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張云雷(1883—1977),原名守銘,后名烈,字云雷,一字貞箴,別署石帆山人,樂清石帆鎮(zhèn)匯頭村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自費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師范科。留學期間,先后參加同盟會和光復會。三十四年畢業(yè),擬返國,突接家中急電,謂清政府已將其列入捕殺的革命黨人名單,遂赴南洋,抵爪哇泗水(今印尼東爪哇省省會),曾主辦中華學校,又與沈鈞業(yè)一起協(xié)助泗水華僑商會創(chuàng)辦《漢文新報》。宣統(tǒng)三年(1911)六月回國,在滬加入南社,后到浙江參加革命活動。
人物生平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后,曾任浙江省都督府參議、首屆國會議員。5月間,創(chuàng)辦浙江興業(yè)銀行。民國四年,積極參加反袁斗爭。民國七年,當選為參議員,聘為經(jīng)濟調(diào)查會委員,在上海參與創(chuàng)辦《時事新報》,皈依印光大師學佛,根據(jù)印光大師提議,在《時事新報》創(chuàng)辦佛教專欄《佛門匯載》。1922年6月11日,黎元洪復任大總統(tǒng),云雷為總統(tǒng)府顧問,授二等大綬嘉禾章。居京時曾患傷寒重病,病愈后轉(zhuǎn)而崇信因果報應,念經(jīng)禮佛。同年冬倦于仕途,憤于政局日非,返回故里。概然歸隱后,熱心慈善事業(yè)。1923年,和汪惺時、翁來科等在溫州開設甌海實業(yè)銀行,和縣長胡奉塵,胡奉佛、胡彭壽等同建虹橋居士林,續(xù)又捐田產(chǎn)31畝為林址,弘揚佛法,提倡凈土法門。居士林內(nèi)設救濟院、孤兒院、國學講習所,延請高誼、朱鵬等主講國學,名僧諦閑開壇講經(jīng)。1927年,國民革命軍籌建十九路軍,聘為參議。1929年,樂清遭災,除家出糧施賑外,吁請上海濟生會等慈善團體資助,獲救濟款5萬元、面粉5萬斤,民困得蘇。1939年冬,邱清華、鄭梅欣在柳市宣傳抗日被捕,中共樂清地下黨設法營救,云雷曾予配合。
解放后,以開明士紳參加樂清縣一、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并被選為人代會常委會副主席。1954年后,被推薦為浙江省文史館館員和省政協(xié)委員。1957年反右斗爭中誤遭不公正待遇,“文化大革命”中備受沖擊。1977年2月7日(十二月二十)逝世,享年95歲。生平擅長詩詞,曾參加南社,與陶成章、蘇曼殊、柳亞子、陳叔通等均有詩書往來,惜乎散佚,未能結(jié)集。