徐繼畬自幼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儒學的熏陶,曾隨父寓京師,。師從著名文學家高鶚等名人。道光六年(1826年)中進士,十年(1830年)授翰林院編修,不久補陜西監(jiān)察御使,道光十六年(1836年)十月外任廣西省潯州府知府。從此他青云直上,歷任福建延津道、訂漳龍道、廣東鹽運使、廣東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等職。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月升任廣西巡撫,十二月改授福建巡撫。后曾多次署理閩浙總督,咸豐元年(1851年)因被人誣告,革職回京,降補太仆寺少卿。咸豐二年,徐繼畬再次被人誣告,徹底落職歸里。咸豐六年他被平遙超山書院董事會特聘為書院山長,于教業(yè)之余,傾心寫詩作文、從事學術研究。同治四年(1865年),徐繼畬被重新起用,命參通商事務,以三品京堂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協(xié)助奕䜣辦理洋務。1866年7月,授太仆寺卿,1867年2月改任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八年(1869年)三月以老病告歸,十二年(1873年)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