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馬金敘,世代務農,蒙城縣移村鄉(xiāng)馬圩村人。少年習武,刀馬嫻熟,譽為“神童”。其父馬希曾為捻軍將領,被抄家后,馬金敘16歲投劉銘傳部鎮(zhèn)壓捻軍,由棚目累遷總兵。
民國元年(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tǒng)府高等軍事顧問。同年,病故于北京孔廟,歸葬雙澗區(qū)馬洼村東。
相關事件
1894年甲午戰(zhàn)事起,10月,以總兵任毅軍分統(tǒng),隨四川提督宋慶駐守九連城、安東縣防守鴨綠江一線。10月下旬,日軍第一軍麇集朝鮮義州,準備渡江來犯。24日晨,宋慶攜馬金敘、聶士成、宋得勝等查看鴨綠江防線陣地,認為“虎耳山界于江河之間,勢極崇隆,實占形勝。昨派各軍憑 河為守,固可迎頭痛擊,惟慮敵兵撲渡,一面別渡搶山占我形勢,……若先據此山,憑高臨下,便可奪賊氣而利守御”。因此,宋慶傳集諸將,“謂能 此險要者受上賞”。馬金敘自告奮勇,愿選壯士5、600人登山為壘防守。遂率隊前往。宋慶又令聶士成率精銳駐扎山邊為助,派宋得勝為游兵策應。10月25日晨,日軍分三路進犯虎山,以第三師團本隊越江向虎山陣地發(fā)動正面進攻。馬金敘督率部下奮勇力戰(zhàn)。戰(zhàn)斗開始前,“諭其部下曰:今日之戰(zhàn),關系甚大,虎山存亡,悉賴爾等,須戮力同心,以御敵人。士卒皆大呼,愿效死,保守此山”。在日軍進攻面前,馬金敘率部力戰(zhàn),“快炮放至一百八十余擊”。隊勇傷亡過半。移時,日軍右路搶占了虎山東南高地,從側后向馬金敘發(fā)動攻擊。金敘軍腹背受敵,形勢危急。宋慶急調馬玉昆、宋得勝率毅軍2000人渡 河來援。日軍見狀,急派左路隊繞至虎山西側,截擊出援的清軍。雙方鏖戰(zhàn),十分激烈,“炮彈轟馳,聲震數十里”。馬金敘、聶士成與來援的馬玉昆、宋得勝率部奮勇作戰(zhàn)。在日軍左、右、中三路炮火夾攻下,“傷亡鱗疊,猶相持不少后”。不久,日軍左路隊迂回至虎山西側,勢將截斷援軍后路,馬玉昆、宋得勝被迫撤退。于是,日軍左、右、中三路從虎山東、西兩側及正面向馬金敘部包圍。馬金敘部雖已孤立無援,仍繼續(xù)“頑強抵抗,毫無退卻之色”。日軍先后向虎山陣地發(fā)起四次沖鋒,馬金敘督隊奮力還擊。在戰(zhàn)斗中受傷20余處,“其弟督隊陣亡”。在馬金敘、聶士成的抗擊下,日軍“死傷多人”!皶r銘軍在九連城,不但作壁上觀,且發(fā)炮誤傷我軍甚眾,遂不能支”。但馬金敘督戰(zhàn)益力,誓與虎山共存亡,部下勸曰:“公雖勇敢,其于寡不敵眾何!與其同歸于盡,不如留此身以圖恢復,且援兵不至,非公之罪也”。遂率殘部數百渡 河西走。清軍鴨綠江防線被攻破,虎山之戰(zhàn)是甲午戰(zhàn)爭中的一次激烈戰(zhàn)役,“日人教科書中猶言及之”。 馬金敘虎山抗敵失敗后,由大東溝至孤山,再退至柚巖,此后,從聶士成扼守摩天嶺,屢與日軍作戰(zhàn),均以勇敢著稱。
相關記載
《中國名人志 第十二卷》/清朝-附傳 馬金敘
編纂單位: | 中國名人志編纂委員會 |
編纂人員: | 澹泊 |
出版單位: | 中國檔案出版社 |
ISBN: | 7-80166-145-1 |
出版時間: | 2001年12月 |
分類: | 地情概況->地方名人 |
頁數: | 1 |
條目類型: | 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