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jiǎn)介
據(jù)《 新唐書(shū)·宰相世系表》《 元和姓纂》等有關(guān)資料所載,周初時(shí),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 周公旦(文王第4子)攝政。三監(jiān)不服,與武庚(商紂王之子)勾結(jié),聯(lián)合東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滅。
季載因平叛有功,被周公舉薦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將其叔叔季載封于 聃國(guó),一作“ 冉 國(guó)”。季載又稱(chēng) 冉季載。聃又寫(xiě)作 冉,古時(shí),冉、沈讀音相同。春秋時(shí), 聃國(guó)為蔡國(guó)所滅,季載之子逃奔楚國(guó),其后子孫遂以原國(guó)名命姓,稱(chēng)為冉氏。周公封侯建邦時(shí)封季載為司空,封土為聃國(guó),因此季載又稱(chēng)聃季。天水發(fā)掘出2800年前的老子銅像可能是周景王時(shí)期老子的族祖——季載。2420多年前的周景王時(shí)期的老子就是這一支派繼承人。可斷:從最近發(fā)掘出2800年前老子聃季銅像及《文子》一書(shū)“老子曰老子學(xué)于!蔽目,“老子”稱(chēng)是對(duì)周文王老兒子季載族的全稱(chēng)。
家族世系
支派一
1世 華胥氏
2世 伏羲(配 女?huà)z)
3世 少典
4世 黃帝( 姬軒轅)
5世 少昊(即 玄囂, 黃帝長(zhǎng)子)
6世 蟜極( 少昊長(zhǎng)子)
7世 帝嚳(名 夋,又名 夒或 夔, 蟜極長(zhǎng)子)
8世 后稷(又名 棄, 帝嚳之子)
9世 不窋( 后稷之子)
10世 鞠( 不窋之子)
11世 公劉( 鞠之子)
12世 慶節(jié)( 公劉之子)
13世 皇仆( 慶節(jié)之子)
14世 差弗( 皇仆之子)
15世 毀隃( 差弗之子)
16世 公非( 毀隃之子)
17世 高圉( 公非之子)
18世 亞圉( 高圉之子)
19世 公叔祖類(lèi)(一作“公祖類(lèi)”, 亞圉之子)
20世 亶父:又稱(chēng)“古公亶父”,公叔祖類(lèi)之子, 追謚為“ 周太王”;生三子吳太伯、吳仲雍、 季歷
21世 季歷: 亶父之子, 追謚為“ 周 王季”,或稱(chēng)“王季”“公季”;生三子 姬昌、虢仲、虢叔
22世 姬昌: 季歷之子, 追謚為“ 周文王”
23世 冉季載: 周文王 姬昌第十子, 周武王 姬發(fā)同母弟,封于 冉( 國(guó)都在今 山東 定陶),以國(guó)為氏,冉氏 得姓 始祖
24世 冉羽:一作“冉羽叔”
25世 冉貞
26世 冉托
27世 冉敏
28世 冉猛:生二子冉輝、冉煌
29世 冉輝:奔晉,居汾州(今 山西 孝義),其后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圣、冉廷宗,冉宗圣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huì)、冉監(jiān)
29世 冉煌:奔魯,居 邾(后改為 鄒,今 山東 鄒平)
30世 冉勝:冉煌之子
31世 冉 在:一作 冉 離,生 三子 冉耕(字 伯牛,故又稱(chēng) 冉伯牛)、 冉雍(字 仲弓)、 冉求(字 子有,又稱(chēng) 冉有)
32 世冉子:名 冉耕,冉在的 長(zhǎng)子,字 伯牛,故又稱(chēng) 冉伯牛,生 二子:冉興、 冉志
33世 冉志:字子博,魯大夫,春秋從祀
34世 冉辛
35世 冉智
36世 冉御:魯 大夫
37世 冉議: 中大夫
38世 冉阮:中大夫
39世 冉噲:字名成
40世 冉脈: 下大夫
41世 冉謨:漢 大夫
42世 冉斐
43世 冉亨
44世 冉謹(jǐn)
45世 冉镃:字漢玉,博務(wù)識(shí)古,征聘不受
46世 冉遂
47世 冉康:字楚寧
48世 冉健
49世 冉乘:字子由
50世 冉舒
51世 冉戒
52世 冉本:字淵泉,清雅有學(xué)
53世 冉展:字好枝,通曉詩(shī)文,引進(jìn)后學(xué),以孝悌聞,舉有道不起
54世 冉列:字武功
55世 冉魯:字惟一,學(xué)本淵源,敦尚氣節(jié)
56世 冉勤:字公敏
57世 冉商:字量裁
58世 冉盛:字云龍
59世 冉價(jià)
60世 冉芾:字盛分
61世 冉秉干:字純?nèi)?制行端謹(jǐn),學(xué)文淵源
62世 冉西楚:字洛白
63世 冉恭寬:字得眾
64世 冉洪緒:字符復(fù)
65世 冉建業(yè):字斯皇,性謹(jǐn)厚,不與人爭(zhēng),鄉(xiāng)人化之
66世 冉之儀:字振恒,德行學(xué)問(wèn),足為世范,甘貧樂(lè)道
67世 冉允若:字盧虛
68世 冉奇之:字足法
69世 冉云之:字仲未
70世 冉命與:字天篤
71世 冉成月
72世 冉道可
73世 冉必友
74世 冉世英:字右俊
75世 冉師周:字克生,四世同居,咸敦孝悌
76世 冉行果:字舒常
77世 冉叔謙:字心服,歲貢,文雅有學(xué),勤于訓(xùn)誨
78世 冉永安:字奕安,歲貢
79世 冉連惠:字五美,配季氏
80世 冉尚德:字澤久,孝聞鄉(xiāng)里
81世 冉興宗:字要年,員外郎
82世 冉國(guó)璘
83世 冉育智
84世 冉效祖
85世 冉箕
86世 冉宜:字貴來(lái),宋末元初移居顏村冉馬莊
87世 冉就:字魯瞻
88世 冉忠:字良弼,永樂(lè)三年歲貢,仕山西太原府通判,為政寬平,民安其化;永樂(lè)七年歸守祖廟,主奉祀事
89世 冉通:字紹文,繼述父志,主奉祀事,精潔有加
90世 冉靜:字定國(guó),主奉祀事
91世 冉浩:字說(shuō)初,主奉祀事
92世 冉慶:字昌府,主奉祀事
93世 冉思真:字古風(fēng),配 王氏,主奉祀事,以齒德重于鄉(xiāng),有司編匾,榮以壽官冠帶;長(zhǎng)子冉希孟、次子冉希賜
94世冉希賜:字秀川,因長(zhǎng)支(冉希孟)無(wú)后,以次嫡主奉祀事
95世 冉魁:字望圖,主奉祀事;心性耿直,以理律身,宗族鄉(xiāng)黨以孝悌稱(chēng)
96世 冉士樸:字和軒,號(hào)懷素,主奉祀事;清雍正二年恩詔為先賢冉子伯牛設(shè)立博士,經(jīng)山東巡撫岳濬查明,冉士樸委系嫡裔,于雍正十三年奉旨授為世襲 翰林院 五經(jīng)博士
97世 冉養(yǎng)尼:字衍公,因患癱癥未襲
98世 冉廷硯:字佑臣, 乾隆十六年承襲 翰林院 五經(jīng)博士
99世 冉傳科:字振里,乾隆六十年承襲 翰林院 五經(jīng)博士
100世 冉繼楷:字貢培,承襲 翰林院 五經(jīng)博士
101世 冉廣培:字繼楷,承襲 翰林院 五經(jīng)博士
101世 冉廣鑫:字廣培,承襲 翰林院 五經(jīng)博士
支派二
1世 華胥氏
2世 伏羲(配 女?huà)z)
3世 少典
4世 黃帝( 姬軒轅)
5世 少昊(即 玄囂, 黃帝長(zhǎng)子)
6世 蟜極( 少昊長(zhǎng)子)
7世 帝嚳(名 夋,又名 夒或 夔, 蟜極長(zhǎng)子)
8世 后稷(又名 棄, 帝嚳之子)
9世 不窋( 后稷之子)
10世 鞠( 不窋之子)
11世 公劉( 鞠之子)
12世 慶節(jié)( 公劉之子)
13世 皇仆( 慶節(jié)之子)
14世 差弗( 皇仆之子)
15世 毀隃( 差弗之子)
16世 公非( 毀隃之子)
17世 高圉( 公非之子)
18世 亞圉( 高圉之子)
19世 公叔祖類(lèi)( 亞圉之子)
20世 亶父:又稱(chēng)“古公亶父”,公叔祖類(lèi)之子, 追謚為“ 周太王”
21世 季歷: 亶父之子, 追謚為“ 周 王季”
22世 姬昌: 季歷之子, 追謚為“ 周文王”
23世 冉季載: 周文王 姬昌之子, 周武王 姬發(fā)之弟,受封于 冉( 國(guó)都在今 山東 定陶),以國(guó)為氏,冉氏 得姓 始祖
24世 冉羽:一作“冉羽叔”
25世 冉貞
26世 冉托
27世 冉敏
28世 冉猛:生二子冉輝、冉煌
29世 冉輝:奔晉,居汾州(今 山西 孝義),其后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圣、冉廷宗,冉宗圣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huì)、冉監(jiān)
29世 冉煌:奔魯,居 邾(后改為 鄒,今 山東 鄒平)
30世 冉勝:冉煌之子
31世 冉 在:一作 冉 離,生 三子 冉耕(字 伯牛,故又稱(chēng) 冉伯牛)、 冉雍(字 仲弓)、 冉求(字 子有,又稱(chēng) 冉有)
32 世 冉雍:字 仲弓,生二子冉孟、 冉季[冉季生冉穆,冉穆生冉三貴,冉三貴生冉仲孫( 焚書(shū)坑儒時(shí)被 坑殺)]
33世 冉孟
34世 冉昭:生二子冉元貴、冉再貴[冉再貴生冉其真,冉其真生冉承乾( 焚書(shū)坑儒時(shí)被 坑殺)]
35世 冉元貴
36世 冉其德:生二子冉曜、冉厚
37世 冉曜:生一子冉栗
37世 冉厚:居 高唐,秦始皇 焚書(shū)坑儒時(shí)被 坑殺,育有一子冉性
38世 冉栗:居 濟(jì)陽(yáng),秦始皇 焚書(shū)坑儒時(shí)被 坑殺,育有一子冉夢(mèng)樓
38世 冉性:生 三子冉兆東、冉夢(mèng)東、冉在東[秦始皇 焚書(shū)坑儒時(shí),這三人皆遷 河北 臨漳(后屬 魏郡)]
39世 冉夢(mèng)樓: 秦始皇 焚書(shū)坑儒時(shí),遷居 河北 臨漳,生一子冉思魯
39世 冉兆東:生一子冉紹孔
40世 冉思魯:冉夢(mèng)樓之子,生一子冉崇圣
41世 冉崇圣
42世 冉通靈:生二子冉岐文、冉岐武
43世 冉岐文
44世 冉相國(guó)
45世 冉圣起:生二子冉文、冉橫
46世 冉文
47世 冉仲達(dá)
48世 冉季友:前213年,遷居 武陵(今 湖南省敘浦縣)
49世 冉叔祖:冉季友之子
50世冉同吳
51世 冉大周
52世 冉建文
53世 冉明宇
54世 冉德量
55世 冉選:生二子冉種、冉趣(遷居 陜西 三原縣)
56世 冉種
57世冉劉超:生二子冉世恩、冉世亮
58世 冉世恩
59世 冉統(tǒng):生二子冉祿、冉張
60世 冉祿:漢元帝初元年間,遷居河南安陽(yáng)( 黎陽(yáng)),生二子冉弘、冉璆(酋)
61世 冉璆:西漢 建始年間拜授 車(chē)騎將軍、河南都督;元始五年,兵戈四起,遂隱居不仕;生二子冉重光、 冉漢
62世冉重光:生二子冉玉珍、冉玉瑞
63世 冉玉珍:生二子冉崇義、冉崇忠
64世 冉崇義:生三子冉勛、冉質(zhì)、冉獻(xiàn)
65世 冉勛:生二子冉恩、冉俊
66世 冉恩:生二子冉溢、冉洋
67世 冉溢:生三子冉超、冉培、冉介
68世 冉超:生二子冉應(yīng)蛟、冉應(yīng)鳳
69世 冉應(yīng)蛟:生二子冉大興(興邦)、冉大夏
70世 冉大興
71世 冉宗國(guó)
72世 冉興班:生二子冉國(guó)瑞、冉國(guó)安
73世 冉國(guó)瑞
74世 冉隆: 西晉初年,由 黎陽(yáng)遷 外黃(屬 魏郡,今 開(kāi)封 杞縣); 元康二年(292年)授 鎮(zhèn)西將軍,領(lǐng)魏州刺史,且是一支流民軍首領(lǐng),率所部流民軍投 乞活義軍統(tǒng)帥 陳午; 永嘉四年(310年),后趙破晉,敗死黎陽(yáng),其子 冉瞻被俘
75世 冉瞻:299年生于 魏郡(今安陽(yáng) 內(nèi)黃),陳午部將;310年帥所部流民在 河內(nèi)與 劉聰、 石勒作戰(zhàn),被趙帝石勒所俘,所部流民降勒,被勒徒于 蘭陵郡;年僅12歲,少年有力,長(zhǎng)而勇悍,善騎射,臨弓矢不退;趙帝石勒愛(ài)他少年英雄,乃侍太子石虎( 季龍)左右,并招冉瞻為石虎養(yǎng)子, 易姓為石,名石瞻;石虎即位,拜瞻為積射將軍,封 西華侯;東晉太寧元年(323年)在 石勒攻兇奴前趙的戰(zhàn)爭(zhēng)中,冉瞻陣亡;生一子石閔(即 冉閔)
76 世 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生于 蘭陵郡;自幼 果銳,及長(zhǎng),身長(zhǎng)八尺,善謀略,勇力絕人, 攻戰(zhàn)無(wú)前;趙帝深?lèi)?ài)其才;少時(shí)任蘭陵郡 游擊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338年參與 昌黎之戰(zhàn),功名大顯,升任北 中郎將,修成侯;晉 永和六年(350年)推翻石趙,自立為王, 改元永興,國(guó)號(hào)魏,史稱(chēng)冉魏;自此復(fù) 冉姓;追祖父 冉隆為元皇帝,父 冉瞻為高皇帝,尊母 王氏為 皇太后,妻董氏為 皇后,長(zhǎng)子 冉智為 太子, 余子皆封 王(冉胤為 太原王); 冉閔在世時(shí),自謂為中土英雄( 中華英雄);東晉永和八年(352年)農(nóng)歷6月1日, 冉閔被鮮卑王慕容俊斬于遏陘山,董氏、冉智、 冉明、冉裕同時(shí)被俘,與冉閔同被殺害;誰(shuí)知 冉閔一死,遏陘山山石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chóng)大起,北方從6月直至12月皆不下雨,慕容俊大懼,遣使者祀之,謚曰“ 武悼天王”,其日天降大雪,過(guò)人雙膝;冉魏滅亡,次子冉胤被京都守將 蔣干扮做庶民帶出 都城,逃到 晉國(guó)首都倉(cāng)垣投晉; 冉閔后邑 冉華的墓志上稱(chēng)冉閔為“ 平帝[ 魏平帝]”;西南一帶冉姓(包括 土家族的冉土司系)皆為 冉閔后裔;生5子:冉智、冉胤、 冉明、冉裕、冉操
77世 冉胤: 冉閔被殺時(shí),冉胤被京都守將蔣干扮做庶民帶出都城,逃到晉國(guó)首都倉(cāng)垣投晉,晉帝深?lèi)?ài)其才,拜直閣將軍,封 諸城侯;東晉元興三年(404年)朝政不綱,冉胤遂隱居不仕;生一子冉弘烈
78世 冉弘烈
79世 冉承憲
80世 冉良
81世 冉續(xù)
82世 冉定:倉(cāng)垣人,生二子冉道周、冉道傳
83世 冉道周:任 平南將軍, 假節(jié)鉞 信州諸軍事,封雎 陽(yáng)公,始居信州(今夔州忠州);生一子冉軫
84世 冉軫:仕梁,為太子 左衛(wèi),授荊州刺史,封巴東郡公;生一子冉黎
85世 冉黎:仕梁,為 假節(jié)鉞云麾將軍、 湖州刺史,襲封巴東郡公;生一子冉 安昌
86世 冉安昌:除 開(kāi)封府 儀同三司,隋末據(jù)巴東,唐高祖即位加柱國(guó) 蜀國(guó)公,兼山南道大行將軍總管,信州刺史,奉命招安黔州,開(kāi)拓思夷等州,肇基世業(yè),卒贈(zèng)十八州都督,加謚端肅公;生一子冉仁才
87世 冉仁才:字征文, 隋恭帝義寧二年封 金紫光祿大夫,拓土聚民,功績(jī)丕著,貞觀六年詔遷澧州刺史,十三年改 袁州刺史,尋除 江州刺史,高宗永徽二年入朝優(yōu)詔,封 上柱國(guó);卒于 永州,年五十八,謚果公,敕葬 萬(wàn)州威鳳山(今萬(wàn)州東關(guān)外 紅砂溪);生一子冉實(shí)
88世 冉實(shí):字茂實(shí),攫進(jìn)士第,贈(zèng)國(guó)賓司馬,遷使持節(jié)河州知營(yíng),使兼理諸軍事,敕葬河南定鼎縣;生三子冉顯宗、冉顯朝、冉顯邦
89世 冉顯宗:贈(zèng) 國(guó)賓
90世 冉某:冉顯宗之子
91世 冉某:冉顯宗之孫
92世 冉某:冉顯宗的曾孫
93世 冉某:冉顯宗的玄孫
94世 冉某:冉顯宗的5世孫
95世 冉某:冉顯宗的6世孫
96世 冉某:冉顯宗的7世孫
97世 冉某:冉顯宗的8世孫
98世 冉某:冉顯宗的9世孫
99世 冉某:冉顯宗的10世孫
100世 冉某:冉顯宗的11世孫
101世 冉某:冉顯宗的12世孫
102世 冉某:冉顯宗的13世孫
103世 冉某:冉顯宗的14世孫
104世 冉某:冉顯宗的15世孫,生三子:冉守忠、冉守孝、冉守時(shí)
105世 冉守忠:冉顯宗的第16世孫, 酉陽(yáng)始祖; 宋徽宗宣和元年,授郎官聚制、誥總制御前兵馬使,仍令鎮(zhèn)洞守,諸洞夷獠 便宜行事,苗獠率服, 改塞為州;元順帝至元間加封 宣慰使,后升沿邊溪洞 都元帥府宣慰使司;生三子冉文炳、冉文燦、冉文獻(xiàn)
105世 冉守孝:遷居貴州沿河司
105世 冉守時(shí):遷居石柱司
106世 冉文炳:世襲酉陽(yáng) 宣慰司,生三子冉世榮、冉世昌、冉 世華
106世 冉文燦:元朝時(shí),遷居 建始縣田峽口
106世 冉文獻(xiàn):遷居成都 川西壩
107世 冉世榮:生二子冉勝宗、冉勝祖
108世 冉勝宗:生一子冉維義
109世 冉維義:生一子冉思通
110世 冉思通:生一子冉貴遷
111世 冉貴遷:生一子冉萬(wàn)友
112世 冉萬(wàn)友:生一子冉載朝
113世 冉載朝:生八子冉如龍、冉如彪、冉如豹、冉如虎、冉如狼、冉如蛟、冉如璋、冉如鶴
114世 冉如彪:任酉陽(yáng)宣慰司
114世 冉如龍:明朝時(shí),遷居思州衛(wèi)都會(huì)壩(今 利川縣)
114世 冉如豹:洪武時(shí),遷居大田所千戶職(今 咸豐縣)
114世 冉如虎:遷居夔府 萬(wàn)縣
114世 冉如狼:遷居貴州務(wù)川縣
114世 冉如蛟:遷居彭水縣 龍?zhí)?/p>
114世 冉如璋:遷居河南定鼎縣
114世 冉如鶴:遷居貴州麻兔司
支派三
1世 華胥氏
2世 伏羲(配 女?huà)z)
3世 少典
4世 黃帝( 姬軒轅)
5世 少昊(即 玄囂, 黃帝長(zhǎng)子)
6世 蟜極( 少昊長(zhǎng)子)
7世 帝嚳(名 夋,又名 夒或 夔, 蟜極長(zhǎng)子)
8世 后稷(又名 棄, 帝嚳之子)
9世 不窋( 后稷之子)
10世 鞠( 不窋之子)
11世 公劉( 鞠之子)
12世 慶節(jié)( 公劉之子)
13世 皇仆( 慶節(jié)之子)
14世 差弗( 皇仆之子)
15世 毀隃( 差弗之子)
16世 公非( 毀隃之子)
17世 高圉( 公非之子)
18世 亞圉( 高圉之子)
19世 公叔祖類(lèi)( 亞圉之子)
20世 亶父:又稱(chēng)“古公亶父”,公叔祖類(lèi)之子, 追謚為“ 周太王”
21世 季歷: 亶父之子, 追謚為“ 周 王季”
22世 姬昌: 季歷之子, 追謚為“ 周文王”
23世 冉季載: 周文王 姬昌之子, 周武王 姬發(fā)之弟,受封于 冉( 國(guó)都在今 山東 定陶),以國(guó)為氏,冉氏 得姓 始祖
24世 冉羽:一作“冉羽叔”
25世 冉貞
26世 冉托
27世 冉敏
28世 冉猛:生二子冉輝、冉煌
29世 冉輝:奔晉,居汾州(今 山西 孝義),其后不詳,僅知:冉輝裔孫有冉宗圣、冉廷宗,冉宗圣生三子冉從、冉紳、冉剛,冉剛生冉會(huì)、冉監(jiān)
29世 冉煌:奔魯,居 邾(后改為 鄒,今 山東 鄒平)
30世 冉勝:冉煌之子
31世 冉 在:一作 冉 離,生 三子 冉耕(字 伯牛,故又稱(chēng) 冉伯牛)、 冉雍(字 仲弓)、 冉求(字 子有,又稱(chēng) 冉有)
32 世 冉求:字 子有,又稱(chēng) 冉有,生二子冉魁、 冉孺
33世 冉魁:生二子冉點(diǎn)、冉烈
33世 冉孺:生一子 冉熙
34世 冉點(diǎn):生一子冉希東
34世 冉烈:生一子冉五福
34世 冉熙:生一子冉四錫
35世 冉希東:生一子冉遵先
35世 冉五福:生一子冉東景
35世 冉四錫:生一子冉際遠(yuǎn)
36世 冉遵先:在 秦始皇 焚書(shū)坑儒時(shí)被 坑殺
36世 冉東景:在 秦始皇 焚書(shū)坑儒時(shí)被 坑殺
36世 冉際遠(yuǎn):在 秦始皇 焚書(shū)坑儒時(shí)被 坑殺
【 注釋】 冉求 后裔, 至此 失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