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邱 任(1923— )美國科學院院士,美籍華人熱化學家。
湖南省漣源縣(今漣源市)人,1923年6月出生。其父從事教育事業(yè),曾參與創(chuàng)辦漣源建國中學(今漣源四中),并任建國中學校長多年。他從小就在其父主持的建國中學讀書,受到較好的教育。中學畢業(yè)后考入湖南大學。大學畢業(yè)后,留校任助教。學校擬培養(yǎng)他去爭取全國公費留學的唯一名額,那年公費留學取消后,他不得已而改去南京參加全國高等文官考試,名列榜首,被派去臺灣恢復遭日本侵略者破壞的化肥廠。此行改變了他的學業(yè)和人生,與留在大陸的親人分離幾十年。
1948年,他由臺灣出國學習,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yè),在美國伊利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60年,他到杜邦化學公司工作,擔任杜邦公司杜邦塑料部副總經(jīng)理、杜邦研究中心的高級協(xié)理、德拉瓦州杜邦化學公司研究員、博士。70年代初,由于他在高分子化學領域的杰出成就,先后被推選為北美洲聯(lián)合熱化學學會副主席、主席及國際熱化學學會執(zhí)行委員。他對高分子化學有專門研究,發(fā)表著作17種,并取得專利權。1982年,國際熱化學學會在加拿大舉行第七次年會,他被同時授予梅特勒化學獎和最優(yōu)異服務獎。
他熱愛祖國,眷念故鄉(xiāng)。1973年,中美關系得到改善,他在美國了解到中國發(fā)生的許多變化,便很想與失散多年的親人取得聯(lián)系。他參加了好幾個化學學會,在學會主辦的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希望過去一起學化學的人中會有人發(fā)現(xiàn)他。他的良苦用心終于有了結果。1979年,他應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邀請回國講學,并特意繞道廣州回到湖南故鄉(xiāng),應邀到湘潭大學講學。他在長沙登上岳麓山巔,遙望湘江兩岸嶄新景象,不禁熱淚難止,為重返縈懷已久的故鄉(xiāng),更為實行改革開放的祖國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激動。他說:30多年了,中國變化很大,現(xiàn)在搞改革開放,深得人心,我們在國外都為中國的發(fā)展感到高興。我回來就是想幫助中國建立高分子化學研究組織,盡快趕上世界的研究水平。后來,他又兩次回國,到南開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成都、廈門的大學講學,為促進海內外中國人的科技文化交流做了有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